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真對待權利和義務》教學設計一、學習內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思想政治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二第一課,闡述了民事法律關系的含義和構成;掌握違法義務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并學會應用;引導中學生學會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明確維權時要注意的訴訟時效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將引導學生進入法律的世界。2.學情分析對于浙江政治選考學生而言,本課是法律模塊的第一課,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的進一步加深,是一個全新且注重基礎法理教學的模塊。所以學生一開始會有畏難心理,害怕傳說中的法律條文的繁雜與枯燥。但教師當在第一課積極引導學生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調整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構建知識與運用之間的橋梁。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違反義務須承擔的法律責任;訴訟時效問題。教學難點:理解法律專業名詞: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理解民事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互利;指出違反義務當承擔的責任。二、教學目標陳述1.實現知識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圍繞“如何維護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議題,通過設置一例到底的具案例,創建真實易懂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邊學習邊運用,從而實現民事權利與義務相關知識點的構建。2.實現能力目標。本課用一個生活網購的例子,請學生從法律角度思考并幫助解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并且培育學生積極維權的觀念。3.實現素養目標。本課指向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中的“法治精神”。通過引導學生積極維權、通過學習明白違反義務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對學生的法治意識有進一步的提升作用。三、教學過程設計1.議題設計總議題:如何維護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子議題1:哪些構成了民事法律關系?(描述性議題)子議題2:違反義務該承擔哪些民事責任?(論證性議題)子議題3:如何維護民事權利?(決策性議題)子議題4:維權訴訟的有效期如何界定?(描述性議題)2.總體設計思路本框內容的教學設計分成三大環節:知道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明確違反義務要承擔的民事責任——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并注意訴訟時效。3.學教活動展開導入 情境設計 民法總則會保護小明的哪些權益?任務設計 課前暖身:你知道哪些法律?引出民法,并觀看視頻《民法總則對小明一生的影響》,發言指出“民法總則會保護小明哪些權益?”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我國法律體系有大致了解;通過視頻讓學生感受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拉近教材與學生間的距離;通過學生的發言,對應書本上要學習的幾個方面,讓學生熟悉課本脈絡。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 情境設計 案例探究:前不久,小明通過淘寶網在某賣家網購了一部價值5000元的手機,收到后發現質量有問題,便要求換貨。賣家一口答應,但當小明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不見新手機,賣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已支付5000元。眼見錢貨兩空,小明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請訴訟。任務設計 本案中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設計意圖 通過具體的案例,在知識點層面,師生共同圍繞課本梳理:民事主體的范圍、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對等互利。違反義務該承擔的責任 情境設計 案例探究:“眼見錢貨兩空,小明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請訴訟。法院介入調查后,小明提供了當時保存的旺旺聊天記錄。經過查證,發現雙方之前達成的換貨協約成立,要求賣家( )。小明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任務設計 淘寶賣家應當以什么方式承擔法律責任?請將空白處填上。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結合課本給出的承擔責任方式,對實際的案例進行選擇和應用。如何維護民事權利 情境設計 案例探究:“眼見錢貨兩空,小明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請訴訟。法院介入調查后,小明提供了當時保存的旺旺聊天記錄。經過查證,發現雙方之前達成的換貨協約成立,要求賣家立即退款,并對賣家予以相應警告。小明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任務設計 案例中小明是如何成功維權的?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小明的實踐,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總結出“樹立維權意識、尋找法律依據、落實實際行動、既要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 ”,教師應在過程中引導并培育學生的法治精神。注意維權的訴訟時效 情境設計 案例探究:假設1:店家承諾10天后把5000元還給小明,但一直拖欠。小明因出國,3年之后回來要錢,店家不給,再次起訴,請問法院支持其主張嗎? 假設2:店家承諾10天后把5000元還給小明,但一直拖欠。小明雖出國,但期間經常跟店家要錢,3年后小明回國店家還是不給,如果再次起訴,請問法院支持其主張嗎? 假設3:店家承諾會把5000元還給小明,也沒說好哪一天歸還。小明出國,3年之后回來要錢,店家不給,后一直要,請問法院支持其主張嗎?任務設計 結合不同的假設,請學生討論后回答。設計意圖 通過案例的假設與變式,讓學生明確訴訟時效未3年,并且要從最后一次主張權利,重新起算3年,但要拿出主張權利時的證據,證明自己確實有維權。總結與升華 情境設計 說說你有沒有本案中小明的類似經歷?任務設計 結合不同的假設,請學生討論后回答。設計意圖 通過案例的假設與變式,讓學生明確訴訟時效未3年,并且要從最后一次主張權利,重新起算3年,但要拿出主張權利時的證據,證明自己確實有維權。四、教學反思1.線上教學的新挑戰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機背景下,2020年初“停課不停學”的“加長版”寒假使得教師在教學方式改變的同時,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也轉向了網絡平臺。在線上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實施難點。首先是師生無法實現面對面交流,導致課堂互動效果減弱。在本課一開始基本概念的講解中,盡管設計了案例情境,但在網絡平臺上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基本是教師結合材料的說教,因為網絡平臺的限制,不可能隨時看見學生的反饋,如果視頻上課,則出現網速不允許導致的卡頓現象,所以只能采用語音模式。智學網的網課平臺在邊上配了學生互動區域,可以隨時問一些小問題,讓大家簡單輸入,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其次是教師對空上課易產生焦慮情緒,導致教學進度或快或慢。本課特意采用了連麥的方式,在一些值得議一議得問題上讓幾位學生發聲,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且并不是每位學生都有麥克風,很容易導致課堂呼叫連麥的失敗,從而浪費時間,拖慢教學進度。而文科教師容易滔滔不絕得講解PPT,與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交流,這又會導致教學進度加快,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是在今后的網課中需要極力權衡的矛盾。最后是學生的聽課效果不敢保證。教師多次強調現在的新課階段很重要,但學生的惰性思維和網絡的誘惑,導致課堂中一定存在不認真聽課的現象,這個是教師不可控的因素。長期的網課將給真正開學之后的教學帶來難度,由于聽課效率的不一致,會導致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是將網課的新課重溫,還是繼續新課,值得考量。2.議題教學的老困境以“議”為解決問題主要方式的教學——議題式教學,已成為當前高中政治課堂的標桿,讓學生真正做到“議中學”是值得政治教師探索的教學之道。但受限于課堂空間、教學進度、應試機制、師生的固有思維模式、備課量等現實情況的影響,教師們關于議題式教學的理念與設計往往難以在日常教學中大展拳腳。加之現在在網絡上,沒法在課堂上實現小組討論,這對議題式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議題式課堂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流于形式,有些議題的答案學生簡單搜索就可以在書本中找到知識點并且朗讀出來,這樣的議題式教學是沒有操作性、沒有深度的,也就沒有意義;而教師設置了有深度的議題時,憑學生在課堂中短時的思考和討論,往往“議不出”老師期待的深度。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