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四單元 國際組織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第三框 區域性國際組織2004年歐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和深入,有10國加入。1952年,西歐六國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啟動歐洲一體化進程;1967年7月,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1969年經濟與貨幣聯盟建立;目的是實現歐洲貨幣制度的穩定和統一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并于1993年1月1日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盟。性質:歐洲是世界上率先進入現代化的地區,聚集了為數眾多的發達國家,歐洲聯盟成為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1、歐洲聯盟的性質和一體化進程:一體化進程:(P94-95 相關鏈接)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2)宗旨:P95是實現各成員國的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1)地位: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歐洲聯盟的地位和宗旨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主要機構歐洲首腦會議,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部長理事會,負責日常決策,擁有歐盟立法權歐盟理事會歐盟常設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監督、執行機構,也有部分立法權歐洲議會歐盟的最高法院歐洲法院歐洲聯盟的主要機構3、歐洲聯盟的主要機構:4、歐盟的作用:歐盟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力爭在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有所作為。P95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近年來,歐盟經受了主權債務危機、烏克蘭危機、恐怖襲擊、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等多重沖擊,暴露了一些深層次問題。(1)積極作用:(2)消極作用(困境):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1975年5月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四十多年來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聯系日益密切,人員交流持續頻密。2003年5、中國與歐盟的關系:2021年中歐鞏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加強交流互鑒和互利合作。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共同挑戰。(拓展知識)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相關鏈接】P96:歐盟的特點:(1)歐盟的發展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歐洲歷史上有關統一、聯合或一體化的各種主張,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2)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帶來巨大損失,聯合起來求和平、謀發展是啟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直接動力。(3)歐盟是由成員國組成的具有超國家性質的區域性組織,成員國向歐盟讓渡了大量主權,成員國政治、經濟、安全等利益已經緊緊聯系在一起,未來歐洲一體化的步伐不會停止。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成立背景:美蘇冷戰即將結束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激烈的世界市場競爭,亞太各成員極力尋求建立一個基于地緣優勢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成立標志: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亞的倡議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和當時的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召開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現狀:截至2019年,共有21個成員,其中既有美國、日本等發達成員,也有中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發展中成員。二、亞太經合組織冷戰結束后,亞太地區組建發展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1、亞太經合組織的性質(特點):二、亞太經合組織2、亞太經合組織的宗旨及合作方式:(1) 宗旨:支持亞太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2)合作方式:亞太經合組織通過獨特的方式推進成員間的合作。二、亞太經合組織【相關鏈接】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議秘書處貿易和投資委員會預算和管理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經濟技術合作高官指導委員會(最高級別會議)了解APEC的組織機構亞太經合組織(1)地位:中國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是亞太經合組織的重要成員。(2)作用:①自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中國參加了歷屆部長級會議和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積極參與各層次各領域合作,為促進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②亞太經合組織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拓展知識)3、中國與亞太經合組織的關系:二、亞太經合組織1967年成立,有10個成員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東盟1.地位:是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是亞洲國家建立的首個區域共同體。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2.成立:三、東南亞國家聯盟3. 東盟的主要目標、組織機構①、維護和促進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進一步強化以和平為導向的價值觀②、通過加強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合作,提升地區活力。③、維護東南亞的無核武器區地位,杜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④、確保東盟人民和成員國與世界和平相處,生活于公正、民主與和諧的環境中。⑤、建立穩定、繁榮、極具競爭力和一體化的共同市場和制造基地,實現貨物、服務、投資、人員、資金自由流動。⑥、通過相互幫助與合作減輕貧困,縮小東盟內部發展鴻溝。【相關鏈接】(1)主要目標:三、東南亞國家聯盟3. 東盟的主要目標、組織機構東盟峰會、東盟協調理事會、東盟共同體理事會、東盟領域部長會議、東盟秘書長和東盟秘書處、東盟常駐代表委員會、東盟政府間人權委員會、東盟附屬機構。【相關鏈接】(2)組織機構:21世紀以來,亞洲地區經濟發展迅猛,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東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4.運行機制:三、東南亞國家聯盟20102013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現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033215.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在“10+1”和“10+3”合作、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區域機制框架下,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三、東南亞國家聯盟為落實好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非洲聯盟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相關安排,2021年12月13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何立峰主任與非盟委員會法基主席以視頻連線形式共同出席中非盟共建"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第一次會 議并發表致辭。中方有關部門和非盟委員會圍繞抗疫、糧食、能源、產能投資、基礎設施、質量標準、統計等領域合作進行了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共識。會議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思考探究與分享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說一說非盟的地位、形成、國際影響、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中非盟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成功召開1、地位:非洲是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非洲眾多國家紛紛贏得獨立并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成為國際社會中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成立非洲統一組織1963通過《錫爾特宣言》,成立非盟1999非盟取代非洲統一組織20022.形成過程:非洲聯盟(簡稱“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四、非洲聯盟3.非盟的目標:實現非洲國家和人民間更廣泛地團結和統一。維護主權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促進和平、安全和穩定。加快政治、社會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民主原則、大眾參與和良政。促進和保護人權。推動非洲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在各領域的泛非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協調和統一區域經濟體政策。維護非洲共同立場和利益。加強國際合作,創造條件使非洲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應有作用。【相關鏈接】四、非洲聯盟4. 非盟的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推動非洲經濟發展和非洲一體化進程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在促進非洲安全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四、非洲聯盟(1)、首腦會議 :最高權利機構。(2)、執行理事會 : 由成員國外長或指定部長組成。(3)、非盟委員會 :常設行政機構。(4)、泛非議會:立法與監督機構。(5)、和平與安全理事會:由15個成員國組成,其中5國任期3年,10國任期2年,均可連選連任。(6)、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 :于2001年發起,2002年被確定為非盟經濟社會發展綱領,2010年正式并入非盟框架。(7)、經濟社會文化理事會 : 咨詢機構,由成員國社會團體、專業團體、文化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等組成。(8)、非洲法院:司法機構。(9)、金融機構:包括非洲中央銀行、非洲貨幣基金、非洲投資銀行三個機構,均尚未建立。5. 非盟的組織機構四、非洲聯盟6. 中國與非盟的關系:(1)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以及非洲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2)非盟: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3)中國: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維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四、非洲聯盟課堂小結8.3區域性國際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1、性質和一體化進程:2、地位和宗旨: 3、主要機構:4、作用:積極作用與困境5、中國與歐盟的關系:1、性質2、宗旨和合作方式:3、中國與亞太經合組織的關系:1、地位 2、成立3、主要目標、組織機構4、運行機制 5、中國與東盟的關系1、地位: 2、形成過程:3、目標: 4、作用:5、組織機構: 6、中國與非盟的關系:【解析】①:歐盟通過的決議對其他成員國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和約束力,但不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故①說法錯誤。②④:題干中,英國首相約翰遜稱,即使面對重重阻力,也不排除單方面推遲開始實施《北愛爾蘭議定書》的時間,而歐盟方面則表示要對此采取法律和關稅手段。這表明歐盟以共同體的方式實現各成員國的利益;首相領導內閣,對重大問題作出最終裁決。故②④符合題意。③:英國內閣行使最高行政權力,故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D。1.英國“脫歐”協議中特別制定的《北愛爾蘭議定書》即將生效,屆時,英國其他地區和北愛爾蘭之間的貿易會面臨諸多障礙。為此,英國首相約翰遜稱,即使面對重重阻力,也不排除單方面推遲開始實施《北愛爾蘭議定書》的時間,而歐盟方面則表示要對此采取法律和關稅手段。這表明( )①歐盟的決議具有法律約束力②歐盟以共同體的方式實現各成員國的利益③英國首相行使最高行政權力④首相領導內閣,對重大問題作出最終裁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2.關于APEC方式,說法正確的是( )A 承認單一性B 承擔強制性的條約義務C 封閉的貿易集團D 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3.受新冠疫情影響,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領導人共同討論疫情的持續管理、成員經濟體間區域貿易和經濟合作等問題,會議通過《202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落實2040年愿景計劃。對此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宣言》對各成員國具有強制性 B.《宣言》對各成員國不具有強制性C.《宣言》是一種法律協定 D.《宣言》是各成員國談判的產物答案:D答案:B【解析】①:中國與東盟的戰略伙伴關系建立體現了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①正確。②: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不意味著中國與東盟之關沒有了競爭;②排除。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國的自身利益”把國與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擺在了高于各國的國家利益之上是錯誤的,③排除。④:中國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說明中國在維護地區和平與促進地區發展做出的貢獻,④正確。 故本題選B。2.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區域外的國家中,中國第一個與東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個確定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表明①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②中國與東盟之間用戰略伙伴關系取代了競爭關系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國的自身利益④中國對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事務發揮著建設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②④:中國—東盟博覽會,突出展示了貿易、投資、產能合作等內容,為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平臺,這表明中國—東盟博覽會能夠為東盟各國展銷產品提供便利,也推動中國與東盟貿易伙伴關系發展,②④符合題意,應選。①:通過舉辦這一博覽會有利于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但不能說舉辦這一博覽會使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①不選。③:這是一個平臺,不是東盟各國合作發展的新機制,③不選。 故本題選C。3. 以“共建‘一帶一路’,共繪合作愿景”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東博會將突出展示《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所涵蓋的貿易、投資、產能合作、數字經濟、科技、金融、電子商務、旅游等內容。東博會為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提供了有效平臺。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 )①使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②能夠為東盟各國展銷產品提供便利 ③建立了東盟各國合作發展的新機制 ④能推動中國與東盟貿易伙伴關系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