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1.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義會議的召開及其偉大意義;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取得勝利的原因。2.以長征路線為線索,加深對長征艱苦過程的了解;利用文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感知歷史,形成歷史概念,認識時代特征。通過分析遵義會議的作用及影響,形成對歷史事實的正確理解與判斷。3.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勇于獻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激發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感情。遵義會議;長征的經過和長征精神。長征的經過和長征精神。新課導入【教師活動】出示圖片《毛澤東〈七律·長征〉手跡》,介紹圖片展示的是毛澤東于1935年10月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概括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贊揚了紅軍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提問: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他們在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探究新知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一)戰略轉移【教師活動】出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講述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提問:國民黨對紅軍采取了什么行動?【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圍剿”紅軍。【教師活動】結合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學生活動】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使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了重大犧牲,也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教師活動】出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講述1934年10月紅軍從瑞金出發,突圍西進,攻克貴州遵義的過程。(二)遵義會議【教師活動】出示圖片《遵義會議會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遵義會議的時間、地點、內容。【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知道: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后,中央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周恩來、毛澤東等負責軍事。隨后成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遵義會議的意義,提問: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學生活動】理解: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二、過雪山草地【教師活動】講述紅軍從遵義會議后到進入甘肅這一過程的長征經歷,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紅軍戰士能夠不斷克服困難,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動力。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歸納長征精神。【學生活動】了解長征的經過。體會長征精神: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展現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一種跨越時代的傳承,它引領著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教師活動】講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出示教材第84頁《材料研讀》,引導學生結合材料,談談對紅軍長征的認識。【學生活動】分析材料并結合教材知識,得出: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課堂小結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次偉大的壯舉。長征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所以說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展現了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樂觀主義精神。一個人,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正是擁有了這樣的精神,才會成就事業,創造輝煌。革命戰爭年代,先輩們完成了長征壯舉。而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板書設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一)戰略轉移(二)遵義會議時間 內容 意義二、過雪山草地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突破臘子口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吳起鎮會師 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