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學情、課標、課程內容、主題等,在史實講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輔助采用圖片、文字等史料,通過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點評總結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本節課的具有一條明確的主線問題: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什么?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什么措施?在磨難中,中國共產黨凝練出了什么精神?這些問題都是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可以從中國共產黨經歷什么選擇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為思路,將主題確立為“轉折成長之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教學背景分析課標分析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二)教學內容分析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第一子目是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主要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背景,已經生死攸關轉折點的遵義會議。第二子目過雪山爬草地,講述了艱難的紅軍長征過程,以過雪山和爬草地為代表,強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等事跡。第三子目為紅軍勝利會師陜甘,講述了紅軍長征的結果和意義,三大紅軍勝利會師,長征的勝利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也鑄成了長征精神。因此,本課主要探究紅軍長征的原因、過程和意義,在此過程中遵義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性轉折意義,長征也使得中國共產黨蛻變、成長和成熟。因此,將該主題確立為“轉折成長之路”,從多角度探討問題,感悟到革命先烈勇于斗爭、不怕艱難險阻的革命精神。本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重新踐行革命新道路的史實,體現獨立探索指導革命新道路的關鍵及重要性。(三)學生情況分析本課教學對象為初二上學期的年級學生,經過前面階段相關內容學習和日常生活的了解,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以及長征過程艱難的史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紅軍長征的背景和遵義會議缺乏了解,對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理解程度不深。教學目標通過國共人數對比圖,了解我黨和國民黨之間的實力差距,認識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導致長征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共產國際的指揮脫離了中國國情,明白國家道路要符合國情需要,而遵義會議是重新回到了我國國情。(唯物史觀)(本課重要培養素養1)通過圖片和時間軸,知道中國共產黨在長征路上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感受長征過程的艱難。(時空觀念)通過長征路線圖,了解長征的原因和途中的艱險,并用口述材料、實物材料、文獻材料和影像材料等分析出長征的意義,感悟征精神和對今人的啟示,加深愛國情懷。(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本課重要培養素養2)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遵義會議的基本情況及歷史意義、長征的意義和精神。(二)教學難點長征的背景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多媒體、口述材料、視頻材料、實物材料、智能工具(二)教學方法講授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圖示法、小組合作探究板書設計長征的原因長征的過程瑞金出發→渡過湘江→強渡烏江→遵義會議(轉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三大主力會寧會師長征的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用一位西方傳教士跟隨紅軍長征后寫的自傳引入本課。提問:傳教士薄復禮對紅軍的認識從“敵人”到“朋友”。究竟是發生了什么讓他對紅軍的態度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轉變。 學生對傳教士薄復禮對紅軍態度變化產生好奇心。 通過西方傳教士對紅軍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讓學生對紅軍長征產生好奇心,調動學生興趣。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一)原因師:自1927年8月1日起,我黨的革命根據地如火如荼的發展壯大了起來。提問:那這個時間發生了什么事情?1927年8月1日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至193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與工農紅軍有了很大發展。十幾塊蘇區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紅軍總數發展至近30萬人。——《讀懂長征》是:于是,蔣介石先后對蘇區發動了五次圍剿。1933年,蔣介石調集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出示紅軍和國民黨軍隊的人數對比柱狀圖,提問,從此表中,我們能看出國共兩黨的實力差距如何?師:在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主的黨中央采取了適合實際情況的戰術,前四次“反圍剿”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共產國際派來了不熟悉中國國情的博古李德,他們要求和國民黨“硬碰硬”,而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集結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結果是什么呢?師:1933年,蔣介石調集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通過這個表,同學們能很明顯看到,我黨與國民黨的實力差距懸殊,再加上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了中國實際情況,以王明為主的黨中央犯了“左傾冒進主義”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因此我們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南昌起義學生觀察國共人數對比柱狀圖,快速得出國共實力差距懸殊。“反圍剿”失敗 提問時間,復習鞏固前面重要知識點,并提供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和時空觀念。通過柱狀圖展示出國共實力差距,清晰明了,教師進一步解釋長征的直接和根本原因,培養唯物史觀。二、爬雪山過草地 (二)過程出示四路紅軍長征路線圖,讓學生簡單了解紅軍長征。接著結合油畫和國畫簡單講述紅軍長征的過程:在長征中初期,由于領導人又犯了錯誤:由于中共中央機關把大量笨重的營具和工廠機器等“壇壇罐罐”都帶上了,部隊行軍長徑達160里,一天只能走20至30里.....只顧消極避戰、一味西進的博古、李德等,拒不采納毛、彭的正確建立?!蹲x懂長征》在湘江大戰犧牲了無數紅軍戰士,才換來了生的希望,紅軍由開始的8萬人銳減至3萬,因此,當時流傳一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就這樣,還始終未擺脫被動挨打的困境。教師提問:結合材料和前面講解,同學們,覺得要徹底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應該怎么辦?通過一段視頻了解遵義會議。師:結合材料和視頻,請同學們,前后四人討論,為什么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轉折點?回顧前文講到我黨開辟適合我國國情的新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進一步分析遵義會議的重要性,即遵義會議是在脫離了共產國際的指揮下開展的會議,這是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是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具^渡】遵義會議之后,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之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完成了2萬5千里長征。爬的雪山在四川境內,叫做夾金山,當時有一個歌謠,形容它:“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說明這座山怎么樣?經過重重阻隔,終于爬過了雪山,又遇到了草地,這個草地可不是草原,而是沼澤地,而且有毒。在這里發生了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在過草地時人教版六年級下期《金色魚鉤》,你能分享一下嗎?除此之外,你還知道故事呢?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完成了2萬5千里長征。繼續追問,2萬5千里,以我們微信步數來看,如果你每天能走1萬步,粗略計算你需要7年才能走完,而紅軍只用了2年?!具^渡】長征也被當時的英國元帥稱為“那個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通過數字視頻了解遵義會議,明白遵義會議在我黨歷史上的重要性,明白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路線在我黨的領導地位。學生認真聽講,體會長征過程的艱難。自由回答小組合作學生簡單了解紅軍長征路線。學生了解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學生認真聽講很高,很危險學生分享故事學生計算 出示長征路線圖,讓學生對長城路線形成初步影響,培養學生時空觀念。通過視頻講授遵義會議,將較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圖畫音相結合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圖文結合,并利用數字資源,讓學生在視聽結合中感受長征的艱難,明白長征中培育的精神,培育家國情懷。將2萬5千里進一步量化與現在的微信步數相對比,進一步感受長征前輩們的艱難光輝歲月。借用英國元帥對長征的評價,引出長征的意義。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提問:長征的意義是什么?教師出示5則三類不同類型的材料(文獻材料、實物材料、影像材料),讓同學們在3分鐘內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出長征的意義有:1.完成了革命大轉移,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2.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政治主張;3.播下了沿途的革命種子;4.與人民群眾緊緊相依。教師進一步追問,“新局面”是指什么?結合1936年時代背景,得出當時中國除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之外,還有日益嚴峻的民族危機,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長征實現了軍事上的戰略轉移和政治上的北上抗日的新局面。【過渡】長征的勝利離不開每一位戰士的堅持。講述實物材料五星布幣中蘊含的母子親情和對紅軍堅定信仰的故事。這枚畫著五角星的布幣的主人楊世才,當時他的母親連夜輾轉來看望兒子。她見到楊世才后,忍不住勸兒子回家。但革命信念堅定的楊世才拒絕了母親,于是母親沒再勉強。臨別時,12歲楊世才將一枚布幣塞到母親手里,作為她回家的路費:“娘,等我們勝利了,我就回家看您……”自從10多年后,母子二人失去了聯系??v使生活艱難,母親也一直沒舍得花掉那枚布幣,因為她把它作對兒子思念的寄托。后來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的楊世才,幾經輾轉后才尋找到他苦苦思念的家鄉,——四川省內江市(也是老師的家鄉)。同時還找到了這枚包含了母子親情和對紅軍堅定信仰的布幣。并通過長征親歷者吳興戰士的采訪(口述材料)和黃鎮將軍親手所畫的漫畫——飛奪瀘定橋體會長征中的艱難,提問:他們面對的生命的威脅,但是最困難的是對意志力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靠的是什么?從中可以體現紅軍戰士一個怎樣的精神?回答:對黨的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具^渡】這種信念連西方的傳教士都為之撼動。他甚至呼吁基督徒學習長征精神。那你學習到現在,覺得什么是長征精神呢?它的內涵包括什么呢?師: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險,中國共產黨通過長征也迎來了一次蛻變、轉折和成長,也凝練出了與人民群眾緊緊相依的長征精神、為革命信念堅定不移的長征精神、為國為民不怕艱難險阻的長征精神。 【升華】今年是長征出發90周年,革命的年代已經遠去,但是長征精神卻刻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基因里,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忘記了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而每一代人都每一代人的長征路。 通過前后四人小組形式對5則三類不同類型的材料展開討論,分析出得答案,1.完成了革命大轉移,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2.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政治主張;3.播下了沿途的革命種子。學生認真聽講感受長征中發生的令人感動的小故事。并結合兩位長征親歷者的口述和漫畫體會長征中的艱難,進一步思考支撐紅軍繼續前進的是什么?是對黨的信念,對未來的期待,對同志的信心等.....。面對教師追問“新局面”,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思考 。伴隨音樂感受長征精神和長征精神對我們現在的啟示。 出示不同的史料,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追問“新局面”,啟發學生思維,結合時代背景,預告新課內容,培養時空觀念。通過實物材料五星布幣,讓學生體會長征中的小故事、兩位長征親歷者的口述和漫畫,感受到紅軍戰士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心,對黨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配合音樂烘托氛圍,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總結長征精神,升華情感,培養家國情懷。教學反思本課講述了共產黨在開辟革命新道路,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后,沒有繼續堅持、執行,所以遇到了“反圍剿”失利的曲折,而在遵義會議后,中國共產黨重新走上革命新道路,從而獲得勝利。要重點帶領學生感受、分析堅持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和意義。2.本課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多次采取地圖演示、問題探究、史料研讀等教學方法,多方位地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在每個子目銜接過渡的地方要再加以打磨設計,如何把握好課時、在最需要的地方使用以及如何分析透徹、提升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需要再加以更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