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單元 生命活動的調節第4課 免疫調節[復習目標] 1.通過比較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異同形成辯證統一的觀點。(生命觀念) 2.通過分析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過程的模式圖,培養模型分析能力與建模的思維習慣。(科學思維) 3.通過總結艾滋病的流行與預防等知識,形成健康生活、關愛他人的人生態度。(社會責任)考點一 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免疫系統的組成(1)免疫系統的組成(2)抗原呈遞細胞:B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都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這些細胞統稱為抗原呈遞細胞。(3)抗原與抗體①抗原:病原體在進入機體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質等物質,能夠與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從而引發免疫反應,這些能引發免疫反應的物質稱為抗原。②抗體:機體產生的專門應對抗原的蛋白質。抗體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即一種抗體只能與一種抗原結合??贵w能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教材深挖](選擇性必修1 P68相關信息)抗原都是蛋白質嗎?抗原都是外來異物嗎?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乖话闶峭鈦懋愇铮绮≡w、移植的組織或細胞等;但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如癌變的細胞。2.免疫系統的功能(1)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類型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形成 生來就有 后天接觸病原體之后獲得特點 無特異性 有特異性組成 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組成(2)免疫系統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②免疫自穩: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功能。③免疫監視: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教材深挖](選擇性必修1 P69正文拓展)免疫活性物質都是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嗎?提示:不是,抗體和細胞因子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易錯辨析]1.B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2.脾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3.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的功能。(√)4.大多數抗原是糖類,它既可以游離,也可以存在于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細胞上。(×)5.唾液中的溶菌酶殺菌屬于第二道防線。(×)6.免疫監視是指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1.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的辨析(1)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菌酶。(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線中發揮作用。如唾液、淚液中的溶菌酶屬于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溶菌酶則屬于第二道防線,但溶菌酶的殺菌作用一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3)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并非只參與體液免疫,也參與細胞免疫。(4)漿細胞并非只來自B細胞。在二次免疫中,漿細胞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由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二是由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5)病原體并非由細胞免疫清除,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裂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使病原體被釋放出來,然后由體液免疫清除。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判斷3.抗原、抗體及細胞因子的比較項目 抗原 抗體 細胞因子來源 大分子“非己”成分、自身衰老或病變的細胞 由漿細胞產生并分泌 由輔助性T細胞等產生并分泌本質 蛋白質或其他 蛋白質 蛋白質作用 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免疫細胞,并和相應的抗體或免疫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 識別抗原,對抗原起作用 促進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增殖、分化舉例 外毒素、凝集原 抗毒素、凝集素 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命題點1 圍繞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1.(2022·威海高三模擬)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DC)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樹突狀細胞因其表面具有樹枝狀突起而得名,廣泛分布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組織及淋巴器官內,能夠吞噬、攝取和處理病原體,并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樹突狀細胞屬于淋巴細胞B.樹突狀細胞來源于神經干細胞C.樹突狀細胞可參與構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D.樹突狀細胞可參與特異性免疫解析:選D。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A錯誤;樹突狀細胞來源于造血干細胞,B錯誤;樹突狀細胞可參與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黏膜構成的,C錯誤,D正確。2.下列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機體排除新型冠狀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低下C.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能維持內環境穩態D.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導致組織損傷解析:選D。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新型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性異物,機體排除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確;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患者易患惡性腫瘤,B正確;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能維持內環境穩態,C正確;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過強,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D錯誤。[技法提煉] 利用關鍵詞判斷免疫系統的功能命題點2 圍繞抗原與抗體的辨析考查科學思維3.制備抗蛇毒血清時,需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所用蛇毒和這一免疫反應以及得到的抗蛇毒血清分別是( )A.抗原,非特異性免疫,抗體B.抗體,非特異性免疫,抗原C.抗原,特異性免疫,抗體D.抗體,特異性免疫,抗原解析:選C。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則這種蛇毒相當于抗原;其產生的抗體只對蛇毒起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可見其免疫作用是后天獲得的、特定的、有針對性的,因此是特異性免疫;抗蛇毒血清是家兔經特異性免疫獲得的,其中會含有抗蛇毒的抗體,C符合題意。4.科學家研究發現了兩種現象:①動物體內的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輔助性T細胞及其分泌的物質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②給動物注射從某種細菌獲得的物質乙后,此動物對這種細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則這兩種物質中( )A.甲是抗體,乙是抗原B.甲是抗體,乙是細胞因子C.甲是細胞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細胞因子,乙是抗體解析:選C。由題干信息可知,動物體內的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物質甲可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由此分析可知物質甲是細胞因子;物質乙是該細菌中能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物質,即抗原,C符合題意。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1.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1)分子標簽:一般為蛋白質。(2)識別:依靠細胞表面的受體。2.體液免疫(1)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APC)、B細胞、輔助性T細胞、記憶B細胞、漿細胞。(2)免疫過程(3)結果:在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長時間存活,當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會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教材深挖] (選擇性必修1 P73正文)在體液免疫中,抗體與病原體發生特異性結合,抗體能徹底清除病原體嗎?提示:不能,抗體與病原體的特異性結合只是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病原體與抗體結合后會形成沉淀等,最終需要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3.細胞免疫(1)參與細胞:樹突狀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APC)、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T細胞等。(2)免疫過程(3)免疫結果:細胞毒性T細胞裂解靶細胞,釋放出病原體,抗體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4.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對機體穩態的調節。①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既參與B細胞的活化,也參與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輔助性T細胞也分化形成記憶T細胞。②侵入細胞病原體的消滅:需要細胞毒性T細胞發動細胞免疫,裂解靶細胞,釋放抗原后,體液免疫再發揮作用。5.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構成調節網絡(1)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都離不開信息分子的作用,如神經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等。(2)信號分子都是直接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實現信息傳遞。[教材深挖] (選擇性必修1 P74思考·討論)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分別是如何體現針對某種病原體的特異性的?提示:體液免疫通過抗體特異性識別相應的病原體;細胞免疫通過細胞毒性T細胞特異性識別、接觸被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易錯辨析]1.人體并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身份標簽。(×)2.在抗原的刺激下輔助性T細胞產生抗體發揮免疫作用。(×)3.在特異性免疫中,只有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記憶細胞。(×)4.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均來自記憶細胞。(×)5.通常情況下,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的病原體,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1.理清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關系2.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模型構建及判斷技巧(1)模型構建(2)“三看法”判斷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3.參與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信號分子命題點1 圍繞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過程考查生命觀念及科學思維1.如圖是體液免疫的部分過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物質Ⅰ和物質Ⅱ都能與病原體特異性結合B.病原體被細胞①特異性結合并處理后會暴露出它特有的抗原C.與細胞③相比,細胞④含特有的與分泌物質Ⅱ相關的細胞器D.細胞③活化除了需要病原體和細胞②兩個信號的刺激外,還需要物質Ⅰ的作用解析:選D。物質Ⅰ為細胞因子,物質Ⅱ為抗體,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不能與病原體特異性結合,抗體能與病原體特異性結合,A錯誤;細胞①為抗原呈遞細胞,其能識別大多數病原體,但不是所有抗原呈遞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作用,B錯誤;細胞③為B細胞,細胞④為漿細胞,漿細胞中與分泌物質Ⅱ(抗體)相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這些細胞器在B細胞中都存在,C錯誤;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此外B細胞的增殖、分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D正確。2.人體內細胞免疫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應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巨噬細胞是由造血干細胞分化產生的B.巨噬細胞中溶酶體參與處理病原體,并將其降解為多肽C.乙為輔助性T細胞識別抗原的受體分子,也就是相對應的抗體分子D.丙物質中含有白細胞介素,可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解析:選C。巨噬細胞來自造血干細胞的分化,A正確;巨噬細胞中的溶酶體內含有許多水解酶,在處理病原體時,可將其降解為多肽,B正確;乙是輔助性T細胞識別抗原的受體分子,不是抗體,C錯誤;白細胞介素作為細胞因子,可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確。[技法提煉] “三看法”識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命題點2 圍繞二次免疫及其應用考查科學思維及社會責任3.(2022·全國甲卷)人體免疫系統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機體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種病毒后,體內特異性抗體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T細胞成熟的場所是________;體液免疫過程中,能產生大量特異性抗體的細胞是________。(2)體液免疫過程中,抗體和病毒結合后病毒最終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3)病毒再次感染使機體內抗體濃度激增且保持較長時間(如圖所示),此時抗體濃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依據圖中所示的抗體濃度變化規律,為了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種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抗體由漿細胞分泌。(2)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病毒結合后會形成沉淀,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3)病毒再次侵入機體時,由于體內已存在相應的記憶細胞,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形成的漿細胞能分泌大量抗體,以快速清除病毒。(4)由題圖可知,初次感染后的一段時間內,抗體濃度先增加后減少,再次感染后的一段時間內,抗體濃度顯著增加,表明再次感染會使機體產生更強烈的免疫反應,為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可在初次接種后,間隔一段時間再接種。答案:(1)胸腺 漿細胞 (2)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 (3)初次感染病毒時,體內會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病毒再次感染機體時,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抗體 (4)初次接種后,間隔適宜時間再接種命題點3 圍繞免疫調節與神經調節、體液調節的關系考查生命觀念及科學探究4.(2022·湖南卷)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過度免疫應答造成機體炎癥損傷,機體可通過一系列反應來降低損傷,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B.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C.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D.圖中神經遞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協同促進作用解析:選D。分析題圖可知,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A正確;由題圖可知,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反饋性的抑制下丘腦、垂體的活動,同時抑制機體免疫細胞、免疫反應來降低損傷,可知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B正確;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的發生,而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C正確;圖中神經遞質作用于下丘腦,促進下丘腦分泌CRH,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兩者對下丘腦分泌CRH相抗衡,D錯誤。5.(2020·山東卷)科研人員在轉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腦中埋置光纖,通過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腦CRH神經元,在脾神經纖維上記錄到相應的電信號,從而發現下丘腦CRH神經元與脾臟之間存在神經聯系,即腦—脾神經通路。該腦—脾神經通路可調節體液免疫,調節過程如圖1所示,圖2為該小鼠CRH神經元細胞膜相關結構示意圖。圖2(1)圖1中,興奮由下丘腦CRH神經元傳遞到脾神經元的過程中,興奮在相鄰神經元間傳遞需要通過的結構是____________,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的原因是T細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2)在體液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B細胞。B細胞可增殖分化為__________________。(3)據圖2寫出光刺激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的過程:______________。(4)已知切斷脾神經可以破壞腦—脾神經通路,請利用以下實驗材料及用具,設計實驗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實驗材料及用具: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體定量檢測儀器等。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興奮在相鄰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進行傳遞的。由圖1可知,T細胞是去甲腎上腺素作用的靶細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細胞,是因為靶細胞上有特異性受體,因此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是因為T細胞膜上有去甲腎上腺素受體。(2)在體液免疫過程中,巨噬細胞處理抗原后呈遞給T細胞,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作用于B細胞,B細胞經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3)生物膜的功能與蛋白質有關,分析圖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從而使CHR神經元產生興奮。(4)實驗目的是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實驗中的自變量為腦—脾神經通路是否被破壞。設計實驗時要圍繞單一自變量,保證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最終體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過產生抗體的量來進行檢測。實驗設計思路為:取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脾神經切斷作為實驗組,另一組小鼠做假性手術作為對照組;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本題為驗證性實驗,預期實驗結果應該符合題目要求,即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答案:(1)突觸 去甲腎上腺素受體 (2)細胞因子 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產生興奮 (4)取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脾神經切斷作為實驗組,另一組做假性手術作為對照組;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 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考點三 免疫失調及免疫學的應用1.免疫失調癥(1)過敏反應①概念: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時,有時會發生引發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免疫反應。②反應機理③特點:反應有快慢之分;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④預防措施:找出過敏原,并且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該過敏原。(2)自身免疫病①概念: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對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癥狀。②發病機理(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③常見類型: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3)免疫缺陷病①概念: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②種類a.先天性免疫缺陷?。河捎谶z傳而生來就有的免疫缺陷病。b.獲得性免疫缺陷?。河杉膊『推渌蛩匾鸬拿庖呷毕莶?。③艾滋病a.致病機理: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b.患者死因:由于免疫功能喪失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c.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教材深挖](選擇性必修1 P79思考·討論,改編)據圖分析HIV感染人體后的變化情況。(1)HIV可引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有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一年后,輔助性T細胞的多少與HIV數量之間的關系是隨著HIV數量的升高,輔助性T細胞的數量逐漸減少。(2)當輔助性T細胞的數量降至極低的水平時,人體三道防線中的第三道防線幾乎喪失,這道防線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此時通常會罹患多器官的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這一結果體現了免疫系統具有免疫監視功能。2.免疫學的應用(1)疫苗①概念: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②作用:接種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對特定傳染病具有抵抗力。③原理: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發生的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而且具有記憶性,免疫力可維持較長時間。④應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一件有效武器,而且對某些疾病來講,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教材深挖](選擇性必修1 P83思考·討論,節選)某同學接種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說:“這一兩天要留意,可能會有輕微發熱或其他癥狀?!睘槭裁唇臃N疫苗可能會有輕微的反應?提示: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的疫苗作為外來抗原可激發機體發生免疫反應,有些疫苗尤其是減毒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相對強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應。(2)器官移植①概念:用正常的器官置換喪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術。②成功的條件:器官保存技術和外科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高效免疫抑制劑的陸續問世。③面臨的問題a.免疫排斥問題:白細胞識別移植器官的HLA,并進行攻擊。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b.供體器官短缺的問題普遍存在。(3)免疫學應用[教材深挖](選擇性必修1 P84思考·討論)利用由自體干細胞培養出的組織、器官進行移植,有何優點?提示:利用由自體干細胞培養出的組織、器官進行移植,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易錯辨析]1.人體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就會發生過敏反應。(×)2.免疫系統“敵我不分”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自身免疫病。(√)3.HIV侵染人體細胞時,進入細胞的只有其RNA進入細胞。(×)4.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在潛伏期HIV復制能力較弱。(×)5.只有供者和受者的HLA完全一致,才能進行器官移植。(×)命題點1 圍繞免疫失調的實例分析考查生命觀念及社會責任1.(2021·遼寧卷)如圖表示人體過敏反應發生的基本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包含細胞免疫過程和體液免疫過程B.細胞①和細胞②分別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細胞③和細胞④分別指漿細胞和記憶細胞D.用藥物抑制致敏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可緩解過敏癥狀解析:選D。根據圖中分泌的抗體可知,過敏反應參與的是體液免疫,A錯誤;細胞①是輔助性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細胞②是B細胞,在骨髓中發育成熟,B錯誤;細胞③和細胞④分別是B細胞分化出的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C錯誤;由圖可知,致敏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導致過敏癥狀,則用藥物抑制致敏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可緩解過敏癥狀,D正確。2.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患者體內某種T細胞過度激活為細胞毒性T細胞后,選擇性地與胰島B細胞接觸,導致胰島B細胞死亡而發病。臨床上可通過注射免疫抑制劑緩解該糖尿病癥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同一類免疫失調疾病B.患者癥狀緩解的檢測指標是血液中胰島素水平高于健康人C.胰島B細胞死亡的原因是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的抗體與之結合D.治療該病的過程不會導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變解析:選A。結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該病為自身免疫病,而系統性紅斑狼瘡也是一種自身免疫病,A正確;患者癥狀緩解的檢測指標是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錯誤;胰島B細胞死亡的原因是細胞毒性T細胞與之結合使其裂解死亡,C錯誤;治療該病的過程會抑制T細胞的活性,進而導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錯誤。[技法提煉] 免疫異常的判斷方法命題點2 圍繞免疫學的應用考查社會責任3.(2022·浙江6月選考)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種傳染病疫苗的接種需在一定時期內間隔注射多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促進機體積累更多數量的疫苗,屬于被動免疫B.促進機體產生更多種類的淋巴細胞,屬于被動免疫C.促進致敏B細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數量的記憶細胞,屬于主動免疫D.促進漿細胞分泌出更多抗體以識別并結合抗原-MHC復合體,屬于主動免疫解析:選C。接種疫苗,能促進機體積累更多記憶細胞和抗體,屬于主動免疫,A錯誤;一種疫苗只能促進機體產生特定的淋巴細胞,屬于主動免疫,B錯誤;致敏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記憶細胞,屬于主動免疫,C正確;抗體不能識別并結合抗原-MHC復合體,D錯誤。4.(2022·湖北卷)某腎病患者需進行腎臟移植手術。針對該患者可能出現的免疫排斥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排斥反應主要依賴于T細胞的作用B.患者在術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C.器官移植前可以對患者進行血漿置換,以減輕免疫排斥反應D.進行腎臟移植前,無需考慮捐獻者與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解析:選D。器官移植后排斥反應主要是細胞免疫的結果,而細胞免疫是以T細胞為主的免疫反應,即免疫排斥反應主要依賴于T細胞的作用,A正確;免疫抑制劑的作用是抑制與免疫反應有關細胞的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術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劑,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應,B正確;血漿置換術可以去除受者體內天然抗體,避免激發免疫反應,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對患者進行血漿置換,以減輕免疫排斥反應,C正確;實質臟器移植中,供、受者間ABO血型物質不符可能導致強的移植排斥反應,所以在腎臟移植前,應考慮捐獻者與患者是否為同一血型,D錯誤。[技法提煉] “三看法”辨析免疫預防、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命題點3 圍繞免疫調節考查科學探究5.當人體感染細菌時,細菌脂多糖LPS作為重要的抗原可引起免疫反應。抗原引發的體液免疫應答有兩種:一是大多數抗原必須有輔助性T細胞的參與才能完成;二是少數抗原單獨刺激B細胞即可完成。為確定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哪種,某研究小組先對甲(實驗組)、乙(對照組)兩組小鼠分別進行了某種處理,然后對甲、乙兩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LPS,結果發現僅有乙組小鼠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抗體。下列對該實驗的“某種處理”及實驗結論的敘述,最合理的是( )A.甲組切除胸腺,乙組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第一種B.甲組切除胸腺,乙組在相同部位只手術但不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第一種C.甲組在相同部位只手術但不切除胸腺,乙組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第二種D.甲組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乙組切除胸腺;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第二種解析:選B??乖ぐl的體液免疫應答有兩種,一種需要輔助性T細胞,一種不需要,故探究免疫應答的類型,自變量是輔助性T細胞的有無,因此,實驗組需要切除胸腺,對照組需要在相同部位只手術但不切除胸腺,以保證變量的唯一;對甲、乙兩組小鼠進行LPS接種處理,一段時間后分別檢測兩組小鼠體內相應漿細胞和抗體含量,結果發現僅有乙組小鼠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抗體,說明針對抗原引發的體液免疫應答必須有輔助性T細胞的參與才能完成,即LPS引起的免疫應答屬于第一種,B符合題意。6.(2021·福建卷)IFN-I是機體被病毒感染后產生的一類干擾素,具有廣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療。研究人員對新冠患者的病情與IFN-I的相關性進行了3項獨立的研究,結果如下。研究①:危重癥患者的血清中檢測不到或僅有微量IFN-I,輕癥患者血清中能檢測到IFN-I。研究②:10.2%的危重癥患者體內檢測到抗IFN-I的抗體,血清中檢測不到IFN-I。輕癥患者血清中未檢測到該種抗體,血清中檢測到IFN-I。研究③:3.5%的危重癥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關基因缺陷,血清中檢測不到IFN-I。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癥患者不能用IFN-I治療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癥患者同時還患有自身免疫病C.部分危重癥患者的生理指標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D.結果提示測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對癥治療新冠患者解析:選B。由題意可知,10.2%的危重癥患者體內存在抗IFN-I的抗體,血清中檢測不到IFN-I,不能用IFN-I治療,A正確;由題意可知,3.5%的危重癥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關基因缺陷,不能合成IFN-I,而不是自身免疫造成的,B錯誤;由研究①可知,危重癥患者的血清中檢測不到或僅有微量IFN-I,所以部分危重癥患者的生理指標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C正確;由研究①可知,血清中的IFN-I的含量可以用來判定患病程度,所以提示測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對癥治療新冠患者,D正確。[技法提煉]1.切除胸腺后觀察免疫能力可證明胸腺與特異性免疫的關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細胞免疫幾乎全部喪失,同時由于失去了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的作用,從而使體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2.切除腺體或X射線照射后再輸入淋巴細胞研究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注:虛線箭頭代表實驗一的系列實驗,實線箭頭代表實驗二的系列實驗。3.證明抗體具有專一性(1)對實驗動物(大小、年齡、生長狀況相同)同時注射某流感疫苗。(2)一段時間后,再分別注射不同種的流感病毒,觀察其患病情況。4.證明血清抗體有治療作用(以抗破傷風疾病為例)(1)從破傷風患者體內獲取血清。(2)選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兩組。(3)a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傷風毒素,b組只注射破傷風毒素。(4)觀察兩組小鼠的生活狀況。[真題演練]1.(2021·湖南卷)雞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雛雞后,可導致法氏囊嚴重萎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法氏囊是雞的免疫器官B.傳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導致雛雞出現免疫功能衰退C.將孵出當日的雛雞摘除法氏囊后,會影響該雛雞B淋巴細胞的產生D.雛雞感染IBDV發病后,注射IBDV滅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縮解析:選D。根據題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可推知,法氏囊相當于人體的骨髓,是B淋巴細胞產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雞的免疫器官,A正確;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雛雞后,可導致法氏囊嚴重萎縮,進而影響B淋巴細胞的產生,B淋巴細胞主要參與體液免疫,所以會導致體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確;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孵出當日摘除,會導致雛雞B淋巴細胞的產生減少,C正確;IBDV滅活疫苗相當于抗原,應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預防,發病后再使用不會阻止其法氏囊萎縮,D錯誤。2.(2021·湖北卷)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號途徑有調控T細胞的增殖、活化和細胞免疫等功能。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與T細胞的受體PD-1結合引起的一種作用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PD-L1抗體和PD-1抗體具有腫瘤免疫治療作用B.PD-L1蛋白可使腫瘤細胞逃脫T細胞的細胞免疫C.PD-L1與PD-1的結合增強T細胞的腫瘤殺傷功能D.若敲除腫瘤細胞PD-L1基因,可降低該細胞的免疫逃逸解析:選C。PD-L1抗體和PD-1抗體能分別與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結合,但它們結合在一起時,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與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就不能結合,T細胞可以對腫瘤細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體和PD-1抗體具有腫瘤免疫治療作用,A正確;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與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結合,導致T細胞不能產生干擾素,使腫瘤細胞逃脫T細胞的細胞免疫,B正確;PD-L1與PD-1的結合,導致T細胞不能產生干擾素,因此PD-L1與PD-1的結合會降低T細胞的腫瘤殺傷功能,C錯誤;若敲除腫瘤細胞PD-L1基因,腫瘤細胞膜上的PD-L1蛋白減少,導致腫瘤細胞不能與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結合,T細胞能產生干擾素,T細胞產生的干擾素對腫瘤細胞起免疫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從而降低該細胞的免疫逃逸,D正確。3.(多選)(2021·山東卷)吞噬細胞內相應核酸受體能識別病毒的核酸組分,引起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B.吞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病毒與細胞毒性T細胞抵抗病毒的機制相同C.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吞噬細胞參與免疫反應的速度明顯加快D.上述過程中吞噬細胞產生的干擾素屬于免疫活性物質解析:選ABC。根據題干信息“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說明吞噬細胞產生的干擾素不具有特異性,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錯誤;溶酶體分解病毒,是將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而細胞毒性T細胞抵抗病毒的機制是細胞毒性T細胞將靶細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錯誤;吞噬細胞對病毒的識別作用不具有特異性,所以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吞噬細胞參與免疫反應的速度不會加快,C錯誤;干擾素是免疫細胞產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質,屬于免疫活性物質,D正確。4.(2022·廣東卷)迄今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動態清零的防疫總方針。圖a是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病毒及免疫指標的變化趨勢。圖a圖b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體內快速增殖(曲線①、②上升部分)。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表明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關性,其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過程中還參與______過程。(2)準確、快速判斷個體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實現動態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檢測還可以使用抗原檢測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為補充檢測手段,但抗原檢測的敏感性相對較低,據圖a分析,抗原檢測在__________時間段內進行才可能得到陽性結果,判斷的依據是此階段___________。(3)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圖b是一些志愿受試者完成接種后,體內產生的抗體對各種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況。據圖分析,當前能為個體提供更有效保護作用的疫苗接種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析圖a可知,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初期,幾乎沒有T細胞和抗體產生,說明特異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體內快速增殖。曲線③、④上升趨勢一致,表明抗體的產生與T細胞數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關性,其機理是在體液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將抗原呈遞細胞攝取、處理的新冠病毒呈遞給B細胞,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此外,T細胞在抗病毒感染過程中還參與細胞免疫過程。(2)據圖a可知,在乙時間段病毒抗原的數量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降低,因此抗原檢測在乙時間段內進行才可能得到陽性結果。(3)據圖b分析,全程接種+加強針條件下,抗體中和野生型、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能力均大于全程接種條件下的,故當前能為個體提供更有效保護作用的疫苗接種措施是全程接種+加強針。答案:(1)特異性 在體液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將抗原呈遞細胞攝取、處理的新冠病毒呈遞給B細胞,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 細胞免疫 (2)乙 病毒抗原的數量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降低 (3)全程接種+加強針[長句特訓]巨噬細胞是血液、淋巴液和所有哺乳動物組織中常見的吞噬細胞,是造血系統中可塑性最強的一種細胞。近年來人們研究發現,巨噬細胞可以根據微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表型,從而具有多樣的功能,即為巨噬細胞的表型轉換。微環境變化所產生的巨噬細胞的表型是多樣的,但有兩種主要表型,即M1型和M2型巨噬細胞。M1型巨噬細胞即為經典活化巨噬細胞,具有吞噬殺菌、釋放炎癥介質、呈遞抗原和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功能,是機體抵御外來異物的重要防線。M2型巨噬細胞是一群具有抗炎作用的異質性巨噬細胞,與抗炎反應、寄生蟲感染、組織重構、纖維化以及腫瘤疾病發展相關。設問形式1 判斷依據類命題(1)巨噬細胞由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來;M1型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能參與特異性免疫,做出此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設問形式2 原因分析類命題(2)肥胖被認為是導致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茖W研究顯示,從瘦人的白色脂肪組織中分離的巨噬細胞表現出M2型的特征;在肥胖人群的脂肪組織中發現M1型巨噬細胞數目增加,且它的數量與肥胖水平呈正相關。這表明肥胖可導致巨噬細胞發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型轉換。M1型和M2型巨噬細胞功能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問形式3 科學探究類命題(3)M2型巨噬細胞能分泌含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微小核糖核酸(MiR-690)的胞外產物,即外泌體(Exos)。研究證實了Exos中的MiR-690可提高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F有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若干(血糖濃度基本相同)、注射器、外泌體提取液、RNA酶等,請利用上述材料設計實驗,驗證MiR-690可提高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要求寫出實驗思路及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巨噬細胞是吞噬細胞的一類,是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結合題干信息“M1型巨噬細胞即為經典活化巨噬細胞,具有吞噬殺菌、釋放炎癥介質、呈遞抗原和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功能,是機體抵御外來異物的重要防線”可知,M1型細胞既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吞噬殺菌、釋放炎癥介質),又能參與特異性免疫(呈遞抗原和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2)據題干信息“巨噬細胞可以根據微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表型”及“瘦人的白色脂肪組織中分離的巨噬細胞表現出M2型的特征,在肥胖人群的脂肪組織中發現M1型巨噬細胞數目增加”可推測,肥胖(可看作微環境)可導致巨噬細胞發生從M2向M1的表型轉換;M1型和M2型巨噬細胞來源相同,其表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結合題意分析可知,本實驗的目的為“驗證MiR-690可提高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則實驗的自變量為外泌體(Exos)的有無,因變量為胰島素的敏感性,可通過血糖濃度進行測定,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與單一變量原則,故可設計實驗如下,實驗思路:將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均分為甲、乙兩組(分組并編號);甲組注射適量的外泌體提取液,乙組注射等量的用RNA酶處理過的外泌體提取液(單一變量);相同條件下飼喂一段時間后(無關變量等量且適宜),檢測甲、乙兩組小鼠血糖濃度,并進行比較。由于實驗假設是MiR-690可提高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故預期結果為:甲組血糖濃度低于乙組。答案:(1)造血干細胞 具有吞噬殺菌、釋放炎癥介質、呈遞抗原和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功能 (2)M2向M1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3)實驗思路:將肥胖導致的2型糖尿病小鼠均分為甲、乙兩組(分組并編號);甲組注射適量的外泌體提取液,乙組注射等量的用RNA酶處理過的外泌體提取液(單一變量);相同條件下飼喂一段時間后(無關變量等量且適宜),檢測甲、乙兩組小鼠血糖濃度,并進行比較。預期結果為:甲組血糖濃度低于乙組第4課 免疫調節[基礎練透]1.(2022·北京人大附中調研)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TLR是位于其細胞表面的一種識別病毒的重要受體,能有效激發T細胞應答,其途徑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樹突狀細胞的形成過程能體現細胞膜有流動性B.樹突狀細胞能識別抗原C.樹突狀細胞不能呈遞抗原D.圖中病毒相當于抗原解析:選C。由題圖可知,樹突狀細胞有許多突起,其形成過程可體現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樹突狀細胞通過其表面的TLR受體識別病毒,B正確;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能將抗原信息呈遞給T細胞,有效激發T細胞的免疫應答,C錯誤;病毒作為外來異物,被樹突狀細胞表面的受體識別,相當于抗原,D正確。2.(2022·棗莊模擬)“新冠肺炎”病毒侵入人體后可發生如圖所示的免疫反應(X為有關物質),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病毒侵入機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的細胞周期可能會變短B.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依賴X物質,X物質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C.T細胞成熟于胸腺,它可分化成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D.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出現壞死解析:選D?!靶鹿诜窝住辈《厩秩霗C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會增殖和分化,其細胞周期會變短,A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依賴細胞膜上的受體(糖蛋白),該物質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B正確;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它可分化成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C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的過程為細胞凋亡,D錯誤。3.(2022·河北邢臺模擬)如圖所示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時間采血所測得的抗體水平(箭頭指示的甲、丁時刻為疫苗注射時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與丁時間注射的疫苗不同B.多次注射疫苗是為了刺激記憶細胞產生大量抗體C.A、B曲線表明抗體在體內的壽命是有限的D.丙時間段抗體突然上升,表明記憶細胞可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對某種抗原的記憶解析:選B。根據分析可知,甲與丁時間注射的疫苗不同,A正確;多次注射疫苗是為了刺激機體產生大量的記憶細胞,B錯誤;A、B曲線表明抗體在體內的壽命是有限的,C正確;丙時間段抗體突然上升,表明記憶細胞可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對某種抗原的記憶,D正確。4.(2022·黃州區模擬)免疫學上將利用相關抗原刺激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的方法稱為主動免疫,而機體被動接受相應免疫細胞或其產物所獲得的特異性免疫能力稱為被動免疫。臨床上有時將康復患者的血漿經過處理(反復提純,消除抗原性)后輸入到感染同種病毒的患者體內,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康復患者血漿中可能存在多種對抗該病毒的抗體B.病毒感染者接受血漿治療相當于發生了二次免疫反應C.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抗體檢測為陽性的供體血漿才能用于臨床治療D.血漿治療為被動免疫,可以對相關病毒感染進行預防和治療解析:選B。病毒表面有多種蛋白質作為抗原存在,因此康復者血漿中有多種抗體對抗病毒,A正確;康復者血清已經過處理,消除了抗原性,故病毒感染者接受血漿治療不會發生免疫反應,B錯誤;供體血漿的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說明血漿中不存在該病毒,抗體檢測為陽性說明血漿中存在對抗該種病毒的抗體,只有抗體,沒有該種病毒的血漿才能用于臨床治療,C正確;利用血漿中的抗體可預防和治療疾病,輸入抗體屬于被動免疫,D正確。5.(2022·湖南期末)根據在免疫應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將T淋巴細胞分為若干亞群,其中常見的有具有呈遞抗原功能的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和具有殺傷靶細胞功能的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某科研小組做了用HIV病毒感染上述兩類T細胞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HIV病毒通過識別并結合Th細胞表面上的受體從而侵入細胞B.Tc細胞數量的減少可能是由于Tc細胞自身凋亡的緣故C.HIV病毒破壞Th細胞將導致艾滋病患者患癌幾率增大D.Th細胞和Tc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均能發揮作用解析:選D。HIV能通過細胞膜表面上受體蛋白的識別并結合Th細胞,從而侵入細胞,A正確;HIV感染后,Tc細胞數量略微有所減少,可能是由于其自身凋亡的緣故,B正確;由圖可知,HIV病毒可導致Th細胞顯著減少,而Th細胞是參與特異性免疫的主要細胞,因此HIV病毒破壞Th細胞將導致艾滋病患者患癌幾率增大,C正確;Th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作用,Tc細胞只在細胞免疫過程中發揮作用,D錯誤。6.(2022·濰坊一模)抗體是機體抵抗外來感染的關鍵,其產生受到輔助性T細胞的調控。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促進細胞質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使轉錄因子bcl6基因的表達增強,促進分化形成輔助性T細胞。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B細胞在輔助性T細胞輔助下分裂、分化,分化后產生抗體B.輔助性T細胞過度活化可能會導致自身免疫病C.AMPK氧化磷酸化后空間結構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活性降低D.二甲雙胍間接作用于細胞中的bcl6基因,調控其表達解析:選C。體液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其分化后產生的漿細胞能分泌抗體,A正確;輔助性T細胞過度活化可能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過強,進而導致自身免疫病的發生,B正確;結合題意“AMPK氧化磷酸化,使轉錄因子bcl6基因的表達增強”可知,該過程中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后,活性升高,C錯誤;結合題意可知,二甲雙胍通過促進細胞質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進而作用于轉錄因子bcl6基因,調控其表達,D正確。7.(多選)如圖表示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內環境主要包括血漿、淋巴液和組織液,內環境是機體代謝的主要場所B.圖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質依次是神經遞質、細胞因子和激素C.⑧可表示垂體產生的抗利尿激素,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⑧分泌量增加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則不能識別該抗原的細胞有漿細胞、T細胞等解析:選ACD。內環境主要包括血漿、淋巴液和組織液,機體代謝的主要場所在細胞質基質,A錯誤;圖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質依次是神經遞質、細胞因子和激素,B正確;⑧可表示由下丘腦產生、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⑧分泌量增加,C錯誤;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則不能識別該抗原的細胞有漿細胞,T細胞能夠識別抗原,D錯誤。8.(2022·北京市東城區模擬)黑色素細胞存在于皮膚表皮的最底層,能夠合成并分泌黑色素。白癜風是一種因皮膚缺乏黑色素而出現白斑的疾病。(1)細胞毒性T細胞在__________中成熟。研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機體中的某些細胞毒性T細胞會進入皮膚并攻擊黑色素細胞,引發白癜風。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白癜風是免疫系統的________這一基本功能紊亂引發的自身免疫病。(2)白癜風患者體內IFN-γ(一種細胞因子)的含量顯著提高。研究人員對野生型小鼠(WT)和IFN-γ受體基因敲除小鼠(KO)分別進行白癜風誘導處理,結果WT出現白癜風癥狀而KO沒有出現。對誘導處理后的小鼠皮膚中細胞毒性T細胞和黑色素細胞進行檢測,結果如圖1。圖1結果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IFN-γ含量的升高會招募細胞毒性T細胞到皮膚并大量殺死黑色素細胞。(3)已知成纖維細胞是皮膚中響應IFN-γ信號的主要細胞,為探究成纖維細胞響應IFN-γ信號后產生的物質是否在細胞毒性T細胞的招募中發揮作用,研究人員進行Transwell實驗(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圖2圖3將____________細胞接種在上室內,在實驗組下室內加入_________________培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計數上室和下室中的細胞數量(分別記為C上、C下)。根據公式p=____________,計算出細胞遷移率p(遷移細胞數量占細胞總數的比例),結果如圖3所示。(4)科研人員發現白癜風患者皮膚內的細胞毒性T細胞均聚集在皮損與非皮損區域交界處(即白斑邊緣)。請綜合相關信息,推測皮膚成纖維細胞在白斑擴大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細胞毒性T細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細胞分化產生,遷移到胸腺中成熟。免疫系統的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其中免疫自穩指機體清除衰老、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在一定條件下,機體中的某些細胞毒性T細胞會進入皮膚并攻擊黑色素細胞,引發白癜風,說明白癜風是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這一基本功能紊亂引發的自身免疫病。(2)分析題圖可知,對野生型小鼠(WT)和IFN-γ受體基因敲除小鼠(KO)分別進行白癜風誘導處理后,觀察兩組深色區域和淺色區域可知WT組細胞毒性T細胞顯著多于KO組,且WT組黑色素細胞少于KO組。(3)分析圖2可知,上室接種細胞,而下室不接種細胞,因此探究成纖維細胞響應IFN-γ信號后產生的物質是否在細胞毒性T細胞的招募中發揮作用。實驗中應將(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接種在上室內,在實驗組下室內加入經過IFN-γ培養處理的成纖維細胞的培養液,其中含有成纖維細胞響應IFN-γ信號后產生的物質。細胞遷移率p為遷移細胞數量占細胞總數的比例,即下室中的細胞數量為遷移的細胞數量,因此公式為C下/(C上+C下)×100%。(4)結合圖2和圖3實驗結果可知,經過IFN-γ培養處理的成纖維細胞的培養液能吸引細胞毒性T細胞使之發生遷移,因此可推測皮膚成纖維細胞在白斑擴大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為:皮膚成纖維細胞接收IFN-γ信號后分泌某種物質,將細胞毒性T細胞招募到皮損區與非皮損區交界處,殺傷非皮損區的黑色素細胞,使白斑面積擴大。答案:(1)胸腺 免疫自穩 (2)WT組細胞毒性T細胞顯著多于KO組,且WT組黑色素細胞少于KO組 (3)(活化的)細胞毒性T 經過IFN-γ培養處理的成纖維細胞的 C下/(C上+C下)×100% (4)皮膚成纖維細胞接收IFN-γ信號后分泌某種物質,將細胞毒性T細胞招募到皮損區與非皮損區交界處,殺傷非皮損區的黑色素細胞,使白斑面積擴大[能力提升]9.科研人員為研究脾臟中某種淋巴細胞(簡稱M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進行了如表所示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組別 處理方式 檢測結果實驗組 用肺癌細胞抗原與M細胞混合培養后,分離出M細胞與T淋巴細胞混合培養,再分離出T淋巴細胞與肺癌細胞混合培養 部分淋巴細胞能殺傷肺癌細胞對照組 未經處理的T淋巴細胞與肺癌細胞混合培養 淋巴細胞均不能殺傷肺癌細胞A.實驗組中部分能夠殺傷肺癌細胞的細胞可由T淋巴細胞分裂、分化而來B.若將對照組中未經處理的T淋巴細胞用抗體處理將得到與實驗組一樣的結果C.M細胞最可能是巨噬細胞,它具有識別、攝取、處理、呈遞抗原的作用D.癌細胞被殺傷主要是通過細胞免疫,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解析:選B。實驗組中部分能夠殺傷肺癌細胞的細胞是細胞毒性T細胞,可由T淋巴細胞分裂、分化而來,這說明M細胞可能是吞噬、處理、呈遞抗原的巨噬細胞,A、C正確;抗原(肺癌細胞)可以刺激T淋巴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細胞毒性T細胞,而抗體不能,B錯誤;癌細胞被殺傷主要是通過細胞免疫,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D正確。10.(2022·保定市七校聯考)調節性T細胞是一類重要的免疫細胞,FOXP3基因在其形成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具體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器官移植后,可注射藥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達來減弱排異反應B.某些嚴重過敏患者體內的FOXP3基因表達產物量高于正常人的C.當調節性T細胞數量過多時,機體產生腫瘤的風險會增大D.當調節性T細胞數量過少時,機體患自身免疫病的概率減小解析:選C。由圖可知,注射藥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達,調節性T細胞減少,不能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細胞毒性T細胞增多,因此排異反應較強,A錯誤;某些嚴重過敏患者體內的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高于健康人體,則FOXP3基因表達產物量低于正常人的,B錯誤;當調節性T細胞的數量過多時,細胞毒性T細胞不能活化,不能監控清除體內發生病變的腫瘤細胞,機體產生腫瘤的風險會增大,C正確;當調節性T細胞的數量缺乏時,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免疫功能增強,則機體患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增大,D錯誤。11.(多選)如圖1和圖2表示一項針對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調查結果。據圖分析,導致患者出現重癥的合理解釋是( )圖1 感染人群平均狀況圖2 重度感染人群狀況A.體液免疫水平較高B.細胞免疫強度極低C.非特異性免疫持續時間長D.特異性免疫啟動時間晚解析:選BD。據圖分析可知,重度感染人群的非特異性免疫時間較長,T細胞含量較低導致細胞免疫水平也較低,特異性免疫啟動時間較感染人群平均時間晚,因此細胞免疫強度極低和特異性免疫啟動時間晚是導致患者出現重癥的原因。12.(2022·北京順義區模擬)乳腺癌細胞在肺部增殖形成腫瘤的過程稱為乳腺癌肺轉移。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某些乳腺癌患者癌細胞中高表達的Lin28B特異性影響乳腺癌肺轉移,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研究。(1)在乳腺癌肺轉移前,乳腺癌細胞脫落的碎片攜帶癌細胞特異性抗原。樹突狀細胞將抗原呈遞給細胞毒性T細胞,同時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細胞毒性T細胞______________為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進一步識別并殺死轉移到肺部的腫瘤細胞,實現免疫系統的________功能。(2)為研究Lin28B高表達對乳腺處腫瘤生長及乳腺癌肺轉移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乳腺癌細胞和高表達Lin28B的乳腺癌細胞,將其分別注入甲、乙兩組正常小鼠的乳腺中,35天后檢測小鼠乳腺中腫瘤的體積和重量,90天后檢測小鼠中乳腺癌肺轉移率,結果如下表。組別 腫瘤體積(mm3) 腫瘤重量(g) 肺轉移率(%)甲組 273 1.80 0乙組 265 1.74 60%實驗結果表明在乳腺腫瘤處高表達Lin28B對乳腺處腫瘤的生長及乳腺癌肺轉移的影響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實驗中乙組小鼠在移植乳腺癌細胞21天后,中性粒細胞在肺部聚集增多??贵wA為正常小鼠體內的抗體,抗體B特異性結合中性粒細胞表面的抗原,可清除中性粒細胞。選用小鼠做如下①②③④四組實驗,過程如圖1,結果如圖2。圖1圖2實驗中選用的抗體A不能與__________________特異性結合。實驗結果說明在Lin28B高表達條件下,中性粒細胞只在腫瘤發生的早期階段具有促進乳腺癌肺轉移的作用,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4)在不同的細胞因子環境中,中性粒細胞可轉化為抗腫瘤N1表型或促腫瘤N2表型。研究發現乳腺腫瘤處Lin28B高表達時,肺部的中性粒細胞向N2表型轉化,使中性粒細胞表面的PD-L2表達增加,PD-L2與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增殖,從而使得免疫系統不能清除乳腺癌細胞,癌細胞在肺部大量增殖?;谝陨涎芯?,為進一步明確“乳腺腫瘤處高表達的Lin28B促進乳腺癌肺轉移的機制”,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解析:(1)樹突狀細胞將抗原呈遞給細胞毒性T細胞,使細胞毒性T細胞被激活,同時樹突狀細胞將抗原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使其釋放細胞因子;細胞毒性T細胞在兩者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殺死轉移到肺部的腫瘤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2)甲組的乳腺中注入了乳腺癌細胞,乙組的乳腺中注入了高表達Lin28B的乳腺癌細胞,結合表格可知,甲、乙的腫瘤體積、腫瘤重量差別不大(或乙比甲略小),但是乙組的肺轉移率很高,因此高表達Lin28B不影響腫瘤的生長,但是能促進乳腺癌肺轉移。(3)抗體A為正常小鼠體內的抗體,結合題干及圖2結果(①③組注射抗體A的中性粒細胞沒有變化)可知,抗體A不能與中性粒細胞(乳腺癌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結合圖2結果可知,②組在第14天注射抗體B,中性粒細胞被抗體B結合,其肺部癌細胞位點數明顯較少,而④組是第35天注射抗體B,中性粒細胞被抗體B結合,其肺部癌細胞位點數與①③兩組一樣,說明在Lin28B高表達條件下,中性粒細胞只在腫瘤發生的早期階段具有促進乳腺癌肺轉移的作用。(4)基于以上研究,為進一步明確“乳腺腫瘤處高表達的Lin28B促進乳腺癌肺轉移的機制”,新的研究方向為:乳腺腫瘤處高表達的Lin28B導致中性粒細胞在肺部發生向N2表型轉化的分子機制或細胞水平的變化。答案:(1)細胞因子 分裂、分化 免疫監視 (2)對乳腺腫瘤的生長無顯著影響,提高了乳腺癌肺轉移率 (3)中性粒細胞(乳腺癌細胞)?、诮M肺部癌細胞位點數顯著低于①組,③和④組肺部癌細胞位點數無顯著差異 (4)乳腺腫瘤處高表達的Lin28B導致中性粒細胞在肺部發生向N2表型轉化的分子機制或細胞水平的變化(合理即可)13.(2022·揚州模擬)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蔓延全球,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該類肺炎的典型癥狀是發熱(高于37.3 ℃),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學說認為體溫調節機制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調定點是該恒溫器調節溫度的基準;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溫度時,機體通過調節回到調定點水平。(1)體溫調節的“恒溫器”位于________中,SARS-CoV-2侵染人體后,會使體溫調定點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進而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泌增多,機體產熱量增多。(2)侵入人體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為__________誘導機體B淋巴細胞分裂、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而產生免疫力。(3)細胞因子風暴(CS)又稱炎癥風暴,是指人體內因劇烈刺激(如感染、藥物等)所引起的體液中多種細胞因子迅速大量產生的現象。研究人員發現,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組織所形成的CS導致的呼吸器官衰竭。人體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發生的部分免疫反應過程如圖。①新型冠狀病毒侵入機體后,受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引起更多免疫細胞透過毛細血管聚集到病變部位并被激活,激活的免疫細胞則會產生更多的細胞因子,該過程的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由此引發的免疫功能異常病稱為________。②由圖分析可知,在臨床上往往采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壓制人體的CS,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減輕免疫反應對組織器官的損傷破壞;同時配合抗菌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防止并發感染出現。治療CS的糖皮質激素與胰島素具有抗衡作用,可以推測該激素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疫情期間,多家自媒體發布了眾多有關新冠肺炎的言論。例如,可以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對患者進行治療,倡議痊愈者積極捐獻血漿。請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以上言論是否科學,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SARS-CoV-2侵染人體后,會使體溫調定點升高,進而導致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機體產熱量增多。(2)侵入人體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相當于抗原,可誘導機體B淋巴細胞分裂、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進而產生免疫力。(3)①新型冠狀病毒侵入機體后,受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引起更多免疫細胞透過毛細血管聚集到病變部位并被激活,激活的免疫細胞則會產生更多的細胞因子,該過程的調節機制是正反饋調節,由此引發的免疫功能異常病稱為自身免疫病。②在臨床上,往往采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壓制人體的CS,其原理是利用糖皮質激素抑制免疫系統的作用,以減輕免疫反應對組織器官的損傷破壞;同時配合抗菌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防止并發感染出現。治療CS的糖皮質激素與胰島素具有抗衡作用,據此推測該激素可能的副作用是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4)因為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中具有新型冠狀病毒(或SARS-CoV-2或相應)抗體,可以與該病毒的抗原結合,抑制其繁殖和侵染細胞,所以這種說法是科學的。答案:(1)下丘腦 升高 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2)抗原 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3)①正反饋調節 自身免疫病?、诶锰瞧べ|激素抑制免疫系統的作用 導致血糖升高(高血糖) (4)科學,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中具有新型冠狀病毒(或SARS-CoV-2或相應)抗體,可以與該病毒的抗原結合,抑制其繁殖和侵染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