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主 要史事。二、教材分析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的第2課。本課圍繞“第二次鴉片戰爭”這一主題展開,涉及三個子目的學 習內容,分別是“英法發動侵華戰爭”、“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 以及”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三個子目的內容聯系緊密,呈現層層遞進 的邏輯關系。鴉片戰爭結束后,英國等雖然打開中國國門,通過開辟通商口岸來 打開中國市場,但是,實際情況是在中英正當貿易過程中,英國仍沒有完全改變 貿易逆差的局面。于是,為進一步打開中國,擴大侵略權益,借亞羅號事件(英) 和馬神甫事件(法)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期間,英法不僅逼迫清政府簽訂 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權益,而且,攻陷清政府的政治心臟——北京,在中國的 首都犯下火燒圓明園的侵略暴行。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 束。在整個戰爭過程中,俄國和美國趁火打劫,獲取侵略權益。尤其是俄國(沙 俄)采取諸多手段,從清政府手中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共割占150多萬平方 公里的領土,成為獲取贓物最多的一個強盜。三、學情分析從知識儲備來看,通過第1課《鴉片戰爭》的學習,學生對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有 了基本的認知。此外,同學們了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因此,易于接受 本課內容。從學習基礎來看,學生對本課作了預先的預習,有助于知識的學習于掌握。再從學習興趣來看,同學們對中國近代史的興趣較大,相當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 群體會有很大的興趣去主動的了解和學習。四、教學目標【唯物史觀】認識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侵略戰爭)之分,客觀辯證的 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深刻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本質是 中國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以此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通過展示《鴉片戰爭形勢圖》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分析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列強迫使中國開通的通商口岸呈現的新特點;展示《俄 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令學生直觀感知俄國侵吞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 領土的史實。【史料實證】通過閱讀文字史料和圖像史料,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 因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列強侵略勢力在中國的擴展。【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圖文材料和視頻資料,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 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聯系與區 別,培養學生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和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引導學生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非 正義侵略戰爭,以此認識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深刻 感知英法聯軍、沙俄等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屈辱和傷痛,激發學生的愛國 情懷。尤其是通過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史實,樹立同學們的國家安全意 識和領土主權意識。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直接/根本)、起止時間、侵略暴行、歷 史影響為重點;【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戰后中國通商口岸呈現出的新特點以 及兩次鴉片戰爭對比是難點。【易錯易混點】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分別割占香港的香港島和 九龍司地方一區容易混淆。六、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通讀本課內容并填寫導學案。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并制作課件,撰寫講稿。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本課采用互動問答式的復習導入新課,首先,教師與學生共同 復習回顧第1課的核心內容,然后引出一個問題,即鴉片戰爭結束后,西方列強 已經獲得相應的權益,可是短短14年之后戰火再起,這中間又有哪些原因 隨 后,帶領學生進入第2課的學習。【新課講授】 (一)英法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首先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 找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導火線)——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隨后,簡述這兩個事件的基本經過。緊接著,展示一張數據表格,進一步分析第 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點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具有歷史必然性。接下 來,帶領學生明確戰爭開始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教材,帶著問題閱讀 教材內容,即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于何時 老師要簡要概括戰爭的基本經過即 可。最重要的是強調,英法聯軍在戰爭期間犯下的侵略暴行——火燒圓明園。最 后,點明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及歷史影響,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 深。 本部分的教學關鍵點在于,一是明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 根本原因,揭示戰爭爆發的歷史必然性;二是令學生充分月度教材內容,總結歸 納戰爭的起止時間是1856—1860年,并點出近代以來中國首都第一次被外敵攻 陷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三是通過影視資源直觀展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的史實。(二)《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本部分的教學核心是著力分析第二 次鴉片戰爭期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危害。前期是《天津條約》及附 件,后期是《北京條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即要求學生 朗讀不平等條約中的內容,學生朗讀之后,逐條分析。并且,將兩次鴉片戰 爭期間簽訂的條約從數量、內容及危害等層面作對比,令學生感悟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深刻內涵。此外,靈活運用教 材中的地圖,將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強迫中國打開的通商口岸進行直觀對 比,讓學生思考歸納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呈現出的新特點。并特別 強調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割占的是香港島,通過1860年《北京條約》割 占的是九龍司。(三)西方列強繼續擴大侵略權益 本節內容主要是強調俄國在第二次鴉 片戰爭期間扮演的不光彩形象,大量傾吞中國領土。展示《俄國侵占中國北 方領土示意圖》,給學生充分時間識讀地圖,找出俄國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 一個不平等條約是《瑗琿條約》。教師還要格外強調,當時的俄國也稱為“沙 俄”。此外,將兩次鴉片戰爭放在一起,從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戰爭性質、 影響、侵略國家、時長、開放口岸等各個角度進行充分對比,自然地揭示出 兩次鴉片戰爭之間的內在聯系,即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 與擴大!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教師講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國領土 最多的國家。2.圖片展示:展示“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3.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割占了哪些領土 哪一條約割占的土地最多 提示:時間 條約 割占面積/平方 千米1689年 《尼布楚條約》規定的待議地區1858年 《瑗琿條約》 60多萬(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 《北京條約》 約40萬1860年和 1864年 《北京條約》和《勘分西北界約記》 44多萬1881年 《改訂條約》和5個勘界議定書 7萬多4.教師總結:沙俄在中國近代史上所割占領土面積,相當于歐洲德法意三 國面積的總和,外加一條與多瑙河一樣長的黑龍江,是19世紀侵占中國領 土最多的國家。【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的學習主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是1856~1860年,當時的在位皇帝是咸豐皇帝,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原因 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馬神甫事件(法)和亞羅號事件(英),根 本原因是英法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發動鴉片戰爭的國家是英 國和法國,戰后趁火打劫的國家有兩個,分別是俄國和美國。戰爭期間,侵略者 犯下的侵略暴行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慘敗,被迫與各國 簽訂《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英國通過《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 俄國(沙俄)趁機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達到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其中, 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是《瑗琿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 歷史影響是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此外,列 強的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課堂鞏固】(略) 【作業布置】(略)八、板書設計起因 時間經過 結果影響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1856—1860年1856年,占領廣州;1858年逼近天津l1860年,火燒圓明園失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