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個和尚》教學設計課型:聆聽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習任務2:聆聽音樂聆聽或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根據音樂的情緒自然流露出相應 的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簡要描述音樂 表現的形象與內容;能跟隨音樂的節拍拍手或走步,并對二拍子、三拍子音樂做出 相應的體態反應;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積累的聽覺經驗區分相同或不同風格的音 樂,并借助律動、舞蹈、色彩或線條等予以表示。學習任務3:情境表演能根據音樂特點進行動作創編或即興表演,與同伴一起體驗表 現造型、扮演角色的樂趣,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能選擇合適的表現形式,根據一定的情境、主題或表演要求進 行創編和表演。能編創簡單節奏或旋律,配合表演。2.教材分析《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民族樂器的獨特音響描繪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經過。音樂主題是從寺廟中的經調演變而來的:使人聯想到寺院的鐘聲、誦經聲。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和尚念經時的生動形象。在主題音樂下,另一條旋律同主題形成了復調。全曲沒有一句對白,人物的言表心聲,均由音樂披露得淋漓盡致:板胡代表小和尚;墜胡代表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胖和尚。三種樂器輪流演奏,好像和尚們在對話。沒水吃了,三個和尚均拉長了臉,三樣樂器“嘰嘰喳喳”奏個不停,尾部拖著一個幽默的長音,表示三人爭吵不休;而當寺廟著火三人救火時,三種樂器則此起彼伏,抑揚和諧,表現了三人齊心協力撲滅火災時的忙碌情景。3.學情分析讓小學生欣賞無歌詞的音樂很難,讓一年級的小朋友靜靜地聆聽音樂尤其難。而這首長達十九分鐘的音樂卻出現在了第一冊的教材中。要讓孩子們從頭至尾仔細地聆聽,并達成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就必須依據他們注意力時間短、好動等心理生理特征,聆聽賞析的過程中,去加入一些自主表演。在本節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聽”為核心,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想著聽”、“動著聽”、“演著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聽而不聞”為“聽而有感”。二、學習目標1.樂于聽賞樂曲《三個和尚》,懂得要熱愛勞動、團結協作的道理。2.通過對比聆聽、樂器聽辨、情景想象和動作表現,完成“念經”、“抬水”和“救火”的音樂片段欣賞,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形象。3.了解音樂表現的故事內容,并結合圖片、語言等進行情景想象,感受音樂的情緒、速度、樂器音色。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認識民族樂器并感受其音色,能夠用語言表述出三個人物形象學習難點:從音樂中體會和表述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景四、教學設計學習 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導入部分 1.聆聽音樂 2.敲木魚的聲音 3.廟里,和尚念經 1.師:今天老師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你們聽出這是什么聲音了嗎? 3.師:在哪里會出現這種聲音呢? 師:看來同學們都聽出來了,這是從寺廟里傳來的念經的聲音,那么老師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一座寺廟里 認真聆聽,積極回答問題。1.樂于聽賞樂曲《三個和尚》,懂得要熱愛勞動、團結協作的道理。 2.通過對比聆聽、樂器聽辨、情景想象和動作表現,完成“念經”、“抬水”和“救火”的音樂片段欣賞,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形象。 3.了解音樂表現的故事內容,并結合圖片、語言等進行情景想象,感受音樂的情緒、速度、樂器音色。 新知新學 活動一:聆聽小和尚音樂 1.認真聆聽。 2.思考回答問題 3.聽板胡音色 看板胡外表特征 4.隨音樂哼唱小和尚旋律,并畫曲線 活動二:聆聽瘦和尚音樂 1.聆聽。 他是瘦和尚 2.聆聽,音樂變得低沉了。 慢了、聲音粗了。 3.因為他是大人了 4.樂器的樣子不同,聲音也不同 5.邊聽音樂邊畫豎線。 活動三:聆聽胖和尚音樂 1有 2.胖和尚 3.聲音更粗了,也更慢了,有點想笑。 4.因為胖和尚比較胖,走路很慢 5.它是吹的 活動四:聆聽故事的結尾 1.分組討論 2.寺廟著火了 3.一起去挑水救火 4很亂、很吵、很著急 5.討論回答 6.和好了 7.要團結、要勤勞 活動一:聆聽小和尚音樂 1.師:寺廟里來了一位小和尚,他又累又渴,可是寺廟里卻沒有水,于是他就挑起扁擔去山下的小河里挑水。聽!小和尚來了!(音樂) 2.你們聽了小和尚出場的音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你們聽得真認真,這段音樂節奏歡快、聲音明亮,仿佛看到了小和尚蹦蹦跳跳的樣子。 3.接下來就讓我們請出演奏這段樂曲的樂器---板胡。他的名字叫板胡。你們剛才所說的聲音堅實又高亢、有很強的穿透力就是由它演奏出來的。我們用曲線“~~~~~~”來表示。 4.播放音樂,畫曲線。 活動二:聆聽瘦和尚音樂 1.師:接下來寺廟里又來了一位新朋友,快來聽一聽他是誰 (音樂) 2..師:沒錯,瘦和尚也來到了寺廟里,于是小和尚就和瘦和尚商量一起去山下抬水,那么瘦和尚出場時的音樂跟小和尚出場時的音樂有什么不同呢?(播放音樂) 3.師:為什么瘦和尚出場時音樂變得低沉了速度也慢了? 4.師:說的很好,瘦和尚是大人,走路很穩,不像小和尚那么活潑了。音樂也變化了,演奏的樂器自然也不同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為瘦和尚演奏的樂器---墜胡。他和剛才的板胡有什么不同呢? 5.師:是的,不但樣子不同,音色也不同,墜胡的聲音比板胡柔和 ,音域也非常寬,聲音也比較大。我們用較粗的豎線“//////”來表示 活動三:聆聽胖和尚音樂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寺廟里的兩位朋友了,你們猜一猜寺廟里還有沒有第三位和尚了? 2.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這位朋友是誰呢? 3.師:沒錯他就是胖和尚,他也來到了寺廟里,瘦和尚和小和尚讓他去挑水,可是他卻不愿意去挑水,于是三個和尚就都坐著念經誰也不去挑水了。 師:胖和尚出場時的音樂讓你有何感受呢? 4.師:為什么胖和尚出場時音樂會變粗變慢呢 5.師:你真厲害,你們都聽出來了,因為胖和尚很笨拙,所以胖和尚的音樂也就不同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胖和尚的樂器---管子,這種樂器與前兩種又有什么不同呢? 6.師:沒錯,他與之前的拉奏樂器不同,他是吹奏樂器,它的音量比較大,聲音粗獷明亮,非常像胖和尚。我們用0000來表示。 活動四:聆聽故事的結尾 1.師:我們認識了三個和尚也知道了表現他們的三種樂器,那么三個和尚都不去挑水,會怎樣呢? 2.師:接下來的一件事徹底的改變了他們都不去挑水的現狀,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發生了什么事? (視頻) 3.師:三個和尚是怎樣做的呢? 4.師:在發生火災時,三個和尚非常團結,撲滅了火,那么這段音樂又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呢? 5.師:聽了這段音樂,也讓我們覺得很著急,很想去幫忙救火。你們想一想,在大火之后,三個和尚還會不會像之前那樣全都不去挑水了呢?三個和尚會如何做呢? 6.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火之后的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視頻) 7師: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認真聆聽,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問題,語言表達有條理。認識民族樂器并感受其音色,能夠用語言表述出三個人物形象 拓 展 部分 小組嘗試創編動作 并分組展示。 師:下面,老師想請你們來玩一個游戲,老師播放音樂,請根據你聽到的音樂,來表演這段音樂表現的是哪位和尚。模仿出這位和尚的姿態。 (分組扮演三個和尚,聽音樂做動作) 積極合作,大膽展示,表演形象生動。課堂小結 我們欣賞了《三個和尚》,了解了三種新樂器。在三個小和尚身上,我們明白,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團結、互幫互助、勤勞勇敢!板書設計 三個和尚 小和尚 板胡(拉弦樂器) ~~~~~~ 瘦和尚 墜胡(拉弦樂器) //////// 胖和尚 管子(吹管樂器) 000000作業設計 給爸爸媽媽講講三個和尚的故事。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