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學習目標 1.掌握由 測光的波長的原理,并能測單色光波長。 2.觀察單色光的雙縫干涉圖樣,掌握測量頭測量條紋間距的方法。 問題1:雙縫干涉中相鄰亮(暗)條紋中心間距公式? (1)測雙縫之間的距離d (2)測縫與屏之間的距離L (3)測相鄰亮(暗)兩條紋間的距離△x 問題2.計算波長需要測什么?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一.實驗原理 如圖所示,相鄰兩條亮(暗)條紋間的距離Δx與入射光波長λ,雙縫S1、S2間距離d及雙縫與屏的距離l滿足關系式Δx=dl/λ,因此,只要測出Δx、d、l即可測出波長λ 二.實驗裝置 毛玻璃屏 三.實驗器材:光具座,光源,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測量頭,學生電源,導線,刻度尺,(或凸透鏡) 測量頭分類: 分劃板(一塊小板),目鏡,螺旋測微器(或游標卡尺),手輪(轉動手輪時,分劃板會左右移動) 游標卡尺式測量頭 螺旋測微器式測量頭 測量頭結構: 測量頭使用方法: 使分劃板的中心刻線與第1條亮(或暗)條紋的中心對齊,記下此時手輪上的讀數a1,然后轉動手輪,使分劃板中心刻線移動至第n條亮(或暗)條紋的中心對齊,再次記下手輪上的讀數a2 .則相鄰亮(或暗)條紋的中心間距為: (1)將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2)接好光源,打開開關,使白熾燈正常發光。調節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燈絲發出的光能沿軸線到達光屏。(3)安裝單縫和雙縫,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軸線上,使雙縫和單縫的縫平行。 四.實驗步驟 2.觀察與記錄(1)調單縫與雙縫間距為5~10 cm時,觀察白光的干涉條紋。(2)在單縫和光源間放上濾光片,觀察單色光的干涉條紋。(3)調節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第1條亮條紋的中心,記下手輪上的讀數a1;轉動手輪,使分劃板向一側移動,當分劃板中心刻度線與第n條相鄰的亮條紋中心對齊時,記下手輪上的刻度數a2,則相鄰兩亮條紋間的距離Δx (4)換用不同的濾光片,測量其他色光的波長。 2.使分劃板中心刻線對齊某條亮條紋的中央,記下手輪上的讀數a1,將該條紋記為第1條亮紋;轉動手輪,使分劃板中心刻線移動至另一亮條紋的中央,記下此時手輪上的讀數a2,將該條紋記為第n條亮紋,則相鄰兩亮條紋間距: 測量頭的讀數 1.安裝測量頭,調節至可清晰觀察到干涉條紋。 五、數據處理 六.注意事項 1.雙縫干涉儀應輕拿輕放,不要隨便拆解,記住儀器擺放順序 2.濾光片、單縫、雙縫、目鏡等如有灰塵,應用擦鏡紙輕輕擦去。 4.單縫、雙縫平行且豎直,間距大約5~10 cm。 3.光源、濾光片、單縫、雙縫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軸線上 5.若出現在光屏上的光很弱(無條紋),由于不共軸所致 6.若干涉條紋不清晰,與單縫和雙縫是否平行有很大關系 7.測量頭在使用時應使中心刻度線對應著亮(暗)條紋的中心 8.光源燈絲最好為線狀燈絲,并與單縫平行靠近。 7.誤差分析1.雙縫到屏的距離l的測量存在誤差。2.測條紋間距Δx帶來的誤差如下:(1)干涉條紋沒有調整到最清晰的程度。(2)誤認為Δx為亮(暗)條紋的寬度。(3)分劃板刻線與干涉條紋不平行,中心刻線沒有恰好位于條紋中心。(4)測量多條亮條紋間的距離時讀數不準確,此間距中的條紋數未數清。 1.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某種單色光的波長。實驗時,接通電源使光源正常發光;調整光路,從目鏡中可以觀察到干涉條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想增加目鏡中觀察到的條紋個數,該同學可________。A.將單縫靠近雙縫 B.將屏靠近雙縫C.將屏遠離雙縫 D.使用間距更大的雙縫(2)某次測量時,雙縫的間距為0.300 mm,測得屏與雙縫間的距離為1.20 m,當分劃板的中心刻線對準第1條亮條紋的中心時讀數x1=2.310 mm,對準第5條亮條紋的中心時讀數如圖乙所示,則讀數x2=________mm,所測單色光的波長為________nm。 2.在“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1)單縫寬度為h,雙縫間距為d,雙縫與屏距離為l,當采取下列四組數據中的哪一組時,可能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條紋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A.h=10 mm,d=0.2 mm,l=10 cmB.h=10 mm,d=10 mm,l=80 cmC.h=1 mm,d=0.2 mm,l=80 cmD.h=1 mm,d=10 mm,l=10 cm(2)當測量頭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對齊某條紋的中心時,手輪上的示數如圖5所示,讀數為________mm。 (3)如果測量頭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干涉條紋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圖6所示。則在這種情況下波長的測量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際值。 (1)通過洛埃德鏡在屏上可以觀察到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和雙縫干涉實驗得到的干涉條紋一致。如果S被視為其中的一個縫,________相當于另一個“縫”。(2)實驗中已知單縫S到平面鏡的垂直距離h=0.15 mm,單縫到光屏的距離D=1.2 m,觀測到第3個亮條紋中心到第12個亮條紋中心的間距為22.78 mm,則該單色光的波長λ=________m(結果保留1位有效數字)。(3)以下哪些操作能夠增大光屏上相鄰兩條亮條紋之間的距離________。A.將平面鏡稍向上移動一些B.將平面鏡稍向右移動一些C.將光屏稍向右移動一些D.將光源由紅色光改為綠色光 3.洛埃德提出了一種更簡單的觀察干涉的裝置。如圖所示,單色光從單縫S射出,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鏡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兩光束交疊區域里將出現干涉條紋。單縫S通過平面鏡成的像是S′。 【例1】4.光片E等光學元件,要把它們放在如圖所示的光具座上組裝成雙縫干涉實驗裝置,用以測量紅光的波長。 (1)將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 依次放置其他光學元件,由左到右, 表示各光學元件的字母排列順序應C、______、_____、_____、A。 E D B (2)本實驗的步驟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側的元件,調節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軸線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的順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學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軸線上; ③用刻度尺測量雙縫到屏的距離; ④用測量頭(其讀數方法同螺旋測微器)測量數條亮條紋間的距離。 在操作步驟②時還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單縫、雙縫時,必須使縫平行 單縫、雙縫間的距離要適當 (3)利用雙縫干涉測定單色光波長時,第一次分劃板中心刻線對齊A條紋中心(圖甲),游標卡尺的示數如圖丙所示,第二次分劃板中心刻線對齊B條紋中心(圖乙),游標卡尺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已知雙縫間距為0.5 mm,從雙縫到屏的距離為1 m,則圖丙中游標卡尺的示數為________mm,可得相鄰兩亮條紋的間距Δx=________mm,所測單色光的波長為___________m。 11.4 1.35 6.75×10-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