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二、要點夯實知識點一 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七上P80-83)1.赤壁之戰:(1)背景:①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生產破壞。②曹操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后,基本統一了北方,想要統一全國。(2)時間:208年。(東漢末年)(3)交戰雙方:曹軍VS孫劉聯軍。(4)結果: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5)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國家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發展措施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丞相諸葛亮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吳 229年 孫權 建業(今南京) 開發江東,造船業、海外貿易發達。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知識點二 兩晉南北朝的更替,人口的遷徙和江南地區的開發(七上P85-92)1.兩晉南北朝的更替:西晉興亡 ①建立:266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②統一: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263年魏滅蜀)③衰落:晉惠帝時“八王之亂”,西晉衰落,中原人口南遷④滅亡: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東晉興亡 ①建立: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稱東晉②興盛:淝水之戰打敗前秦,社會安定,經濟發展③衰落: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④滅亡:420年,武將劉裕奪取東晉政權,改國號為宋,東晉滅亡十六國 西晉滅亡后,北方先后建立的15個主要的政權,加上西南的成漢,總稱“十六國”;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秦晉淝水之戰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戰南朝 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相繼更替,都定都建康,統稱“南朝”北朝 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結束十六國以來分裂的局面。北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后東魏、西魏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北周又滅北齊。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均在北方,統稱“北朝”2.人口遷徙和江南地區的開發:人口遷徙 概況 ①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內遷(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②北方戰亂,中原人口南遷(西晉八王之亂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影響 ①少數民族內遷,促進北方民族交融,促進中華民族發展②中原人口南遷,促進江南地區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基江南地區的開發 原因 ①經濟:北民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先進工具和技術(根本原因)②政治:南方社會相對安定,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③自然: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影響 南方社會經濟由落后到迅速發展,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知識點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94-96)1.背景: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北方出現民族交融的趨勢。2.目的:鞏固統治。3.措施:(1)遷都洛陽,把北方各族人民遷到中原。(2)漢化。①說漢語:在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穿漢服:以漢服代替鮮卑服。③改漢姓:改鮮卑姓為漢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聯漢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4.性質:地主階級封建化的改革。5.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知識點四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七上P97-101)1.北方農業技術成就:(1)成就:北朝賈思勰著《齊民要術》。(2)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3)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還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4)精神:突顯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2.祖沖之:南北朝杰出的科學家,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他與其子合著數學名著《綴術》。3.書法:(1)時間:東漢以后,書法成為專供人們欣賞的藝術。(2)原因:漢代造紙術的發明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3)表現。①曹魏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后人稱其楷書為絕世之作。②東晉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被后人譽為“書圣”。代表作《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③北魏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4.繪畫:(1)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畫占了主要地位,同時,由于山水詩的增多,山水畫開始形成。(2)東晉的顧愷之是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5.雕塑: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宣揚佛教,開鑿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石窟佛像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6.農歷:中國的傳統歷法,又稱夏歷。農歷是陰陽合歷,以太陽運行定年,以月亮運行定月,安排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故稱農歷。祖沖之創制當時最先進歷法《大明歷》。三、真題演練1.(2024 北京)以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象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北方 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民族隔閡逐漸消解。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南方 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A.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B.導致了南方政權的更迭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D.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條件2.(2024 長沙)《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民勤本業,一歲或稔( )A.統治者的重視 B.民族交融C.政治中心南移 D.北民南遷3.(2024 廣州)513年,鮮卑貴族拓跋顯偶去世后并未歸葬鮮卑舊地,而是葬于中原。另外,其姓為“元”而非“拓跋”。與上述現象密切相關的是( )A.周平王東遷洛邑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變法 D.忽必烈定都大都4.(2024 聊城)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發展 B.民族交流交融C.中原人民南遷 D.江南地區開發5.(2024 威海)《中國墓室壁畫史論》一書認為,北魏遷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畫由“平城模式”演變為“洛陽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與這一變化相關的是( )特征一:石質葬具的流行 特征二:孝子圖畫像的流行受漢代祠堂影響,在墓葬中出現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 孝子圖畫像以及類似的道德勸解主題畫像普遍存在A.漢高祖采取休養生息政策B.苻堅任用王猛為丞相進行改革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變法6.(2024 濟寧)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詔要求官員改用漢族語言,“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免所居官”。這一詔令( )A.開創了隋唐盛世 B.消除了民族隔閡C.加劇了北民南遷 D.推動了民族交融7.(2024 南通)《魏書》記載,大臣高閭認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實行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儀式),不欲封禪。由此可見,孝文帝( )A.學習漢族政治制度 B.推動北方人口南遷C.打擊藩鎮割據勢力 D.胸懷國家統一大志8.(2024 臨沂)三世紀末四世紀初,出現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這主要是因為( )A.東漢的朝政腐敗造成社會動蕩B.大批中原人民為逃避戰亂南下C.南朝時期的社會秩序比較安定D.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9.(2024 自貢)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介紹:永和九年,會稽山陰。眾人曲水流觴,賦詩三十七首成集,揮墨寫就“天下第一行書”,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各具美態。材料中的“他”是( )A.鍾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柳公權10.(2024 牡丹江)東晉詩人謝靈運在其作品《山居賦》中提到了麻、粟、豆等農作物,以及梨、棗、杏樹等果樹。這些原來都是種植在北方的,而這時也在南方種植了。這表明( )A.人口遷徙促進物種交流B.南方適合種植所有作物C.生產工具提高勞動效率D.先進技術推動農業發展四、知能訓練1.近日,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熱播,爺爺在給小虎講三國故事時說“三國盡歸司馬懿”。小虎認為不對( )A.司馬遷 B.司馬昭 C.司馬炎 D.司馬睿2.觀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圖,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是( )A.東漢 B.西晉 C.北魏 D.前秦3.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4.西晉建立者認為沒有分封宗親導致曹魏政權易主,大封同姓諸王,結果引來紛爭( )A.七國之亂 B.三馬食“曹”C.八王之亂 D.九龍奪嫡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他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這些可反映當時推動民族交融的因素是( )A.孝文帝改革 B.人口的遷移C.社會的動蕩 D.江南的開發6.南朝(420~589)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其中最長的不過59年,最短的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時期( )A.政權更迭頻繁 B.疆域面積擴大C.政權并立形成 D.商品經濟發達7.識讀圖片是我們獲取歷史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 )A.民族的交融 B.北方各族內遷C.手工業興盛 D.商業的發展8.學習歷史需要了解和掌握歷史紀年方法。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到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紀初 B.公元2世紀末C.公元3世紀初 D.公元3世紀末9.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出現“教以騎射挽強之術”,而少數民族也引進漢族的角抵、緣橦、跳丸等體育活動。材料描述的現象可以印證魏晉南北朝時期( )A.江南經濟不斷開發 B.對外交流繁榮興盛C.政權更替異常頻繁 D.民族文化多元交融10.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 )A.鎬京 B.洛邑 C.北京 D.建康11.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經濟的發展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命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取得重大發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 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同樣顏色的馬拉的車),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食貨志》“京師之錢巨萬,腐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至腐敗不可食。”——《史記》(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西漢前期經濟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導致該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政策?材料三:(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中“中原漢族前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南朝時)江南之為國盛矣, 地廣野豐,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棉布帛之饒——《宋書》(4)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歷史現象?分析材料三與材料四所反映的兩個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12.中華民族的發展呈現多元一體,與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密切相關,閱讀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晉書 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幾乎家給人足。”材料四 三國鼎立時期,無論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這種局部統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混戰的狀況前進了一步,整頓政治,增強國力,魏、蜀、吳三國還重視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材料五 如圖3三幅圖摹繪自敦煌莫高窟壁畫,這些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1)材料一中建立了北魏政權是哪一個內遷的少數民族?為了實現“漢化”,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2)依據材料一、材料二,說一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主要有哪兩種類型?(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遷導致了材料三中“時和年豐,百姓樂業”的結果。(4)依據材料四,概括指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所產生的重大影響。(5)依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對于中華民族發展有何重要影響。參考答案真題演練1-10 DDBBC DDBBA知能訓練1-10 CBACB AACDD11.(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2)變化:由西漢初年的殘破荒涼到文景時期的經濟發展,國家富足。(意思相近即可)政策:休養生息政策。(3)主要原因:躲避北方的戰亂。(4)現象:江南地區的開發。關系:北方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意思相近即可)12.(1)鮮卑族。措施:用漢姓,說漢語,穿漢服,與漢人通婚。(2)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北方人口南遷。(3)北方人口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任答兩個方面即可)(4)為全國統一準備了條件;促進了局部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交融。(任答兩個方面即可)(5)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開放性試題,意思相近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