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材分析本節內容主要包括“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兩部分。學習本節課內容,旨在為進一步學習脊椎動物的 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識做好鋪墊。通過分組觀察蝗蟲的外部形態結構,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推理 及科學實驗能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各種類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同時意識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學情分析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蝸牛生活在陸地上,而烏賊則生活在海洋中,它們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這是同 學們已有的知識。雖然它們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但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這一點同學們并不清楚。 因此,需要老師的引導點撥,開啟學生探求知識的大門,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概述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 認識蝗蟲的形態結構以及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掌握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3. 通過觀察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得出線形動物與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注無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認識無脊椎動物也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一員。2. 初步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關注動物的生活環境。重點難點 重點1. 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2. 蝗蟲的形態結構以及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 難點如何初步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法、提問法、分析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學生分析法等。 教學時間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由一段動畫兒歌《蝸牛和黃鸝》導入課題,提問學生蝸牛屬于哪一類動物。然后出示本節課題以及學 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難點。二、融會貫通(一)軟體動物播放一段有關軟體動物的視頻,讓學生大概了解一下軟體動物的類型和生活狀態,對于軟體動物大致 形成一個概念,從心理上消除在學習之前的一些錯誤認識。按照學生的分組給學生分發一些不同形態 的軟體動物,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觀察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由于本節內容要求的知識比較淺顯, 所以僅僅要求學生觀察河蚌的貝殼性狀、花紋和年輪,柔軟的斧足、內臟團和呼吸器官鰓,還有貝殼內部的外套膜。同時用多媒體出示河蚌內部結構解剖圖,作為學生尋找和觀察以上結構的依據。在尋 找和觀察河蚌的過程中,也是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實現探究式學習的方式。 然后讓各學習小組選出代表來自己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的特點。身體的表面有兩片堅硬貝殼,貝殼上面有年輪般的花紋,不同的軟體動物其貝殼的形態不同。貝殼的 內面緊貼著一層柔軟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著河蚌柔軟的身體,身體有一肌肉質斧足-是運動器官, 里面是更柔軟的內臟團,在內臟團的兩側是呼吸器官-鰓。如果同學們仔細觀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許會尋找到珍珠呢!(為了激發學生觀察和學習的興趣) 知識拓展:同學們知道珍珠是怎樣形成的嗎 出示河蚌貝殼內部的珍珠和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質,形成河蚌貝殼里面光亮 的珍珠層。當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異物刺激時,珍珠層會分泌大量珍珠質把異物包裹起來,就形成了 光彩奪目的珍珠。番旺禮記(二)節肢動物出示一組節肢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它們屬于哪一類動物,從而引人本節要學習的第二部分 內容-節肢動物。然后通過視頻讓學生大概了解一下節肢動物的類型和生活習性以及外部形態,從而 使得學生對節肢動物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出示蝗蟲的結構模型,讓學生結合課本上的要求,分組觀察并討論解決所出示的有關問題。然后讓學 生自愿到講臺上分析回答,不足之處由其他學生-補充分析。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利用多媒體 出示有關問題的答案。觀察的要求:1.觀察蝗蟲身體胸部、腹部和足、觸角的分節情況。 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觸角分節。2. 觀察蝗蟲足、翅的著生部位以及翅的特點。提示:蝗蟲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分別著生在前胸、中胸和后胸上。前翅革質起保護后翅的作用著生在 中胸、后翅膜質著生在后胸。3.觀察蝗蟲氣門的位置。提示:蝗蟲的氣門著生在腹部的兩側。4. 輕輕地捏一捏蝗蟲的身體,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提示:蝗蟲的頭部和胸部堅硬有外骨骼保護,腹部稍微柔軟一些。 討論問題:1. 蝗蟲的軀體分為哪幾部分 2. 蝗蟲的足、翅、觸角各有何特點 這對蝗蟲的生活有何意義 3. 推測蝗蟲氣門的作用。4. 體表堅硬對于蝗蟲有什么意義 答案:1. 蝗蟲身體可分為:頭部有觸角一對、復眼一對、單眼三只、口器一個,是取食和感覺中心;胸部 有前足、中足、后足各一對,是運動中心;腹部有生殖器和氣門,是生殖和呼吸中心。2. 足和觸角均分節,兩對翅。這使得蝗蟲運動更加靈活,活動范圍更加廣泛,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 天敵。3.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的“門戶”,其內連接不斷分支的氣管,依靠細支氣管直接和細胞進行氣體交 換。所以蝗蟲依靠氣管進行呼吸。4.堅韌的外骨骼既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又可以防止體內水分蒸發,使蝗蟲更加適應陸地生活。 小活動: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身體和四肢分節的優點,可以挑選幾位學生到講臺上來演示一下,在軀干和四肢都 不打彎的情況下,進行走路、奔跑等各種動作。知識拓展: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循環系統都是開管式循環,血液循環中沒有毛細血管,血液在開放的血竇中由 動脈血管流進靜脈血管。而大多數動物和人類都是進行閉管式循環即血液僅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封閉 的管道里流動,在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之間由毛細血管連接。問題:蝗蟲的呼吸是通過微細氣管直接和細胞進行氣體交換,那么蝗蟲的血液是否還運送氧氣 答案:蝗蟲的血液循環僅僅運輸營養物質,而氧氣是通過微細氣管直接與細胞進行氣體交換。節肢動物的分類:通過多媒體出示節肢動物分類的圖片,讓學生了解節肢動物還可以分為昆蟲綱、珠形綱、多足綱和甲 殼綱。并且還配有相應代表動物圖片,讓學生知道哪些節肢動物才屬于昆蟲。讓學生自己總結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并且分部,足和觸角均分節,體表有外 骨骼。三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線形動物與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習性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同學們還有 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請一起交流討論。課外作業一 、選擇題1.下列軟體動物中,貝殼為螺旋形的是 ()A.河 蚌 B.蝸 牛 C. 烏 賊 D.寶 貝2.河蚌適于水中生活,其運動器官是 ()A.鰓 B.貝 殼 C.斧 足 D.腹 足3.下列動物中,都屬于節肢動物的是 ()A.螃蟹、蒼蠅 B.羊、牛C. 青蛙、金龜子 D. 田螺、水蛭4.河蚌、蝸牛、烏賊都屬于軟體動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體型呈輻射對稱 B.有頭部、身體柔軟、有外套膜C.身體由體節構成 D.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5. 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體內有骨骼 B.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C.體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觸角分節6. 蝗蟲的觸角具有的作用是 ()A.嗅覺和觸覺 B.嗅覺和聽覺C. 視覺和味覺 D.聽覺和味覺7. 蝗蟲的呼吸器官是 ()A.鰓 B.氣管 C.肺 D.皮膚8. 能形成珍珠的結構是 ()A.貝殼 B.外套膜C.珍珠層 D.斧 足9.采集蝸牛的正確地點是 ()A.干燥的,陽光充足的草地 B.陰濕的樹木叢,墻角C.潮濕的地面 D.松軟的土壤中10. 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當水流經鰓時,水與鰓中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B.河蚌總有一部分身體露出水面,便于鰓在空氣中進行氣體交換C.河蚌肺中的毛細血管與水進行氣體交換D.河蚌的肺需要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11.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 B.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且分部C.變態發育 D.具有外骨骼二、綜合題1.下圖為河蚌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水底,經常是 端插入泥沙中行走。(2)河蚌的運動器官是[](3)貝殼是圖中的[],它的最內層是 ,由圖中 ]的分泌物形成。(4)河蚌的呼吸器官是圖中「] ,它與氣體交換相適應的突出特點是 o2.下圖是蝗蟲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蝗蟲的身體分I、Ⅱ I 三部分。(2)胸部生有 對足和 對翅。(3)體表具有 能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的器官,并防止 以適應陸地生活。(4)④為 ,是蝗蟲呼吸時氣體進出的門戶,相當于植物葉表皮 上的o參考答案一、1. B2.C3.A4.B5.A 6.A7.B8.B9.B10.A 11.A二、1 . (1)前 ( 2 ) ① 斧 足 ( 3 ) ④ 珍 珠 層 ③ ( 4 ) ② 鰓 其 中 分 布著大量的毛細血管2 . (1)腹部胸部頭部(2)32 (3)外骨骼體內水分蒸發(4)氣門氣孔鏈接資料蝗蟲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螞蚱”,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 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后 翅寬大而柔軟,善于飛行,后肢很發達,善于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 業害蟲。昆蟲習性蝗蟲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山區、森林、低洼地區、半干 旱區、草原分布最多。在嚴重干旱時可能會大量爆發,對自然界和人類形成災害。 幼蟲只能跳躍,成蟲可以飛行,也可以跳躍,它們大多以植物為食物。人們常說的螞蚱(少數地方不區分大小都叫螞蚱)只是蝗蟲的幼蟲,并不是單獨 的物種。另有一種常見昆蟲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國北方也稱螞蚱,屬無脊椎動物,昆 蟲綱,直翅目,蝗科,蚱蜢亞科,俗稱扁擔勾,常易同蝗蟲幼蟲混淆。各煙札記生理結構頭部觸角、觸須、腹部的尾須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在口器內, 觸角上有嗅覺器官。第一腹節的兩側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復眼 主管視覺,可以辨別物體大小,單眼主管感光。后足腿節粗壯,適于跳躍。雄蟲 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節的音銼摩擦前翅的隆起脈而發音。有的種類飛行時 也能發音。棲息地各異,如南美的一種蝗蟲在漂浮植物上度過大半生,能游泳, 產卵于水生植物上。體型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種類(如南美的巴西排點褐蝗)長度超過11厘米。有的地 區的人們以蝗蟲為食品。蝗蟲的天敵有鳥類、禽類、蛙類和蛇等,同時人類也大 量捕捉。外形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 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后腿的肌肉強勁 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 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它和螽斯最大的區別。頭部除有觸角外,還有一對復眼,是主要的視覺器官。同時還有3個單眼,僅能 感光。頭部下方有一個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 上顎(1對)、舌(1片)、下顎(1對)、下唇(1片)組成的。它的上顎很堅硬, 適于咀嚼,因此這種口器叫作咀嚼式口器。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有一對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蟲的聽覺器官。在左右兩 側排列得很整齊的一行小孔,就是氣門。從中胸到腹部第8節,每一個體節都有 一對氣門,共有10對。每個氣門都向內連通著氣管。在蝗蟲體內有粗細不等的 縱橫相連的氣管,氣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細的分支與各細胞發生聯系,進行呼 吸作用。因此,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草蜢腿部發達,用后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后翅呈半透明,體色有綠 色和褐色(與品種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草蜢屬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 食性植食性。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每年夏、秋為繁殖季節,交尾后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產下 約50粒的卵。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后再把卵 粒產下。蝗蟲的發育過程比較復雜(如圖)。它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剛由卯孵出的 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作“跳蝙”。跳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 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這種形態的昆蟲又叫“若蟲”。若蟲逐漸長大, 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骼,這叫蛻皮。若蟲一生 要蛻皮五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蛻皮,是一齡,以后每蛻皮一次,增加一齡。三 齡以后,翅芽顯著。五齡以后,變成能飛的成蟲。可見,蝗蟲的個體發育過程要 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作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 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并且能夠產生后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稱為一個世代。蝗 蟲在中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在24℃左 右,蝗蟲的卵約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蟲自土中匍匐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 蟲很像,只是沒有翅,體色較淡。幼蟲在最初的一、二齡長得更像成蟲,但頭部 和身體不成比例。到了三齡長出翅芽,這時四齡翅芽已很明顯了。五齡時若蟲已 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爬到植物上,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段時間,成蟲即羽 化而出。蝗蟲的一生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時期。 蝗蟲的危害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 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 成危害的蝗蟲有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以北地區外均可 發生蝗蟲。全世界常年發生蝗災的面積達4680萬km , 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 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危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其中最大擴散面積可達2800 萬 km , 包括66個國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區,約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0%,受災 人口約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國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的樟 木地區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蟲。我國已知蝗蟲在900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有60余 種。對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較大危害的蝗蟲主要有東亞飛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危害豆類、馬鈴薯、甘薯等作物的種類有短星翅蝗、苯蝗、負蝗等。棉蝗和 負蝗可危害棉花。竹蝗可嚴重危害竹林。在廣大牧區,危害牧草的蝗蟲種類也很 多,主要有西伯利亞蝗、戟紋蝗、小車蝗、牧草蝗、雛蝗、痂蝗以及意大利蝗等, 大暴發時可嚴重危害牧草和農作物并直接影響農牧業的發展。根據我國幾千年來 史籍的記載,造成農業上毀滅性災害的蝗蟲,主要就是飛蝗,并認為干旱與飛蝗 同年發生的概率或相關性最大,其次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澇后旱。蝗蟲災害與水、 旱災害常此起彼伏,交替發生,一直是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的 三大自然災害。蝗蟲的天敵蝗蟲的天敵主要有蛙和鳥兩大類,尤其是蛙類,與蝗蟲生活在同一類型的 生態環境中-凡長有蘆葦、雜草的低洼地、坑塘、溝渠等處,都是其良好的生存 場所,所以說,蛙類是制約蝗蟲生息繁衍的先頭部隊。據統計,一只青蛙一個夏 季能消滅一萬多只害蟲; 一只澤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害蟲,最多的可達266 只;即使是一般的蟾蜍,夏季三個月也能捕食近萬只害蟲呢!照此推算,兩平方 米的莊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鎮,便足以抑制跳的生存。鳥類生活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獲取食物,從食物中取得能源進行各種生理活 動。碳水化合物是鳥類的主要熱源,鳥類的體溫比人類高,而且鳥類不停地飛翔、 跳躍、捕食,也要消耗大量的熱量,所以需要補充大量的飼料,否則影響鳥類的 生長與育雛。鳥類需要脂肪,如各種油料作物的種子:菜籽、葵花籽、芝麻、松子等。 脂肪可以維持鳥類的體溫,保護內臟及保持羽毛的光澤等。一些鳥類是雜食性的,也有的鳥專吃蟲子,它們對保護生產及人類健康起 著很大的作用。一窩大山雀在半個月的育雛期間可吃約2000個昆蟲;一窩燕子, 一個月可吃1200個蝗蟲;一只啄木鳥一天可以消滅上百條藏在樹干中的害蟲,還可以保護它周圍90畝森林免遭蟲害。鳥類資源是國家的巨大自然財富,它對保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如果農 林益鳥減少,就會造成蟲害,危害農業林業,給人類的生活、生產帶來嚴重的危 害。教學反思對于蝗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前我精心設 計了教學過程,課堂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用視頻播放蝗蟲的形態結構圖, 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喜愛上各種動物,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