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7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 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7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 講義

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第27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 講義
階段特征:
總體特征:
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1978~至今)是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開創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具體表現:
1.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外交領域成就突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2.經濟上: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從范圍上不斷擴大,從層次上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3.思想文化和科技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國的指導思想;科技、教育、文藝等領域全面繁榮;
4.社會生活上: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5.國際地位上:伴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課標要求:
1.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
2.了解世界形勢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面臨的危機。
近幾年的全國和地方高考題:
年份 試卷 考點
2024 全國 “雙百方針”
安徽卷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湖南卷 中國體制改革(身份證制度)
遼吉黑卷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廣東卷 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
甘肅卷 新時期的外交
2023 全國乙卷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湖北卷 對外開放——加入世貿組織
海南卷 經濟體制改革
2022 全國乙卷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全國甲卷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山東卷 城市體制改革
浙江卷 對外開放; 撥亂反正
命題分析:
考查的重點: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轉型以及思想觀念的變遷是考查重點;
對內改革,考查內容多選擇城市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同時也有對外開放相關內容。
備考建議:
重點關注:
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2.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農村和城市經濟改革;
3.對外開放的目的、進程及意義。
時空定位:
主要內容:
考點1:偉大的歷史轉折
考點2:改革開放進程
考點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提出
教學過程:
考點1: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背景:
材料一 農村和城市都有個政策問題。我在廣東聽說,有些地方養三只鴨子就是社會主義,養五只鴨子就是資本主義,怪得很!農民一點回旋余地沒有,怎么能行?
——鄧小平1978年在四川的講話
材料二 幾年來,國民經濟增長緩慢,工業生產1974年、1976年停滯不前,1976年只增長了0.6%,鋼產量倒退5年,財政連續三年出現赤字。
——薛暮橋《對計劃管理體制的一點意見》
材料三 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證明了:我們執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遵循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勝利;離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違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就受挫折……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逾地遵循!
歸納為:
①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結束,“左”傾錯誤依然在國內占有主要地位。
②經濟上:文革對經濟的破壞及文革后國民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沒有得到改善。
③思想上: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奠定思想基礎。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意義:
①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強調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糾正了長期以來束縛人們的“左”的錯誤;③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為歷史性轉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④國際環境:中美關系改善,中國的國際環境開始明朗化。
2.指導思想:
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3.內容:
4.意義:
(1)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2)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轉折;
(3)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核心素養:
理解“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從黨的指導思想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變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錯誤思想路線。
(2)從黨的工作中心看: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代替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以階級斗爭為綱”。
(3)從經濟體制看: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4)從發展動力上看:
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為目的的改革開放取代了關起門來搞建設的發展模式。
(5)從理論影響看:
確立并在此后形成的改革開放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能力提升: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二)民主法制的重新構建
1.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2.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年6月)
(1)召開:
1981年6月,在北京舉行。
(2)成果:
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決議》三條總原則:
第一,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
第二,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
第三,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鄧小平《共產黨的九十年》
(3)意義:
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3.修訂憲法:1982年憲法
(1)時間:
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內容:
這部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3)意義:
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知識拓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四部憲法。
1.1954年憲法:
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它確立了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大法。
2.1975年憲法:
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它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產生的,帶有濃厚的“左傾”色彩。
3.1978年憲法:
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撥亂反正”的努力,但仍受到“左傾”錯誤影響。
4.1982年憲法:
在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它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是我國現行、最穩定的一部憲法。
知識鏈接: 民主法制的重建和完善(選擇性必修一 第3、10、第13課)
1.法制的重建和完善: (結合選擇性必修一 第10課)
①法制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
②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③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1999年和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到2010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⑤2018年,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
⑥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注意: “法治”與“法制”
①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②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治國原則,是對法制的完善和改造。
③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2.民主的重建(選擇性必修一 第3、13課)
(1)三大民主制度:
①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②198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寫入憲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制度化軌道。
③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確立了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④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⑤重開人大和政協。
(2)基層民主:
建立村民委員會,完善基層民主建設。
問題探究: 82憲法與54憲法相比,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1)變化:
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
(2)說明:
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重視;
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是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
考點2:改革開放進程
(一)經濟體制改革
1.內涵:
(1)原因: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
(2)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3)內容: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
(4)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5)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6)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原因:
材料一 以政社合一,“三級所有……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經營管理過于集中,排斥市場機制,農民缺少自主權,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鍋飯”,缺乏內在激勵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
材料二 購銷相抵后,鳳陽農民不僅沒有為國家貢獻一粒糧食,反而吃進了3.71億斤。每年到了春荒,鳳陽縣一些生產隊由隊長帶領,拿著蓋上公章的介紹信,打起花鼓,唱著辛酸的歌謠,踏上乞討的道路。
——吳曉波:《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
材料三 1978年,全國農民每人年平均從集體分配到的收入僅有74.67元,其中兩億農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億人每天能掙到一角一分錢,1.9億人每天能掙一角三分錢,有2.7億人每天能掙一角四分錢。
——楊繼繩《毛澤東時代的社會結構》
歸納為:
①行政命令管理經濟,缺乏自主性;
②人民公社體制平均主義嚴重,挫傷積極性;
③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④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民生活貧困;
⑤直接:解決人們的生活溫飽問題。
(2)過程:
①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安徽小崗村形式:包干到戶、包產到戶、包產到組。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②深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產業結構由單一走向多樣化。
③基層組織變化: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撤銷生產大隊,建立村民委員會。
④深化:取消農業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行鄉村振興戰略。
(3)意義:
①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②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
③農業發展豐富了市場,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
④為產業優化奠定了基礎。
問題思考: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①改革后實行的仍是小農經濟,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仍十分落后,不利于機械化大生產,不利于農業技術的進步,要實現農民富裕的目標還有很大難度;
②農村經濟的社會化、商品化程度還很低,產品成本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跟不上工業化發展的要求;
③土地所有權不清晰。
能力提升: 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原因:
材料一 改革開放之前,國企婆婆多,管得嚴。拿一個省級工廠來說,從廠長到車間主任的任命聽主管廳的,……工人群體由勞工局負責,作為企業的具體負責人廠長,卻沒有任何權力,企業買套設備,甚至蓋間廁所都要上級部門批準。
——杜進興《請把管理企業的權利還給我》
材料二 1984年,35歲的張瑞敏被派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器廠當廠長……很多年后,他回憶說“歡迎我的是53張請調報告,上班8點鐘來,9點鐘就走人,10點鐘時隨便在大院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吳曉波:《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材料三 20世紀70年代末,一位日本記者訪問重慶煉鋼廠,看到兩臺正在使用的機器。他驚奇地發現這兩臺機器一臺生產于1887年,一臺生產于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標簽的年代寫錯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臺機器是清末張之洞從英國引入漢陽兵工廠的。
歸納為:
①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企不分,企業無自主權失去活力;
②工人無生產積極性;
③與世界的差距拉大;
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
(2)內容:
(3)過程:
①逐步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原則,增強企業活力,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
(1984年) (核心:增強企業活力);
②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財政、稅收、外貿、外匯、價格、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改革(20世紀90年代)。
知識鏈接: 延續 (選擇性必修一)
①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②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③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④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政、經、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歷史解釋:現代企業制度
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規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重點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一種新型的企業制度。
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法人制度、企業自負盈虧制度、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
(4)意義:
①對企業:有了競爭機制,增強了活力,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效益顯著提高;
②對國民經濟: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知識拓展:
1.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三次轉變。
第一次:新中國成立初到1956年后,從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轉變。
第二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
第三次: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4):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核心是“分田單干”;
第二階段(1985-1992):
發展鄉鎮企業,核心是準許農民“離土不離鄉”,本質是把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第三階段(1993-2005):
核心內容是準許農民“離土又離鄉”,本質是把農民從鄉村解放出來允許農民在廣闊的空間和領域創業發展;
第四階段(2006-現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振興。
(二)對外開放:
1.背景:
(1)封閉自守阻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3)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國際形勢總體走向緩和。
(4)目的: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2.過程:
(1)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8年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
(2)1984年,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開放城市;
(3)1985年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為沿海開放區;1990年,上海浦東為開放區。
(4)2000年,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發展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5)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3.特點:
(1)從沿海到沿江,從沿邊到內陸;
(2)多層次、寬領域、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1.“全方位”: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
2.“多層次”: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不同開放程度、不斷推進的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3.“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也涉及到保險、郵電、通信等服務、貿易以及環保、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
4.成果:
(1)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2)到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5.意義:
(1)推動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改善國計民生;
(2)有利于推動中國的民主法制的完善,提高中國國際地位;
(3)改變中國人思想觀念和封閉心態。
(三)改革開放的深化
1.歷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82年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對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部署。(2)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①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②確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③“三步走”發展戰略。
歷史縱橫: “三步走”發展戰略
中共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 到20世紀80年代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
(3)南方談話: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
(4)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①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知識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含義:
強調了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的基礎作用,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2)過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該體制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勾畫了基本框架,21世紀初已基本確立。
(3)影響:
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使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
(5)1997年中共十五大:
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6)2000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
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發展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7)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標志著世界大市場對中國的開放。
(8)2002年中共十六大:
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后,我國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2007年中共十七大:
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
2.意義: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考點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提出
(一)體系提出與構成:
1.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2.中共十七大上首次概括提出,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二)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鄧小平理論:
(1)形成的時間: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2)解決問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3)歷史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歷史意義:
鄧小平理論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知識歸納: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
(1)醞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提出:1982年的黨的十二大提出;
(3)初步形成:1987年黨的十三大;
(4)理論深化:1992年南方談話。
(5)寫入黨章:1997年十五大。
(6)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7)解決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8)歷史意義: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
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
(2)解決問題: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3)核心內容:
①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②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③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思想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5)歷史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歷史意義:
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科學發展觀:
(1)形成: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2)解決問題: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3)核心內容: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和可持續。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
(4)思想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5)歷史地位:
2007年十七大上寫入黨章,2012年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歷史意義:
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核心素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探索。(結合選擇性必修1)
(1)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改革開放論)
(2)1982中共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特色論)
(3)1987中共十三大:初級階段理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
制定“三步走”戰略。(初級論)
(4)1992南方談話:破除姓資姓社論,闡釋社會主義本質,十四大的重要思想理論準備。(本質論)
(5)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市場論)
(6)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戰略。(走出論)
(7)2012中共十八大: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全面改革論)(選必1)
(8)201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選必1)(全面治理論)
(9)2017中共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選必1)
(10)2019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部署,并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兩個一百年”。(選必1)
高考真題演練:
1.(2024·安徽卷)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報》報道:湖南某國企—副總工程師,因工作不順不辭而別,欲入職以高薪相邀的江蘇某鄉鎮企業;在經歷諸多波折后,他最終被湖北某偏遠山區縣委書記“用事業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誠意感動人”的做法打動而入職當地企業。這體現出( )
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B.私有制經濟有效補充公有制經濟
C.改革開放縮小城鄉經濟差距
D.經濟體制改革拓寬人才流動空間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國企工程師辭職,欲入職江蘇某鄉鎮企業,最后入職湖北某偏遠山區企業,這體現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下,就業市場打開和社會管理松綁,促進了人才的流動,D項正確;A項說法不合材料核心旨意,材料并非體現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排除A項;鄉鎮企業、當地企業不一定就是私有企業,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引進外資等內容,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4·遼吉黑卷)1985年,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在視察廣州、深圳等地的電子企業后,提出中國要投資電子工業的基礎建設,“搞這些大的基礎項目,準備改變過去那種分配制的辦法,采取投標和招標的辦法”,允許“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指導下的競爭”。該主張體現了( )
A.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
B.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C.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D.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理念
【解析】 根據材料“搞這些大的基礎項目,準備改變過去那種分配制的辦法,采取投標和招標的辦法”“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指導下的競爭”可知,經濟建設中強調投標招標的辦法,允許競爭,這些都是引入市場,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到科學技術內容,排除B項;材料主要涉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關系不大,排除C項;1980年,我國已經建立了經濟特區,排除D項。故選A項。
3.(2024·廣東卷)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時代,原有的國家—單位保障制逐漸向國家—社會保障制轉變。社會保障制度進入“改革時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B.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
C.醫療衛生體系的形成
D.鄉鎮企業的大量涌現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以前,我國長期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退休和醫保制度,實質上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或單位保險制度”。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保障見證了國企改革的快速推進,“催生”了地方社會保險試點,社會保險的基層探索、模式比較與制度篩選成為這個初始階段的主要特征,B項正確;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排除A項;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排除C項;鄉鎮企業的不斷涌現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結果,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4·甘肅卷)1978年,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來華,幫助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服裝模特隊。1981年,模特隊在北京的公開表演引起廣泛關注,登上三十多國媒體頭條。這一系列活動表明當時中國( )
A.與法國關系進入新階段
B.開始引領國際服飾潮流
C.服飾審美發生巨大變化
D.在國際舞臺展現新風貌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78年法國幫助新中國組建模特隊,1981年,模特隊在北京進行公開表演,可見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與展現新風貌,中國積極與他國展開國際交流,展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嶄新形象,D項正確;1964年1月27日,中國和法國同時發表只有兩句話的建交聯合公報,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中國與法國關系進入新階段,排除A項;“開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服裝模特隊進行公開表演并不意味著當時中國的服飾審美發生巨大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4·湖南卷)1993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1050.9萬公頃,比1978年減少1007.8萬公頃。農村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達到6417億元,比1978年增長6.9倍。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經營體制改革的推進
C.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D.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
【解析】 根據材料“1993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1050.9萬公頃,比1978年減少1007.8萬公頃。農村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達到6417億元,比1978年增長6.9倍。”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的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民生產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商品經濟蓬勃發展,故出現材料所述現象,B項正確;21世紀初,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排除A項;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是材料所述現象的結果,并非原因,排除C項;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是材料所述現象的表現,并非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6.(2024·全國甲卷)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七條中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這一規定( )
A.有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
B.開啟了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
C.推動了基層的民主與法治建設
D.確立以人民為導向的創作方向
【解析】 據材料可知,1982年的憲法中規定:公民有從事科學研究和文藝創作、活動的自由權力。國家鼓勵和支持以人民為導向的創造性工作。結合所學可知,“雙百方針”是指黨和政府保障科學文藝工作活動的自由。因此憲法的規定有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A項正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推動了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不是1982年的憲法,排除B項;憲法規定公民的權利,而不是基層組織的民主與法治建設,排除C項;憲法對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不能得出該規定就確立了以人民為導向的創造方向,屬于絕對化表述,排除D項。故選A項。
思維導圖: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27講 講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新乡市| 台中县| 航空| 慈利县| 尖扎县| 本溪市| 平顺县| 北宁市| 冷水江市| 寻乌县| 绥江县| 金溪县| 游戏| 阜南县| 柳州市| 米林县| 新乐市| 晋中市| 乾安县| 虞城县| 和平县| 昭平县| 新郑市| 纳雍县| 扶绥县| 禹州市| 宁阳县| 峨山| 沐川县| 宜春市| 汾阳市| 苗栗县| 佛冈县| 鄂伦春自治旗| 界首市| 奉化市| 徐汇区| 东丰县| 蛟河市|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