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這還是“愛”嗎?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9.2 把握適度原則1.什么是質?學習導航1.什么是度?2.什么是適度?為什么要遵循適度原則?3.什么是適度原則?4.遵循適度原則的方法是什么?5.如何正確運用適度原則?PART:01適度的含義合作探究《論語·先進》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br/>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請舉例說明理由。提示: 過猶不及強調的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堅持適度原則,事情做過了頭,就和沒有做一樣,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問題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一、適度的含義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2)關節點: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相關鏈接】:“水的三態變化”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0-100℃這個幅度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 ℃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 ℃或100 ℃ ),水就變成冰或水蒸氣了。水蒸氣水﹥ 100 C冰液體﹤ 0 C0 C100 C關節點(臨界點)關節點(臨界點)度請在相應位置填上關節點(臨界點)、度相關鏈接例如,“一個蘋果”的“一”已不是單純的量,而是有“蘋果”作為內容的量。【知識整合】全面理解度1.質和量的統一表現為度例如,人只有通過身高、體重、血壓等系列量的規定才能成為現實的、具體的人,否則就只是“人”的抽象。量因為與質相結合面成為具體存在物的量。質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東西,然而質的存在還需要借助量的規定。2.度是事物保持自已質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范圍。在度中質和量的關系是:一定的質規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約一定的質。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質限制在一 個確定的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質的穩定性保持著,該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這一范圍, 質的穩定性就遭到破壞,該事物就變為他事物。一、適度的含義2.什么是適度?為什么要遵循適度原則?(1)適度:就是適當的程度。(含義)(2)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3)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A例1.在“度"中,質和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堅持適度原則,使事物的變化保持在適當的量的范圍內,防止“過“或“不及”。下列選項中,說明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有A.適可而止 B.對癥下藥 C.量體裁衣 D.因地制宜解析:A項強調適量,人選;B、C、D三項體現的是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題意不符,應排除。例題2:關于“度”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界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質的界限 ③度是事物變化的關節點 ④質和量的統一為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D【解析】D。質和量的統一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②表述有誤,③中度不是關節點,度的極限是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例題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長”“急于求成”等名言和成語給我們共同的哲學啟示是( )A.抓住時機,促成質變B.循環往復,不斷前進C.前途光明,道路曲折D.腳踏實地,注重積累D【解析】“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長”“急于求成”說明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這要求我們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故選D。PART:02掌握適度原則1、適度原則的必要性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二、掌握適度原則2、適度原則的含義3、如何遵循適度原則(1)防止過猶不及: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錯誤【例】: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端。比如,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又如,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二、掌握適度原則【例】: 《墨子》一書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例如,遇到盜賊不得已時,可以采取靈活的應變策略,斷指保命,舍財保命,取小害而免大禍。(2)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暗弥小笔前殉钟卸?,合適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二、掌握適度原則3、如何遵循適度原則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折中主義(1)含義: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現:把矛盾雙方等同起來,不分主次;把對立雙方調和起來,混淆是非;在原則問題上模棱兩可,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堅持的立場。它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相關鏈接:(3)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①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②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二、掌握適度原則3、如何遵循適度原則把握適度原則度和關節點的含義適度的含義堅持適度原則掌握適度原則適度原則的必要性適度原則的含義如何遵循適度原則1.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保持液態不變的溫度范圍為0-100 C??梢?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①0~ 100 C是保持水為液態的度②0~ 100 C是保持水為液態的關節點③突破0 C或100 C ,水就會變質④超出0~ 100 C的范圍,水的狀態會發生根本改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①說法符合度的定義;關節點是引起質變的節點,0 C或100 C是保持水為液態的關節點,②說法錯誤;突破0 C或100 C,水的狀態就會發生根本變化,即水會變為冰或水蒸氣,物理上的相變也屬于質變,但質變不等于變質,變質是化學性質的改變,故③說法錯誤;超出度的范圍,事物的質態會發生根本改變,故④說法正確。。B2.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具有巨大創造力的民族,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諸多原創杰作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原創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創造者的生命沉潛,是“十年磨一劍”。這表明①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變②量變對事物的發展比質變更為重要③事物的量變和質變是循環往復的④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3.我國傳統文化中有“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說法。這一說法蘊含的辯證思想是①若超出“度"的范圍,事物必然向著其對立面轉化②若超出事物臨界點,質與量的矛盾統一體就會瓦解③要注意把握分寸,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④應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促成事物的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說法強調適度原則,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都存在一個度,一旦超過度的范圍,則會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一事物則變為他事物,①②符合題意;③后半句錯誤,折中主義是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④與題意不符,排除。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