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走進化學實驗室》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通過與家務常識、其他課所學知識的聯系,使學生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以及各學科的整合。 關鍵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據《化學課程標準》,開放性地、創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學實驗室的圖標、實驗室規則,由學生提前上網或從化學實驗室中了解,并講出自己的感受以及與自己預想不一樣的地方;課后習題,利用家中物品進行實驗操作練習,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強課堂趣味性。 2、以探究、實際操作、猜想、討論、交流、展示為主要途徑,教師引導,學生互學互教。 例如: ①學生分組交流做家務時如何將粉末狀固體倒進小口瓶子; ②小組討論傾倒液體時,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③對課本知識的領會進行實際操作的展示。以靈活多變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思考、動手、實踐,并上升到理論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輕松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主動求知,開發學生潛能,并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自信且愿意探究的小科學家。 3、體現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體現科學的嚴謹。 例如:用生活中的問題引發思考:怎樣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氣灶的支架高低有沒有學問?如何把這些知識與化學實驗操作的知識聯系起來?為什么化學儀器與家庭用具有所區別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少年向青年轉變的轉型期,尤其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導,凡事喜歡親歷親為,最討厭由老師包辦代替,特別愿意向其他人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已具備了形象思維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維的訓練,已經接觸了不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正處于急切想要驗證自己的方法科學性、正確性的階段,也正處于對新鮮事務易接受,求知欲強的時候。因此應將教材和課堂處理的親切、自然,圍繞著化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展開教學,并引入對科學方法的探究,順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已了解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并已有親身體驗;對實驗的目的性、遵守實驗室規則已通過自學、預習或查詢有了初步認識。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對化學儀器、設備、藥品柜、藥品有初步了解,對一些常用儀器的名稱、性能和用途有簡單了解,對本節課內容已做預習。 三、素養導向下的教學/學習目標: 1、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根據所要探究的目的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與他人的討論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 3、有對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與他人討論,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長處以及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重難點: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實驗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教學方式: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師不給出具體方法,教師不提供具體答案,教師不做出傳統意義上的“對與錯”的評價;而是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提供一個探究方向,作為教學的促進者,為能力較低同學提供必要的幫助,作為教學的合作者,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和動手實踐中。 具體采用“問題情景—討論猜想—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課堂思路。使每一個學生都是“動腦—動手—動腦”地學習知識,并且在這之間采用口頭交流的方式鍛煉發表見解的能力,以及評價同學、評價方案的能力。 采用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制。每個小組同學既可保持個性又可同小組成員之間保持共性,在討論、動手實驗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學習過程中由“不會到會”的喜悅。 3、教學評價方式: ⑴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提問、討論、猜想、設計、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口頭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⑵通過課堂檢測習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收獲與不足。 ⑶通過平等對話和交流,以及追問等方式,使學生自發回顧自己的思維歷程,自己評價自己的方式方法,從中得出經驗和教訓,并得以提高。 ⑷評選“今日之星”,由同學提名本節課思維最活躍、發言最積極、正確率最高等多個“今日之星”,用本活動引發學生之間的互評,啟動學生之間的競爭,樹立化學課堂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 ⑸請學生評價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加以改進。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實驗用品如下: 1、多媒體課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學實驗室的照片。如:實驗室全景、實驗臺、實驗儀器、櫥柜、實驗室藥品的圖標、實驗室規則等。 2、藥品:鋅粒、石灰石(塊狀)、碳酸鈉(粉末)、氧化銅、水、鹽酸(1:4)、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酚酞試液。 3、儀器:試管(Φ18mm)、藥匙、量筒(10ml、25ml)鑷子、紙槽、膠頭滴管、燒杯、酒精燈、火柴、試管夾、試管刷、水槽、集氣瓶、導管(60o、120o、90o)膠皮管。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走進化學實驗室前,進行實驗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學實驗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課前要做好預習準備,明確實驗要求;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實事求是地做好紀錄;認真分析現象并寫好實驗報告;實驗后的廢物要妥善處理,儀器要及時清洗,保持實驗室的整潔。 2、準備一些課件:化學實驗室的照片。如:實驗室全景、實驗臺、實驗儀器、櫥柜、實驗室藥品的圖標、化學危險品圖標、實驗室規則等。 3、提前布置作業:請你擬一份實驗室須知。把花生油從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醬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存?鹽、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存?觀察家用炊具在灶臺上的高度,是緊貼灶臺還是留有一定間距?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鍋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為什么?應當怎么做?物理課上學的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的程序? 通過這些看似與化學無關的作業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課前與學生共度兩分鐘準備時間時,稍加提問,使學生對作業有所回顧,互相形成一個交流討論的局面。氣氛熱烈不覺呆板,使學生體驗到老師與他們的合作關系。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本操作訓練,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一課時,四十五分鐘完成。 學生按實驗桌每兩人分為一個實驗小組,每組成員的合作任務主要是做實驗時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為一個討論小組。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五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實驗室規則教育 (一)認識你的實驗室; (二)切記實驗室安全規則 1、請同學宣讀自己擬定的實驗室規則。 【說明:學生在進入化學實驗室之前,已經進過生物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做過多次實驗,對實驗室的要求和規則比較熟悉,因此,要求他們自己擬定一份實驗室規則,即讓他們體會到“當家作主”的感覺,又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也讓他們體會到編寫這些規則的良苦用心。】 2、小組討論、評議、補充。 【說明:學生創作、學生補充的實驗室規則,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對于其他同學的相同部分有認同感。】 3、教師出示化學實驗室規則。 【說明:沒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強調一下,并提示學生注意與其他學科不一樣的地方。】 4、追問為什么? 【說明:用問題使學生動腦思考,得出結論。】 5、展示危險品圖標,萬一發生危險怎么辦?【說明:用問題使學生動腦思考,得出結論。】 【反饋】20頁活動天地第二板塊:具體學習內容。 (一)藥品的取用 1、提問家中鹽、味精等調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調味品用什么盛放?【說明:用生活常識引入,既有興趣又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 2、追問盛放容器的區別?為什么?實驗室的固體藥品和液體藥品該怎樣盛放? 【說明:打學生個措手不及。司空見慣的事情恐怕一下子還說不出來,這時候就需要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困難了。而且,大膽而有根據的猜想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手段。】 2、觀察桌上的碳酸鈉粉末、鋅粒、石灰石等固體藥品和稀鹽酸、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等液體藥品。 【說明:用事實驗證學生的猜想。】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這些藥品?有無不同之處?回憶家中如何取鹽?如何取用油、醋? 【說明:把課本內容稍作了延伸,通過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使學生把操作、模擬、直觀與推理交織在一起。】 5、一位同學現場演示“向試管中傾倒液體”、“向試管中滴加液體”,其它同學挑毛病,取得共識后分組進行這兩個實驗操作。重點放在從細口瓶向試管傾倒液體上,并由學生充分討論后小結注意事項。 【說明:把學生相互評價這一重要過程通過實驗操作具體化,并使學生親眼看到評價的價值所在:使結果更完美。】 6、藥品取用知識的小結。 【說明:必須由學生經過思考自己做出小結,這一步是學生把經驗知識提升為規律知識的一種認知的升華。】 (二)物質的加熱 1、觀察酒精燈的構造,提問為什么有三個“絕對禁止”? 【說明:學生在物理實驗中已知,在此僅強調,即用復習作為學習方法,且使學生體會到不同學科間的整合】 2、提問家中灶具與灶臺間的距離?追問為什么?【說明:大多數同學可能想不出為什么,但也有少數同學知道,可經過討論由學生小組之間產生一個猜想—質疑—分析—論證—認同的科學探究過程。】 3、提問:能否用現有儀器證明猜想和假設?在小組內提出想法,大家討論認可后分組實驗1-4證實。 【說明:通過實驗設計、互相評價、實施實驗、分析結果,使學生思維高度緊張和活躍,再次歷經一個科學探究活動。】 4、以剛才得到的結論為基礎討論如何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應注意哪些問題? 5、小結酒精燈的使用以及液體加熱注意事項。 【說明:學生自己小結并互相補充,用口頭方式比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洗滌儀器 1、在家如何洗滌炊具?如何判斷炊具已洗干凈? 【說明:很有可能學生只知道如何洗,卻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洗干凈,在此引發同學們思考。】 2、老師提出一種方案:拿兩只試管(一只用過的,一只潔凈的),討論如何洗刷并從中選出最佳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洗刷后的試管,判斷是否洗干凈了。 3、小結:清洗儀器的方法以及儀器是否潔凈的判斷。 【說明:學生自己小結并互相補充,并且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第三板塊:反思交流: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哪些比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觸?那些需要再做練習?然后根據交流結果安排檢測題。 【說明:此板塊既將所學知識再次系統小結,又用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為載體引領學生體會了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第四板塊:小結、評選“今日之星”,“給老師打分” 【說明:此板塊將評價方式靈活化,而且充滿積極輕松的意味,可評選最佳提問、最佳發言、最佳實驗操作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放松而且把上課的細節再次一一回顧,能體驗到自己與他人的長處與不足。而在評價教師時,無論學生說什么,教師都坦然對待,以“身教”教給學生如何正確對待他人評價。】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小結今天所學知識,畫成知識網絡形式。 七、課后反思 1、本節課強調了互動的師生關系:即教師不再是負責“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而是一個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合作伙伴。不僅不包攬所有問題答案,還會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2、本節課注重學科間的整合:借鑒生物、物理課的知識,決不簡單重復,而是創設新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思考和探究。 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本節課中,如果學生不投入到探究過程中,他就無法獲取答案,或者只能獲得其它學生的“二手”答案。而沒有興趣,沒有生活經驗的人,在過程的進行和知識的獲取上都會感到困難但也會得到喜悅。這三個方面互相促進,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