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4.2 我國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卡結合社會保障卡的功能,談一談什么是社會保障。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一以上對話涉及哪些社會保障形式?這些社會保障發揮了什么作用?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1.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1)必要性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會遇到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體系(2)重要性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3)功能/作用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1.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民生保障安全網(穩定功能):社會保障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收入分配調節器(調節功能):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互助共濟功能: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發揮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其他主要形式/主要內容閱讀課本P51-52的內容,從含義、地位、作用等角度,說說你對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的認識。(1)社會保險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2.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①地位②含義 資金來源保障對象保障方式③主要類型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通過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公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社會保險 商業保險舉例性質誰經營經營目標費用來源保障對象保障水平“五險”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由國家經辦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分攤公民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人身意外傷害險、運費險……自愿的市場行為保險公司經營追求利潤全部由個人承擔簽訂保險合同并按照約定繳費的人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2)社會救助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2.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①地位②含義 資金來源保障對象保障方式③作用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政府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相關鏈接災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災害救助的主要目的是使陷入困境的災民獲得衣、食、住、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幫助其擺脫生存危機,同時使災區經濟社會發展盡快恢復正常。最低生活保障是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政府劃定的最低生活標準,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一定現金和物資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3)社會福利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2.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①地位②含義 保障對象保障方式③作用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政府和社會提供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社會福利有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福利,也有面向特定群體的老年福利、兒童福利、婦女福利、殘疾人福利等。(4)社會優撫一、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2.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①保障對象②保障方式③特點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國家和社會依法對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相關鏈接社會保障既有經濟保障,也有服務保障。通過貨幣或有價票證的形式,為國民提供經濟援助,滿足其基本的生活所需。通過提供日常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生活保障需求。除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基本保障外,還存在大量補充性的社會保障形式,如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在政府指導下,以社區組織為依托,在城鄉一定層次的社區內以全體社區居民為對象,以特殊群體為重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他們提供福利性服務的一種社會化保障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二“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工作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99億人、13.61億人、2.17億人、2.68億人。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各項社會保障待遇穩步提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黨中央、國務院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臺了一攬子助企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的規模性政策。截至2020年底,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免、減、緩等政策合計減費1.54萬億元,職工醫保費階段性減征1650億元。(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具體要求要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注意: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 享有相同的社會保障權益(2)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具體要求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二戰后,一些歐洲國家進入經濟高增長階段,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公民享有免費的醫療、悠長的假期、長期的失業救濟……因此,有人提出要學習歐洲高福利政策,不斷提高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對此,你怎么看?根據規定,職工個人基本養老保險費需要由個人和用人單位分別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繳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等條件后,個人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某企業職工小王,每月個人繳納約600元養老保險費。他算了算賬:自己才30歲,還有幾十年才能領取養老金,現在每月繳這么多錢,影響當前生活質量,太不劃算。于是,他想“退保”。P55 探究與分享你如何評價小王的“退保”想法?(3)要做到權責清晰。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具體要求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1)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2)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3)要做到權責清晰。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具體要求2.總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