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家庭貢獻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和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家庭貢獻的多種方式,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為家庭做出積極貢獻。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家庭觀,讓學生明白家庭是一個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集體,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為家庭的幸福和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為家庭做貢獻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行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到家庭貢獻的重要性,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和角色,掌握為家庭做貢獻的多種方式。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為家庭做貢獻,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將家庭貢獻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為家庭做出積極貢獻。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貢獻方案。教學準備 課件及相關備課資料視頻 復備課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溫馨的家庭視頻,視頻中展示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教師提問:“同學們,在這個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家庭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二)認識家庭貢獻 故事分享,引發思考 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家庭貢獻的故事,如《小熊一家的幸福生活》。故事中,小熊一家的每個成員都為家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使得家庭充滿了溫暖和幸福。 學生聽后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家庭貢獻的重要性,引出家庭貢獻的話題。 家庭貢獻的含義 教師提問:“什么是家庭貢獻呢?你認為家庭貢獻包括哪些方面?” 引導學生思考家庭貢獻的含義。 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家庭貢獻是指家庭成員為家庭的幸福和和諧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包括陪伴、關心、支持家人,為家庭事務出主意、做事情等方面。 我的家庭貢獻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家庭的貢獻。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討論的方向,如在家庭生活中,你做了哪些事情讓家人感到溫暖和幸福?你是如何關心和支持家人的?你為家庭事務出了哪些主意?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每個學生都可以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貢獻大小,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人間的相互貢獻 教師展示一些家人間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的圖片和案例,如父母照顧孩子、孩子陪伴老人、兄弟姐妹互相幫助等。 學生觀看后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家人間相互貢獻的事情。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家人間的相互貢獻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我們要珍惜家人的付出,學會感恩和回報。 (三)為家庭出點子 我為我家出點子 教師提問:“作為家中一員,除了與家人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對家庭做貢獻外,我們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對家庭做出貢獻?” 引導學生思考為家庭出點子的方式。 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我們可以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作貢獻。 教師展示一些學生為家庭出點子的案例,如設計家庭裝飾、制定家庭規則、組織家庭活動等。 學生觀看后進行小組討論,分析這些點子的優點和可行性。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為家庭出點子要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具有創意和可行性。 家庭任務情境 教師創設一些家庭任務情境,如新家裝修、老人思念、親戚往來少等,讓學生分組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好點子。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組的點子和解決方案。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我們可以運用創意為家庭事務出主意,并嘗試將妙計轉化為行動,為家庭做出貢獻。 我的妙計是……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個人思考,讓學生針對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個為家庭做貢獻的好點子,并寫下自己的妙計。 學生完成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妙計和想法。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點子和方案。 (四)家庭責任與堅持 我也有責任 教師出示課本 46 頁上面一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事情的經過。然后提問:“假如沒有人做家務,朱曉家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家庭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引導學生思考家庭責任的重要性。 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的責任,不能僅憑一時興趣做家務,需要有負責任的精神,堅持負責到底。 教師出示家里沒人收拾時候亂糟糟的樣子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感受。然后提問:“作為同學,請你勸勸朱曉。” 引導學生學會勸說他人承擔家庭責任。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勸說理由和方法。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承擔家庭責任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我們要從小養成負責任的習慣。 小組討論:為什么在家庭生活中需要這種 “負責” 精神?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有了 “負責” 精神,家庭生活才會幸福,每個人才能把自己承擔的家務勞動做好。如果缺乏 “負責任” 的精神,家庭生活就會變得很糟糕。 我的 “負責精神” 聽故事:養金魚的故事,思考問題,感受負責任的精神。 教師出示課本 47 頁的閱讀角,教師讀文章,學生聽并思考問題:你理解金軒爸爸所說的負責任的精神嗎?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就要信守承諾,遵守諾言,把約定好的事情負責到底。 制定 “( )責任單”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金軒制定照料金魚責任單的方法,為督促自己堅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責任,制定自己的責任單。 學生制定自己的責任單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責任內容和完成計劃。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責任單。 教師提醒學生在課后將 “( )責任單” 張貼在家里合適的地方,從而督促自己堅持完成所承擔的家庭責任。 出示情景,我來支支招 教師出示課本 48 頁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插圖的內容,說說這兩幅圖中的同學怎樣做才是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處處為家庭著想,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堅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責任。 再看家庭承諾書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在第五課《這些事我來做》中自愿寫下的 “家務承諾書”,提問:你堅持完成這些家務了嗎?你從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負責精神嗎?結合自己堅持完成的家務記錄表,談談自己的負責精神。 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家務完成情況和負責精神的體會。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我們就會堅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得到不同的收獲。 聽《童年小事》,思考問題。 學生讀一讀課本 49 頁的《童年小事》,了解文章的內容,想一想作者具有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嗎?他承擔了什么家庭責任?從中又收獲了什么?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堅持承擔家庭責任,為家庭做出貢獻。 說說自己在盡責過程中的收獲。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承擔的家務事,并說一說自己的收獲。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在為家庭盡責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為家庭做出貢獻,還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收獲成長和快樂。 (五)總結與拓展 總結回顧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家庭貢獻、為家庭出點子、家庭責任與堅持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 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家庭貢獻和責任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體會?你將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為家庭做出更多的貢獻?” 引導學生總結所學知識,思考自己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的行動方向。 拓展延伸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為家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家人的反應。 開展主題活動:組織學生開展 “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主題活動,如制作家庭貢獻手抄報、舉辦家庭責任演講比賽、開展家庭志愿服務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建立家庭貢獻榜:在班級中建立家庭貢獻榜,鼓勵學生將自己為家庭做的貢獻記錄下來,并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和分享。可以設立家庭貢獻獎章,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加強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家庭貢獻和責任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家庭貢獻和責任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方法。同時,也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進步,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家庭貢獻和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感上得到了升華,在行為上也有了一定的引導和啟發。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活動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然而,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為家庭出點子的環節中,部分學生的點子可能不夠實際或缺乏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引導學生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點子和方案。同時,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如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家庭貢獻和責任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教學評價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行為表現,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到家庭貢獻和責任的重要性,積極為家庭做出貢獻,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