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2.1保障各類物權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課標要求:列舉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物權的主要類型,懂得維護物權的途徑。子議題1:閱讀思考,悟財產制度子議題2:合作探究,認識物權子議題3:情境評析,理解所有權子議題4:案例討論,理解他物權總議題:如何依法保障各類物權 戰國時期的《商君書》中記載:“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為可分以為百,由名分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br/>Q1:野地里只有一只兔子,可能引來上百人追逐;市場上有那么多兔子,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擅自去拿。這是為什么?作用1:定分止爭Q2:一個人憑借自己的能力捕捉到兔子,法律保護他對兔子的所有權,實質上法律保護的是什么?作用2: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Q3:法律通過保護財產權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對經濟發展起著什么作用?作用3:鼓勵創業創新創富議題1:為什么要保護財產財產制度(1)含義:財產制度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財產關系,物權、合同、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制度,是我國主要的財產制度。(2)地位:是一個社會得以穩定與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制度。財產權(1)含義:廣義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能夠給民事主體帶來經濟收益的權利。(2)意義:①法律確定財產權,有利于確定財產歸屬,并以此促進財產的流通使用;②保護財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③國家通過不斷完善財產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權,激勵人們創業創新。一、定分止爭——所有權1.財產制度和財產權2. 物權是指不能移動或者雖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具有固定、耐久、保值增值等特征)不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如存折、書、手機、車)動 產(1)物一、定分止爭——所有權動產 不動產教材手機自行車學校的房子房子下面的土地校園的樹木倉庫里的木材議一議:下列物品哪些是動產?哪些是不動產?區分動產和不動產在法律上的意義?√√√√√√√2. 物權(2)物權含義: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 物權是最基本的財產權。物權所有權(自物權)他物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權、質押權(3)分類是指不能移動或者雖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具有固定、耐久、保值增值等特征)不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如存折、書、手機、車)動 產(1)物一、定分止爭——所有權(4)物權基本原則:①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任意創設。②物權平等保護原則:民法典規定了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相關鏈接】: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數據、網絡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2. 物權議題3:所有權應如何取得?議學情境:◆王某將一套商品房賣給丁某,丁某按合同約定支付了房價的80%,余款在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時支付。王某將房屋鑰匙交給丁某,供其先行入住。幾個月后,王某又將同一房屋賣給劉某,并且到房管部門將產權過戶到劉某的名下。劉某與丁某就該房屋的產權歸屬發生了爭議。◆陳某在電子市場碰到一名男子,該男子稱自己有一臺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可以市場價格的三折出售。陳某到其住處,付錢后取走電腦。三個月后,警察找上門來,原來該男子是一盜竊團伙成員,電腦是其行竊所得。警察將該電腦作為贓物扣押。結合議學情境,小組評議:(1)以上案例所涉及財產的所有權分別屬于誰 為什么買方付了錢不一定能夠取得所有權 (2)在生活中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益 (1)以上案例所涉及財產的所有權分別屬于誰 為什么買方付了錢不一定能夠取得所有權 議學提示:《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雖然小丁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了房價的80%,但因未辦理產權登記,故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電腦屬于動產,此類動產所有權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根據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盡管商品的賣方并不是真正所有權人,買方如果是善意與之交易,并且支付了相應價格,則同樣能夠取得該動產所有權。但是在本案中,由于該電腦是贓物,且小陳以過低的價格獲得,并不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小陳不能取得電腦所有權。(2)在生活中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益 學習法律關于保護合法財產的規定,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去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3.所有權是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1)含義:權能 含義 舉例 聯系占有 是指對財產的實際管領或控制 老王購得商品房一套,房屋已交付給他控制 所有權是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在內的完整權利體系。這四項權利可以完全由物的所有權人行使,有時也可以與所有權人相分離。使用 是指權利主體對財產的運用, 以便發揮財產的使用價值 老王將此套房裝修后自住或出租 收益 是指通過財產的占有、使用等方式取得經濟效益 老王收取出租房屋的租金 處分 是指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最終處置 老王將此房出售、出租、抵押、贈與等 一、定分止爭——所有權城市土地、文物、河流、礦藏等農村土地等房子、車子等【注意】除法律特別規定某些財產只能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外,其余財產可以由各類主體享有所有權。3.所有權(3)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①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對于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問:所有不動產所有權都需要經登記才能發生效力嗎?不動產所有權依法歸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法院文書的判決所取得的不動產所有權繼承取得的不動產所有權法律規定,在一些特殊情形中,不動產所有權取得可以不經登記而發生效力。【因財產屬性的差異不同而不同】Q:所有動產所有權都不需要產權登記,只要交付完成,就發生效力。這種觀點對嗎?說明理由。②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一般來說,所有人按照轉讓財產所有權的意圖,直接把財產交給對方占有,對方就取得了該財產的所有權。(3)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對于動產,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權。但價值較大的動產,如機動車、航空器、船舶等,其產權的取得、變更,通常也需要依法辦理產權登記。如果未經登記,財產不能受有效保護,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1)善意第三人:即該第三人不知道法律關系雙方的真實情況,通常是指非法(瑕疵)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經辦理了登記的權利人。(2)動產善意取得制度:買方在不知情情況下,合法交易并支付相應價格,同樣取得動產的所有權。(注意:但是遺失物、贓物、埋藏物、失散的動物等脫離物不適合善意取得制度。)特別提醒:議一議:下列物品所有權歸誰?張三買了李四的房子,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一個月后雙方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半個月后,李四又將房子賣給了出價更高且不知情的王五,并辦理了產權登記。甲將汽車賣給乙但未交付,后丙出更高價,甲又賣給丙并陪其辦理登記手續。甲將其一輛汽車以市場價賣給乙,完成交付但雙方未辦理過戶手續。此后,甲以臨時用車為由將汽車取回賣給不知情的丙,完成交付。甲將一輛汽車以14萬元賣給乙,乙付清全款,雙方約定七日后交付該車并辦理過戶手續。丙知道此交易后,向甲表示愿以17萬元購買,甲當即答應并與丙辦理了過戶手續。張三與李四商定將一輛汽車以4萬元價格轉給李四,李四支付了5000元定金,并約定兩天后取車。第二天,張三以6萬元價格將該車賣王五,王五付款提車并辦理了產權登記。張三以6萬元的價格從李四手中購得一輛二手汽車,雙方已辦理交付手續但未辦理過戶手續。有一天,張三駕駛該車外出辦事,嚴重違反交通規則,被交警作扣車處理。王五丙丙 善意第三人乙 因為丙知情,不是善意第三人王五張三 對于動產,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權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對同一財產享有所有權,從而形成共有關系。家庭共有財產比如桌子,沙發等家具夫妻共有財產比如夫妻共同買的房子合伙人共有財產比如合伙人共同出資開的飯館①含義:②形式:根據物權法的規定,財產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兩種形式a.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有專屬于自己的個人財產,整個家庭則有共有財產,夫妻之間也存在夫妻共有財產。(共同共有,不分彼此,都享有)b.幾個人合伙從事經營活動,可能形成合伙人的共有財產。(按份共有)(4)共有財產Q:所有權可以多人享有嗎?二、物盡其用—1.他物權(1)含義:他物權是所有權之外的物權,包括用益物權、擔保物權。(1)含義: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1)含義:是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①土地承包經營權②宅基地使用權③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擔保物權用益物權①抵押權②質權物的交換價值對應物的使用價值對應(2)包括(2)包括他物權(2)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動產和不動產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注意】區分所有權和他物權:他物權一般不享有處分權Q:上述情形中,小汪家享有哪些財產權利?小汪家是否有權要求獲得相應補償,為什么?小汪的家在農村,后因父母進城開飯館,他跟著到城里上學。為生活方便,他家在城里買了一套商品房,在農村老家還有三間房和兩畝承包地。當地縣政府要修公路,需要征收沿途的農村土地,其中包括小汪家的承包地。①商品房的所有權②商品房的建設用地使用權③老家三間房的宅基地使用權④兩畝承包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規定:農村宅基地以及承包地被征收征用的,農民有權獲得合理補償。小汪家可以獲得相應的土地補償。他物權2.用益物權(1)土地承包經營權①地位: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③保護期限: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30年,并可延長④經營權的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注意:不是流轉土地承包權。(P16相關鏈接1)②主要內容:農村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三權分置” 是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所有權歸集體所有;承包權歸農民所有;經營權可以流轉—— 如:張三承包了村集體的土地,因外出打工,就把土地的經營權轉給了李四,由李四打理。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承包權歸張三,經營權歸李四。特別提醒:三權分置(2)宅基地使用權地位:也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權利內容: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保護期限:農村村民有權長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注意:宅基地屬于農村的土地。在城鎮買的地不是宅基地。宅基地所有權歸集體。特別提醒: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單獨轉讓,建造在該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權轉讓的,宅基地使用權同時轉讓。《土地管理法》規定:①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②農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③農村宅基地以及承包地被征收征用的,農民有權獲得合理補償2.用益物權②含義:(3)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地產開發商應當在建造房屋之前,先行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們從開發商那里購買商品房,并且辦理轉移登記和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之后,既擁有商品房的所有權,又合法享有該商品房的所在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權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③商品房與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關系 P17一段2.用益物權①主體:房地產開發商、商品房購買者等權利人主體 權利內涵 法律保護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民 農村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锻恋爻邪ā泛诵木褪琴x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注意:三權分置——承包權可轉讓,經營權可流轉】宅基地使用權 農民 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長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 農村村民長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房地產開發商、商品房購買者 權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 商品房購買者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之后,擁有商品房的所有權及所在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3.擔保物權(1)含義:(2)類別:擔保物權是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注意:債權人——抵押權、質權債務人——抵押、質押質押: 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如汽車質押給別人)抵押: 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如房子按揭貸款)擔保物是動產或者不動產不轉移財產占有擔保物僅限動產轉移財產占有P17 名詞點擊【易混易錯】:抵押權和質權的關系(1)抵押權通常針對不動產或價值較大的動產(如車、貨物等),而質權的對象僅僅只是普通的動產或某種權利。(2)抵押權中的債權人并不直接占有抵押物,抵押要登記才生效;質權中的債權人只需占有質物即可。(3)抵押權實現主要通過法院申請拍賣;質押則多直接變賣。 所有權 他物權 用益物權(使用價值) 擔保物權(交換價值)含義分類保護原則 實現方式 聯系 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用益物權是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擔保物權是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權、質押權等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法律依法保障公民合法的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①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②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用益物權的獲得一般要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并辦理相關證書抵押權和質權是基于當事人的約定而產生的三者都屬于民法典規定的物權范疇,都是民事主體依法對物進行管理、支配和享受物質利益的權利【注】用益物權不是一種所有權,而是一種他物權,即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其基本特征是:沒有所有權;不能處分;以利用物的使用價值為目的;以占有為條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質押權房子所有權汽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動產所有權不動產所有權所有權他物權【連連看】課堂小結:保障各類物權財產制度1.意義2.法律規定3.內容:物、債、知識產權等財產權1.含義2.分類3.取得方式4.共有財產物權1.原則:物權法定、物權平等保護2.含義:3.內容:含義、重要性他物權--物盡其用所有權--定分止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