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一、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的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通過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
二、要點夯實
知識點一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44-48)
1.秦統一中國:
(1)經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2)原因:商鞅變法奠定基礎,人民渴望統一;秦始皇雄才大略。
(3)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
2.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度。
①內容:
a.皇帝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b.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
c.地方政府: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
②影響:
a.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推翻)
b.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經濟上: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經濟交流。
(3)文化上:統一文字為小篆。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4)思想上:焚書坑儒。控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5)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有效地保護了中原的農耕文明;南平越族,修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
(6)交通上: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車同軌),修馳道,便利了交通。
3.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
4.影響: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深遠。
知識點二 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秦朝的滅亡(七上P50-52)
1.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罰殘酷、焚書坑儒、禁錮思想言論、秦二世更加殘暴)
②直接原因:陳勝、吳廣等戍守長城,遇雨誤期,按律當斬。
(2)經過: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進逼咸陽,最終失敗。
(3)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殘暴統治。
2.秦朝滅亡: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劉邦、項羽逐漸壯大。項羽在巨鹿之戰以少勝多,消滅秦軍主力。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攻占咸陽,秦朝滅亡。
知識點三 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七上P54-56)
1.西漢建立:
(1)經過:秦朝滅亡后,劉邦與項羽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楚漢之爭”,劉邦取勝。
(2)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3)鞏固:漢初社會經濟凋敝,為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訓,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兵皆罷歸家”、釋放奴婢、鼓勵生產、輕徭薄賦)
2.文景之治:
(1)原因: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2)措施:以農為本、輕徭薄賦;“以德化民”、減輕刑罰;勤儉治國。
(3)結果: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史稱“文景之治”。
(4)秦亡漢興啟示:政府要重視民生,以人為本,關愛百姓。
知識點四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七上P57-61)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項目 背景 漢武帝大一統措施 作用
政治 諸侯王和地方豪強勢力強大 ①采納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②建立刺史制度。全國分為13州,派刺史監視地方 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思想 漢初無為而治,諸子百家流行,許多士人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 ①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②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 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儒家忠君守禮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經濟 富商大賈私人鑄幣、經營鹽鐵,控制國家的經濟命脈 ①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②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③在全國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改善了國家財政狀況,為漢武帝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軍事 匈奴不斷南下襲擾 ①派衛青、霍去病武力反擊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②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
影響 鞏固了大一統局面,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知識點五 絲綢之路(七上P67-71)
1.張騫通西域:
(1)西域范圍:漢代人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即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過程。
張騫出使西域 目的 時間 結果
第一次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公元前138年 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
第二次 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 公元前119年 西域各國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
(3)意義。
①溝通了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鑿空),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和漢朝經營西域打下基礎。
②促進了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為新疆正式隸屬中央政府奠定基礎。
(4)精神:學習張騫熱愛和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開拓進取的精神。
2.絲綢之路:
(1)開通:張騫通西域后,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2)線路: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的古羅馬(大秦)。
(3)經濟文化交流:漢朝的絲綢、漆器、開渠、鑿井、鑄鐵等傳入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樂器、歌舞等傳入中原。
(4)意義: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5)漢武帝還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①向東:山東→黃海→朝鮮、日本;
②向西: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
(6)啟示:開放交流推動社會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知識點六 東漢的建立,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社會動蕩(七上P63-65)
1.東漢建立: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2.外戚宦官專權:
(1)原因: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根本原因)。
(2)表現:大權由太后及其親戚把持,導致外戚專權;皇帝長大,依賴宦官,導致宦官專權。
(3)影響:東漢統治動搖,走向衰亡。
3.黃巾起義: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知識點七 《史記》;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張仲景和華佗;造紙術(七上P74-77)
1.《史記》:
(1)作者: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
(2)內容: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
(3)地位: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評價:司馬遷秉筆直書,文筆優美,《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都有崇高地位。
2.佛教的傳入:
(1)起源時間、地點、創始人: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2)教義:眾生平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斷除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
(3)傳入中國時間:張騫通西域后,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佛教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4)影響:豐富了中國文化,對我國的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影響深遠。
3.道教的產生:
(1)時間、背景、原因: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
(2)派別教義:張角創立太平道、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尊奉黃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術,以治病傳道。
4.張仲景和華佗:
(1)張仲景:東漢末年名醫,寫成《傷寒雜病論》。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辨證施治,發展“治未病”的思想,預防疾病。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稱為“醫圣”。
(2)華佗:東漢末年名醫,發明“麻沸散”以實施手術,創編“五禽戲”以強身健體。
5.造紙術
(1)出現: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
(2)改進: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稱為“蔡侯紙”。
(3)作用: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三、真題演練
1.(2024 巴中)戰國時期,七國的文字書寫各異。秦統一全國后,秦始皇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制定了筆畫規整的(  )
A.隸書 B.小篆 C.楷書 D.行書
2.(2024 廣州)公元前62年,漢宣帝下詔: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誣告、殺傷人外,以終天年。這反映了漢宣帝(  )
A.減輕賦役 B.延續“推恩令”
C.施行仁政 D.奉行“無為而治”
3.(2024 綿陽)成都羊子山漢墓出土的漢代畫像磚《傳經講學圖》,展現了“文翁化蜀”以來蜀中講學的場景。據此可知,講學的內容屬于(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4.(2024 貴州)《史記》記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夜郎侯亦自大,史實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誤而產生“夜郎自大”這一成語。《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
A.司馬遷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光
5.(2024 聊城)“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人相食,死者過半。”為了改變這一狀況(  )
A.休養生息 B.平抑物價 C.鹽鐵官營 D.尊崇儒術
6.(2024 棗莊)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通過這條道路,商人們將中國生產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西漢時這條道路的起點是(  )
A.洛陽 B.長安 C.開封 D.大都
7.(2024 棗莊)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沖這樣描述:這位新皇帝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說應用到全中國。他廢除了所有的分封制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郡縣,每一郡縣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此外,他還通過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來實行經濟集中化。“新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8.(2024 威海)如圖為輪臺古城遺址。公元前60年,西漢在此設官、駐軍、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國”(  )
A.西藏 B.甘肅 C.內蒙古 D.新疆
9.(2024 宿遷)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我國古代逐漸形成了“南稻北麥,南甜北咸”的飲食風格。下列源自西域的食物傳入中原后(  )
A.絲綢之路開辟 B.文成公主入藏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
10.(2024 遼寧)“諸侯王嫡長子繼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當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蔭。”材料反映漢武帝實行(  )
A.郡縣制 B.休養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鹽鐵專賣
四、知能訓練
1.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稱號,是因為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一個擁有整個中國文明覆蓋范圍的中央集權型帝國。據此可知(  )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廢除了分封制
C.開創了統一格局 D.推行了郡縣制
2.錢穆先生在對某一政令的實施條件進行闡釋時曾說:“諸侯之嫡長繼為諸侯,而其支庶亦各有覬覦侯位之心。有父母者同愛其子,不愿專傳重于嫡子(  )
A.秦始皇 B.漢景帝 C.漢武帝 D.唐太宗
3.《后漢書》記載:“光武有儒者氣象,(建武十七年)幸章陵……與宗室諸母笑談,曰:‘吾理天下(  )
A.主張以柔治國 B.反對外戚干政
C.提倡儒學教育 D.注重恢復生產
4.《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  )
A.郡縣制 B.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C.推恩令 D.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5.如圖是王明學完東漢史后繪制的漫畫,從中可看出東漢中后期典型的政治特征是(  )
A.諸侯割據獨霸一方 B.地方豪強橫行鄉里
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D.朝中大將篡奪皇位
6.東漢末年,兵禍連年、瘟疫肆虐,很多人死于非命。張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刻苦研讀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  )
A.《史記》 B.《黃帝內經》
C.《傷寒雜病論》 D.《三國演義》
7.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事之間的關系。以下對西漢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
A.輕徭薄賦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術 D.光武中興
8.漢高祖劉邦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和兵役負擔,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可見,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養生息 B.嚴刑苛法 C.鹽鐵專賣 D.北擊匈奴
9.歷史劇《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我們知道,秦始皇是位雄才大路的皇帝,在電視劇中出現了以下幾個鏡頭(  )
A.官兵在城墻上貼了一張紙質公告
B.李斯用小篆寫了一份奏章
C.秦始皇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議
D.桌子上擺放著葡萄、石榴等水果
10.《漢書 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十,八者過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駟,漢高祖劉邦采取了(  )
A.休養生息政策 B.免除農民賦稅
C.免除徭役 D.增兵開荒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昔秦皇帝……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
——摘編自班固《漢書.主父偃傳》
材料二:
秦朝 漢朝
政治
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史記 秦始皇本紀》 建元五年,漢武帝設置五經博士,諸子學官一時并罷,“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學儒者教百人”,開辦太學,培養儒家治術人才。——摘編自《漢魏六朝時期的教育變革》
材料三:如圖為輪臺古城遺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輪臺縣境內,當地人稱輪臺城為“奎玉克協海爾”,西漢正式在此設官、駐軍、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國”
——摘編自央廣網《絲路遺產》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皇帝”實現“海內為一”的時間,并說明其“功齊三代”的理由。
(2)根據材料二,概括秦朝和漢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各有什么重大舉措?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西漢在此“設官”的名稱?“行使國家主權”意味著什么?
(4)綜合材料二、三,用一句話歸納秦漢時期的歷史特征。
12.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從古至今,不同歷史時期為了實現和鞏固國家統一,都采取過強有力的措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錢穆先生說秦以前的中國,只可說是一種封建的統一。直到秦漢,中央方面才有一個更像樣的統一政府,也已經不是封建性的諸侯列國并存,而是緊密隸屬于中央的行政區劃了。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朝為了“中央方面有一個更像樣的統一政府”建立了怎樣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漢武帝是怎樣使地方“緊密隸屬于中央”的?
材料二“大一統”思想源遠流長……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
——摘編自劉文劍《“大一統”思想發微》
(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時期為實現思想文化的大一統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秦漢是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時期……它以空前繁榮的經濟文化、眾多的人口和廣大的地域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及凝聚的核心。秦漢的統一與邊疆開發,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創造了各民族共為一體“華夷一統”的現實。
——摘編自劉正寅《“大一統”思想與中國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據材料三,指出秦漢時期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
真題演練
1-10 BCBAA BADAC
知能訓練
1-10 CCADC CBABA
11.(1)時間:公元前221年。理由:理由: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混亂的局面,實現了統一: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
(2)舉措:政治:秦朝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漢朝實施“推恩令”;思想:秦朝實行“焚書”,漢朝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3)名稱:西域都護。意味: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4)特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12.(1)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實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直接由朝廷任免。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2)內容: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維護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措施: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3)影響:秦漢是我國多民族形成與發展時期,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創造了各民族共同為一體的中華民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五指山市| 肇庆市| 安顺市| 黔江区| 会东县| 肥西县| 泸溪县| 延边| 沙雅县| 渭南市| 沙湾县| 闵行区| 天峻县| 麻栗坡县| 双辽市| 绥德县| 汕尾市| 杭州市| 安陆市| 中牟县| 馆陶县| 本溪市| 宜章县| 灵寿县| 铜鼓县| 海南省| 栾城县| 永春县| 新宁县| 理塘县| 望城县| 叶城县| 九台市| 台东市| 美姑县| 浦东新区| 明光市| 白玉县| 大名县|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