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學案 練習(含答案)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學案 練習(含答案)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簡介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
時空定位
學習任務一 國家的宏觀調控
1.加強國家干預
(1)背景
①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____________的資本主義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生死存亡教訓,以及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
(2)特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____________為核心,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
(3)措施
①加大__________在公共事業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
②制定經濟發展________,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③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等經濟杠桿實施____________;等等。
(4)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經濟增長一度________。
(5)調整
①原因: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______”現象,表現為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
②措施:適當________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2.健全國際協調機制
(1)建立國際經濟組織: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______________、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
(2)發揮大國作用: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________,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
助學助考
1.概念闡釋——“滯脹”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其表現是:一方面經濟增長緩慢或停滯,及由此引起大量失業;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加劇,物價持續上升,這兩個方面狀況并存。
2.誤區警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區別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貸款主要用于穩定國際匯兌,保證各國匯率的穩定;而世界銀行提供的貸款主要用于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是短期貸款,是一個調節機構;而世界銀行提供的是長期貸款,是一個發展機構。
學習任務二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1.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背景
①相對論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展。
②系統論、__________、控制論的問世,為技術革命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支持。
③兩次______________期間,科學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2)內容:原子能的開發利用;____________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
(3)影響:使社會發展進入____________,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2.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2)表現
①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________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②“____________”的人數增加。
閱讀教材P118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該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結構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試答                                      
                                      
助學助考
概念闡釋——“中間階層”
“中間階層”是社會分層理論的一個概念。自20世紀40年代起,西方幾個主要的現代化國家的社會分層結構中,均先后出現了以管理人員和公職人員為主的新階層,亦稱“中間階層”,約占社會職業、就業人口的40%,已成為推動現代化社會發展、引導社會消費、穩定社會形勢、定型社會規范及主流社會價值觀的主體力量。
學習任務三 “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
1.“福利國家”
(1)含義:所謂“福利國家”,是指國家通過構建____________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
(2)評價
①積極性: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____________。
②消極性: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
(3)調整
①20世紀70年代:當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__________就成為“改革”的內容之一。
②20世紀80年代:美、英、法等國都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
2.社會運動
(1)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國家干預的辦法沒能觸動造成不平等和貧困的資本主義________________。
(2)表現
黑人民權運動 ①原因: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如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用文化測驗的辦法剝奪黑人的選舉權等 ②目的:爭取自己的平等權利 ③成果:迫使美國國會通過____________,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
婦女運動 ①原因:資本主義國家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婦女運動興起 ②目的: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________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 ③成果: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________和被選舉權,一些國家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
學生運動 20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美國學生發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運動
(3)評價: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這些變化,所觸及的主要是統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
閱讀教材P120“史料閱讀”:兩部法規的出臺說明了什么問題?
試答                                      
                                      
助學助考
1.概念闡釋——福利國家
福利國家并非一種國家類型,它在宏觀上是國家與社會關系的一種狀態,在微觀上是對政府一系列特定行為的描述,可以說是一種由國家通過立法來承擔維護和增進全體國民基本福利的政府行為模式。當然,這種政府行為在其建立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路徑依賴,因此具有相對穩定性。
2.特別提醒——福利制度的實質
福利制度是壟斷資本家為緩和國內矛盾、挽救資本主義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種代價,并不能改變資本主義國家“按資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徹底消滅貧困和兩極分化。
重點難點
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有哪些重要的新變化;理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現象。
主題一 宏觀調控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任務1 國家宏觀調控
史料 戰后初期至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繁榮時期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充分發揮凱恩斯主義的財政赤字政策的宏觀調節作用,大力刺激經濟的增長……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經濟機構,通過立法手段將政府經濟干預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爭奪世界霸權,政府將經濟與軍事生產相結合,龐大的軍工生產和軍事開支成了政府干預和調節經濟的重要的經常化的手段之一。
——陸月娟《二戰后美國政府干預經濟的
歷史演變》
【研討交流】 根據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加強國家干預的基本措施。
【成果展示】                                     
                                    
                                    
任務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科技發展
史料 20世紀40年代以來各國出現的科技成果
時間 國家 科技成果
1945年 美國 原子彈爆炸
1946年 美國 電子計算機誕生
1954年 蘇聯 第一座核電站建成
1957年 蘇聯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64年 中國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9年 美國 “阿波羅11號”登月
1972年 美國 重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74年 中國 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
1977年 日本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投入使用
1981年 美國 第一架航天飛機升空
1996年 英國 利用體細胞培養克隆羊“多莉”成功
1999年 美國 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
【研討交流】 根據史料,概括20世紀40年代以來科技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成果展示】                                     
                                    
                                    
1.發達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主要表現及作用
(1)主要表現
①國有企業的發展。
②國家財政收支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升高。
③中央銀行對國家金融進行干預和調節。
④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管理和調節。
(2)作用
①積極方面: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壟斷的局限性,使生產、技術改造以及勞動力再生產過程社會化,從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從而在一定時期內減輕經濟危機的危害,促進生產的發展。
②消極方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會使矛盾進一步加劇。
2.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條件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和兩極格局下的制衡,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保持了較長時間的穩定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開創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戰后也在資本主義世界普遍推行。
(2)社會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需求、戰后軍備競賽和發展經濟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為適應戰爭的需要,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研究開發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各壟斷組織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開發新產品,促使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3)技術與物質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技術與物質條件,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
(4)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使人類的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方法論都發生了變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依據。
主題二 “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
任務1 “福利國家”的影響
史料一 英國稅收與福利對家庭收入的影響(1983—1984年)(單位:英鎊)
月收入 50 80 200
兒童津貼 13.0 13.0 13.0
其他津貼 50.1 30.1 0
納稅 0 -7.9 -43.8
國民保險 -4.5 -7.2 -18.0
實際收入 108.6 108.0 151.2
——資料來源:李培鋒《英國診治“福利病”》
史料二 (英國)社會福利計劃的各項開支占到了公共支出總額的50%。……(瑞典)主要靠借債和赤字預算來維持社會福利的各項開支。……在各國社會福利開支仍在不斷增加的同時,各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聯邦德國從1970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領取維持日常生活救濟的人數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國人反對政府在福利救濟方面花更多的錢。
——陳銀娥《現代社會的福利制度》
【研討交流】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方國家福利政策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
【成果展示】                                     
                                    
                                    
                                    
任務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社會運動
史料 20世紀60年代的越戰期間,美國的反戰運動有著前所未有的規模與反響,不少反戰團體持續斗爭了8年。其參加者眾多,包括青年學生、教師、士兵、宗教人士、自由派等,反戰形式多種多樣。同時反戰運動促使不少人去分析國家的困境與人類戰爭。反戰運動雖然沒能直接結束戰爭,但也使得總統不得不加快從越南撤軍的步伐。
——摘編自閆俊永《越南戰爭時期的
美國反戰運動研究》
【研討交流】 根據史料,概括越戰期間美國國內反越戰運動的特點。
【成果展示】                                     
                                    
西方“福利國家”形成的影響
(1)積極性
①“福利國家”制度實質上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為各國社會成員謀得許多福祉。
②它有利于促進社會平等,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
③展示了西方民主的價值和普遍的社會關懷。
(2)局限性
①“福利國家”制度會培植社會惰性,降低社會發展效率。
②巨大的社會福利開支成為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進而引發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速檢速測
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16“學習聚焦”改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在市場主導和政府調節之間尋求平衡。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據此,各國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C.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D.發展新興高科技產業
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18“教材圖表”改編)讀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就業人口分布變化表,下列選項解讀正確的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聯邦德國、
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
經濟部門 年份 美國 聯邦德國 日本
農業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業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務業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效率與公平趨于平衡
B.“中間階層”人數趨于穩定
C.市場調節已初見成效
D.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
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21“學習拓展”改編)《2002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在1979年到1997年間,(以英美為首的發達國家)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8%,但是一個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長了140%。最上層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達到23倍。”上述現象表明西方發達國家(  )
A.經濟在“滯脹”中倒退
B.中間階層成為國家主導
C.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D.基本矛盾已經發生變化
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19“教材知識”改編)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和平集會中發表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美國人都能在平等與友愛中生活。此和平集會主要針對的社會問題是(  )
A.貧富分化 B.越南戰爭
C.婦女權益 D.種族歧視
5.(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20“史料閱讀”改編)美國1964年民權法規定:任何人均有權在公共場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種族、膚色、宗教或出身國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視或隔離。對這一法案的出臺,理解正確的是(  )
①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 ②美國黑人進行了長期的民權斗爭 ③在法律上開始承認黑人的公民權利 ④觸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19“教材知識”改編)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各種類型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1992年美國“全國婦女協會”成員在華盛頓舉行爭取權利平等的示威游行;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和美國學生們走上街頭,以推動和平、結束核軍備競賽和越南戰爭,廢除大學里的不平等規定和限制為目的,舉行大規模游行等等。由此可見(  )
A.二戰后的社會運動形成了人民民主斗爭的高潮
B.要求政府實施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
C.說明了美國實力已被蘇聯全面超越
D.正確協調國內關系的重要性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課前·預習案
學習任務一
1.(1)①自由放任 (2)國家干預 (3)①政府 ②計劃
③宏觀調控 (4)較快 (5)①滯脹 ②減少 2.(1)世界銀行
(2)協商
學習任務二
1.(1)②信息論 ③世界大戰 (2)電子計算機 (3)信息時代
2.(1)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2)①服務業 ②中間階層
★微思考 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學習任務三
1.(1)社會保障 (2)①社會穩定 (3)①減少福利
2.(1)生產資料所有制 (2)民權法案 經濟 選舉權 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
★微思考 兩部法規的出臺是美國黑人爭取基本民權長期斗爭的結果,也是統治階級妥協的產物。
課堂·研學案
主題一
任務1 財政赤字(擴大政府開支);健全干預經濟機制;經濟與軍事生產相結合。
任務2 特點:以高新科技為主;美國和蘇聯科技優勢突出;中國奮起直追世界科技潮流。
原因:世界科技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和推動;美蘇爭霸的推動;美國經濟實力的強大;政府對科技的重視;中國遭受科技威脅和歧視。
主題二
任務1 積極作用:救濟低收入者(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兒童利益;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
局限性:福利開支大(加重國家財政負擔);經濟增速大幅降低;加重納稅人的負擔,引起納稅人的不滿;挫傷勞動者工作積極性。
任務2 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參加階層多;斗爭形式多種多樣;把反越戰放在對國家、人類命運影響的高度來認識。
速檢速測
1.B [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采用政府調節的政策,所以當“滯脹”現象發生后,資本主義國家則作出調整,采用減少政府對經濟干預的措施來緩解和渡過“滯脹”危機,故選B項;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并未解決危機和“滯脹”問題,所以這不是各國采取的在市場主導和政府調節之間尋求平衡的有效措施,排除A項;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不是應對“滯脹”的措施,而是應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措施,排除C項;發展新興高科技產業也是應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措施,排除D項。]
2.D [由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就業人口分布變化表可以看出,美國、聯邦德國、日本三國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都有較大幅度的減少,而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比例則有大幅增加,這說明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各產業需求的變化導致社會結構有了不同于之前的新變化,故選D項;題干僅體現各產業從業人口比例的變化,并未體現其勞動付出與所得收入的關系,沒法體現出效率與公平是否趨于平衡,排除A項;表格數據僅體現各產業的從業人數比例變化情況,并未體現出階層變化,也不能看出人數變化,所以不能得出“中間階層”人數趨于穩定的結論,排除B項;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比例的變化是其行業發展需求導致的,并不是市場調節導致的,沒法體現市場調節初見成效,排除C項。]
3.C [根據材料“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8%,但是一個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長了140%。最上層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達到23倍”可知,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雖有增長,但各階層收入實際增長情況卻不一樣,且差距很大,體現了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C項正確;經濟“滯脹”發生于20世紀70年代,材料“(以英美為首的發達國家)實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8%”,說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排除A項;上述現象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但不能體現中間階層成為國家主導,排除B項;西方發達國家基本矛盾沒有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
4.D
5.A [據材料“美國1964年民權法”“不得因種族、膚色……受到……歧視或隔離”等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內戰時基本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仍長期受到種族歧視,處于社會最底層,①正確;這部民權法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斗爭的成果,②正確;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聯邦政府隨后就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③錯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部民權法并沒有觸及這個矛盾,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
6.A [據材料可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興起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和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運動,形成人民民主斗爭的高潮,迫使資本主義國家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故選A項;結束核軍備競賽和越南戰爭與“實施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無關,排除B項;“全面超越”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除美國外,還涉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排除D項。]訓練19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分值:55分)
一、選擇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
A組 基礎鞏固練
題組1 國家的宏觀調控
1.(2023·北京東城區高一測試)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表現在(  )
自由放任主義盛行
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消除了經濟大危機
農業就業人口比重增加
2.(2023·河南開封高一期末)20世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應對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增加福利投入,縮小貧富差距
加大公共開支,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發展高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
減少政府干預,改革社會保障制度
3.(2023·廣東珠海高一測試)下圖中這些組織的出現(  )
有利于世界整體經濟發展
促進國際政治新秩序建立
推動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
有利于世界貿易穩步發展
題組2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4.(2023·山西陽泉高一測試)2022年11月超級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人工智能繪畫作品層出不窮,拉開了從機器學習到人工智能創造時代的序幕。引發這場巨大生產力變革的技術是(  )
綠色新能源技術 航空航天技術
計算機網絡技術 原子能技術
5.(2023·云南楚雄高一期末)下圖所示為某同學整理的“近代以來人類歷史發展趨勢”系列圖示中的其中一幅。某同學可借此說明(  )
人類社會已完成信息化
西方國家主導科技發展潮流
人類生活節奏不斷加快
科技發展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題組3 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6.(2023·北京西城區高一測試)如圖是“美國勞動力就業比例”柱狀圖。該圖能說明美國在二戰后(  )
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
國內貧富分化日趨嚴重
種族歧視未徹底消除
經濟出現“滯脹”現象
7.(2024·浙江臺州高一期中)二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若干新變化,在社會結構方面,產生了一個龐大而相對穩定的“中間階層”(又稱“中等收入群體”)。這一“階層”的形成(  )
消除了資本主義的弊端
表明資產階級逐漸分化
推動了福利國家的建立
利于緩解貧富兩極對立
題組4 “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
8.(2024·內蒙古包頭高一測試)第二次世界大戰讓西方國家深刻認識到現代社會的副作用,國家站在“中立”立場上調節社會利益分配,以社會的名義“侵犯”資本。這表明戰后西方國家(  )
減少國家干預經濟
推行“福利國家”政策
徹底變革生產關系
開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9.(2023·山西呂梁高一期中)英國學者諾爾曼·金斯伯格曾說道:“資本主義福利國家制度從物質上促使勞動和資本有力地結合在一起,并控制工人階級的必然反抗和革命潛力。”可見,該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福利國家制度(  )
維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放松了政府的經濟管控
維持了市場的綜合平衡
擴大了國有資本的規模
10.(2023·遼寧大連高一期中)某班同學在開展美國史研究性學習時展示了以下三張圖片,據此判斷該學習主題是(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美國各階級對立
美國社會歧視婦女 美國的社會運動
B組 能力提升練
11.(2024·山東濟南高一期中)如圖是1950—1989年西方某國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對圖中②時段分析正確的是(  )
中央政府積極干預經濟
國際關系惡化掣肘經濟
經濟發展處于黃金時期
政府公共開支適時減少
12.(2023·河南鄭州高一期末)二戰后至20世紀70年代,美國傳統的上層最富有階級和下層最貧窮階級相對縮小,社會分層的軸心逐漸由過去以資產為特征轉化為以職業為特征。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中間社會階層不斷擴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美國經濟與科技的強大
福利國家的建立與發展
13.(2023·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3)下表是聯邦德國制定的部分法規、制度和措施。據此可知,聯邦德國(  )
時間 法規、制度和措施
1950年 恢復養老保險制度
1961年 制定聯邦社會救濟法
1974年 頒布失業救濟條例
1985年 實施子女撫養假制度,并發放撫養費
重視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調整了產業政策
克服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改變了社會結構
14.(2023·湖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4)美國民意測驗機構蓋洛普曾針對“越南戰爭是否是個錯誤”,對美國普通民眾進行調查,調查統計結果如圖。據此可知(  )
民眾反戰情緒加深
民眾漠視越南戰爭
美蘇冷戰形勢趨于緩和
經濟危機影響政府決策
二、非選擇題:共13分。
15.(2023·河南平頂山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福利國家制度,是由國家立法而建立起來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就西歐、北歐國家舉例來說,其社會福利制度幾乎覆蓋到每個公民“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生”,例如,除退休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外,各國還紛紛設立各種救濟,如住房補貼、孕婦補貼、兒童營養補助、單親家庭補助、老年人醫療照顧計劃等。
——摘編自唐樂《西方福利制度所
面臨的危機及對策》
材料二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表示,在美國,各種社會福利開支在社會總支出和政府預算中占有巨大份額,對政府收支平衡造成不小挑戰。目前,美國每年財政赤字近萬億美元,長遠影響難以預估。德國慕尼黑華星藝術團團長唐志紅表示,德國社保體系對于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造就了很多不工作只靠拿福利生活的人,還吸引了大量希望享受德國高福利的移民。“羊毛出在羊身上,稅收是福利開支的重要支撐,高福利就意味著高稅收”。李斧表示,高福利產生的稅收負擔令納稅人和企業很不滿。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華僑華人分析:
西方高福利制度為何陷入兩難境地?》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福利國家制度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9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福利國家制度面臨的困境。(4分)
訓練19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1.B [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故選B項;工業革命時期,自由放任主義盛行,排除A項;消除經濟危機不是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新變化,排除C項;二戰后,農業就業人口比重呈減少趨勢,排除D項。]
2.D [據題干及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為此,各國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以應對經濟危機,故選D項;西方國家應對危機采取減少福利投入和公共開支的措施,排除A、B兩項;減少“滯脹”危機的主要措施是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發展高新技術無關,排除C項。]
3.A [材料所示組織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徽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在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有利于世界整體經濟發展,故選A項;1945年至1948年國際政治新秩序并未建立,排除B項;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并不會推動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排除C項;“穩步發展”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
4.C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當代計算機技術與先進通信技術的結晶,是電子信息時代的產物。計算機網絡技術以電子計算機的不斷普及與不斷升級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為突出的核心技術,也是信息時代到來的主要標志之一,所以引發這場巨大生產力變革的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故選C項;綠色新能源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繪畫作品”不符,排除A、B項;原子能技術與“人工智能”不符,排除D項。]
5.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科學技術革命在生產力發展和人們生活便利化方面的引領作用,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信息化仍然是當今社會發展趨勢之一,排除A項;僅憑材料無法判斷出科技發展潮流是否由西方國家主導,排除B項;材料中體現的是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只屬于一個方面,排除C項。]
6.A [根據柱狀圖可以看出,在二戰后美國勞動力的就業比例中,第三產業占比明顯高于第一、二產業,同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勞動力就業比例在下降,這說明這一時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產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故選A項;不同產業就業情況并不能反映出國內社會財富占有情況,因此無法說明美國國內貧富分化嚴重,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種族歧視無關,排除C項;美國經濟出現“滯脹”是在20世紀70年代,且材料無法體現經濟“滯脹”,排除D項。]
7.D [根據所學可知,中間階層收入達到中等水平、生活較為寬裕,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中堅力量,有利于緩解貧富兩極對立,故選D項;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其弊端就不會消除,排除A項;中間階層的劃分依據主要是收入水平,與階級無關,排除B項;福利國家的建立主要針對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與中間階層無關,排除C項。]
8.B [材料反映的是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權利的內容,說明西方國家推行“福利國家”政策,故選B項;二戰后,西方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排除A項;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新變化屬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并非徹底變革生產關系,排除C項;西方國家經濟仍然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排除D項。]
9.A [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福利國家制度能夠控制工人階級并消弭他們的反抗,說明福利國家制度維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故選A項;該學者主要是認為福利國家制度維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并不能說明放松了政府的經濟管控和維持市場的綜合平衡,更不能說明擴大國有資本的規模,排除B、C、D項。]
10.D [題干中的三幅圖片涉及的主題包括黑人民權運動和婦女社會地位問題,由此可以推斷該學習主題是美國的社會運動,故選D項;A、C項是片面解讀材料,排除;題干涉及的是特定人群而非不同階級,排除B項。]
11.D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②處是1970—1980年間,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遭遇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失靈,此時西方國家主張放松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所以這一階段國內生產總值能夠繼續發展的原因是政府公共開支適時減少,故選D項;這一時期西方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排除A項;經濟的惡化是因為經濟危機和凱恩斯主義的失靈,不是因為國際關系的惡化,排除B項;這一時期經濟遭遇危機,不是黃金時期,排除C項。]
12.B [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美國社會階層出現變化,中間階層不斷壯大,社會分層的軸心發生變化,故選B項;中間社會階層不斷擴大是對材料中現象的描述,而非原因,排除A項;美國經濟與科技的強大是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項;福利國家的建立與發展的目的是緩和階級矛盾,非主要原因,排除D項。]
13.A
14.A [根據材料可知,1965年以來,美國民眾認為“越南戰爭是個錯誤”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認為“越南戰爭不是個錯誤”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說明民眾反戰情緒加深,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民眾對越南戰爭的關心,而不是漠視,排除B項;此時美蘇冷戰互有攻守,緩和的說法錯誤,并且材料內容沒有強調美蘇冷戰的發展趨勢,排除C項;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陷入“滯脹”危機,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15.(1)特點:由國家或政府主導;以立法為保障;種類繁多;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作用: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困境:政府財政巨額赤字;人們工作熱情降低;企業負擔沉重;貧困和貧富分化不能徹底消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靖边县| 恭城| 保德县| 资源县| 正定县| 军事| 沾益县| 大英县| 昆山市| 马龙县| 巴南区| 定襄县| 黄龙县| 弋阳县| 华宁县| 新疆| 澄城县| 尚志市| 汉源县| 家居| 双辽市| 兴城市| 上栗县| 宜春市| 拜泉县| 东乌| 和田市| 姚安县| 郓城县| 洞口县| 运城市| 兴安县| 门源| 泗洪县| 商丘市| 岗巴县| 平顺县| 盐城市| 海盐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