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雪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樂曲,讓孩子們感受樂曲情緒、速度、樂段變化。2.熟悉主題旋律,能哼唱。3.能用打擊樂器、肢體動作參與表現音樂。教學重難點:1.熟悉樂曲主題。2.能夠準確聽辨樂段并表現。教學準備:電子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教具教學過程:一、導入課前播放《鈴兒響叮當》,老師帶領學生做律動。談話導入:提到冬天你會想到哪些有趣的事情?生:打雪仗、堆雪人。總結:“在我們河南,冬天最有趣的就是打雪仗、堆雪人、溜冰等等,但是請同學們看一看圖片上這個地方的人們在干什么?生:乘雪橇。師:同學們觀察圖片中人們生活的地方氣候怎么樣?(很寒冷)因為這里冬季的時間比較長,氣溫很低,常年積雪,其它的交通工具很不方便,所以雪橇就成了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實,雪橇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且還是一種運動比賽項目。今天有兩位外國小朋友邀請咱們一起參加雪橇比賽,同學們想不想贏得這場比賽?(想)想贏得比賽,就需要闖過層層關卡,你們準備好了嗎?新課(一)完整聆聽1.初聽樂曲闖關1:一起欣賞一首有趣的音樂,請你仔細聽,在音樂中,你都聽到了哪些乘雪橇時候發(fā)出的聲音?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活動:感受音樂、聽辨聲音,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是的,在樂曲中我們可以聽到鈴鐺聲、鞭子聲和蹄聲,音樂歡快又活潑。”評價語:你的小耳朵可真靈敏,恭喜你順利闖過第一關。2.揭示課題導語:“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由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創(chuàng)作,表現了人們駕著雪橇、飛馳在雪地上的情景,樂曲的名字叫《雪橇》。”(二)分段欣賞過渡語:“新的挑戰(zhàn)又來了,同學們要再接再厲哦!”1.欣賞第一部分(1)聽辨A主題過渡語:“咱們一起來聽一聽A主題,闖關題來了:A主題給我們描述了怎樣的情景?”學生活動:聽辨主題并想象情景教師總結:“這段音樂講述了人們乘著雪橇奔馳在雪地上,他們高興極了”。評價語: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恭喜你們又一次闖關成功。(2)旋律特點過渡語:“那么旋律是平穩(wěn)的還是起伏的?讓我們隨著音樂,劃著旋律線感受一下吧!”學生活動:在A4紙上隨音樂畫旋律線。教師總結:這段起伏的旋律表現了雪橇在雪地上飛快奔馳的情景。(3)跟琴用“l(fā)a”模唱A主題旋律師:這么歡快的旋律,老師忍不住想給大家唱一唱,請同學們一起欣賞吧!師:同學們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唱一唱呢?學生跟電子琴唱A主題旋律。(4)聽辨樂器過渡語:“那么在這段音樂中,人們乘坐雪橇時的什么聲音最吸引你?你能聽出它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學生思考:聽辨樂器教師評價:你知道的可真多!這是由串鈴模仿的鹿兒跑動時鈴鐺的聲音。(5)用串鈴為A主題音樂伴奏過渡語:接下來,我們也用身邊的小樂器——串鈴,模仿鈴鐺的聲音為音樂伴奏吧。教師播放音樂,學生用串鈴伴奏。(6)聽辨B主題播放B主題,學生聽辨樂器。師:這段音樂中人們乘雪橇時的什么聲音最特別?(蹄聲)你聽出來它的演奏樂器是什么呀?(雙響筒)這里用雙響筒模仿鹿兒的蹄聲。我們也來試一試用雙響筒演奏吧!(播放B主題)(7)聆聽第一部分過渡語:“第一賽程馬上就要結束了,現在我們還需要闖過一個關卡:請你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在A主題出現時用串鈴伴奏,B主題出現時用雙響筒伴奏,比一比看誰演奏的最好。”(播放第一部分音樂)學生活動:隨音樂用打擊樂器伴奏。評價語:同學們的演奏能力越來越強了,恭喜你們順利通關。2.欣賞第二部分(1)想象過渡語:“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段賽程,闖關題來了:請聽樂曲的中間部分,這一部分又為我們講述了什么情景呢?音樂的速度與情緒有了什么變化?”學生活動:聽辨、想象教師總結:“人們覺得雪橇依然跑的不夠快,想再加快點,就揮起鞭子,讓鹿兒跑得更快些,表達人們心中酣暢愉悅的感情。”(2)鞭子聲過渡語:為了讓雪橇跑得再快些,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鞭子隨音樂揮動起來吧!播放C主題音樂學生活動:聽辨鞭子聲并做揮鞭的動作。3.欣賞第三部分(1)聽辨過渡語:“現在我們已經順利通過第二段賽程,進入第三段賽程,新的挑戰(zhàn)馬上要開始了,請同學們做好準備:樂曲的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呢?是完全一樣的嗎?”學生活動:學生聽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并判斷是否完全相同。評價語:你的樂感特別好,一下就聽出來了,給你點贊!教師總結:相信同學們都聽出來了,他們不完全相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2)想象過渡語:“樂曲第三部分除了表現人們駕雪橇時愉悅的心情,結尾處的不同又表現了什么情景?”學生活動:聽辨想象教師總結:“結尾處力度漸弱,仿佛雪橇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三)完整感受過渡語:“我們完整欣賞一遍這首樂曲,想一想A主題的旋律在全曲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我們一起去聽聽!”教師總結:你聽出來了吧,A主題共出現了四次,每次重復一遍,音色不同,情緒一次比一次熱烈。過渡語:“作曲家安德森用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了乘雪橇時的愉悅心情,就讓我們隨著音樂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加入表演,再次感受這種愉快心情吧!”(找四位學生到講臺前展示表演,其他人坐著表演)師:當聽到A主題時用串鈴表現,B主題用雙響筒表現,中間部分加入揮鞭的動作。學生活動:再次完整聽辨三、拓展過渡語:同學們的樂感越來越好了,跟音樂配合的很默契。作曲家安德森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有趣的音樂,今天我還帶來了一首他創(chuàng)作的《打字機》,讓我們去聽聽吧!四、課堂小結過渡語:“快樂的時光總是顯得那樣短暫,音樂課堂又要接近尾聲了。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樂曲《雪橇》,它是由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創(chuàng)作的,表現了人們駕雪橇時歡快、愉悅的心情。在音樂王國的寶庫中,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等著大家去發(fā)現和欣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多聽,多了解,就讓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板書設計:雪橇第一部分:串鈴、雙響筒、串鈴第二部分:揮鞭子第三部分:串鈴、雙響筒、串鈴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設計了雪橇比賽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闖關游戲沒有貫穿始終,學生的情緒調動得還不夠。課堂中加入了打擊樂器表演環(huán)節(jié),使得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學生在展示的時候表情不到位,沒有與音樂融合。整堂課的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應該及時表揚、評價學生,引導性的語言也應該再深入一些,要用語言去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音樂表現力。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