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三課 多極化趨勢國際關系知識目標1認識國際關系1、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與基本形式2、國際交往與國際法3、國際競爭的實質2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1、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2、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3、堅定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4、國家實力為了圍堵(孤立)中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成立TPP,撇開WTO,重新搞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上臺后,退出了TPP;在日本主導下,改組成為CPTPP,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自貿區;中國經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還在高速增長的國家,有資格加入;我國的國際貿易要長期維持全球化,需要加入;中國加入CPTPP,由于美國盟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將是一個長期的不確定過程。Q2:結合視頻和材料,談談你對國際關系的認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參加("10+5"),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5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談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2020年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延伸閱讀:RCEP第一目認識國際關系一、認識國際關系1、國際關系的含義: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主要探討主題:對國際關系領域的探究,主要聚焦于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沖突與合作等問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從2018年年中至今,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焦點所在。三年來,雙方就進口對方產品征收的關稅,以及輪流在兩國舉行的多次貿易談判,均牽動市場的投資神經。2020年12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臺灣保證法”,鼓吹美國政府對臺軍售常態化等。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國會通過包含涉華消極內容的有關法案。20年12月28日,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隆重舉行。十余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制片人和影評人圍繞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縱論中美電影未來。10月10日,美國海軍發布的新戰略指南中,首次承認“中國和美國的海軍軍力旗鼓相當”。強調所謂子虛烏有的“中國威脅論”,把我國列為美國海軍面對的四大挑戰之首,企圖為了保持美國海軍力量的優勢,騙美國加大海軍資金的投資,強化美軍戰備!Q3: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國際關系主要有哪些內容和基本形式?中美貿易戰美簽署“臺灣保證法”中美文化產業峰會中美海軍3、國際關系的內容4、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競爭合作沖突貿易往來中外文化交流領導人互訪5、國際交往(1)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等等。5、國際交往(2)規范——國際法①國際法的含義:國際交往中,各國逐漸以條約和習慣做法為基礎,發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被稱作國際法。②國際法的作用:當前,國際法規范著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③要求: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遵守國際法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易混易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中,競爭、合作與沖突不是單獨存在的,有合作的同時也有競爭和沖突,有沖突未必沒有合作。國際關系包括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包括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際組織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1.國際關系是指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2.有沖突的兩個國家之間就不可能有合作關系。今年已經是中美貿易戰的第三年,但這場戰爭并沒有如美國所愿,打得中國一蹶不振。相反,美國的損失反而更大。美媒報道,由于美國的高關稅導致美國在經濟上已經損失了高達7000億,這不僅加重了美國的負擔,同時還使得美國大量企業倒閉,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拜登最終還是無法繞過中國發展,只能選擇不情不愿地和中國坐下來談話。今年中美突然高頻率談話,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或將進入尾聲,中美之間的經貿對話也正式啟動,中國歡迎美國和中國進行正常的貿易活動,但首先美國得拿出合作的誠意,不然兩國之間難以真正掙脫隔閡。Q:中美國為何從貿易戰轉為進行經貿對話?中美兩國怎樣才能真正掙脫隔閡?(1)現狀:(2)實質:(3)應對: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6、國際競爭第二目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3)決定性因素:(1)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的根本原因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2)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只是我們的國家利益。———英國前首相 丘吉爾。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1、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今年已經是中美貿易戰的第三年,但這場戰爭并沒有如美國所愿,打得中國一蹶不振。相反,美國的損失反而更大。美媒報道,由于美國的高關稅導致美國在經濟上已經損失了高達7000億,這不僅加重了美國的負擔,同時還使得美國大量企業倒閉,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拜登最終還是無法繞過中國發展,只能選擇不情不愿地和中國坐下來談話。今年中美突然高頻率談話,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或將進入尾聲,中美之間的經貿對話也正式啟動,中國歡迎美國和中國進行正常的貿易活動,但首先美國得拿出合作的誠意,不然兩國之間難以真正掙脫隔閡。利益對立——沖突共同利益——合作3214含義: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階級性)。重要性: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用: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國家沖突的根源。要求(如何維護國家利益)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 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2.國家利益:【重點】(1)隨著多極化的發展,國家間的根本利益趨于一致。(2)國家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國家實力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易混易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主權利益,所以國家間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但可以有共同利益。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保障。⑶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唯一因素。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包括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7月23日,中方根據《反外國制裁法》,對前美商務部長羅斯等7名美方人員和實體實施制裁,這是中方針對美方發布抹黑香港營商環境的言論,并制裁7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的行為所做出的同等反擊。7月24日,《人民日報》發布署名為“鐘聲”的社論性文章,這一社論霸氣發言:勿謂言之不預。其文措辭犀利,要求美國醒醒,趁早放棄拿香港、臺灣當棋子的欲念,表達了雙邊關系可以關起門來談,但如果有人想要進犯中國,中國必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的決心。Q:當國家利益受到侵犯,我國的態度如何?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1)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壹貳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原因:理論原因: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2)原因:7月23日,中方根據《反外國制裁法》,對前美商務部長羅斯等7名美方人員和實體實施制裁,這是中方針對美方發布抹黑香港營商環境的言論,并制裁7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的行為所做出的同等反擊。7月24日,《人民日報》發布署名為“鐘聲”的社論性文章,這一社論霸氣發言:勿謂言之不預。其文措辭犀利,要求美國醒醒,趁早放棄拿香港、臺灣當棋子的欲念,表達了雙邊關系可以關起門來談,但如果有人想要進犯中國,中國必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的決心。Q:從國家角度,我國應如何做到“堅決反制,奉陪到底”?②根本途徑:強大的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提升國家實力。①立場與態度: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3)措施: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國堅決不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④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4、國家實力(1)含義:國家實力既包含一國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在內的硬實力,也包含一國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日益強烈的多元文化沖擊,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2)如何提升我國實力:強大的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提升國家實力。【易混易錯】⑶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各國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和出發點。維護本國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和出發點⑴國家間如果存在利益對立就不能實現合作;國家間存在共同利益就不會出現沖突。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因此國家間經常會同時存在合作與沖突⑵為了維護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可以犧牲本國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維護是建立在本國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之上的⑷為了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可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⑸國家利益代表人民的利益 國家利益是抽象的,歸根到底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表現。【易混易錯】Q:談談從公民角度,應如何維護國家利益?綜合探究:公民角度:①我們要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③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④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政治性義務,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2)公民如何維護國家利益:國際關系世界主要力量認識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的含義國際關系的內容基本形式主要方式國家關系的調整國際競爭的實質影響因素國家利益如何決定國際關系堅定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的原因和措施課堂小結①該觀點是不科學的。②國家利益是一國生存和發展的權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②各國進行對外活動的目的是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但這并不表示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都具有正當性與正義性,只有在不侵害他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維護本國國家利益才具有正當性與正義性;反之,把維護和獲取本國國家利益建立在掠奪、侵略他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就不具有正當性與正義性。辨析:有人認為:每個國家都以本國利益作為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因此,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一定都是正義。結合國際關系的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辨析。下節課見!第三課 多極化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