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1張PPT)與思維研究思維的規律和方法的學問科學思維邏輯思維規則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思維能力思維意識理性認識廣義狹義邏輯學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廣義狹義方法《邏輯與思維》運用狹義邏輯學本冊書主要關注思維方法本冊主線學什么?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第一框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有這樣一道推理能力測試題。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將前來應聘的A、B兩人帶進辦公室,向他們展示了兩頂紅色、三頂黑色的帽子。然后,他關掉燈,在一片漆黑的情況下,要求A和B各摸一頂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頂,并將其余兩頂藏了起來。開燈后,商人要A、B盡快說出各自頭上戴的是什么顏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紅色帽子。過了一會兒,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詢問了A的推理后,決定錄用A。A是如何得出他的結論的?在相同的條件下,A為什么表現得比B好?【情境思考】A的思維和推理過程是:如果他頭上戴的是一頂紅色的帽子,那么,B必定說其頭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而B未說其頭上戴的是黑色的帽子;所以,他頭上戴的不是紅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探究與分享二:A是如何得出他的結論的?在相同條件下,A為什么表現比B好?這是一個典型的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的否定后件式,A之所以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就在于他正確地構造和運用了邏輯學推理。1、思維的含義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認識的初級階段。“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 別 內容 是對事物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 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形式 以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 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形式階段 認識的初級階段 認識的高級階段特點 直接性和形象性 間接性和抽象性聯 系 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起點,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理性認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堅持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 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因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認識才能指導人們按規律辦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2、思維的方式(1)類型: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2)意義: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這樣一個經典的例子:德國人和日本人、中國人一同坐火車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去巴黎,這3個人坐在一個車廂。途中上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手里端著魚缸。德國人開始發問:“您能告訴我這魚的名稱嗎 它在生物學上的類別及有哪些特征﹖它們在科學上的意義又是什么 ”日本人聽完德國人的話后接著問:“請問這種魚我們國家能不能引進﹖根據日本的氣候、水溫、水質,這種魚能不能生長 ”輪到中國人來問了:“這種魚是紅燒好吃,還是清蒸更好吃?”探究與分享三:可見,不同人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及結果存在很大差異,但也有共同之處。思維的特征思維具有個體差異性思維也有共同特征(間接性、概括性、能動性)思維的特征1.思維的特征:(1)思維具有間接性:(科學家們能依據科學知識理解光速)①原因: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②表現: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現象理性感性本質1.思維的特征:(2)思維具有概括性(從各種各樣的樹中概括出“樹”這個概念)表現: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項目 思維的間接性 思維的概括性定義 所謂間接性,就是人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測事物過去的進程,認識事物現實的本質,推知事物未來的發展 多次經歷某些事物之后,把它們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舉例 (1)人類學家根據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關資料,就能推知人類進化的規律 (2)醫生根據對病人的體溫、血壓、血液、尿液、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的有關資料,就能確診病患和病因 (3)氣象工作者根據已有的氣象資料,就能預知今后天氣的變化 (4)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可以推斷學生的內心世界 (5)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據動物的反常現象或其他儀表的數據來分析與預報震情 (6)人們不知道某些疾病與遺傳基因的關系,但人們可以根據實驗來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1)人們把形狀、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結出棗子的樹木歸一類,稱之為“棗樹”(2)把棗樹、蘋果樹、梨樹等依據其根、莖、葉、果等共性統稱為“果樹”(3)每次看到“月暈”就要“刮風”,地磚“潮濕”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結論(4)人們認為“凡正常運行的計算機都有中央處理器”1、思維的特征(3)思維具有能動性:(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表現:任何思維都是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對認識對象的機械反映。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認識對象(感性材料)思維能動的加工認識(正確和錯誤之分)特征 間接性 概括性 能動性關鍵詞 見…而知…;通過…推斷出…;計劃;預測;揭示出;推斷出 共同之處是…;整體上看…;共性在于…;總結出 抽象;創新;有選擇的;主動、自覺區別 含義 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 指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 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 思維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不是機械的、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或能動的;自覺的、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認識對象的屬性進行抽象重組,得出既有認識對象的痕跡,又不同于認識對象的主觀映像。作用 ①憑經驗能認識沒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屬性。 ②憑經驗能認識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屬性。 ③能在對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蔓延式無止境的擴展。 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類事物總結共性;同類現象中總結本質的規律性內在聯系。 ②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遷移的程度、廣度和深度。 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發點。 聯系 ①思維的概括性是間接性的前提;②間接性和概括性中都體現有能動性。 毛澤東同志說:“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見、計劃、辦法,只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或者自己的科學試驗中,他的頭腦只能作為一個加工工廠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則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思考:結合這段名言,談談如何理解思維與社會實踐的關系?2、實踐與思維的關系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實踐產生認識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課堂訓練1.“隔墻見角而知有牛”“隔岸見煙而知有火”體現了思維的A.間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系統性2.“燈是照明的工具。”這種認識反映了思維的A.間接性 B.靈活性 C.概括性 D.敏捷性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因為有暗香傳來,所以推斷那不是雪,而是梅。這是思維的①概括性 ②間接性 ③能動性 ④合理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思維的含義2、思維的方式(類型、意義)3、思維的特征(展開)4、時間與思維的關系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第二框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有人喜歡鉆牛角尖,那么他的思維大概就應該是一條彎曲而沒有方向的曲線有人喜歡一條道走到黑,所謂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人,這樣的人的思維大概是一條直線有人喜歡跳躍式思維,這樣的人的思維形狀,大概是一些相關或互不相關的點與線議題1.思維的基本形態劃分標準 類型 含義從思維的方向看 發散思維 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聚合思維 向同一方向收斂的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 綜合思維 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分析思維 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 辯證思維 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形而上學思維 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 抽象思維 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形象思維 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知識整合】1、思維形態的分類●比較上述材料在思維表達上的差異 《鑄劍為犁》和平主題雕塑《打結的手槍》和平主題雕塑◆一百多年來,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在《和平是一 棵樹》這首詩中,詩人寫道:“和平是白天鵝的翅膀,是翅膀掠過寧靜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開向四方的門,是門里圓桌上斟滿的紅酒,是酒上照耀的燈....一百多年來,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展。因為戰爭是殘酷的所以,全人類都希望和平與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因為全球命運與共所以,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用因果關系推理來表達材料一運用的是以概念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抽象思維。材料二白天鵝的翅膀翅膀掠過寧靜的湖水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想象為和平想象為開向四方的門,門里圓桌上斟滿的紅酒,酒上照耀的燈比擬性想象比擬性想象用形象思維的語言表達運用的是以感性形象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形象思維。(一)思維的基本形態2.思維的基本形態存在狀態⑴依據: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不同⑵分類: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⑶什么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含義)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并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抽象思維。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議題2.思維基本形態的特征◆小明與小芳討論速修哪門課時,針對思想政治課中的“邏輯與思維”,兩個人有以下對話。小芳的話,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推理:小芳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所以,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這個推理的前提之一“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是不言而喻的,在對話中被省略了。將這個推理分解開來,就是三個判斷:“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這兩個判斷是前提;“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這個判斷是結論。再分解下去,每個判斷都由“是”聯結著兩個概念。比如,在“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這個判斷中,就含有“知識創新的工具”和“有用的"兩個概念。學習科學思維方法有用嗎?當然有用啦,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嘛。●其他兩個判斷分別由哪兩個概念構成 ●結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點評:判斷一:概念概念判斷二:“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概念概念“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概念概念⑴抽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概念”判斷三:⑵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反映認識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從已知判斷推出未知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已知判斷新判斷總結:抽象思維反映認識對象,是通過一系列環節和階段實現的,認識的對象被概括反映為概念,概念組合成判斷,判斷經過邏輯聯系形成推理,推理再構成推理系列,從而構成復雜的思想。反過來,一個比較復雜的思想,可以被分解成若干系列的推理,各個系列的推理可以分解為一個個推理,每一個推理又可以分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判斷,最后,判斷還可以分解為一組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米石老人失去了一只左臂膀。現在,他的兒子和兒媳都參加了反法西斯的游擊隊,老人與12歲的孫子留辛相依為命。留辛難耐寂寞,在家養了一群白鴿。不久,前線傳來留辛父母陣亡的噩耗。一天失去雙親的留辛正要導引鴿群離巢時,巡邏的德國士兵看到了竹等上顯眼的紅布條硬說留辛“舉紅旗”是向游擊隊報信。德國士兵把留辛從窗口扔了出去,摔死了。隨后,那些士兵又對籠子里的鴿群一陣亂掃。 米石老人央求大師說:“畢加索啊,求你畫下留辛的最后一只鴿子,來紀念我那悲慘死去的孫子吧!”后來,畢加索以死于希特勒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負傷的鴿子為素材,創作了由少女、和平鴿和橄欖枝構成的《和平鴿與少女》,借此表達對和平的祈愿,盼望著戰爭的硝煙盡快散去,讓人們過上和平的生活。形象思維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象思維具有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等特征。◆結合此例,談談你對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的理解。死于希特勒法西斯之手的少年留辛被希特勒法西斯打傷的鴿認識對象《和平鴿與少女》表達對和平的祈愿,盼望著戰爭的硝煙盡快散去,讓人們過上和平的生活。反映認識對象形成感覺、知覺和表象(二)思維基本形態的特征1.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和特征2.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和特征(1)基本思維形式: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方式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主要特征: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1)基本思維形式: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主要特征: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知識整合】比較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 形象思維(藝術思維)區別 含義 人們把以概念作為基本單元進行的思維,稱為抽象思維 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基本單元 概念 感性形象思維形式 概念、判斷、推理 感覺、知覺、表象主要特征 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聯系 ①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區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相輔相成; ②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 ③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依賴于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維。 1、思維形態的分類(展開)2、思維的基本形態有哪兩種?依據、含義3、抽象思維的基本形態和特征4、形象思維的基本形態和特征5、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的聯系有個邏輯學家誤入一個部落,那個國王想要他死。于是設置了兩個門,一個生門一個死門。分別由兩個人守著,一個只講真話一個只講假話。只能問一個問題,回答只有是和否。那個邏輯學家該問什么問題才能逃生?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推理一下,該故事中的邏輯學家如何才能逃出生天?答案:問其中一個人,如果我問另一個人守的是不是死亡之門,他會怎么回答?課前探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是人們運用下列哪種思維形態的結果 ( )A.抽象思維 B.形象思維C.概括思維D. 分析思維A【解析】要注意設問中“思維形態”這一關鍵信息,據此排除C;B、D不符合題意。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一框 “邏輯”的多種含義議題1.“邏輯”的不同用法●上述議論中的“邏輯”分別是什么意思 ●“邏輯”的不同用法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系?小明正在專心致志地讀一本有關邏輯的書,幾位同學紛紛點贊。學邏輯也要合乎學習的邏輯,先易后難,不能揠苗助長。邏輯太重要了,邏輯混亂的文章別人看不懂,不講邏輯的人別人懶得理。毛主席曾號召大家都要學一點邏輯呢。指邏輯學這門學問指邏輯學這門學問指規律,即學習的規律指邏輯規律與規則指思維方法指邏輯規律與規則(一)“邏輯”的不同用法1.“邏輯”是四種主要含義是什么?主要含義 范圍 舉例規律 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 “要把握科學研究的邏輯”“這是生活的邏輯”邏輯規律與規則(思維規律)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說話寫文章要合乎邏輯”“說的不合邏輯”“根據材料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要遵守邏輯規律與規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霸權主義邏輯”“強盜邏輯”“詭辯家邏輯”(違背了邏輯規律與規則)邏輯學或邏輯知識 作為一門學科的邏輯學 “學一點邏輯是有好處的”“邏輯也是一門基礎學科” “大學生應該上邏輯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邏輯很難學”2.“邏輯”不同用法之間的關系(1)邏輯學是以邏輯規律與規則為首要研究對象的,同時邏輯學也研究試圖將邏輯規律與規則運用到實際思維中的方法,以區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2)作為工具性學科的邏輯學是為把握“規律”服務的。邏輯學邏輯規律與規則規律思維方法研究對象為把握規律服務(一)“邏輯”的不同用法邏輯學形式邏輯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劃分法律邏輯從不同的應用領域的角度劃分辯證邏輯科學邏輯論辯邏輯邏輯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學科群。是一門學問。是關于邏輯規律與規則的知識體系是從形式結構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邏輯學是從抽象的思維內容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邏輯學都屬于應用邏輯歸納邏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劃分演繹邏輯從個別到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從一般前提到個別的思維方法議題2.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二)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1.狹義的邏輯學和廣義的邏輯學(1)狹義邏輯學:人們把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視為狹義的邏輯學(2)廣義邏輯學:人們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所有金屬都是導電的。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結合教材思考:這兩個判斷有什么相同點?概念是怎么構成判斷的?相同點: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結構。“金屬”“導電的”“事物”“變化發展的”用“所有......都是……”這一形式結構將兩個概念聯系起來構成判斷邏輯學把不同思維形式之間的聯系方式稱為思維的形式結構,簡稱形式結構。概念判斷所有“金屬”都是“導電的”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2.推理 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1)推理的結構:推理是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2)形式邏輯推理著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結構: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僅僅從思維形式角度看,所有能夠將真前提保證過渡到真結論的推理都是必然推理,從真前提不能保證過渡到真結論的推理是或然推理。(3)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二)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情景:一天,初學邏輯的小明和小芳一起進行推理練習。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白馬都是馬,所以,所有白馬都是動物。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牛都不是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動物。●兩位同學進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確的,推出的結論卻不都是真的,為什么?小明小芳從推理的內容看,一個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須是真的;從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證推理結論是真的,形式必須是有效的。結論:推理結論是否一定為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推理結構符合三段論推理規則。小明推理的邏輯形式是: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有S是P大前提:真小前提:真結論:真SMP前提的內容是真實的,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推理結構符合三段論推理規則)。小明的推理是正確的。從推理的內容看,一個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須是真的;從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證推理結論是真的,形式必須是有效的。結論:推理結論是否一定為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推理結構符合三段論推理規則。小芳推理的邏輯形式是:所有M是P所有S不是M所有S不是P大前提:真小前提:真結論:假SMP前提的內容是真實的,推理的形式是無效的(推理結構不符合三段論推理規則)。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確的。S閱讀教材P9,自主梳理以下內容。3.論證和論辯4.學習形式邏輯的意義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1)論證: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2)論辯: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3)論證和論辯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說服的效果。(二)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1、狹義邏輯和廣義邏輯的含義2、推理的結構,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3、什么是論證、論辯4、學習狹義邏輯的意義知識框架圖邏輯學邏輯的不同用法廣義邏輯學狹義邏輯學核心任務學習的意義與“規律”同義邏輯規律與規則某種思維方法所有科學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二框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甲與乙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問題 談談你的理由“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吵吵鬧鬧地在宿舍打牌,影響別人休息。”“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甲乙議題1.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點評:甲:“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吵吵鬧鬧地在宿舍打牌,影響別人休息。”概念概念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概念結論: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和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是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4.違反同一律的錯誤偷換概念、偷換論題請你評析:這里的“好茶”是指質量好的茶你這里有好茶嗎?我這兒全是好茶,從來不賣變質茶?這里的“好茶”是指沒變質的茶賣茶人的回答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結論:運用概念是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會犯“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5.運用同一律應注意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只反對,在時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例題:“小張去年還是學生,現在已是教師了”,這句話是否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議題2.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韓非子,難一》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這位楚人為什么“弗能應”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論斷1:論斷2:“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存在邏輯矛盾。即同時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點評:這位楚人“弗能應”的原因是:問話者的問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論斷中的邏輯矛盾。楚人的論斷違反矛盾律的要求(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表示對A否定的論斷)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4.違反矛盾律所犯的邏輯錯誤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5.運用矛盾律應注意的問題(1)使用矛盾律時要注意其與辯證法客觀矛盾之間的區別。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證思維的無矛盾性,它只排除思維過程中的邏輯矛盾,而不否認客觀事物本身存在著的內在矛盾。(2)矛盾律只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才起作用。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時間、 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不能作出兩個相反的判斷。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對同一對象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方面作出相反的判斷,并不違背矛盾律。議題3.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為什么 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矛盾關系“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單稱肯定判斷是一個單稱否定判斷結論:主持人的話不符合邏輯。因為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主持人對這兩個判斷同時加以否認。點評:(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1)常用公式:“A或者非A”。(2)基本內容: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4.違反排中律的錯誤兩不可4.違反排中律所犯的邏輯錯誤違背排中律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例如甲:下周去香山看紅葉,你去嗎 乙:誰說我不去 甲:你去,請登記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 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5.矛盾律和排中律的意義(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識別和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6.總結三大律(1)地位: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2)形成: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3)作用: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知識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關系關系 矛盾律 排中律區別 含義不同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容,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錯誤不同 “自相矛盾”(“兩可”) “兩不可”作用不同 運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真,則另一個必假,常用于反駁 運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如果一個假,則另一個必真,常用于證明聯系 矛盾律與排中律都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進行推理時必須遵守的具體規則,它們從不同側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 規律名稱 基本內容 公式 適用范圍 要求 邏輯錯誤矛盾律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 無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兩可)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斷 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兩不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斷 確定性(自身同一) 偷換概念、偷換論題【知識整合】比較三大邏輯基本規律1、同一律的理由、公式、要求、應注意點2、矛盾律的理由、公式、要求、應注意點3、排中律的理由、公式、要求、意義4、三大律的地位、形成、作用知識框架圖C例題4:甲說:“你贊成丙為班長嗎?”乙答:“我不贊成。”甲問:“你反對嗎?”乙答:“我不反對。”乙的回答( )A.正確,符合矛盾律的要求B.正確,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錯誤,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例題4:有人問:有沒有飛碟?你既不能肯定有,也不能肯定沒有,而是說:“我不清楚。”這種回答是否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沒有飛碟”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認識問題。排中律只是從邏輯上要求對兩個矛盾判斷明確地肯定一個,并不要求對具體內容的矛盾判斷必須馬上肯定例題5:有人說“‘人都是自私的’不對,‘人都不是自私的’也不對”。請問他的話是否違反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為什么?答案 這個人的話并不違反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1)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時肯定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而這個人的話是對兩個判斷同時否定。(2)也不違反排中律,因為排中律要求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否定,而“人都是自私的”和“人都不是自私的”是反對關系的思想。(3)不違反同一律的要求,因為這里沒有混淆概念和轉移論題。有個邏輯學家誤入一個部落,那個國王想要他死。于是設置了兩個門,一個生門一個死門。分別由兩個人守著,一個只講真話一個只講假話。只能問一個問題,回答只有是和否。那個邏輯學家該問什么問題才能逃生?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推理一下,該故事中的邏輯學家如何才能逃出生天?答案:問其中一個人,如果我問另一個人守的是不是死亡之門,他會怎么回答?課前探究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4.違反同一律所犯的邏輯錯誤是什么?⑴同一律的規范作用主要在于維護思維的確定性。⑵違反同一律的兩種情況:①在使用概念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②在使用判斷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所謂“混淆概念”,就是思維主體無意(不自覺)地違反同一律關于概念的邏輯要求,將內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視為相同,互相混淆。所謂“偷換概念”,就是思維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自覺)違反同一律關于概念的邏輯要求,將內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故意混淆,或者把相同的概念故意說成是不同的,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所謂“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指思維主體無意或故意違反同一律關于命題的邏輯要求,用另外一個與原論題無關的論題來代替原本需要論證的論題。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4.違反同一律所犯的邏輯錯誤是什么?⑴同一律的規范作用主要在于維護思維的確定性。⑵違反同一律的兩種情況:①在使用概念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②在使用判斷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同一律,將會出現“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所謂“混淆概念”,就是思維主體無意(不自覺)地違反同一律關于概念的邏輯要求,將內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視為相同,互相混淆。所謂“偷換概念”,就是思維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自覺)違反同一律關于概念的邏輯要求,將內涵或外延不同的概念故意混淆,或者把相同的概念故意說成是不同的,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所謂“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指思維主體無意或故意違反同一律關于命題的邏輯要求,用另外一個與原論題無關的論題來代替原本需要論證的論題。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4.區別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邏輯矛盾 辯證矛盾區別 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是思維混亂的一種表現 事物的客觀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許邏輯矛盾則是詭辯論的特征。 承認辯證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斷,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從不同方面對事物作出的判斷,并不違反矛盾律。聯系 邏輯矛盾(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矛盾的錯誤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確把握客觀矛盾的必要條件。某電站外高掛警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寫著:“嚴禁觸碰電線!千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該告訴牌上的話是否成立,為什么 嚴禁觸碰電線!千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存在邏輯矛盾,千伏高壓,一觸即死,就不可能對觸電而死的人法辦了。因此,這個告示牌隱含著兩個相互矛盾的論斷,這兩個論斷不能同時都成立,所以該告示牌上的話不成立。1.“運動物體既在這一點,又不在這一點”2.“雷鋒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3.“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想一想:以下判斷違反矛盾律的要求嗎?物體運動“既有間斷性,又有連續性,是間斷性與連續性的對立統一”。是從不同方面談論同一對象,不違背矛盾律,而且體現了人們認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崗位和事跡;而“偉大”是指他的精神和價值。是從不同角度談論同一對象,不違背矛盾律。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結束;“活著”是指精神永存。這樣的矛盾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的認識,因而屬于辯證矛盾,不違反矛盾律的要求。二、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閱讀教材P13,自主梳理以下知識。4.違反排中律所犯的邏輯錯誤是什么?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是什么?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內容是什么?3.排中律的要求是什么?例如:“我不認為所有學生都是勤奮的,我也不認為所有學生都是不勤奮的。”違反排中律嗎?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判斷是:“所有學生都是勤奮的”“所有學生都是不勤奮的”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這兩個判斷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排中律反對騎墻居中,持“兩不可的態度”(不能同時否定)“我不認為”就是“同一思維過程”。是使用排中律的條件。違反排中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