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的地勢特征》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運用中國地形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從中國的古詩詞和物理現象入手,利用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學生已有的常識、經驗,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欣賞中國的古詩詞,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便捷的學習資源,營造開放、活潑、多樣的學習環境。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利用生產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開展學具制作、地理實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課標分析】通過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思考討論、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情況和任務單的完成情況,記錄和評價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交流合作、組織協調、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并適時給予鼓勵和指導。教學目標要與地理課程目標保持一致,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地理課程的整體性和學生發展的連續性,體現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發展特點,相互照應,循序漸進;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差異,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需求、個性特點等,以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充分體現地理課程不同階段核心素養培育的側重點,避免機械套用核心素養的名稱;各項目標之間既有層次,又有聯系,做到具體、可測。在后面講授“中國地形”時,則將教學目標制訂為“利用初步掌握的認識大洲地形的方法探究中國地形特征”。兩個教學目標的制訂各有側重,相互照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概括具體大洲的地形特征,遷移到概括不同大洲地形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分析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再到運用這一方法探究中國地形特征,形成完整的對“地形特征”概括、探究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出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的提升過程,也展現了具體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教材分析】本節對應的課標內容是運用中國地形圖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標準,不要求學生記憶大量地名,而是將重點放在對我國地形地勢主要特征的歸納上,并且把他們落實到中國地形圖上,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通過地圖獲取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地形地勢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學生的負擔。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這是我國地勢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之一。這部分教材正文扼要講述了我國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水能資源分布等的影響,主要通過“中國第三級階梯示意”,“沿北緯32度線中國地形剖面”兩幅圖像,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明確我國三級階梯的界線,范圍,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類型,為了引導學生將上述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并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教材設置了相應的“活動”。【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長沙市南雅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地理學習方法,對感性事物感興趣,對理論的抽象的知識難理解。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本班學生分為ABCD四層,A層學生基礎好,已經掌握了比較多的地理學習技巧,B層學生基礎較好,能完成老師布置的基本任務,但對于有深度的探究性問題答不到點,C層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鼓勵,給他們更多展示的機會,D層學生學習基差,缺乏學習動力,怎樣帶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投入到課堂中來是重中之重。【教學目標】區域認知:結合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以及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從中領會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的特點。人地協調觀: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從區域的視角說明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和資源的關系,理解山區面積大的利與弊,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念。綜合思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便捷的學習資源,分析我國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地理實踐力:創設真實的地理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實驗,讓學生理解水能資源豐富所需要的條件。跨學科融合:語文——與中國古代詩詞結合,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物理——把生活中的小實驗拿到地理課堂中,便于學生理解水能資源豐富所需要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學重難點】結合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以及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從中領會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問題導入】圖中哪個地形區更容易“高處不勝寒”,請你圈出來。二、【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設計活動一】制作簡易地勢模型圖1.每個小組只能利用自己現有的書籍作為材料。2.參考左邊32°N中國地勢剖面圖,制作中國地勢模型。【設計活動二】將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界線上的主要山脈和地形區拖到圖中正確的位置。【提出問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思考:詞人提到江水向東流,用今天所學解釋為什么大江向東流?總結: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大江大河多向東流。【提出問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的船在什么地方?討論:為什么“千里江陵”可以“一日還”?【活動探究】思考:水能資源與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密切相關?【設計活動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總結: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于“春風”長驅直入,給江南地區帶來降水。思考:如果中國的地勢特征是東高西低,還能“春風又綠江南岸”嗎?總結:不會。濕潤氣流被阻擋,難以深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