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第四課 第一課時 導入 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生了哪些顯著的變化?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新時代的科學內涵與社會主要矛盾的學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并一以貫之。 2.正確認識新時代的階段特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3.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勇于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總議題 議題2 議題1 新時代:體會科學內涵 新矛盾:感悟變與不變 議題3 新征程:實踐一以貫之 議題1 新時代:體會科學內涵 【情境】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小組討論:觀看視頻,體會新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提示:新時代是一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小組討論:觀看視頻,體會新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新知導學 奮斗 目標 人民 期待 偉大 事業 世界意義 歷史 使命 一、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道路) 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民族)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國家) 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人民) 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世界) 1.科學內涵 新知導學 1949 1978 2017 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歷史意義)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1)就中華民族發展史而言 新知導學 傳統社會主義實踐 改革開放前 新民主主義革命 從理論到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改革開放后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就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而言 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新的蓬勃生機,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政治意義) 新知導學 (3)就人類社會發展史而言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意義) 歸納提升 準確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和實踐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是一個簡單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實實在在的思想內涵和實踐內涵。這就是十九大報告里說的“五個時代”。 (1)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新時代的歷史脈絡:新時代的中國要舉什么樣的旗,走什么樣的路的問題。 (2)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新時代的實踐主題:新時代要完成什么樣的歷史任務,進行什么樣的戰略安排的問題。 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新時代的人民性:新時代要堅持什么樣的發展思想、達到什么樣的發展目的的問題。 (3)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時代的民族性:新時代要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實現什么樣的宏偉目標的問題。 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新時代的世界性:新時代的中國處于什么樣的國際地位、要對人類社會作出什么樣的貢獻的問題。 議題2 新矛盾:感悟變與不變 【情境1】 合作探究 【情境1】 合作探究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56年 黨的八大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981年 十一屆六中全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年 黨的十九大 【學習任務1】獨立思考:結合視頻,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提示:一方面社會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實力總體提高,但是存在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需要不僅體現在物質文化方面,而且體現在政治、環保等方面。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1】獨立思考:結合視頻,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新知導學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1.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新知導學 (1)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 人民需求 角度 (2)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社會生產 角度 (3)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突出問題 2.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原因 【情境2】 合作探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四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歷史性飛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強烈,并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凸顯。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依據時代的變化,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政治判斷。 【學習任務2】小組商議:有人認為,我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我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走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變了我國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對此,你怎么看?請說出理由。 提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2】小組商議:有人認為,我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我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走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變了我國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對此,你怎么看?請說出理由。 新知導學 3.如何理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不變” {0505E3EF-67EA-436B-97B2-0124C06EBD24}美好生活需要 涵蓋面更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生態、文化等 注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發展不平衡 主要指區域、城鄉、收入差距及經濟建設水平與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之間的差距 發展不充分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夠高,供給的水平不夠高,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求 新知導學 ①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②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 ③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1)針對“變”的角度: 4.要求 新知導學 (2)針對“不變”的角度: ①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 ②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③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基本路線是什么?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歸納提升 比較社會主要矛盾和社會基本矛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社會主要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 區別 內涵 在某一社會歷史階段,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相對特定歷史階段) 貫穿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始終,規定社會發展過程的基本性質和基本趨勢,并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根本推動作用。(從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 表現形式 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并且會發生變化。階級社會中社會主要矛盾表現為兩大根本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聯系 ①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在某個特殊歷史階段的特殊表現 ②社會基本矛盾只有通過各個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才能逐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程度,對社會基本矛盾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議題3 新征程:實踐一以貫之 【情境】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小組商議:站在新時代,奮斗新征程,結合材料,說說為什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我們開創了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提示:(1)原因:(社會性質與所處階段、歷史進程、事業崇高)。 (2)措施:從共產黨任務(領導者)的角度,突出中國特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從中國人民的角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小組商議:站在新時代,奮斗新征程,結合材料,說說為什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知導學 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1.原因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2)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3)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新知導學 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1)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十四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共產黨人 中國人民 2.要求 課堂小結 原因 要求 新時代 社會主要矛盾 背景 如何應對 變與不變 意義 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1 2 3 4 √ 考向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1.(2023·銀川一中校考期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下列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判斷依據的是 ①提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建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有較大提升,經濟總量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 ③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社會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齊心協力 ④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全部歷史進程、全部歷史經驗,得出新的歷史方位到來的結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提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建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就全球治理提出的主張和方案,并不能體現我國的外交成就,故不能作為判斷是否進入新時代的依據,①不符合題意??偨Y改革開放以來全部歷史進程、全部歷史經驗,得出新的歷史方位到來的結論是對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的認識上的總結,不是依據,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1 2 3 4 1 2 3 4 √ 2.(2023·泰州姜堰中學??计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斷,這一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 ①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②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③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我國正在邁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②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使得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1 2 3 4 1 2 3 4 √ 考向二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 [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3.(2023·寧夏育才中學??奸_學考試)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這一“已變”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起點。與此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我們要 ①順應“已變”,繼續擴大改革開放,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②順應“已變”,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制約因素 ③立足“未變”,實現總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④立足“未變”,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制約因素,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故②不選。我國已經實現總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已實現,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 1 2 3 4 1 2 3 4 √ 考向三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學科素養:政治認同] 4.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新時代十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因為 ①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中心工作 ②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③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④一以貫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應是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①錯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新時代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③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