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氧氣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及生活經驗等,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知道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化學性質比較活潑。2、通過觀察實驗,能夠描述木炭、硫、鐵絲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3、通過歸納、對比所學關于氧氣的化學反應,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初步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學習方法。4、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實驗對化學學習的重要性,發展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認識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樹立安全意識。二、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 通過實驗探究氧氣的性質,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理解并初步掌握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 運用數字化實驗平臺,提高實驗數據處理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3、 理解化合反應的含義。(二)教學難點1、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運用數字化實驗平臺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教學準備與技術運用1. 實驗器材:集氣瓶、燃燒匙、火柴、酒精燈等。2. 實驗藥品:木炭、細鐵絲、氧氣等。3. 數字化實驗平臺: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計算機等。4. 希沃白板軟件、希沃一體機:利用希沃白板軟件制作課件,并通過希沃一體機展示,包含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操作步驟、數字化實驗平臺的使用方法等內容。5. 技術運用:本節課將利用希沃白板軟件、微課視頻、虛擬仿真實驗等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同時借助數字化實驗平臺: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計算機等輔助實驗教學。四、教法學法1. 教法:實驗探究法、問題導向法、數字化實驗法。2. 學法: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歸納法、數字化實驗數據分析法、合作學習法。五、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珠穆朗瑪峰的介紹視頻,提問:假如你去攀登珠穆朗瑪峰,你將隨身攜帶哪種氣體?為什么? 引出本節課學習的主角:氧氣 1. 觀看視頻,結合地理知識回答:將隨身攜帶氧氣。 2. 思考如何通過實驗探究氧氣的性質。 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氧氣的性質及其重要性。探究氧氣的物理性質 1. 展示氧氣瓶,介紹氧氣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物理性質。 2. 演示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實驗。 3. 引導學生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 4. 講解如何使用數字化實驗平臺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 1. 觀察氧氣瓶,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2. 觀察實驗現象。 3. 學習使用數字化實驗平臺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的方法。 4. 討論實驗結果,總結氧氣的物理性質。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和數據處理能力。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1.演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介紹檢驗氧氣的操作方法。 利用數字化資源展示氧氣在生活中的助燃作用,如燃燒、焊接等。 2.演示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用溫度傳感器測定集氣瓶內的溫度變化,氧氣傳感器測定集氣瓶內的氧氣含量變化,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 利用虛擬仿真軟件模擬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介紹實驗注意事項及集氣瓶中水的作用。 4. 演示細鐵絲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把兩根光亮的細鐵絲分別盤成螺旋狀,取一根在酒精燈上燒至紅熱,觀察現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介紹實驗注意事項及集氣瓶中水的作用。 5. 教師邊演示實驗,邊引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6.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 1. 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了解氧氣在生活中的助燃作用。 2. 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木炭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紅光,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 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思考實驗的注意事項及集氣瓶中水的作用。 4. 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發生紅熱;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小組討論、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 通過多個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全面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分析問題的能力。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三個實驗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共同特征,總結出: 化合反應的概念: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對比三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思考其共同特征有: 都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 都有氧氣參加反應。 認識并初步掌握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特點。 利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初步掌握常見的反應類型,認識分類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鞏固練習 1. 展示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圖片和視頻。 2.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書寫文字表達式。 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 4. 使用智慧平臺布置練習,待學生完成后,對答題情況進行數據分析,講解易錯習題。 1. 觀看圖片和視頻,回顧實驗現象。 2. 書寫文字表達式,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 3. 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學習成果。 4. 使用智慧平臺進行數據分析練習。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氧氣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 1. 播放微課視頻:總結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 強調實驗操作規范和安全注意事項。 3. 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收獲。 1. 觀看微課視頻,復習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2. 反思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收獲。 通過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總結能力。六、作業設計1. 完成教材課后習題,鞏固對氧氣性質的理解。2. 查閱資料,了解氧氣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及制取氧氣的方法,撰寫一篇科普小論文。七、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氧氣的檢驗方法、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和實驗探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數字化素養。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