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唱歌 猜迷謠》教學設計課時:1課時(40分鐘)教材分析本課《唱歌 猜迷謠》選自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這首歌曲旋律活潑歡快,節奏明快,歌詞富有童趣,融合了音樂與謎語的元素。歌曲通過簡單有趣的謎語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聽辨能力和想象力。同時,歌曲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年齡段。他們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樂于參與各種游戲和活動。在音樂方面,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能夠跟隨簡單的旋律進行歌唱。然而,他們的音準控制和節奏把握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學生們普遍喜歡猜謎語,這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將音樂與謎語結合的學習方式對他們來說是新穎的,可能需要適當的引導和練習。教學目標審美感知能夠感受歌曲《猜迷謠》的歡快節奏和活潑旋律。培養對音樂與語言結合之美的初步感知能力。藝術表現能夠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猜迷謠》。學會用恰當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創意實踐能夠根據歌詞內容,創造性地設計簡單的表演動作。嘗試創作簡單的謎語,并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文化理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謎語的特點和魅力。認識音樂與語言藝術結合的表現形式。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準確演唱歌曲《猜迷謠》,把握其歡快的節奏和活潑的旋律。理解歌詞中謎面和謎底的對應關系。教學難點:在演唱時準確把握節奏變化。根據音樂特點進行創造性表演和即興創作。教學方法:游戲法:通過謎語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唱,為學生樹立標準。模仿法:學生模仿教師的演唱,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分組合作法:學生分組進行創造性活動,培養合作能力。創造法:鼓勵學生創作簡單謎語,發展創造力。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音響設備歌曲《猜迷謠》的音頻和歌詞PPT與歌詞相關的圖片或實物道具(如紙船、蝸牛模型等)小白板和馬克筆(用于學生創作謎語)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我要說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學生興奮地回答)師:好,那我們開始:"一根針,兩根線,能牽牛,能把山推翻",這是什么呢?生:(思考后踴躍舉手)我知道!是筷子!師:太棒了!沒錯,就是筷子。看來大家都很喜歡猜謎語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特別的歌曲,它就像一個會唱歌的謎語,叫《猜迷謠》。大家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學生充滿期待)環節二:講授新課(25分鐘)感知(5分鐘)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這首神奇的歌曲。請大家仔細聽,看看能不能聽出歌曲里藏了哪些謎語。(播放《猜迷謠》音頻)師:聽完了,大家覺得這首歌怎么樣?生1:很好聽,節奏很歡快!生2:里面好像有很多動物。師:沒錯,這首歌的節奏確實很歡快。那么,你們聽出了哪些動物或物品呢?生3:我聽到了蝸牛!生4:還有小船!師:太棒了!你們聽得真仔細。這首歌里確實藏了很多有趣的謎語,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然后再來猜一猜這些謎語吧。探究(10分鐘)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我們先從第一句開始。(教師示范)"小小船兒兩頭翹"生:(跟隨教師重復)"小小船兒兩頭翹"師:很好,再來一遍。(重復幾次,確保學生掌握)(依此方法教授整首歌曲,注意糾正音準和節奏問題)師:大家學得真快!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歌詞究竟在說些什么。(展示歌詞PPT)"小小船兒兩頭翹,說是船兒不像船",大家猜猜這是在說什么?生5:(思考后)是不是鞋子?師:聰明!確實是鞋子。大家看,鞋子的樣子是不是像一只小船,兩頭翹起來?(繼續引導學生理解其他謎語,如"背著房子走"是蝸牛,"說話聲音細,細得聽不見"是螞蟻等)示范(10分鐘)師:現在我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也知道了歌詞中的謎底。接下來,讓我們試著用動作來表現這些小動物和物品,讓我們的演唱更有趣。老師先來示范一下。(教師示范,唱"小小船兒兩頭翹"時,用手比劃出鞋子的形狀)師:看到了嗎?現在輪到你們了。我們一起來唱,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背著房子走"呢?生:(有的學生彎下腰,用手在背上比劃出房子的形狀)師:太棒了!這個動作很像蝸牛呢。我們再來試試"說話聲音細,細得聽不見",該怎么表現呢?生:(有的學生做出用手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的動作)師:真有創意!這個動作很好地表現了螞蟻的特點。環節三:鞏固延伸(8分鐘)師:現在,我們把學到的內容綜合起來。全班一起完整地唱一遍這首歌,每個人都要加上自己想到的動作哦。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全班齊唱《猜迷謠》,學生們邊唱邊做動作,氣氛熱烈)師:太精彩了!大家唱得非常棒,動作也很有創意。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更有挑戰性的游戲。我們分成四組,每組選一個謎語,用動作表演出來,看其他組能不能猜出來。(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和猜謎活動)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猜迷謠》。通過這首歌,我們不僅學會了唱歌,還學會了用音樂來表達謎語。謎語和音樂都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有趣的部分。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探索音樂和語言的奧秘。作業:復習今天學過的歌曲《猜迷謠》。創作一個簡單的謎語,下次上課時與大家分享。如果可以的話,試著把你的謎語編成一段小曲調。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環節:通過謎語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音樂學習做好鋪墊。讓學生先聽歌曲,培養其音樂感知能力,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做準備。探究音樂環節:采用分句教學法,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歌曲。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歌詞中的謎語,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示范和創造性表演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全班合唱和分組表演活動,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自信心。布置的作業旨在鼓勵學生繼續探索音樂與語言的結合,發展其創造力。板書設計唱歌 猜迷謠/ \歌曲學習 謎語創作/ \音準 節奏 表情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旨在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音樂教學的目標。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應和參與度,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種將音樂與謎語結合的學習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歌唱和創造性活動中表現得十分積極。然而,在節奏把握方面,部分學生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考慮增加一些針對性的節奏訓練。此外,創造性活動的時間可能需要適當延長,以給予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總的來說,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技能,還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如何更好地將音樂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