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分析不同樂器不同音色特征導入古箏: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強。琵琶: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嗩吶:發音穿透力、感染力強。竹笛: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揚琴:音量宏大,剛柔并濟;音色明亮,清脆。二胡:集中于中高音域,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綜合不同樂器特征合奏成曲這是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思維方法的一次成功運用。既要運用分析的方法,認識各個部分和要素。也要運用綜合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整體和聯系。8.2 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學習目標:重點: 掌握分析的含義、方法和特征,掌握綜合的含義、方法和特征;難點: 理解堅持辯證思維,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認識事物,反對形而上學割裂分析與綜合的一點論。學習導航1.分析的必要性和含義2.分析的具體內容和方法3.分析思維的優點及缺點4.綜合的必要性和含義5.綜合的具體內容和方法6.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是什么?哲學基礎和要求?閱讀課本P76-79,完成以下任務,并在相應位置進行劃線標記分析與綜合的含義PART:01在這個實驗中,牛頓運用了什么思維方法?牛頓用三棱鏡把日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順序排列著的彩色光帶,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頻譜,分別研究各個成分的波長,這才明確了光的顏色的本質。“解剖”認識對象【探究與分享】(1)分析的必要性:(2)分析的含義: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一) 分析方法復雜多樣的客觀事物是以有機整體的方式存在和發展的。為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需要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要素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解剖”認識對象。P76“如果不把不間斷的東西割斷,不使活生生的東西簡單化、粗陋化,不加以劃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們就不能想象、表達、測量、描繪運動。” ——列寧目的是認識事物的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分析思維的方法——科學研究中(相關鏈接)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③功能分析:④因果分析:“有沒有”“是不是”“有多少”“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①定性分析: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主要解決“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例:香菜,是一種傘形科芫荽屬植物。其營養豐富,內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等,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磷、鎂等,其揮發油含有甘露糖醇、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等,可開胃醒脾。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2.分析思維的方法——科學研究中②定量分析: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例:正常人每天飲水1500-2000ml即可,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量大約是2000-3000ml,人能通過進食食物可以獲取500-1000ml的水分,包括吃水果、吃飯時喝湯都包括在內。正常飲水1500-2000ml是一個基礎量,成人每天的飲水量還應該根據季節、環境、運動量的不同而不同。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2.分析思維的方法——科學研究中③功能分析: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決研究對象“有什么作用”的問題。紅牛飲料的功能:一是提神醒腦。紅牛含有很多的咖啡因,這類物質對神經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在飲用之后會明顯的興奮大腦中樞神經,起到提神醒腦、抗疲勞的作用。二是補充能量。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2.分析思維的方法——科學研究中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④因果分析: 確定引起某一現象發生或變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決研究對象“為什么”的問題。示例:引起近視的原因之一有環境因素:長期近距離用眼者的近視發生率較高,這也是我國青少年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如果再疊加上環境照明不佳、閱讀字跡過小或模糊不清、持續閱讀時間過長、缺乏戶外活動等因素,更加促使近視的發生與發展。2.分析思維的方法——科學研究中判斷下列屬于何種分析思維的方法?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6.0g左右的鹽分就可以。飲食上鹽分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身體健康,尤其是高血壓的人更不應該攝入過多的鹽分。定量分析西瓜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藥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定性分析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成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兩大類。因果分析由于大腦在睡眠狀態下耗氧量大大減少,有利于腦細胞能量貯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護大腦,提高腦力。功能分析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①人們需要對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的分析。P77一段(矛盾分析法)②辯證唯物主義闡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有利于人們在實踐中抓住重點問題,認清事物性質。這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2.分析思維的方法——在社會生活中3.分析思維的優缺點高考結束后,張三準備進行志愿填報,向老師和家長進行咨詢。家長從就業角度分析應報考A大學老師從學校綜合實力角度分析應報考B大學張三從自己的興趣愛好角度分析應報考C大學最后,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張三報考B大學。結合家長、老師和小林的分析,談談分析有何優點?又有何缺點?3.分析思維的優點及缺點優點精確分析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力圖把具體的“點”認識透徹。缺點片面認識如果認識只局限在問題的“點”上,就難免產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如何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綜合的方法【知識整合】分析的常用方法實踐需要 具體方法 解決問題科學研究中 ①定性分析 “有沒有”“是不是”②定量分析 量“有多少”③功能分析 “有什么作用”④因果分析(五種方法) “為什么”社會生活中 矛盾分析法(對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進行科學分析) 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階段哲學中 (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辯證唯物主義闡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有利于人們在實踐中抓住重點問題,認清事物性質提示: 門捷列夫使用了綜合的方法,把分析得到的關于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最終把握雜亂現象背后可能存在的規律性。門捷列夫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 你對表面雜亂的事物通常是怎么處理的 19世紀中葉,人們已發現63種元素,對單個元素的性質也分別有所了解,但看不出這63種元素之間有什么關系。被發現的元素越多,化學家們越感到迷茫。要從表面雜亂的元素現象中理出頭緒,就必須從特性各異的元素中找出某種規律。門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對這幾十種元素反復加以排列、組合,終于發現: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顯現出周期性。【探究與分享:P77頁】1.綜合思維的必要性、含義必要性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就需要在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綜合方法。P78一段含義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P78一段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對不同的綜合方法的認識。知識海洋材料一:分析血液成分,人們發現血液可區分為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中的紅細胞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漿中的血清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的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依據紅細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人們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血型,再考慮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之間是否會發生凝集反應,找到了輸血的規律。材料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等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探究分享】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3. 綜合的方法(1)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目的)(2)哲學中的綜合:辯證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不同的認識領域,有著不同的認識目的和綜合范圍。上堂啟奏的那位官員的思路錯在哪里?探究分享王安石任宰相的時候,力圖變革,大力推行農田水利等新法。一位官員上堂啟奏說:“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統統放光,然后墾成桑田,其利益不可小看啊。”王甚為高興,但沉思了一陣說:“可這八百里湖水放到哪兒去呢?”國子監老先生恰好坐在旁邊,開玩笑說:“可以在旁邊另外挖一個方圓八百里的大湖用來容水。”該官員認識到了梁山泊對種桑的影響,這運用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水和桑的各自特點;但他沒有解決水的擱置問題,沒能把各個因素按固有的聯系聯結起來進行考察,即沒有進行綜合把握。辯證統一的必要性 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認識對象①優點: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綜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②局限性:任何一次綜合的結果都只是對認識對象相對完整的認識,只是對現實原型的近似描述。③要求:只有將分析與綜合辯證地統一起來,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認識對象。3. 綜合思維方法的特征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1.牛頓用三棱鏡把日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順序排列著的彩色光帶,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頻譜,分別研究各個成分的波長,這才明確了光的顏色的本質。在這里,牛頓運用的是( )A.分析的方法 B.綜合的方法C.演繹的方法 D.歸納的方法A【解析】牛頓為了認識光的本質,把光的各個部分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對光的本質進行剖析,這一過程屬于分析法。2.門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對幾十種元素反復排列、組合,終于發現: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出現周期性。這種思維方法是( )A.分析方法 B.綜合方法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解析: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門捷列夫運用的正是綜合方法。故選B。B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PART:02從前,山東平原城里有位醫生,自稱善治一切駝背,手術簡便、價錢公道。有個人背駝得直里六尺,橫里八尺,聽說有這等神醫,連忙準備厚禮前來求治。醫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啊!”這位醫生說: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著專把駝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這位醫生的治療過程有何不妥之處?駝背影響身體的總體機能,只顧治病不顧病人死活顯然割裂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只重分析而輕綜合。醫生治療駝背,認識和解決身體某個部分、某個要素的問題時,是一種分析的方法;但醫生的治療手段不顧病人死活,顯然是沒在綜合的指導下進行分析,沒有正確認識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二.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二.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1.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①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P78倒數第一段②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③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P79對立統一分析與綜合是一對矛盾關系,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①對立主要表現為兩者在思維運動的方向相反,分析是從事物整體走向部分的認識,綜合是從事物部分走向整體的認識。②統一主要表現為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它們相互滲透、相互轉化。二.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⑴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⑵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3.正確運用(要求):二.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2.哲學基礎(實質)⑴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⑵我們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P79習近平提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從辯證思維角度,分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的關系。“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是辯證思維中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果沒有每個“老鄉”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而要實現全國人民的小康,就必須要逐一解決每個“老鄉”的小康問題。1.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把分析和綜合有機結合起來,注意分析日本和中國兩方面相互矛盾的基本特點,指出“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材料表明( )①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 ②對矛盾的各個方面既要分析又要綜合③要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 ④分析與綜合的唯一方法是矛盾分析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A解析 :材料中分析中國和日本雙方特點,主要運用了分析的思維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這里主要運用了綜合的思維方法,最后結論的獲得離不開對雙方特點的分析,故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表述錯誤。故選A。D2.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下列體現運用綜合這一思維方法的是( )A.深入實踐,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B.研究植物,分別研究其根、莖、葉、花、果各自的結構形式、功能等C.對獲取的大量材料進行鑒別和篩選D.把一個同學的德智體各方面的表現統一起來考察,才能正確評價這個學生解析: A體現了實踐的觀點,未涉及綜合;B、C屬于分析的方法,不符合題意;D屬于綜合的方法,符合題意。故選D。D3.一位高明的醫生在診斷病人的病情時,總是從總體上著眼的,即當他把病人這一有機體的某個部分分解出來加以考察的時候,總是以該病人這一活的有機整體、有機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互相聯系和相互作用為前提,否則就難以診斷病情。這說明( )A.分析是綜合的基礎 B.綜合是分析的先導C.分析為綜合做準備 D.沒有科學分析的綜合是空洞抽象的解析: 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材料強調的是分析離不開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先導,人們在著手分析之前,總是以現有有關對象整體的初步認識作為指導的。A、C、D三項都強調的是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故選B。B4.下列認識事物的方法屬于分析方法的有( )①一分為二地看問題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把一個事物看成發生、發展、滅亡的過程④兩點論和重點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如①②④;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如③。故選B。B典例1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令人振奮。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些歐洲朋友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了,開始用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審視中國,甚至提出要事事“對等”。2019年12月1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歐洲政策中心舉辦的歐洲智庫媒體交流會上的演講中認為,中國確實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歐盟的1/4,人類發展指數也排在世界80位以后,科技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要求一個剛發展幾十年的國家同發展了幾百年的國家“對等”,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中國有句古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請思考外交部部長王毅運用了什么思維方法?在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提示: (1)外交部部長王毅運用了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2)①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材料中對我國人均GDP、人類發展指數、科技教育水平、工業化進程等的解讀即為分析。②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材料中將中國發展的不同指標進行綜合,得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