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我愛這土地》導學案【學習目標】1.誦讀詩歌,讀出詩歌的節奏,把握感情基調,學習朗讀技巧。2.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學習解讀意象分析詩人情感的基本方法。3.結合寫作背景,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重點難點】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學習通過詩中的意象分析詩人情感的基本方法。2.體會詩中蘊含的詩人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學習過程】知識簡介1.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 ,號 ,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為筆名發表的長詩《 》,是他的成名作。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抗戰時期,他的詩作主要抒發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傾訴民族的苦難,表達對光明的向往,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 ”,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土地的歌者”“‘太陽與火把’的歌手”。2.背景簡介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飽經滄桑的祖國正在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3.文體知識新詩指 運動前后產生的、有別于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等。其主要特點是自由成章而沒有固定的格律,語言接近口語而不尚典雅雕琢,真切地表現出現代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七月派、九葉詩派、朦朧詩派等,主要代表詩人和作品有:郭沫若的《女神》、徐志犘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等。4.字詞積累讀準字音嘶啞( ) 洶涌( ) 黎明( ) 腐爛( )理解詞義嘶啞:洶涌:腐爛:深沉:活動一:朗讀明基調1.朗讀指導(1)讀準節奏,讀出重音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歌,并嘗試劃分詩歌節奏、標出重讀字詞。(2)讀出情感根據語言情感色彩及標點符號讀出情感。2.情境任務假若要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重新征集課文插圖,以期通過同學們的創意和理解,為這篇充滿深情的詩歌增添更為生動的視覺呈現。你準備如何設計課文插圖。再讀詩歌,結合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思考:所選插圖的整體色調應該是怎樣的 活動二:研讀析意象1.尋找意象(1)朗讀詩歌,詩歌中富有畫面感的事物有哪些?(2)插圖要畫出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 2.甄選意象(1)在以上意象中,你準備選擇哪一個(或幾個)畫在插圖中,說說理由。(2)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義?(3)既然說鳥就是詩人自己,那在插圖中,能不能不畫鳥,而直接畫出一個常含淚水的詩人形象來表情達意呢?請朗讀原詩和修改后的詩歌,看看這樣改好不好 改詩:我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頭發也腐爛在土地里面。3.組合畫面(1)插圖的畫面對意象應如何布局 (2)黎明又畫在哪兒呢 請思考以下對原始的修改,好不好?為什么?原文: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改文: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這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活動三:品讀悟主旨1.插圖題句找出能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作為插圖的題句,并談談理由。2.插圖解說結合你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向全班解說你為《我愛這士地》所配的插圖,解說內容包括插圖的色調、插圖的內容、整體布局、具體特點、揭示的內涵等。拓展閱讀從不同角度思考:《我愛這土地》與《中國的土地》的異同。中國的土地劉湛秋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姹紫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砂粒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姹紫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砂粒請你針對本文的具體內容,提出自己的疑難,用紅筆標注在課本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我愛這土地》導學案【學習目標】1.誦讀詩歌,讀出詩歌的節奏,把握感情基調,學習朗讀技巧。2.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學習解讀意象分析詩人情感的基本方法。3.結合寫作背景,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重點難點】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學習通過詩中的意象分析詩人情感的基本方法。2.體會詩中蘊含的詩人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學習過程】知識簡介1.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為筆名發表的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抗戰時期,他的詩作主要抒發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傾訴民族的苦難,表達對光明的向往,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陽”,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土地的歌者”“‘太陽與火把’的歌手”。2.背景簡介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飽經滄桑的祖國正在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3.文體知識新詩指五四運動前后產生的、有別于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等。其主要特點是自由成章而沒有固定的格律,語言接近口語而不尚典雅雕琢,真切地表現出現代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七月派、九葉詩派、朦朧詩派等,主要代表詩人和作品有:郭沫若的《女神》、徐志犘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等。4.字詞積累讀準字音嘶啞(sī) 洶涌(xiōnɡ) 黎明(lí) 腐爛(fǔ)理解詞義嘶啞:聲音沙啞。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滾。腐爛:機體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壞。深沉:深厚執著,形容程度深。活動一:朗讀明基調1.朗讀指導(1)讀準節奏,讀出重音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歌,并嘗試劃分詩歌節奏、標出重讀字詞。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2)讀出情感根據語言情感色彩及標點符號讀出情感。(平緩地)假如/我是/一只鳥,(深沉地)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悲憤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憧憬地)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平靜地、執著地)——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深沉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指導:第3-5句:用慷慨激越的語調,讀出對飽受磨難的祖國的擔憂、對侵略者的激憤和不屈反抗。第6句:語調稍緩,表現出對抗戰勝利充滿信心的感情。最后兩句:情感達到頂峰,語調深沉,讀出對土地的無限深情。感情基調:深沉而悲憤2.情境任務假若要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重新征集課文插圖,以期通過同學們的創意和理解,為這篇充滿深情的詩歌增添更為生動的視覺呈現。你準備如何設計課文插圖。再讀詩歌,結合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思考:所選插圖的整體色調應該是怎樣的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憤插圖色調:灰暗的冷色調活動二:研讀析意象1.尋找意象(1)朗讀詩歌,詩歌中富有畫面感的事物有哪些?土地,河流,風,黎明,鳥(2)插圖要畫出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 “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飽受摧殘、坑洼不平、滿目瘡痍“河流”:“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怒水湍急、洶涌奔騰“風”:“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狂風怒號“黎明”:“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朝暉溫柔和煦“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經受苦難,筋疲力竭,不屈地傾盡全力地奮勇歌唱2.甄選意象(1)在以上意象中,你準備選擇哪一個(或幾個)畫在插圖中,說說理由。示例:我會選擇鳥這一意象入畫畫中的鳥正張開翅膀,用盡全力發出嘶啞的叫聲。鳥的眼中含著淚水,但眼神充滿了堅定與不屈。我會選擇土地這一意象入畫,畫中的土地裂痕遍布泥濘不堪,天空布滿烏云狂風呼嘯,暴雨傾盆而下狠狠地擊打著地面。(2)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義?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國河流——對侵略者滿腔憤怒的人民風 ——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人民為之奮斗的勝利曙光鳥 ——深愛苦難祖國的詩人自己(3)既然說鳥就是詩人自己,那在插圖中,能不能不畫鳥,而直接畫出一個常含淚水的詩人形象來表情達意呢?請朗讀原詩和修改后的詩歌,看看這樣改好不好 改詩:我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頭發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鳥弱小但仍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形象→象征著國難當頭仍然奮力反抗斗爭的中國人民。鳥生命耗盡后與土地融為一體的形象→象征著詩人對土地的眷戀,為祖國獻身的精神。原詩借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鳥的形象,表達了愛國者對祖國深沉的愛,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3.組合畫面(1)插圖的畫面對意象應如何布局 “土地”在畫面中是主體地位;“河流”流淌在“土地”上;“風”吹刮在“土地”上空;“鳥”的位置比較突出明顯。(2)黎明又畫在哪兒呢 請思考以下對原始的修改,好不好?為什么?原文: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改文: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這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是近指。土地,河流,風,是詩人當下所見到的,風雨飄搖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的描寫。“那”是遠指。黎明,是詩人對祖國光明未來的憧憬與企盼。黎明畫成遠景,因為那是遠指。黎明屬于未來。晨光熹微,溫柔和煦,應是整體冷暗畫面中的一抹暖色。表現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活動三:品讀悟主旨1.插圖題句找出能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作為插圖的題句,并談談理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烘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2.插圖解說結合你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向全班解說你為《我愛這士地》所配的插圖,解說內容包括插圖的色調、插圖的內容、整體布局、具體特點、揭示的內涵等。我的《我愛這土地》的插畫由小鳥、土地、河流、樹林、暴風雨、黎明之光等事物組成。畫面中最突出的形象就是鳥。暴風雨肆虐,鳥顯得那么弱小,但他仍舊竭盡全力的大聲的歌唱。對著被蹂躪的土地,向奔騰的河流,在狂風中他唱出了與河流一樣的悲憤,唱出了風一般的激怒和反抗。更唱出了對黎明,對未來的渴望。整幅畫以冷色調為主,畫面昏暗、憂郁表達了人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和對國土被踐踏的悲憤。然而在這暗冷中也有一點亮色,點溫暖。在遠處,天邊透出淡淡的暖粉色。這是來自林間的黎明,是光明和自冉的曙光,是美好未來的象征。拓展閱讀從不同角度思考:《我愛這土地》與《中國的土地》的異同。中國的土地劉湛秋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姹紫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砂粒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鵑花嫣紅姹紫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砂粒相同之處:1. 主題相近:《我愛這土地》抒發詩人面對遭受苦難的大地,要為此而獻身的強烈愿望;《中國的土地》是面對這塊神奇的土地,表達永遠思念的感情。2. 兩首詩都注重意象創造:①艾青是借助“土地”“河流”“風”“黎明”來描繪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以及解放區的勃勃生機,讓人們看到抗戰勝利的光明曙光。②劉湛秋則是把對中國土地的謳歌,對中國人民的禮贊寄寓在典型新穎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既寫出了祖國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不同之處:1. 背景不同:《我愛這土地》是充滿硝煙的抗戰時期。《中國的土地》是改革開放的新時代。2. 寫法不同:《我愛這土地》借用鳥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緒。《中國的土地》是直抒胸臆。請你針對本文的具體內容,提出自己的疑難,用紅筆標注在課本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3課 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我愛這土地(導學案)(學生版)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課堂(統編版)(學生專用).docx 第03課 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我愛這土地(導學案)(教師版)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課堂(統編版)(學生專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