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人體對信息的感知實驗技術、器材、設備及媒體資源同步移動眼球成像、近視遠視成因及矯正儀,可變曲度凸透鏡、焦距5厘米、焦距9厘米凸透鏡、矯正凹透鏡、凸透鏡、光具柱、紅色燈等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生物學核心素養主要由四個要素組成: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要素形成統一整體。實驗教學是幫助初中學生學習科學探究、形成理性思維的主要方式,本節“眼球成像、近視遠視成因及矯正”學習內容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上有難度,我通過創新的眼球成像儀成像的探究實驗,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來理解其原理。教學活動背景分析教材分析:蘇科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6章第2節“人體對信息的感知—眼球成像、近視遠視成因及矯正”部分教材內容,通過眼球結構示意圖、模型,自主建構眼球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視覺的形成過程則通過模擬眼球成像的過程,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接著學生通過創新模型,實驗探究近視的成因,認識矯正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形成。最后拓展遠視成因及矯正。學情分析:眼球成像及近視、遠視成因及其矯正,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借助創新模型、通過實驗探究來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基于理性分析的思維,發展學生的的核心素養。教學活動目標設計1.說明眼球的結構與視覺形成的關系,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2.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3.描述近視、遠視的形成和矯正方法,關注生命和健康,形成社會責任意識。教學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模擬眼球成像的過程教學難點:近視遠視形成的原因及其矯正教學過程:播放視頻:人體從外界獲得信息大部分來自視覺。1.1認識眼睛的結構眼球和眼球的附屬結構。主要結構是眼球。運用圖片及眼球儀模型一一拆分,學生說出各部分名稱。質疑:眼的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說說你的想法。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認識眼的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在眼球內有成像的結構。為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礎。2.模擬眼球成像的過程,認識視覺的形成出示眼球成像儀,演示眼球成像的過程。2.1提出問題:實驗中的凸透鏡和屏板相當于眼球中的什么結構?根據實驗現象和眼球的結構分析,你認為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物像應是怎樣的狀態?2.2將插頭接入220V電源,打開開關,光源燈亮,將可調節晶狀體(用兩層硅膠膜制成的可改變曲度的凸透鏡,往里面注水,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凸度不同的晶狀體)插入眼球內,在軌道上前后移動物體的位置,用注射器往晶狀體內部注入和吸出水,調節晶狀體的凸度,使視網膜上成像清晰光源倒像,這時為正常人的眼睛。設計意圖:直觀演示眼球成像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眼球的成像功能,認識正常眼既能看清近處物體又能看清遠處物體,物像會落在視網膜上。同時也是為學生下面的探究作方法上的指導。2.3觀看視頻:視覺的形成學生匯報,通過板書解釋說明,幫助理解視覺的形成。3.探究近視的成因:3.1提出問題:如果平時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晶狀體凸度變大,物像落在哪里?3.2作出假設:晶狀體凸度變大,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3.3制訂計劃:3.3.1將焦距為5cm的凸透鏡插入眼球內,往前調節視網膜,使視網膜上成清晰光源倒像,此時為近視(晶狀體凸度過大)。3.3.2把眼球前支架上凹透鏡旋轉置眼前,前移的視網膜上看不到清晰的物像,再把視網膜移向后方,剛好移到原處,視網膜上又可以看到清晰的光源倒像。此時說明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3.4實施計劃:3.5得出結論:晶狀體凸度過大,物像會落在視網膜前方,視網膜上的物像模糊,形成近視。近視的矯正:配戴凹透鏡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近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不僅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而且進行理性思維的訓練。探究遠視的成因:晶狀體凸度過小,物像會落在視網膜后方,視網膜上的物像模糊,形成遠視。遠視的矯正:配戴凸透鏡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探究遠視的成因及矯正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并進行理性思維的訓練。5.預防近視:引入:學生說說近視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圖片說明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設計意圖:關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關注生命,增強社會責任意識。6.鞏固練習7.課堂小結8.作業:同步練習9.板書設計:第2節人體對信息的感知眼的結構:眼球和眼球的附屬結構視覺的形成:視網膜-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近視的成因:晶狀體曲度太大、眼球前后徑過長矯正:凹透鏡用眼衛生教學流程圖拆分模型,引入新課→演示成像,探尋規律→科學探究,獲知練思→拓展應用,形成責任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形式設計:可以運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種形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設計:可以從知識的興趣、理性思維的習慣、獲得成功的愉悅、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通過統計學生發言的次數、發言的質量、課堂練習的正確性等方面讓學生互評;教師的評價可以從上課學生聽講的專注程度、參與活動的程度、學生思維的深度、發現問題的角度、發現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等級設計:各項目評價分為ABCD四個不同等級教學活動反思與總結針對現成的眼球儀的不便之處,進行加工改進而成的。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點:1.將原來不可調節的晶狀體,換成雙層膜狀內注入水的量的多少調節晶狀體的凸度,模擬人的晶狀體。2.將原來不可移動物體(燈),換成可移動的物體,可以前后移動,模擬遠、近不同的物體。3.可以通過測量,比較凸度不同的晶狀體,所成的像的位置,理解近視、遠視的成因。讓實驗現象可視化。4.將固定的視網膜,加上軌道,使其可移動。前后移動,可以準確的接收到物像。5.將眼球儀放于轉盤上,通過轉動轉盤,可以使全班各位置學生都能看到實驗現象。將此教具運用于實驗教學中,效果非常好,學生探究興趣濃,能夠很輕松的突破教學難點。一個模型完成多個實驗,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創新模型,將抽象的生理學知識和原理,直觀展示,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建構科學概念,發展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