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6.2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學習目標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影響)和挑戰(消極影響);2、面對經濟全球化應采取的正確態度;3、怎樣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議學情境一:本屆進博會上,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展商亮相企業展。42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越來越多的優質商品和服務、尖端技術、創新資源匯聚中國。本屆進博會上,有90家展商來自33個最不發達國家,他們將當地獨具特色的棉花、咖啡等產品帶到中國,借助進博會走向全球市場。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為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國際貿易投資帶來一抹暖陽,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活力。議學任務一:上述現象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機遇?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影響):(一)經濟全球化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子議題一:從進博會,明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議學情境二:本屆進博會上,不少跨國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大市場潛力,尤其是綠色低碳、數字經濟以及消費升級等領域的巨大市場空間,將進一步加大在這些領域的布局,與合作伙伴一起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這將助力我國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從而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議學任務二:跨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什么積極影響?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影響) P65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P65一段生產力的發展世界統一市場形成經濟全球化分工水平提高通過專業化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和市場交易規模擴大科技進步決定推動【圖示經濟全球化推動生產力發展】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P65一段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影響) P65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國際貿易迅速發展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提供強勁動力世界經濟發展【圖示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 P65二段資源方面:加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引進資源和技術;就業方面: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國際市場:擴大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帶動本國經濟發展。企業方面:投資自由化,推動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影響) P65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探究與分享】甲國某造紙廠在乙國開辦工廠,引起了爭議。我的工廠競爭不過甲國人辦的工廠,只能宣告破產。我是找到工作了,但每天加班加點地工作。只能掙到2美元。土地被嚴重污染,無法種莊稼。甲國造紙企業老板乙國造紙企業老板乙國工人工廠附近的乙國農民我將工廠遷到你們國家,給你們帶來了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甲國造紙業老板乙國造紙業老板乙國工人乙國農民【思考】經濟全球化一定會使人們普遍受益嗎?為什么?微笑曲線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P66二段一、思考:哪些國家處于獲利高位?哪些國家處于獲利低位?發達國家處于價值鏈條的高端,獲取了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絕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處于價值鏈條的低端,只能從中獲取較少收益。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消極影響) P66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釀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風險,導致風險全球化,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消極影響) P66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例:2007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波及到全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3、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 P66末段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正確態度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的中國方案1.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表現: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我國在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與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的?我國在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乘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目標。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鋪劃了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2011年3月,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開啟了中歐班列創新發展的序章。2021年6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主持例行記者會答記者問:中歐班列開行十周年。10年來,中歐班列開行累計突破4萬列,合計貨值超過2000億美元,打通73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2個國家的160多個城市。10年來,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陸路運輸新篇章,鑄就了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的橋梁紐帶。中歐班列路線圖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享要更好地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交流合作與國際分工協作;要關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促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協調發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要反對歧視性的貿易投資條款和待遇,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要反對零和博弈,使不同國家相互受益、共同繁榮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要解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南北失調問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的中國方案2.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表現: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 2019年,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了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他強調,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2、要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世界經濟內容 要求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包容型開辟增長源泉拓展發展空間凝聚互動合力夯實共贏基礎創新是打開世界經濟增長之鎖的鑰匙,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要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發展中國家深入參與國際分工,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交流與融合;協調合作是必然的選擇,要在世界經濟的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使經濟全球化好處惠及所有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國家和弱勢群體,使得經濟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3、要完善全球治理(1)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2)現階段全球治理機制存在弊端: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3)需要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的中國方案3. 遵循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原則,完善全球治理。表現:奉行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 近年來中方通過G20、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金磚國家會議等高層會晤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寫入會議成果文件,成為促進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原則 要求平等開放合作共贏【相關鏈接】:完善全球治理機制需要遵循的原則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要求堅持理念、政策、機制的開放,適應形勢變化,廣納良言,充分聽取各方的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要求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課堂小結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機遇挑戰讓全球化更有活力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2.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態度不平衡不確定性和風險3.要完善全球治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