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家更美好》教案一、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1. 理解家庭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認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增強對家庭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家庭和睦對社會和諧的積極影響,從而培養對社會主義核 心價值觀中家庭層面價值觀的認同。2. 通過了解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以及相關法律對家庭的規定,體會國家對家庭建設的 重視,增強對國家維護家庭穩定和促進家庭發展政策的認同。健全人格:1.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 往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2.讓學生在面對家庭矛盾和問題時,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解 決問題,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適應家庭生活變化的能力。責任意識:1. 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增強家庭責任意識,主動分擔家務勞動,關 心家庭成員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2. 通過學習家庭美德的傳承和家庭責任的履行,引導學生將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聯系起 來,明白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從而激發學生為家庭和社會的美好未來努力奮斗的責任 感。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 理解家庭之愛:引導學生用心體味親情之愛,了解家庭中愛的不同表現形式,明白每 個家庭的親情表現雖不盡相同,但愛都蘊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2.學會愛與奉獻愛:讓學生掌握在家庭中相互關愛、回報愛的方法,學會以愛和尊重為 前提與家庭成員進行溝通和交流,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情感。3.傳承家庭美德:使學生認識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在家 庭生活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 法等傳統家庭美德。難點:1. 正確處理家庭矛盾:如何引導學生在面對家庭矛盾時,能夠換位思考,理解家庭成員 的立場和感受,運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而不是逃避或激化矛盾。2. 將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相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家庭責任不僅僅是為了家庭的和睦,更 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引導學生將對家庭的責任感延伸到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社會 擔當意識。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提問引導: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家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大家可以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家給你帶來了哪些溫暖和回憶呢 學生回答可能包括:家是避風港,是有父母關愛、可以休息的地方,有溫暖的飯菜,有親 情的陪伴等等。教師總結:家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承載著我們的情感和記憶。今天我們就一起 來探討如何讓我們的家更美好。2. 案例分析:講述一個家庭中父母為孩子默默付出,孩子卻不理解的小故事。例如,父 母每天辛苦工作,為孩子準備可口的飯菜,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但孩子卻覺得父母嘮叨, 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家庭中存在什么問題呢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怎么做呢 學生討論回答:可能會提到孩子不懂得感恩,應該多和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辛苦等等。教師引導:這就是我們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家庭更加 和睦美好,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二)講授新課1. 理解 ——愛之體味分享感受:讓學生回憶自己在與家人相處過程中感受到的愛,并與大家分享。例如,有的 學生可能會說,生病時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有的學生可能會說,父母總是滿足自己的一些小 愿望等等。提問:從大家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那么你們覺得每個 家庭的親情表現都是一樣的嗎 學生回答:不一樣。教師講解: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確實不盡相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內斂深沉,有的隨和自然。但無論哪種形式,只要我們用心體悟就會發現,家人間的愛都蘊含在生 活的點滴之中。就像有的家庭,父母可能會通過嚴厲的批評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因為他們希望 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案例分析:給 出一些不同家庭中表達愛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愛。例如,一個 家 庭中,父親總是默默地為孩子修理玩具,這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和細致;一個家庭中,母 親會在孩子考試失利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這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提問: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對家庭中的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感受這 些愛呢 學生回答:要用心去體會,關注生活中的細節等等。教師總結:非常正確,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家庭中的愛,不要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 2 . 考驗 ——愛之呵護分析原因:提問學生為什么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愛。引導學生思考家庭幸福美滿與相互 關愛的關系。學生回答可能包括:相互關愛可以讓家庭更溫暖,讓每個人都感到幸福等等。教師講解: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因為家庭是由一個個成員 組成的,只有大家都相互關愛,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探討方法:回報愛:引導學生思考在接受關愛的同時,如何回報愛。例如,對父母長輩,我們要孝順 敬重,對兄弟姐妹,我們要相攜相助。溝通交流:講解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有時難以避免,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 決這些矛盾呢 強調要以彼此尊重為前提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會換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動 化解矛盾,增進情感。案例分析:給出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例如,一 個家庭中,孩子想要參加一個課外活動,但父母擔心影響學習不同意,雙方產生了矛盾。讓學 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學生討論回答:可能會提到孩子要和父母好好溝通,說明參加活動的好處,同時也保證不 會影響學習;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適當給予支持等等。教師總結: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矛盾,這樣才能讓家庭更加和睦。3 . 生根 — —愛之傳承了解原因:講解家庭是道德養成的起點,為什么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例如,傳 統家庭美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指導我們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家庭更加 和諧美好。分析美德:展示家規家訓:展示一些中華傳統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如《朱子家訓》中的“一 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誡子書》中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 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等。提 問 :分析這些家規、家訓的內容,說說它們體現了哪些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學生回答:可能會提到勤儉節約、修身養德、志存高遠等等。教師總結:這些家規、家訓體現了很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我們要學習和傳承這些美 德,讓它們在我們的家庭中生根發芽。小組活動:讓學生分組搜集一些家規、家訓,并分析它們體現的美德,然后每組派代表進 行展示和分享。學生展示分享:各小組展示搜集到的家規、家訓,并說明體現的美德,如有的小組可能會 展示“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家訓,體現了尊老愛幼和團結互助的美德。教師點評: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點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強調傳承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實踐傳承:提問學生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學生回答可能包括:自己要以身作則,向家人宣傳美德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美德等等。教師總結:我們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推 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 生根在親情中升華。4 .升華 — — 愛之擔當明確責任:引導學生思考作為家庭的一員,自己應該承擔哪些責任。例如,分擔家務勞動, 關心家庭成員的生活和情感需求等等。案例分析:給出一些家庭中孩子為家庭分擔責任的案例,如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照顧生 病的家人等等。提問:從這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在家庭中承擔了一定的責任,那么你們覺得自己 可以做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可能會提到自己可以幫忙洗碗、掃地、給父母捶背等等。調查分享:組織一個中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小調查,讓學生分享自己會做哪些家務,做家 務的體會,以及父母的心情等等。學生分享:學生分享自己參與家務勞動的情況,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會做飯,體會到了父母 的辛苦,父母看到自己做家務也很開心等等。教師總結: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 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三)課堂小結1. 回顧重點: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家庭之愛、學會愛與奉獻 愛、傳承家庭美德以及承擔家庭責任等方面。2. 強調意義:強調讓家更美好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幸福,也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家庭 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只有每個家庭都和諧美好,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穩定。3. 鼓勵行動: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行動起來,用心去感受家庭中的愛,學會正確處理家 庭矛盾,傳承家庭美德,承擔家庭責任,讓自己的家變得更加美好。(四)隨堂練習1.“餐桌上可口的菜肴熱氣騰騰,溫馨的廚房里有家人忙碌的身影”,這是寧寧放學回 家時看到的情景。讓家更美好,寧寧應該()①主動分擔家務勞動②完全聽從長輩的意見③增強家庭責任意識④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讓家更美好,需要主動分擔家務勞動,增強家庭責任意識,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 完全聽從長輩的意見是不合理的,因為在家庭中需要相互尊重和溝通。所以答案是 C。2.積極參與圖中的活動(早起自己疊被子、跟媽媽學習做飯、與家人一起做家務、整理 好自己的房問),其意義在于()①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②有利于我們養成勞動的習慣③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勞動技能④能增強我們的家庭責任意識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 析 :這些活動有利于我們養成勞動的習慣,能增強我們的家庭責任意識,但并不是每個 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活動的目的也不是僅僅為了提升青少年的勞動技能。所以答案是 C。3.母親節這天,社區組織“謝謝媽媽”主題活動。在活動中,九年級學生小芳端上第 一次親手做的菜請媽媽品嘗,媽媽幸福地說:這是女兒的味道,真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材料表明()①盡孝在當下,需要實際具體的行動②子女扶助和保護父母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③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是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最佳方式④孝親敬長,關愛他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分 析 :材料中小芳在母親節為媽媽做菜,體現了盡孝在當下,需要實際具體的行動,也說 明孝親敬長,關愛他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子女扶助和保護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 義務,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是一種表達孝親敬長的方式,但不是最佳方式。所以答案是 C。4. 滂沱大雨,一 位父親被淋得全身濕透,而傘卻一直舉在兒子頭上。這一幕被網友捕捉 到,傳到社交網站后被瘋上傳,短短13小時感動超250萬人。看到上述事例后,同學們展 開“親情之愛” 的學習討論,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以下觀點中,你認同的是()A. 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都是相同的B. 只有滿足我的所有要求才叫愛C. 家庭中存在的親情之愛,都是因為父母在為我們的生活操勞D. 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并不說明親情已經消失分析: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愛不僅僅是滿足要求,家庭中的親情之愛有多種原 因,感受不到親情不代表親情不存在。所以答案是 D。(五)板書設計1. 理解 — — 愛之體味不同表現形式 用心體悟2 .考驗 — — 愛之呵護相互關愛 溝通交流 化解矛盾3 .生根 — — 愛之傳承傳統家庭美德 傳承方法4 .升華 — — 愛之擔當家庭責任 分擔協作(六)教學反思1. 優點學生參與度較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案例分析、小組活動等多種方式,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法,課堂氣氛活躍。內容講解清晰:對家庭之愛、愛之呵護、家庭美德傳承和家庭責任等重點內容進行了詳細 的講解,通過案例分析和提問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相關知識,達到了教學目標。聯系實際緊密: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案例和問題都與學生的家庭生活實際緊密相關,能夠 讓學生產生共鳴,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2. 不足時間把控略有不足:在小組活動和案例分析環節,由于學生討論比較熱烈,有時會出現時 間過長的情況,導致后面的教學內容有些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好地把控時間。部分學生理解困難:對于一些家庭關系比較復雜的學生,在理解家庭責任和家庭美德傳承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加關注這部分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和 幫助。缺乏深度拓展:在一些知識點的講解上,雖然達到了教學目標,但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拓展, 例如在家庭美德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方面,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地將傳統家 庭美德與現代社會價值觀相結合,培養學生更全面的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