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進音樂世界第三冊《恰利利、恰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樂觀的態度和熱愛勞動的精神。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感受XXX XX ︳XX X節奏型在音樂中的運用,培養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同時鞏固學生對音樂力度的掌握。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和即興創造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可塑性強。但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因此,教學中我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將繁難的技能技巧化為學生喜愛的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能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學難點:掌握新節奏XXX XX ︳XX X以及歌曲的二聲部合唱。(有下劃線的節奏是前八后十六節奏型)教學過程一、【導入】創設情境,節奏激趣1、用有節奏的語言進行師生問好。(親愛的 同學 你們 好)2、節奏游戲——熱身運動。哎呀呀 小腰 彎一 彎 , ti dili titi titi ta咕咚咚 小腳 跺一 跺 , ti dili titi titi ta呼啦啦 小手 伸一 伸, ti dili titi titi ta請你們 輕輕 坐下 來, ti dili titi titi ta3、回聲模仿秀。(1)今天,莫老師帶大家去美麗的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進行一次音樂之旅。請跟我一起出發吧!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那里風光秀麗,風景優美,是旅游勝地。看,大片的農田,農家人在辛勤的勞動呢:每到節日,能歌善舞的印尼姑娘就會穿著艷麗的服裝翩翩起舞。看了那么美麗的風光,我們停下來,休息一下吧。(屏幕顯示山谷的圖片,提問在山谷上喊叫會出現什么情況?)(2)聽回聲,你發現了什么?(3)請個別學生喊聲,老師回聲。反過來老師喊聲,全班同學回聲。(原來這個回聲這么好玩,老師創作了歌曲,你們幫老師唱一下,好嗎?)(4)練習《回聲的歌》,實際是歌曲《恰利利,恰利》的第五個樂句二聲部合唱部分。二、【講授】層層鋪墊,快樂學唱。1、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視頻,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緒,議一議歌曲里的人們在干什么?2、跟隨音樂用彈舌模仿雙響筒的聲音輕輕地打節拍。3、出示新學的節奏型X XX X X | X X X |4、找出襯詞共出現了幾次,并按節奏讀前四樂句的歌詞。先由老師范讀前兩個樂句,學生讀后兩個樂句。5、齊唱部分(前四個樂句)學習。(1)找音。(2)請學生打著手號進行唱譜練習(3)屏幕顯示歌譜,引導學生發現歌曲的規律第一和第三,第二和第四個樂句是相同的。(4)跟鋼琴分句視唱歌譜。(要求:a、速度不宜過快,學生用慢速跟琴演唱b、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引導學生用有彈性放松的聲音去演唱,避免喊唱。)(5)學生跟隨鋼琴視唱歌譜。(6)套歌詞游戲。6、合唱部分(第五樂句)(1)再次聽錄音范唱,發現范唱和我們已學唱的部分有什么不同。(2)出示第五樂句歌譜,復習回聲的歌,注意力度的變化——喊聲強,回聲弱。[設計意圖]由于課前利用了“回聲模仿秀”做鋪墊,這時通過激發學生的回憶,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愉悅地學習了二聲部合唱,輕松化解了教學的難點。7、歌曲處理(1)請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組討論對歌曲的處理意見。(2)采用多種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三、分組合作,即興創編1.出示打擊樂器雙響筒和沙錘,小組討論怎樣分配這兩種樂器為歌曲伴奏。2.引導學生用嗓音代替雙響筒和沙錘為歌曲伴奏。雙響筒用彈舌,沙錘用嗓音“sha”表現3注意老師的指揮,關注聲音的美感。四、歸納總結采用了歸納式的結尾,這節課我們收獲到了什么?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歌曲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