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5節 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第三章 物態變化1.了解廚房中一些現象涉及的物態變化。2.從物理學的角度,對烹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3.實施改進建議,描述實施后的情況,并評估其效果。學 習 目 標水壺中的水沸騰了,涉及了哪些物態變化?新 課 引 入廚房不僅是加工食材的場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滿物態變化的“實驗室” 。自 主 探 究一、廚房中的物態變化為了煮熟餃子,需要持續燒水一段時間;水沸騰后打開鍋蓋,會出現大量“白霧”?在燒水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熱,水沸騰后溫度穩定在100℃,一些水會從液態變為氣態的水蒸氣,這是汽化現象;水蒸氣接觸周圍的冷空氣或低溫物品,會液化成小水滴。從冰箱里取出的凍蝦上有一層白色的粉末。白色粉末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用濕手拿冰箱里的凍肉時,手會被凍肉“粘住”。凍肉溫度很低,手上的水放熱變成固態,發生了凝固現象。夏天打開冰箱門時,冰箱往外冒“白氣” 。由于冰箱門附近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用沾有冷水的手去拿剛出鍋的包子感覺不會太燙。手上的水汽化吸熱,故感覺不會太燙。將新鮮蔬菜用保鮮膜包裹后放入冰箱,蔬菜不易變蔫。將新鮮蔬菜用保鮮膜包裹后放入冰箱,降低了溫度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減慢蔬菜上水的蒸發,蔬菜不易變蔫。這些物態變化不僅是烹飪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也是我們掌握烹任技巧、提高烹飪效率、提升食物品質的關鍵。我們可以從物理學的視角觀察、分析這些現象,了解食材烹飪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二、烹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改進建議以煮餃子為例問題煮餃子時,加大火力不會使餃子更快煮熟。改進建議下入餃子后,大火將水煮沸,然后改用中小火。科學依據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繼續使用大火力只會加速水的汽化,浪費水和燃料。問題煮餃子時一直沸騰,水容易溢出,水餃皮容易煮破。改進建議加三次冷水。科學依據分次加冷水可以吸熱降低水溫,讓水暫時停止沸騰,防止水溢出且確保餃子能夠均勻受熱,達到餡熟透、皮不破的效果。問題如何判斷餃子煮熟。改進建議餃子全部浮起,變得圓鼓鼓的。科學依據在煮的過程中餃子會吸收熱量,導致內部的氣體受熱膨脹(餃子餡和皮也膨脹),使得餃子的體積增大,從而浮起來。問題揭蓋時被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改進建議揭蓋時身體要遠離鍋,避開水蒸氣。科學依據由于水蒸氣液化變成同溫度的熱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故鍋中冒出的水蒸氣造成的燙傷要比熱水更嚴重,揭蓋時人體要避開水蒸氣。警 示在家中實驗前,請確保你處于安全的操作環境中,并能正確使用各種廚具,家中還應有成年人在場,操作時須注意避免燙傷!當 堂 達 標1.小李同學在爸爸指導下,走進廚房進行勞動實踐,他發現廚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冷凍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態B.在排骨的“解凍”過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熱熔化成水C.排骨湯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氣”,“白氣”是液態D.排骨湯盛出后不容易涼,是因為湯能夠不斷吸熱D2.某中學開展了《我進廚房》課后實踐活動,小紅在家煮菜時提起鍋蓋,發現鍋蓋有水流下,鍋蓋上的水的形成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先熔化后汽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華后液化C3.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以下對廚房中有關物理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打開電冰箱門時,發現大量“白氣”,這是汽化現象B.做菜時,揭開鍋蓋,鍋蓋內表面有很多小水珠,這是鍋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C.用煤氣爐燒開水時,水溫沒達到100℃就沸騰了,這是因為煤氣爐的火力太小了D.用濕手拿冰箱里的凍肉時,手會被凍肉“粘住”,是因為手上的水凝華放熱的緣故B4.小明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一團團“白氣”,如圖所示。他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1)靠近壺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高,仍然保持 _______(填物質的物態)。(2)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后,水蒸氣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白氣”。(3)“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又什么都看不見了。氣態液化汽化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