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10.2 嚴格遵守訴訟程序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沈某在提起訴訟前,需要搜集火鍋店的相關信息,準備好在火鍋店消費時的各種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消費清單、證人證言、現場照片等,準備好醫院傷情鑒定結果、人院治療的相關信息、醫療費用清單等醫療證據,并根據相應信息完成民事起訴狀的撰寫。與此同時,還要明確起訴要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沈某一家人在火鍋店聚餐,當時下雨,火鍋店大廳地面較為濕滑,沈某不慎摔倒并致左臂骨折,入院治療共花費2萬元。出院后,沈某要求火鍋店賠償。但火鍋店表示,沈某聚餐當天因穿高跟鞋走路不穩才摔倒,對受傷負有主要責任,因此只同意給付2000元的消費代金券作為補償。沈某對解決方案不滿意,準備起訴至人民法院。思考問題:(1)提起訴訟前,沈某應做哪些準備 (2)請你根據上述事實,幫沈某起草一份民事訴狀。P91探究與分享請你來排序:訴 訟 的基 本 程 序①②③④⑤⑥第一目起訴和應訴(1)含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的訴訟請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審判。(2)地位:俗稱“告狀”。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3)原則: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1.起訴一.起訴與應訴知識拓展:不告不理原則(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原則)不告不理:法院審理案件就是基于當事人提起的訴訟,當事人不主動到法院起訴立案,法院當然不會主動來審理案件,況且法院也不知道誰有官司需要處理。所以不告不理賠原則一想就清楚了。刑法里也有不告不理原則,遺棄罪,虐待罪,重婚罪,侵占罪,被害人不告,公檢法是不管的。“不告不理”原則在于:民事訴訟中包含兩層含義,即程序上的“不告不理”和實體上的“不告不理”。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對當事人的處分權利規定為:“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不告不理原則則是此處分原則的具體體現。在處分權利的權利賦予之下,當事人可以放棄自身的訴訟權利,不向法院起訴,也可以起訴后申請撤訴。②我國法院的分類:我國的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此外還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③人民法院系統內部有明確的管轄分工,確保案件獲得公正、及時審判。①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4)管轄制度要起訴,去哪里起訴?什么樣的法院起訴? 級別管轄 地域管轄解決 問題 在法院的上下級之間確定管轄權。各級人民法院都能受理第一審案件,但有分工和權限。 確定某一審案件應由哪個地區的法院來管轄。管轄一般 原則 基層人民法院: 大多數普通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全市重大影響的案件等 高級人民法院:全省重大影響的案件等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等。由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的民事案件實行一審終審,不能上訴。 ⑤此外還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民事訴訟: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原則:①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②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③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所在地法院管轄。;行政訴訟:多以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確定管轄;刑事訴訟:多由犯罪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優勢 人民法院系統內部有明確的管轄分工,確保案件獲得公正、及時審判。 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級別+地域)(P92相關鏈接1)原被告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現住地址、身份證號碼等基本信息要求被告人承擔本案所有訴訟費用。請求法院支持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為盼。(5)起訴狀收到起訴狀后,法院會怎么做?2、立案(1)內容: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起訴的一方稱為原告,被訴的一方稱為被告,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起訴一律接收不符合符合不立案/訴訟不成立當場立案/訴訟成立【注意】起訴并不必然導致訴訟的成立,不一定立案(2)意義:我國實行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P92相關鏈接2)原告法院被告①提交起訴狀及副本②送達起訴狀副本④送達答辯狀副本③提交答辯狀及副本(2)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時間,并通知雙方當事人。→發送傳票(1)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3、應訴知識拓展:學會撰寫答辯狀答辯人:衡水市桃城區友誼超市注定代表人姓名:劉 職務:經理;工作單位:衡水市桃城區友誼超市;單位地址:衡水市桃城區勝利南路99號。被答辯人:姓名:王 ;性別:男;出生年月: ,民族:漢;文化程度:本科;工作單位:衡水市桃城區XX單位;職業: 職業。住址:衡水市桃城區中華南路66號。答辯人因老人超市偷雞蛋猝死索賠一案,進行答辯如下:請求事項: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恢復超市名譽權。事實和理由:上訴人在上訴書中所說不是事實。超市員工之所以拉著老人,是因為他偷拿了超市的物品,而制止這類行為并沒有任何不合理之處,超市在制止其偷竊行為時,也是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超市員工在制止違法行為時,沒有超出合理合法的限度,超市方沒有任何的違法行為,對老人的猝死沒有過錯責任。此致!衡水市桃城區人民法院答辯人:衡水市桃城區友誼超市2020年7月8日知識拓展《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民訴意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必須到庭的被告,是指負有贍養、撫育、扶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第二目審理與判決1、開庭審理(1)含義:在民事、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并作出判決,這一系列訴訟活動稱為開庭審理。(2)地位: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包括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休庭評議與宣告判決等階段。二、審理與判決①開庭準備②法庭調查③法庭辯論④休庭評議⑤宣告判決由審判長宣布開庭,并核對當事人身份和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宣布案由和審判人員名單,以及當事人回避等權利。審判人員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作出結論(制作庭審筆錄)當庭或擇期公開宣告判決內容。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當事人陳訴——證人出庭作證——出示物證等證據——宣讀鑒定意見和勘驗筆錄——審判長歸納總結全面調查案件事實(開庭審理的重心)原告發言—被告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互相辯論—辯論終結—審判長征詢各方最后意見當事人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自己的意見(3)開庭審理的階段主要包括認定的事實、適用的法律、判決的理由與結果、訴訟費用分擔等①公開審判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中的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了解、監督案件的審理活動,使案件的審理活動依法有序進行。②公開審判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置于當事人和社會監督的“陽光”之下,增強了透明度,有助于審判人員增強責任感,正確行使審判權,提高辦案質量,防止司法專橫,杜絕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③有利于及時解決糾紛。④有利于在社會上普及法律知識。我國實行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一律公開進行,允許公民到庭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報道。思考問題: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談談實行公開審判制度的意義。P93探究與分享P93相關鏈接:刑事公訴案件的三個階段和法庭調查的順序偵查階段(公安機關等)提起公訴階段(人民檢察院)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庭調查的順序①公訴人宣讀起訴書;②被告人、被害人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③訊問被告人,被害人等向被告人發問;④控辯雙方向被害人發問;⑤出示、辨認證據;⑥調取新證據;⑦法庭調查、核實證據【注意】①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②刑事案件中,對依法被逮捕的人稱犯罪嫌疑人,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的人稱罪犯。2、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1)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2)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兩審終審制)(3)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再審程序)【注意】:再審≠二審①二審是對一審未生效裁判的重新審理;②再審是對一審或二審已生效裁判的糾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同時就是終審判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P94相關鏈接:少年法庭(1)適用案件:主要審理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案件;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不滿18周歲并被指控為首要分子或者主犯的共同犯罪案件;(2)審判方式特點:注重疏導、寓教于審、懲教結合,不公開審理。(3)目的:是為了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特殊保護。知識拓展:一審、二審、再審、終審的區別(1)一審: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我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2)二審:上級法院按上訴程序對下級法院的第一審案件所作的審理。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第二審就是終審。(3)再審: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4)終審:法院對案件的最后一級審判。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就是終審。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也是終審。一是起訴;二是立案處理;三是審理前準備(應訴,送達起訴狀副本和答辯狀副本、確定開庭時間);四是開庭審理;(開庭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休庭評議、宣告判決)五是上訴,啟動二審程序知識歸納:第一審普通程序SD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