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自主學習:1.復合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2.復合聯(lián)言判斷的含義、★結構、真假判斷、意義;3.復合選言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真假判斷、要求、意義;4.復合假言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真假判斷、前提。難點: 正確理解……真假值特征(真值表),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的意義。議題復合判斷及其種類1烏龜約仙鶴一起到遠方旅游。烏龜不會飛,它咬住樹枝的中間,要兩只仙鶴各叼住樹枝的一端。臨行前,仙鶴提醒烏龜?shù)搅丝罩胁灰f話:“如果你一張嘴,就會掉下去。”當它們飛過一個小鎮(zhèn)時,有個小孩喊道:“看呀,仙鶴綁架了烏龜!”烏龜想解釋一下,剛說“不……”,就從空中掉了下去……思考:仙鶴的話中使用的判斷與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有什么區(qū)別?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如果你一張嘴,就會掉下去。仙鶴的話:你一張嘴你會掉下去是一個復合判斷由兩個判斷組成①復合判斷是由其本身包含的其他判斷構成的判斷,從分析復合判斷的邏輯結構看,直接構成它的要素是判斷。這里的判斷可以是簡單判斷,也可以是復合判斷。②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是簡單判斷,都直接由概念構成,也就是說,從分析簡單判斷的邏輯結構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點評:客觀世界復雜多變,認識對象的情況多種多樣,僅依靠簡單判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對象的情況……需要運用復合判斷。P361.必要性2.含義:是指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3. 組成:=聯(lián)結詞+支判斷①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用p、q、r……表示,可以是簡單判斷,也可以是復合……一個復合判斷至少包含兩個支判斷。)②聯(lián)結支判斷的詞項叫作聯(lián)結詞。(表示判斷之間的關系,將支判斷連接為一個完整的復合判斷的語詞。如:“并且”、“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魯迅 既是 文學家,又是 思想家支判斷支判斷聯(lián)結詞聯(lián)結詞復合判斷及其種類4. ★復合判斷的種類:根據(jù)斷定情況的不同,分為以下種類:聯(lián)(聯(lián)結)言判斷:選(選擇)言判斷:假(假設)言判斷: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對象之間的條件聯(lián)系加以斷定。5、意義: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判斷,也不能進行推理。在邏輯思維中,正確運用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復合判斷及其種類議題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2小華讀了一篇散文后,評論道:“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讀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說它文筆生動我不反對,但說它富有哲理實在談不上。”小華反駁說:“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觀點,卻又承認它文筆生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小華的評論屬于什么判斷 上述對話中誰的話不合邏輯,為什么 探究與分享:小華的評論:“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是一個聯(lián)言判斷,由兩個支判斷和一個連接詞組成。兩個支判斷是:“這篇散文文筆生動”和“這篇散文富有哲理”。連接詞是:“不但…而且…”上述對話中誰的話不合乎邏輯,為什么?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上述對話中小華反駁的話不合邏輯。因為如果聯(lián)言判斷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構成聯(lián)言判斷的所有的支判斷都是假的導致的,也可能是由某個或某些支判斷是假的導致的。在小浩看來,小華的“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這個判斷是假的,小浩否認了它是富有哲理的,他否認了其中一個聯(lián)言支可得出該判斷為假,所以,小浩不同意小華的觀點并不是自相矛盾。小華讀了一篇散文后,評論道:“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讀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說它文筆生動我不反對,但說它富有哲理實在談不上。”小華反駁說:“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觀點,卻又承認它文筆生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上述對話中誰的話不合邏輯,為什么 探究與分享:1、含義:……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組成:包括聯(lián)言支(至少兩個)和聯(lián)結項(有時可省略:商品物美價廉)。聯(lián)言項常用“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這篇散文 不但 文筆生動,而且 富有哲理。聯(lián)結項聯(lián)言支聯(lián)結項聯(lián)言支①聯(lián)言支:是組成聯(lián)言判斷的支判斷。一個聯(lián)言判斷至少有兩個聯(lián)言支。②聯(lián)結項:是用來聯(lián)結聯(lián)言支的詞項。“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雖然……但是……”“不是……而是……”“接著”“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僅不……反而……”“尚且……何況……”“盡管……可能……”“然而”“而”“且”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1.聯(lián)言判斷常用并列復句、遞進復句、承接復句和轉折復句復句表示。①從門到窗戶是七步,從窗戶到門也是七步。②他不僅是班長,而且是校學生會主席。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④張強雖然不太聰明,但是很努力。2.當聯(lián)言支的主項或謂項相同時,聯(lián)言判斷也可以用單句表示。①主項相同:“魯迅是文學家,魯迅是思想家”。——“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②謂項相同:“小劉是球迷。小趙是球迷。”——“小劉和小趙是球迷。”知識拓展3、★聯(lián)言判斷的真假:取決于聯(lián)言支的真假①在聯(lián)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每個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才是真的。②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lián)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lián)言支是假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就是假的。p q p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全真則真,一假則假西紅柿既是水果(真),又是蔬菜(真) 真西紅柿是水果(真),但不是蔬菜(假) 假西紅柿不是水果(假),而是蔬菜(真) 假西紅柿不是水果(假),也不是蔬菜(假) 假聯(lián)言判斷與聯(lián)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4.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的意義:p37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注意】區(qū)別聯(lián)言判斷和關系判斷當聯(lián)言判斷用單句表達時,在形式上與關系判斷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劉和小趙是球迷。②小劉和小趙是同鄉(xiāng)。區(qū)別的方法是:將單句變成復句看是否成立,聯(lián)言判斷變成復句后,每個分句都成立;關系判斷變成復句后,兩個分句都不成立。如,①變成“小劉是球迷,小趙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變成“小劉是同鄉(xiāng),小趙也是同鄉(xiāng)”,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聯(lián)言判斷(由兩個性質判斷組成),②是關系判斷。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的要求【特別提醒】①聯(lián)言判斷要求聯(lián)言支必須同真(聯(lián)言判斷所斷定的幾種事物情況必須是同時存在的。全真則真,一假則假)。②a.聯(lián)言支之間有聯(lián)系,不能割裂,否則,就無實際意義。例如,“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并且光沿直線傳播”。b.注意聯(lián)言支先后次序有的聯(lián)言判斷不能顛倒聯(lián)言支,例如“雨停了,天晴了,太陽出來了”。③選用恰當?shù)穆?lián)結項。例如,他雖然滿頭銀發(fā),而且精神抖擻。(這個是轉折聯(lián)言判斷,用錯了聯(lián)結項)常用聯(lián)結項:“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雖然……但是……”“不是……而是……”小試牛刀:以下聯(lián)言判斷是否為真?1、孔子既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偉大的政治家。2、貪污是一種違紀行為,但不是一種違法行為。3、出入校門者,請出示工作證和學生證。真假假聯(lián)言判斷真值表口訣:全真為真,一假則假。“認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它來源于實踐。”下列對該聯(lián)言判斷說法正確的是( ) A.該聯(lián)言判斷是真的 B.該聯(lián)言判斷是假的 C.該聯(lián)言判斷只有一個聯(lián)言支是真的 D.無法判斷A知識歸納聯(lián)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聯(lián)結項聯(lián)言支:組成聯(lián)言判斷的支判斷常見:日常語言表達中,聯(lián)結項有時可以省略當且僅當,各個聯(lián)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lián)言支是假的,這個聯(lián)言判斷就是假的。有助于將多種情況綜合起來、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使思考更周密,判斷更恰當結構組成含義真假關系意義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正確運用聯(lián)言判斷用來聯(lián)結聯(lián)言支的詞項議題正確運用選言判斷3請你從思維方法上說明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憨漢的話涉及什么判斷?有一憨漢,出門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歸。家人尋至城外,見其懷抱竹竿哭泣。問其緣何不歸,憨漢泣曰:“我或者豎持竹竿進城,或者橫持竹竿進城,可是,豎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矮;橫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窄!”議題3.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沒有找到正確持竿進城的方法,即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種可能性——前后縱向進城。從選言判斷的角度講,是他遺漏了真實的選言支。(2)涉及選言判斷。憨漢的話涉及斷定對象幾種情況的判斷,或是這樣,或是那樣。選言判斷不能遺漏選言支。【探究與分享:P38】1.含義: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在若干可能的情況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種情況存在。)or2.★構成:或者 你說錯了, 或者 我聽錯了由選言支和聯(lián)結項兩個部分組成。聯(lián)結項選言支選言支聯(lián)結項正確運用選言判斷選言支聯(lián)結項 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做選言支。一個選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①常常用來聯(lián)結選言支的詞項,叫做選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②舉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還是……”“也許……也許……”等③選言判斷的聯(lián)結項一般不可以省略。3.★分類: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相容選言判斷 不相容選言判斷含義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 可以同時并存 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2種情況并存常用 聯(lián)結項 “或者” “或者……或者……” “是……還是……” “也許……也許……”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限制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居其一”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則假 有且只有一真為真,≥2真或全假(無真)皆假成立條件 真 至少有一個選言支是真的 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假 沒有選言支是真的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 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4.★真假:(1)相容選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是假的。(2)不相容選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2個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是假的。一真即真,全假則假有且只有一真為真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選言判斷與選言支的真值關系的真值表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真假真真真假【鞏固知識】說一說以下選言判斷的類型?(1)明天或者登長城,或者游香山。(2)這個詞的用法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3)老張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張是詩人,或是畫家。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5.★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1)要根據(jù)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2)要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 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窮盡選言支)6.意義: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從認識角度看),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從實踐角度看)。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示例評析】P39例1:某國領導人在講話中說:“世界各國,不支持銷毀核武器,就是想發(fā)展核武器。”這個判斷準確嗎?世界各國對待核武器的態(tài)度有三種可能情況……。這個選言判斷沒有列舉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選言支未窮盡),因此,這個判斷不準確。例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無非是這樣幾個方面:要么是社會影響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學校教育不力。不正確,該選言判斷是相容選言判斷,不能用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聯(lián)結項,應把“要么……要么……”改為“或者……或者……”。某地某種蔬菜價格大幅上升成為社會議論焦點。該蔬菜價格突然上升,或者是因為該蔬菜供應少需求多,或者是因為該蔬菜的替代蔬菜未上市,或者是該蔬菜因天氣原因歉收。以下選項與上述判斷相一致的是( )A.官僚主義者或者遇事不負責任,或者遇事主觀武斷。B.夏老師對王老師說:“這堂課要么你上,要么我上。”C.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有地方住了。D.任何一種哲學派別,或是唯物主義的,或是唯心主義的,二者必居其一。解析: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存在。題干觀點屬于相容選言判斷,A觀點也屬于相容選言判斷,入選;B、D為不相容選言判斷,排除;C是假言判斷,排除。A知識歸納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聯(lián)結項選言支常見:日常語言表達中,聯(lián)結項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選言判斷的選言支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選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有助于表達對象的各種可能情況,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不能誤用相容或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結構組成含義真假關系意義要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種類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議題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031、條件聯(lián)系:某一情況的發(fā)生會促使另一情況的發(fā)生;某一情況不發(fā)生,會導致另一情況不發(fā)生。事物情況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就是條件聯(lián)系。(客觀的)人們認識了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lián)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斷。(主觀的)2、假言判斷(條件判斷)含義: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又叫條件判斷)。正確運用假言判斷3、★結構: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前件 + 后件聯(lián) 結 項表示條件的判斷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①含義:……聯(lián)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②舉例:“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等;如果寒流來了那么氣溫會下降前件后件聯(lián)結項4.★分類:種類 含義 主要內容 邏輯形式 聯(lián)結項 例子充分條件 假言判斷 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的判斷 有它就行, 沒它未必不行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則… 如果天下雨,地面就會濕了必要條件 假言判斷 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 沒它不行 有它未必行 只有p,才有q 只有…才… 必須…才… 只有認真學習,才能考上大學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 的判斷…… 有它就行, 沒它不行 當且僅當 p,則q …當且僅當… 一個數(shù)是偶數(shù),當且僅當,這個數(shù)能被2整除假言判斷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況之間存在著三種條件關系,相應地,假言判斷分為:正確運用假言判斷(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有前必有后)②邏輯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那么……” “倘若……則……” “只要……就……” “一旦……就……” “當……便……” “要是……就……”“假使……那么……”(補充在41-2旁邊)正確運用假言判斷5、★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否成立。有它就行,沒它未必不行③★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真值表(補充在41頁)p (前件) q (后件)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例如如果天下雨, 那么地濕。真 真 √假 真假√√(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是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②邏輯形式:只有p,才q。“只有……才……” “必須……才……” “除非……才……” “……才……” “沒有……就沒有……”5、★真假:正確運用假言判斷沒它不行,必不可少③真值表前件p 后件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例如: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真 真假假 假總結:無前必無后,有前未必有后(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關系的假言判斷。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②邏輯形式:p當且僅當q或者當且僅當p,則q。“……當且僅當……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當且僅當…”“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5、★真假:正確運用假言判斷③真值表前件p 后件q p當且僅當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例如:一個數(shù)是偶數(shù),當且僅當,這個數(shù)能被2整除。真 真假 假全真全假皆為真,一真一假皆為假總結: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總結:★假言判斷的真值表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當且僅有p,則q( )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真真真真假真真真知識整合6.假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①假言判斷的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濕。“下雨”是“地濕”的充分條件。這個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濕”,而取決于“下雨”與“地濕”的關系。②有時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地方站了。這個假言判斷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這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卻是存在的。這個假言判斷仍然是真的。正確運用假言判斷小試牛刀:以下為哪種假言判斷?1、當且僅當競爭對手推出投標時,小李才會報一個較高的價位2、沒有種子,就沒有莊稼。3、方老師只有在生病的情況下才會不來上課。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一旦黃河決口,后果就不堪設想。6、只要肯登攀,世上無難事。充分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充分條件7.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8.判斷的重要性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判斷,也不能進行推理。正確運用假言判斷(2022·遼寧盤錦三模)假言判斷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下列判斷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是( )A.如果不思進取,就會一生碌碌無為B.全國人民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共克難關C.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D.當且僅當一個數(shù)是偶數(shù),這個數(shù)能被2整除B【解析】A:如果不思進取,就會一生碌碌無為,這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A不合題意。B:全國人民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共克難關,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是,B符合題意。C: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這屬于聯(lián)言判斷,C不合題意。D:當且僅當一個數(shù)是偶數(shù),這個數(shù)能被2整除,這屬于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D不合題意。考點訓練含義 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 ★構成 前件、后件、聯(lián)結項 ★分類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有前必有后 無前未必無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無前必無后 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有前必有后且無前必無后正確運用假言判斷(條件判斷)總結:推理依據(jù) 有效形式 充分 條件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如果下雨,運動會就延后。 天下雨了。所以,運動會延后。 如果下雨,運動會就延后。運動會沒有延后。所以,天沒有下雨了。必要條件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只有遵循規(guī)律,才能取得成功 不遵循規(guī)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 只有遵循規(guī)律,才能取得成功,取得了成功,所以,遵循了規(guī)律。充要條件 前后件同真同假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復合判斷幾種情況同時成立,全真才真(一真三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不相容選言判斷: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兩真兩假)相容選言判斷:一真即可為真(三真一假)聯(lián)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聯(lián)言判斷 選言判斷 假言判斷支判斷 至少包含兩個聯(lián)言支 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lián)結詞 “并且”“既…又…” “不但…而且…” “雖然…但是…” 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 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充要條件:“…當且僅當…”真假 全真才真,一假就假 相容:一真就真, 全真也真, 全假才假 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 充分條件: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必要條件:無前必無后,有前未必有后充要條件: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意義 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 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從認識角度看),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從實踐角度看)。 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概念就不能進行推理。拓展深化:復合判斷及其邏輯性質前件 后件 P并且q p或者q p要么q 如果p那么q 只有p才q p當且僅當qp q p∧q p∨q p∨q p q p q p q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六種復合判斷的真值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