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知識導引知識清單知識點1: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微粒種類 定義 物質分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氧氣(O2)、氫氣(H2)、二氧化碳(CO2)、水(H2O)等原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金屬(如Fe、Cu)、金剛石(C)、硅(Si)等離子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氯化鈉(NaCl由Na+和Cl-構成)、硫酸銅(CuSO4由Cu2+和SO42-構成)【易錯易混辨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最小的粒子;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是保持其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2.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質分子的性質 舉例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1滴水中大約有 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酒香不怕巷子深; 濕衣服在太陽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分子之間有間隔; 加壓或降溫能使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熱脹冷縮;給自行車胎打氣; 加壓可以將6000L的氧氣裝入40L的氧氣瓶中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水受熱變為水蒸氣,水的化學性質不變; H2O和 H2O2 的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易錯易混辨析】熱脹冷縮是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改變而改變,注意不是分子的大小改變,分子的大小本身的改變是很細微的;分子間的間隔是微觀概念,不能與宏觀的間隔混淆,如1L紅豆和1L黃豆混合小于2L是紅豆和黃豆之間存在間隔,這是宏觀的間隔,不是分子之間的間隔。3.分子運動現象的探究現象 溶液為無色 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紅色 A燒杯中酚酞溶液變紅; B燒杯中無明顯變化結論 水不能使酚酞變色 濃氨水能使酚酞變色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實驗3中A燒杯變紅原因: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分子運動到B燒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變紅。實驗3中B燒杯不變色原因: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不同。知識點2:分子可以分為原子1.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 原子基本性質 1.體積小、質量小;2.不斷做無規則運動;3.微粒之間有間隔定義 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質區別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聯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互相結合成分子2.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分子構成的物質為例)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宏觀 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有其他物質生成微觀 分子種類沒有改變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結合成新分子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3.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混合物和純凈物(以分子構成的物質為例)混合物 純凈物宏觀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如空氣 只含有一種物質,如氧氣微觀 含有多種分子,如空氣中含有氧氣分子、氮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只含有一種分子,如氧氣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種分子知識點3:原子1.原子的構成【易錯易混辨析】(1)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氫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2)同一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如氫原子中,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2.原子結構示意圖描述原子結構的模型(以鈉原子結構示意圖為例)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1)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離核最近的為第一層,依次為第二層、第三層…。(2)能量低的電子優先排在離核最近的電子層中,能量高的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3)每個電子層所排布的電子數是不同的,第一層最多為2個,第二層最多為8個,最外層最多為8個(只有一層的,電子不超過2個)。4.原子結構和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原子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 得失電子 推測元素性質稀有氣體原子 8個(He為2個) 既不得電子,也不失電子 比較穩定金屬原子 一般少于4個 易失去電子 不穩定非金屬原子 一般多于4個 易得到電子 不穩定總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相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最外層電子數相等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易錯易混辨析】氦原子最外層2個電子,但屬于相對穩定結構,與最外層8個電子的稀有氣體原子化學性質相似,與最外層2個電子的其他原子化學性質不相似。5.相對原子質量定義: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易錯易混辨析】(1)相對原子質量( Ar )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 ,通常省略不寫。(2)相對原子質量不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它是個比值;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大。(3)近似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知識點4:離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2.形成:3.分類: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Na+、 Al3+、 NH4+ 等。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 、SO42 等。4.離子符號的意義:常見的離子符號:氫離子H+、銀離子Ag+、鋅離子Zn2+、銅離子Cu2+、鐵離子Fe3+、亞鐵離子Fe2+、氫氧根離子OH-、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硫酸根離子SO42-、銨根離子NH4+。5.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原子 離子陽離子 陰離子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聯系【易錯易混辨析】(1)形成離子過程中,原子質子數不變,所以原子的種類不變;核外電子數改變,化學性質改變。(2)金屬原子若失去最外層電子,則電子層數減少1層,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電子層數不改變。知識點5:元素及元素周期表1.元素的定義: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理解:元素為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易錯易混辨析】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微粒屬于同種元素嗎?錯誤,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都具有10個質子,但不是同種元素。同種元素要求質子數相同且均是原子,不能只說微粒。2.元素符號:(1) 書寫方法: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2)意義:①宏觀:表示一種元素②微觀: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③特殊:某些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元素符號還表示物質。如H:表示氫元素,一個氫原子; Fe:表示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這種物質。④數字+元素符號,只表示微觀意義:幾個原子。如5O:表示5個氧原子; 3Ne:3個氖原子。【易錯易混辨析】元素屬于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當元素符號前面有數字時,只表示微觀意義,如2Mg只能表示2個鎂原子。3.元素含量:地殼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O、硅Si、鋁Al、鐵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鋁Al。4.元素分類:5.元素周期表(1)化學史: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2)原子序數: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3)橫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每一橫行元素的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由1依次增加至8,元素種類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第一周期除外)。(4)縱列(族):同一縱列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共有18個縱列,16個族(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1個族)。(5)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易錯易混辨析】(1)原子的電子層數=元素所在周期數;電子層數相同的原子在同一周期。(2)最外層電子數=所在主族數;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在同一主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