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 年級 下 冊 數學 學科學期教學計劃全冊教學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聯系對四則運算的已有認識以及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并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口算、估算和筆算,初步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兩步混合運算式題,進一步掌握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初步學會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匯總、排序、分組和簡單分析,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經驗。 2.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教材體系、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10個單元。 1、“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有第一單元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第四單元“混合運算”,第五單元“年、月、日”,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八單元的“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2、“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即第二單元“千米和噸”,第六單元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9單元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內容在本冊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2次。 “算24點”讓學生利用給出的幾張撲克牌上的點數,選擇合理的運算順序和運算方法算出結果為24點。 “上學時間”引導學生圍繞:你每天上學途中大約要用多長時間?和同學相比,你用的時間是比較長,還是比較短”這兩個日常生活問題開展時間調查,收集、整理數據,并通過對數據分布情況的簡單分析獲得結論。學生基本情況 三年級18班和17班共有學生96人。兩個班學生普遍存在如下問題:一、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需要進一步規范。一方面針對學生課堂的聽講認真程度做進一步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對作業的規范提出更具體更針對學生個人的要求。二、學生審題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于比較抽象的題目,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偏差。二、填空題的處理方法也需要改進。填空的難度比較大,學生的仔細程度和審題深度還不夠。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一、努力探索和實踐生態課堂,讓課堂成為體驗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智慧的課堂、創造的課堂,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動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繼續對學生的考試習慣進行培養。考試習慣主要是:1、演草紙的使用的進一步強化2、審題當中的標記。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要做出統一科學的標記,來幫助學生進行審題。 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教材的研讀要將側重點放在如何有效的解決問題上,切記空泛的去讀理論。主要的突破點是教學的語言和實際的操作過程的教學。教學語言要切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讓自己聽懂。教學進度周次 內 容 課時1 兩位數乘兩位數 52 兩位數乘兩位數 53 有趣的乘法計算和千米和噸 2和34 解決問題的策略 55 混合運算 56 算24點和年月日 2和37 年月日 58 年月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39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510 長發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512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513 分數的初步認識 514 小數的初步認識 515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上學時間 516 整理與復習 517 整理與復習 518 總復習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