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熱傳遞》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蘇教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熱傳遞單元主題 本單元以《熱傳遞》為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分析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熱傳遞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三種熱傳遞方式,并理解熱傳遞的實質是熱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轉移的過程。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熱傳遞:熱能在物體之間或物體內部從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轉移的過程。 熱傳導:熱通過直接接觸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的過程。 熱對流:由于溫度差異引起的流體(液體或氣體)內部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運動,從而進行熱量傳遞的過程。 熱輻射:物體因自身溫度而向外發射電磁波(主要是紅外線)傳遞熱量的過程。 學習內容 理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掌握熱傳導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實驗觀察熱對流現象,理解其特點。 了解熱輻射的概念,并能識別生活中的熱輻射現象。 學業要求 能夠識別并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 能夠設計簡單的實驗來探究熱傳遞的規律。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邏輯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材的第二單元,共包含四節課:《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和《物體的傳熱本領》。教材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熱傳遞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每節課都設計了豐富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對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然而,他們對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其原理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驗探究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此外,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年齡階段,他們喜歡動手實驗,樂于探索未知領域,這為本單元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 理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其特點。 認識熱傳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思維 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和逆向思維分析熱傳遞現象。 能夠通過歸納和概括的方法總結熱傳遞的規律。 探究實踐 能夠設計并實施簡單的熱傳遞實驗。 能夠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責任態度 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實驗事實,不隨意篡改數據。 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和實驗活動。單元結構化活動 第一課:《熱傳導》 活動一:感受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如用暖手寶取暖、用電熨斗熨燙衣服等。 活動二:通過實驗觀察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理解熱傳導的基本原理。 活動三:分析生活中的熱傳導事例,鞏固所學知識。 第二課:《熱對流》 活動一:觀察熱水在冷水中的傳遞過程,理解熱對流現象。 活動二:設計實驗探究熱對流的特點,如使用鋸末觀察水的對流現象。 活動三:討論熱對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暖氣片的工作原理。 第三課:《熱輻射》 活動一:聚焦烈日下身體的感受,引入熱輻射的概念。 活動二: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太陽能灶,體驗熱輻射的傳遞過程。 活動三:辨別生活中的熱輻射現象,如太陽曬熱地面、紅外線測溫儀等。 第四課:《物體的傳熱本領》 活動一:比較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傳熱的快慢。 活動二:探究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三:制作保溫盒,比較不同保溫效果。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評價方式 課堂表現:觀察學生在實驗活動中的參與度、合作精神和操作規范。 實驗報告:評價學生實驗記錄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結論的合理性。 作業練習:通過課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生對熱傳遞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綜合評價:結合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和作業練習,給予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 評價標準 知識掌握:準確理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其特點。 實驗能力:能夠設計并實施簡單的熱傳遞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 應用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態度: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實驗事實,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第五課時《熱傳導》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探究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驗,學生能夠發現并總結熱傳導的規律,提升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培養方式:設計多樣化的實驗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觀察記錄、分析數據。科學思維能力目標:通過熱傳導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方式:引導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分析熱傳導的條件和過程,培養抽象概括能力。科學素養目標:提升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培養方式: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興趣。責任態度目標: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培養方式:強調實驗安全規范,組織小組合作實驗,提升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重點了解熱傳導的概念和發生條件,認識熱在物體間和物體內部的傳遞過程。通過交流、討論和動手實驗,掌握熱傳導的基本規律。難點會做借物觀察的熱傳導實驗,準確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理解熱傳導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遞特點和異同。三、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境導入 通過一首小詩引入:“太陽把溫暖傳給了土壤,土壤把溫暖傳給了種子;太陽把溫暖傳給了小溪,小溪把溫暖傳給了魚兒……”引導學生思考熱傳遞的現象,并明確本節課的主題——熱傳導。 通過優美的詩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出熱傳遞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 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回憶并列舉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如燒水、炒菜、暖手寶等。 探究活動二:觀察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活動內容:使用鐵片、酒精燈、凡士林等材料,觀察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和過程。 探究活動三:觀察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變化活動內容:將盛有冷水的燒杯放入盛有熱水的水槽中,觀察并記錄水溫變化。 探究活動四:分析生活中應用熱傳導的具體事例 活動內容:討論電熨斗熨衣服、炒板栗等生活實例,分析其傳熱過程。 探究活動五:制作簡易走馬燈 活動內容:利用紙杯、蠟燭等材料制作走馬燈,并觀察其轉動現象。 調動學生已有經驗,了解熱傳導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實驗觀察,直觀感受熱傳導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觀察能力。 通過實驗,理解熱在物體間的傳遞方式和方向,進一步鞏固熱傳導的概念。 通過生活實例的分析,強化學生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并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通過動手制作,理解熱對流現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三)生活應用 引導學生列舉并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現象,如熱敷、冷敷、電烙鐵作畫等,并討論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生活實例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并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四)知識總結 本節課通過觀察和實驗,學習了熱傳導的概念、傳遞方向和條件,了解了熱傳導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加深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四、作業設計(一)、填空題1. 熱傳導是熱從 ( )傳到 的過程。答案 溫度較高處 溫度較低處熱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其特點是( )答案 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固體中的熱傳導通常是通過 ( )實現的。答案:分子間的振動和碰撞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應用有( )、( )等。答案:電熨斗熨衣服 炒菜(二)、判斷題及答案1. 熱傳導只能發生在固體中。(錯)2. 熱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特有的熱傳遞方式。(對)3. 只要有溫度差,就會發生熱傳導。(對)(三)、選擇題及答案1. 下列屬于熱傳導現象的是(C)A. 熱水在冷水中擴散 B. 點燃的蠟燭照亮房間 C. 用手握住暖手寶取暖2.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是(B)A. 向四周傳遞 B. 沿直線從一端向另一端傳遞 C. 無法確定3. 下列關于熱對流的說法正確的是(A)A. 液體和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 B. 固體中的熱傳遞方式主要是對流 C. 熱對流不需要介質(四)、簡答題及答案1. 簡述熱傳導的基本規律。答:熱傳導的基本規律是熱總是從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且這種傳遞需要通過物體的直接接觸。2. 舉例說明熱對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答:熱對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燒水時水受熱上升形成對流,使水快速升溫;空調制冷時,冷空氣下沉形成對流,使室內溫度均勻下降。3. 如何理解熱傳導與熱對流的區別?答:熱傳導是熱量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的過程;而熱對流則是熱量在液體和氣體中通過流動傳遞的過程。熱傳導不需要介質流動,而熱對流需要介質流動才能實現熱量的傳遞。(五)、實驗探究題及答案題目:設計一個實驗,探究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實驗材料:金屬片、凡士林、酒精燈、火柴、試管夾等。實驗步驟:1. 將凡士林均勻地涂在金屬片上。2. 用試管夾夾住金屬片的一側,用酒精燈加熱金屬片的中心或一側。3. 觀察凡士林融化的方向和速度,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凡士林從加熱點開始融化,并逐漸向四周擴散。實驗結論: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是從加熱點向四周傳遞,驗證了熱傳導的基本規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