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一輪學案——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二、要點夯實知識點一 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 (七上P2-6)元 謀 人 時間地點 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生產生活 制作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知道使用火發現意義 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北 京 人 時間地點 距今約70萬—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體貌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生產情況 制造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獵,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改善了生存條件,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生活情況 群體生活,共同勞動發現意義 (1)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2)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藍 田 人 時間地點 距今約115萬年到70萬年,發現于陜西省藍田縣知識點二 半坡、河姆渡居民的農耕生活和原始農業產生(七上P8-12)1.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1)興起時間地點:距今10 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稻,北方地區的先民開始栽培粟和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的國家。中華文明發源地有多元性。(2)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3)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遠古先民 河姆渡人 半坡人距今年代 距今約7 000年 距今約6 000年生活地區 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巧記:長江七號) 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房屋樣式 干欄式建筑(通風防潮)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防寒保暖)生產工具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農業工具骨耜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開墾土地原始農業 種植水稻 種植粟(巧記:蘇東坡)原始畜牧業 豬、狗和水牛 飼養豬、狗原始手工業 木結構水井、陶器、玉器和簡單樂器; 雕刻,使用天然漆 彩陶、樂器;用紡輪紡織、制衣定居根本原因 原始農業產生和發展(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農業發展)房屋不同原因 氣候等自然環境不同。北方寒冷干燥,南方高溫多雨,說明我國先民能因地制宜,適應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相同點 有原始農業;都過定居生活;都會飼養家畜、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知識點三 炎帝、黃帝的傳說(七上P14-17)1.華夏族的形成:黃帝與炎帝是傳說中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領,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部落結成聯盟。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經過長期發展,形成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華人自稱“炎黃子孫”。2.傳說中黃帝的功績: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了弓箭,為后來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妻子嫘祖會繅絲,擅長紡織。屬下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創造音律、隸首發明算盤。3.傳說中炎帝的功績: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制作樂器,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4.神話傳說中的歷史信息:遠古傳說不僅反映當時社會人們的歷史意識,還保存了一些真實的歷史信息,反映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當人們創造出文字后,這些遠古傳說經過后人的加工、整理并記載下來,成為史學家探索、揭示先民早期社會歷史面貌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通過考古發現的先民活動遺址與遺物,印證傳說的真實性。三、真題演練1.(2024 安徽)距今8000多年的內蒙古興隆洼遺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這些房屋排列整齊,當時該地區( )A.處于舊石器時代 B.形成了早期國家C.出現了定居生活 D.產生了貧富分化2.(2024 湖南)如圖是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該文物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掌握( )A.種植技術 B.制陶技術 C.鑿井技術 D.紡織技術3.(2024 煙臺)該遺址因為地處東南沿海,地下水位較高,保存了豐富的有機質遺存,還普遍發現有稻類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積層。據此判斷“該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4.(2024 六盤水)“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傳曾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 )A.黃帝 B.唐堯 C.虞舜 D.夏禹5.(2024 綿陽)2023年3月,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回大陸訪問,他曾在臺灣多次遙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A.黃帝 B.堯 C.啟 D.嬴政6.(2024 北京)以下北京地區的考古發現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考古發現 結論① 北京人遺址:灰燼、燒石和燒骨等 會使用磨制石器② 山頂洞人遺址:穿孔骨針 會建干欄式房屋③ 門頭溝東胡林遺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遺存 原始農業形成④ 平谷上宅遺址:距今約7000年前的陶器 貧富分化出現A.① B.② C.③ D.④7.(2024 貴州)1975年,貴州省博物館人員在位于興義市附近的頂效鎮貓貓山東側進行發掘,獲人類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人類畫集》,將貓貓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為“興義人”。與“興義人”同一時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國境內原始人類是( )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8.(2024 聊城)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果要了解中國原始農業發展狀況,最可靠的史料應是( )A.神話傳說 B.甲骨卜辭 C.遺跡遺存 D.史書記載9.(2024 臨沂)如圖是2021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頁的一幅圖。這幅圖反映了( )A.北京人已經懂得了人工取火B.北京人正在燒烤水牛等家畜C.北京人學會了用火改善生活D.北京人燒烤的食物中有甘薯10.(2024 濰坊)如圖是在浙江發現的一粒距今一萬年的碳化稻米,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 )A.稻米是當時最主要的食物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國南方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D.使用耒耜提高了水稻產量四、知能訓練1.如圖是一處仰韶文化遺址居民所住的房屋復原想象圖。該居民最可能是( )A.北京人 B.藍田人 C.鄖縣人 D.半坡人2.在夏令營活動中,許多同學主張去拜祭軒轅黃帝陵,你認為下面理由中最恰當的是( )A.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B.他治水有功C.他教會大家人工取火D.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3.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觀察下面“中原地區及周圍地區的彩陶”示意圖,從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原始農業的地區B.距今5300年我國原始農業開始興起C.中華文明起源及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特征D.華夏民族是在不斷地交往中融合而成4.以往我們認為,中華文明的起源主要是在黃河、長江流域。所以當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重見天日的時候,其內涵之豐富,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這證明了中華文明起源及發展的特征是( )A.均態分布 B.復雜多樣 C.多元一體 D.零星分散5.中國古代有女媧制作笙簧,伏羲發明漁網,黃帝縫制衣裳,伯益發明捕獸的陷阱,舜作簫( )A.缺乏歷史研究的價值B.蘊含了先民的勞動精神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礎D.證實三皇五帝真實存在6.《史記》記載大禹在治水過程中:“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從中可以看出大禹具有的精神是( )A.勇于攀登 B.團結合作 C.無私奉獻 D.追逐夢想7.《航拍中國》第三季第一集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約170萬年前,他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這一集介紹的省份是( )A.遼寧 B.山西 C.云南 D.山東8.考古學發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所示考古發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遠古先民能夠( )A.狩獵采集 B.從事農業 C.制造鐵器 D.制造瓷器9.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大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存大同,后世所謂諸夏是也。使華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戰役是( )A.巨鹿之戰 B.阪泉之戰 C.涿鹿之戰 D.牧野之戰10.北京人遺址中發現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會保存火種。這一推斷可說明( )A.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B.歷史典籍是后人了解歷史的主要載體C.遠古傳說蘊含著一定的歷史價值D.考古發現是人們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材料二: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給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這對于人類體質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火可以幫助人類驅趕猛獸,發現了多處灰燼都是成堆放著,可以看出,而且能夠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1)根據材料一,觀察圖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通過什么方法制作的。(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山頂洞人制作的工具比北京人制作的工具有何進步之處?(3)根據材料二,北京人遺址發現的“多處灰燼都是成堆放著“說明了什么?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北京人是怎樣用火“對付自然“的。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氣候較今天更為溫暖濕潤。這一帶的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數為圓形,多用木頭作柱子,室內中央均設有火塘材料二: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這一帶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特點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間,下層喂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樣式的?材料三中的圖幾反映了該住房的結構特點?半坡原始居民種植什么農作物?寫出他們制作的樂器。(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樣式的?材料三中的圖幾反映了該住房的結構特點?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什么農作物?寫出他們使用的農業生產工具。(3)由材料一、二可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結構明顯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參考答案真題演練1-10 CBCAA CDCCB知能訓練1-10 DACCB CCBCD11.(1)打制方法。(2)山頂洞人繼續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時,也開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3)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合理即可)12.(1)樣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圖二。農作物:粟。樂器:陶塤、骨哨。(2)樣式:干欄式房屋。圖片:圖一。農作物:水稻。生產工具:骨鈻。(3)原因:地理環境不同,長江流域多雨潮濕;黃河流域冬季嚴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