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9.3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2、科學精神: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3、公共參與: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堅定文化自信教學難點:建設文化強國導入新課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請談談你的感受,暢想我們文化強國的模樣!探究與分享:結合圖片和教材思考:1、“國潮”涌動,不少品牌想要借“國潮”的東風,然而,卻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國潮?2、國潮風爆火,對我們建設文化強國有何啟示?探究提示:1、中國文化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水平不斷提升。啟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國潮品牌質量2、傳達主流價值觀,弘揚了主旋律,深入挖掘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示: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自信自立。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建設文化強國1、建設文化強國,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原因:①文化多種多樣: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②文化發展形勢: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2)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①大力發展先進文化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③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④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知識拓展】比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比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區 別 含義不同 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黃賭毒”文化等表現不同 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 (1)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如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殖民文化等(2)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具有明顯的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特征的邪教文化,如“法輪功”等(3)日常生活中的,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具有嚴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黃賭毒”文化等措施不同 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聯系 (1)都是糟粕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2)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相同2、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1)原因: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要求:①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②【道德修養】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③【科學文化修養】: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4、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求: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知識拓展】正確區分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 科學文化修養 道德修養區 別 內容 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 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方式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自省、自律等方式聯系 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是相互促進的統一關系 (1)就人的整體素質而言,科學文化修養是基礎和前提,道德修養是靈魂。科學文化修養的作用既表現在物質方面,也表現在精神方面 (2)而從理論上講,一個人的科學文化修養與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的,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道德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5、建設文化強國,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6、建設文化強國,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知識拓展】正確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 區別 含義不同 是指以弘揚主旋律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它不以賺錢為目的。 產品具有創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產品帶有消遣性、娛樂性、益智性生產目的不同 生產公共產品,有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 生產商品,以營利為目的。資本來源不同 國家或社會 企業機構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運營機制不同 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調控方式不同 直接 間接聯系 文化產業以文化事業為基礎,文化事業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建設文化強國(如何建設文化強國?)⑴建設文化強國,要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新修訂)①我們面對的文化各式各樣: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②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新修訂)⑵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⑶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新修訂)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⑷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新修訂)①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②建設文化強國,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探究與分享:材料: 在品牌建設與維護方面,國潮品牌持續加強品牌故事的講述,強化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同時保持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標準,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 在創新與技術應用方面,國潮品牌積極擁抱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以提高生產效率,優化消費者體驗,并開發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此外,跨界合作與多元化發展也是國潮品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國潮品牌可以拓展新的市場領域,實現品牌的多元化發展。 政府通過制定有利的政策支持,如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為國潮品牌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公平競爭,也是政府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此外,政府還通過國際交流和文化推廣活動,幫助國潮品牌走向世界,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結合材料和教材探究:1、國潮品牌的發展中能夠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2、國潮品牌能夠堅定文化自信有何意義?二、堅定文化自信1、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僅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 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2、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來源)①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活力不斷進發,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臨立在世界東方。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③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來自于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補充)3、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怎么辦)(1)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夯實基礎)(2)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文化底蘊)(3)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最根本的要求)易錯易混1.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解析】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2.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解析】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3.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答案】正確。4.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解析】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5.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解析】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不是科學素養。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一、建設文化強國(舉措)1.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2.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3.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4.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二、文化自信意義:①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措施:(1)夯實基礎。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2)堅定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3)最根本的。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總結: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5)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6)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當今中國時代之基,解決時代問題。(7)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課堂練習】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 ①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②有利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③有助于黨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增強文化自覺 ④必須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助推文化產業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2.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高爐衛士”孟泰、“兩彈元勛”鄧稼先,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知識工人”鄧建軍、“白衣圣人”吳登云,再到新時代的“走鋼絲的高空醫生”陳國信、“金牌焊工”高鳳林……一大批建設者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續寫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篇章。勞模精神是( )①衡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尺度②不同勞模獨特個性的集中體現③推動創新創造的強大精神力量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3.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華文明有著獨特的歷史脈絡、濃厚的文化底蘊,其突出特性承載著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層而持久的驅動力。我們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精神氣質,形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態。下列關于文化自信表述正確的是( )①文化自信是道路、制度和理論自信的動力和來源②文化自信決定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③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獨立性④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最根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4.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為主線,再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追求真理的光輝歷程,重溫了陳延年、鄧中夏等革命英烈人物的熱血激情歲月。這些人物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亦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斗爭精神,傳遞著青春正能量。《覺醒年代》的熱播( )①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②生動地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③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民族觀、價值觀④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啟示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 )①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②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實踐,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④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