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教學設計
一、內容解讀
(一)課標要求
了解當代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中心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本課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三個子目,介紹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歷史沿革。教材利用“學習聚焦”和“思考欄目”,分別從地位、原因、重點、新戰略新思想四個方面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概念進行深入闡釋。
本課教學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涵;難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通過初中學習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一定程度了解,但不夠深入。高中階段可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產生背景、重要內容、階段特征和實施意義等方面進行深度學習,在能力和學科素養方面可參照學業水平3和水平4的高階教學要求進行。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中國政區圖中識別五個民族自治區并說出建立時間。
2、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涵,從地理、歷史、現實和理論等角度分析理解我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3、學生能夠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舉措及時間,并分析階段發展特征。
4、學生能夠結合自治區的發展變化,深刻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
四、設計思路
以“今日的西藏”視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結合材料理解民族區域自治是在歷史中發展形成并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的重大政策和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理解不同階段民族區域自治的發展特征。依托教材及補充材料,深刻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重大歷史意義。
五、學習評價
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概況,實施原因和意義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和理解比較到位。但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階段發展的特點把握相對不足。
六、教學實錄
課堂導入:
以“今日的西藏”視頻導入,讓學生感受當今的西藏百姓生活,提問:西藏的發展變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教師:這也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體落實的生動表現。
【設計意圖】以視頻導入,迅速激趣。為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作好鋪墊。
新課教學:
環節一:現實生活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現實生活中的民族區域自治
任務一:你能說出五個自治區的名稱及建立的時間嗎?
【設計意圖】從身邊事實了解民族區域自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歷史講究左圖右史,通過在地圖中指出五大民族自治區名稱、地域及建立時間,增強學生時空觀念。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內涵
材料一
第二條 各少數民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
第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任務二:請根據上述條款,分析概括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涵。
學生概括回答。
教師: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內,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相關條款,引導學生概括并掌握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概括和史料解讀能力。
3、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教師提供材料,幫助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實行的原因。
任務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思考:我國為何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材料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包括56個民族在內的民族共同體。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2%以上,少數民族不到全國人口的8%,但就居處地域而言,民族聚居地區約占中國幅員的2/3。
——任新建《略論中國民族關系史上的文化交流與整合》
地理因素: 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
材料三
沒有哪個民族是封閉的,在經濟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歷來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關系日益緊密。中華民族自秦統一至今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多元一體是中國歷史的主流。
——楊圣敏《多元一體——中國民族關系的歷史傳統》
維護一統而又重視差別的治理理念,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歷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區實行有別于內地的管理體制也構成了我們今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淵源。
——中國民族報《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38年)針對敵人已經進行并加緊對中國的分裂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抗日根據地,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了許多不同級別的行政機構,使少數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治權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摘編自孫懿《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過程》
歷史因素:自古多元一體、交往交融,對國家統一的高度認同;古代中國“因俗而治”治邊傳統的歷史淵源;中共解決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
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各少數民族的社會發展,總體上說,比漢族落后了很多。......(他們)政治上被歧視、被統治;經濟上被剝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縛、被愚弄;生活極貧窮,文化極落后。
——摘編自楊建新 《論我國民族問題的“變”與“不變”》
現實需要:舊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落后,備受剝削、歧視和壓迫,不利于民族團結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國政權鞏固和經濟建設。
材料五
我們黨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和政權建設的總原則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創造性地在單一制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使馬克思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構想變成生動現實。
——人民日報《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017.08.08)
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適合國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民族區域自治原因的分析與探討,培養學生將問題置于一定歷史時空中去思考的習慣和歷史解釋的能力。教師的再解讀,拓寬了學生的歷史視野。
環節二:歷史發展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師: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憲法也規定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任務四:請通篇閱讀教材,思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階段特征?
1、概述歷史沿革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學生:教材介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發展和完善的三個階段,時間軸繪制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理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時序觀念和閱讀整合信息的能力,認識到任何歷史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的歷史進程。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階段特征
通過對不同時期民族區域自治概況的了解和理論內涵的分析,概括階段發展的特點。
階段 概況 理論內涵 特征
確立:建國初 ①1941年《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 ②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 ③1947年5月1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 ④1949年《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 ⑤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在蒙、回民族設立民族自治區到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團結互助。 從探索嘗試、積累經驗到制度化 發展;實現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性轉折。
發展:改革開放后 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全面恢復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 ②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③1990年 提出“三個離不開”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將其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依法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日益提高;強調各民族間休戚與共的關系。 不斷與時俱進,建立、健全法制體系,步入法制化軌道。
教師:中國政府于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五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以及83個自治縣(旗)被納入西部大開發的范圍,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西部大開發典型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建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同時東西部地區的差距也開始擴大。社會不和諧因素開始出現。如2008年達賴集團策劃西藏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和2009年新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事件,造成了惡劣影響。更好更快地發展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縮小差距,攻堅脫貧,共同致富成為黨和政府的重大課題和任務。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事關民族工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擺脫貧困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扶貧工作”是新時期國家一項重要戰略部署,也是貫徹和落實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表現。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2013年全線通車的墨脫公路就是生動體現。
階段 概括 理論內涵 特征
完善:十八大以來 ①中共十八大以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五個認同; ②中共十九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黨章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堅持“兩個共同”, 加快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五個認同”認同,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更突出“以人民為中心” 的發展理念,各名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致富。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我國不同時期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內涵演變,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階段特征,認識其不斷發展完善、與時俱進的特點。
環節三:人民心中的民族區域自治
任務五: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教師:2021年7月21—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的講話時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實踐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黨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學生回答:(1)有利于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民族區域自治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2)有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
(3)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4)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5)有利于把各民族 熱愛本民族的情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結合起來。
(6)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目標。
【設計意圖】事實勝于雄辯,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翻天覆地變化的事實,幫助學生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結合習總書記講話,更深刻地認識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應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文化認同等方面都有著深遠影響。
課堂結語:
當前全面貫徹和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要正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為中心和涵養學科素養出發,從現實生活、歷史發展、人民感受三個維度由淺入深地剖析我國民族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而得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歷史和現實基礎上形成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對馬克思民族理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本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是還需提煉出一個明確的主題以提升教學設計的層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璧山县| 平凉市| 汉寿县| 邮箱| 措勤县| 红桥区| 贵德县| 吐鲁番市| 天津市| 喀什市| 边坝县| 正蓝旗| 武冈市| 平安县| 五台县| 武陟县| 湖南省| 云浮市| 平江县| 肥西县| 高淳县| 金坛市| 灵丘县| 手机| 昭苏县| 西安市| 漳平市| 罗城| 上蔡县| 金寨县| 洛南县| 泽州县| 栾川县| 武定县| 静海县| 河间市| 灵石县| 盐池县| 桐梓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