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09講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講義)(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09講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講義)(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09講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
目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2
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4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5
考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5
知識梳理 5
知識點1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5
知識點2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8
核心突破 10
考點1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判讀 10
考點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2
題型01 氣壓帶、風帶的判讀 14
題型0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4
考點二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16
知識梳理 16
知識點1 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 16
知識點2 季風環(huán)流 17
核心突破 19
考點1 兩個角度透析季風的成因 19
考點2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對比分析 20
題型01 季風環(huán)流 22
題型02 廣義季風區(qū) 22
考點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4
知識梳理 24
知識點1 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24
知識點2 氣候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24
考點1 氣溫 25
考點2 降水 29
題型01 氣溫變化影響因素 32
題型02 降水影響因素 33
題型03 氣候成因 34
考點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35
知識梳理 35
知識點1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35
知識點2 氣候類型比較 41
核心突破 42
考點1 氣候類型的判讀 42
考點2 氣候特征的描述 45
題型01 氣候類型的判讀 47
題型02 氣候特征描述 48
熱點應用 49
01 特殊區(qū)域氣候 49
02 副高 50
考點要求 考題統(tǒng)計+考點提取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2023重慶卷,8題,3分,控制該島的大氣環(huán)流是,氣壓帶風帶分布 2023全國乙卷,37(2)題,8分,從大氣環(huán)流角度分析該島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對觀測數(shù)據(jù)未構成明顯干擾的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2022廣東卷,9題,3分,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qū)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氣壓帶風帶分布 2021全國甲卷,11題,4分,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季風環(huán)流 2022浙江1月卷,27(1),2分,甲地冬季主導風向為,東亞季風環(huán)流 2021山東卷,14-15題,6分,北部沿海克拉香天氣的出現(xiàn)的原因及出現(xiàn)時間段,南亞季風環(huán)流
世界氣候及其影響 2024北京卷,14題,2分,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地理特征,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2024甘肅卷,18(1)(3)題,12分,描述圖中島嶼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與推測環(huán)南極海域葉綠素水平變化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氣候特征及成因 2023遼寧卷,18(1)(3)題,12分,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與說明乙地的氣候特點,氣候成因及特點 2023浙江1月卷,28(1)題,4分,說出察爾汗主要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描述
命題趨勢: 近幾年高考題重點考查大氣環(huán)流分布及其對氣候的影響,考查方式有直接考查大氣環(huán)流分布的各種變式圖,更多考查方式是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考查,以氣候、大氣環(huán)流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為背景資料,對大氣環(huán)流分布、大氣環(huán)流對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考查。
考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知識點1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大氣環(huán)流
概念: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
成因:高、低緯度地區(qū)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
大氣環(huán)流主要包括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
2.單圈環(huán)流
冷熱不均使其動: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太陽直射赤道的情況下,極地與赤道間形成單圈閉合環(huán)流,如下圖所示:
3.三圈環(huán)流
地球自轉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設“地球不自轉”,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考慮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如下圖所示:
全球共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壓帶。
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其中,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屬于熱力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屬于動力成因。
記憶要點:①根據(jù)氣壓帶的中心緯度0°,30°60°,90°等緯度,判斷氣壓帶的名稱風帶則識記低緯信風,中緯西風,高緯極地東風(風向也要識記);
②風帶由氣壓帶產(chǎn)生如果忘記風帶風向,可通過氣壓帶推理;
③風帶的風向是指近地面風向。
高壓低壓相間插,一撇一捺向低壓。
4.不同視角的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知識點2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地球公轉使其移: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情況下,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jié)變化而移動,如下圖所示:
(1)規(guī)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
節(jié)氣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氣壓帶 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熱帶高氣壓帶 30°緯線附近南北對稱 自30°緯線向南移 自30°緯線向北移
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的規(guī)律:
(1)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晚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即“移動不同步”。
(3)氣壓帶、風帶年移動幅度約10°。夏季向北半球偏5個緯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個緯度,即“移動不同幅”。
(4)判斷季節(jié)可參照副熱帶高壓帶與30°N的位置,如副熱帶高壓帶在30°N以北,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過中間為春、秋季。
案例:
緯度30°~40°
冬季:盛行西風帶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 形成地中海氣候
緯度10°-20°
冬季:信風帶 夏季:赤道低氣壓帶 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考點1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判讀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溫度高近地面氣壓低,溫度低近地面氣壓高。
①赤道低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近地面氣壓低;氣流下沉,則近地面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上升氣流,對應近地面的低氣壓帶,可能為赤道低氣壓帶或副極地低氣壓帶。
下沉氣流,對應近地面的高氣壓帶,可能為極地高氣壓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jù)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jù)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4.抓“移動”——突破季節(jié)影響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圖所示:
5.借圖巧判氣壓帶、風帶名稱
①結合0°、30°、60°、90°等緯度,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如下圖。
②結合風向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
風向右偏為北半球,如甲、丁;風向左偏為南半球,如丙、戊;
高壓氣流向外,如甲、丙;低壓氣流向內(nèi),如乙、丁、戊。
(2021·浙江1月卷)下圖為非洲西部局部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   )
A.甲風帶的風向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 B.乙氣流因受動力因素影響而上升
C.丙風向形成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D.丁風帶為大陸西岸帶來充足水汽
2.圖示季節(jié),最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B.黃河中游含沙量明顯增加
C.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切斷 D.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溫和多雨
【答案】1.C 2.B 
【解析】1.甲為東北信風,風向穩(wěn)定。乙為赤道低壓帶,受熱力因素影響而上升。丙為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的西南風。丁為東南信風,從較高緯度吹向較低緯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圖示區(qū)域為離岸風,水汽含量少。
2.此時氣壓帶、風帶北移,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區(qū)洋流呈順時針流動。夏季為黃河流域雨季,黃河中游含沙量明顯增加。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陸地冷高壓切斷是在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
考點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氣壓帶 分布 成因 特征 氣流 對氣候的影響
極地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原因 冷高壓 下沉 冷干
副極地低氣壓帶(2個)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原因 冷低壓 上升 冷濕
副熱帶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原因 熱高壓 下沉 干熱
赤道低氣壓帶(1個) 0°附近 熱力原因 熱低壓 上升 濕熱
風帶名稱 位置 風向 對氣候的影響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東風帶 副極地低壓和 極地高壓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干冷
中緯西風帶 副極地低壓和 副熱帶高壓帶之間 西南風 西北風 溫濕(主要是對大陸西岸)
低緯信風帶 副熱帶高壓和 赤道低壓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主要看風向,從內(nèi)陸吹來的性質干熱,從海洋吹來的性質較濕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為氣流上升區(qū),降水多。
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為氣流下沉區(qū),降水少。
極地東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性質干燥;中緯西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性質濕潤。
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東岸,降水則較多。
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干旱少雨
常年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 冰原氣候 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和多雨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草原氣候 高溫多雨為濕季
信風帶 高溫少雨為干季
西風帶 地中海氣候 冬季溫和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 夏季炎熱干燥
(2023·重慶卷)美國夏威夷地區(qū)瓦胡島(21°30'N,157°50'W)大范圍連續(xù)性降水少,但受島嶼內(nèi)高大山地影響,夏季陣性降水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瓦胡島陣性降水多發(fā)期間,控制該島的大氣環(huán)流是( )
A.熱帶氣旋 B.西南季風 C.盛行西風 D.東北信風
【答案】3.D
【解析】3.結合材料可知,瓦胡島陣性降水多發(fā)期間為夏季。瓦胡島位于21°30′N,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該處位于東北信風帶控制區(qū),東北信風從海洋攜帶水汽在該島嶼受到地形的阻擋抬升形成降水,D正確;該地基本不受西南季風和盛行西風的影響,BC錯誤;結合材料“受島嶼內(nèi)高大山地影響,夏季陣性降水多”可知該島降水為地形雨,不屬于氣旋雨,A錯誤。故選D。
題型01 氣壓帶、風帶的判讀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模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甲圖所示季節(jié),北半球各緯度區(qū)間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氣流 B.10°~20°盛行東南風
C.20°~30°盛行下沉氣流 D.30°~40°盛行西北風
2.自甲圖至乙圖,能正確反映的地理信息是( )
A.太陽直射點向南移 B.氣壓帶、風帶向北移
C.天津逐漸進入冬季 D.氣壓帶、風帶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圖甲所示,依據(jù)緯度變化規(guī)律為自北向南緯度數(shù)減小,為北半球,則20°-30°之間出現(xiàn)的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C正確;此時氣壓帶風帶南移,0°~10°盛行東北信風,排除A;10°~20°盛行東北信風,排除B;30°~40°盛行西南風,排除D;故選C。
2.自甲圖至乙圖,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B正確,排除D;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代表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排除A;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逐漸進入夏季,排除C;故選B。
題型0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xiàn)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當暖濕空氣經(jīng)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3.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降水較少 B.氣溫較高 C.風力較弱 D.光照較強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風的天氣有利于霧的消散。該地位于地中海氣候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風力較小;冬季受盛行西風控制,風力較大,故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風力較弱,C項正確。降水較少、氣溫較高、光照較強,都有利于霧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項。
4.該地位于北緯30°N—40°N大陸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主要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故D項正確。
考點二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知識點1 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
海陸的熱力差異:海洋比熱容大,升溫降溫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快。
結果: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xiàn)冷高壓;
夏季,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xiàn)熱低壓。
1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低,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的氣壓中心蒙古-西伯利亞(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
大陸的冷高壓以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
7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的氣壓中心印度(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陸上的熱低壓以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
北半球氣壓中心季節(jié)變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原來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北半球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大,形成不同的氣壓中心。南半球海洋占絕對優(yōu)勢,緯向分布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30°S以南地區(qū),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如圖所示。
知識點2 季風環(huán)流
東亞季風 季風風向 季風性質 季風成因
夏季風 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風 西北季風 寒冷干燥
南亞季風 季風風向 季風性質 季風成因
夏季風 西南季風 高溫多雨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運動
冬季風 東北季風 溫和干燥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季風環(huán)流
第一步:根據(jù)等壓線作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
考點1 兩個角度透析季風的成因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改變。例如,南亞夏季的西南季風是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與之類似的是澳大利亞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風,是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轉而形成的。
(3)廣義季風區(qū)
如澳大利亞西北部1月份(當?shù)叵募荆┐滴鞅憋L(北半球東北季風南移越過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份(當?shù)囟荆┐禆|南風(東南信風),風向明顯隨季節(jié)發(fā)生改變?yōu)榧撅L區(qū),形成特殊的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以北非洲夏季受偏轉的西南風影響比較大。
(2022·浙江1月卷)下圖為某區(qū)域某月等壓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季節(jié)( )
A.田納西河正處于主汛期 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蔥蔥
C.天山積雪下限海拔較高 D.華北平原播種小麥正忙
【答案】1.C
1.從圖可知,印度半島受印度低壓控制,說明此刻北半球為夏季。田納西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來自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主汛期出現(xiàn)在12月到次年 4月中旬,A錯;南非大草原為熱帶草原氣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原上郁郁蔥蔥,B錯;天山夏季氣溫高,積雪下限海拔較高,C對;華北平原為冬小麥,播種小麥一般年份是在10月中旬左右,D錯。故選C。
考點2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對比分析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jié)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亞歐大陸內(nèi)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性質 溫帶:寒冷干燥;亞熱帶:溫和少雨 炎熱多雨 溫暖干燥 高溫高濕
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分布地區(qū)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qū)等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有利 雨熱同期
不利 旱澇、寒潮等災害 旱澇災害
季風環(huán)流的判斷與分析
1.通過30°N或60°N處的氣壓分布狀況判斷季節(jié):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壓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壓中心(9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冬季。
2.通過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判斷季節(jié):偏北風為冬季,偏南風為夏季。
3.根據(jù)季節(jié)可判斷30°N或60°N處氣壓狀況及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
夏季風對我國降水的影響
(1)夏季,副熱帶高壓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海洋上。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形成豐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約在北緯15°~20°,雨帶在華南;6月份副高北進到北緯20°左右,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并在此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氣;7~8月份,副高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30°,雨帶隨之北進到華北、東北地區(qū);9月,副高南退,雨帶亦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結束;10月份,雨帶退出大陸。
(3)夏季風強弱帶來的影響:副高強,夏季風勢力強,則鋒面運行快,我國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副高弱,夏季風勢力弱,則鋒面運行慢,我國易出現(xiàn)北旱南澇。
(2021·山東卷)“克拉香天氣”出現(xiàn)在越南沿海地區(qū),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現(xiàn)的幾率更大。下圖示意克拉香天氣出現(xiàn)時段的風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越南北部沿海出現(xiàn)克拉香天氣的幾率更大,主要因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風速小②地面溫度低③地勢低④空氣濕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克拉香天氣易出現(xiàn)的時間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2.A 3.A
【分析】2.““克拉香天氣”出現(xiàn)在越南沿海地區(qū),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霧存在的時間較長,應該考慮風力較小,霧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東部有海南島阻擋東風,且海域面積狹窄,風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確。霧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結,圖中風由海吹向陸地,帶來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墊面凝結形成霧,②正確。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勢都比較低,③錯誤。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氣濕度都大,④錯誤。A正確。故選A。
3.圖中風向不是西南風、東南風,因此時間不會是夏季,BC錯誤。11~次年1月是冬季,應該吹北風,D錯誤。2~4月是冬夏季風轉換的季節(jié),氣溫逐漸回升,風向由海轉吹向陸地。此時陸地氣溫較低,因此海洋暖濕氣流遇冷下墊面凝結形成霧,A正確。故選A。
題型01 季風環(huán)流
下圖示意南亞地區(qū)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氣壓場(單位:hPa)及盛行風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南亞地區(qū)( )
①夏季風比冬季風勢力弱 ②夏季風由東南信風北移后偏轉形成
③冬季風比夏季風勢力弱 ④冬季風由盛行西風南移后偏轉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與冬季風相比,南亞夏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轉偏向力較大 B.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
C.氣流的濕度較小 D.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小
【答案】1.C 2.A
【解析】1.根據(jù)圖中信息,南亞地區(qū)夏季等壓線比冬季等壓線密集,因此風力較大,夏季風勢力強于冬季風,①錯誤,③正確;南亞地區(qū)夏季吹西南季風,是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季風,②正確;南亞地區(qū)冬季吹東北季風的原因是海陸熱力差異,④錯誤。故選C。
2.地轉偏向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成正相關。圖中等壓線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風力大小,夏季風較冬季風等壓線較密集,夏季風的風速快于冬季風,夏季風速大,地轉偏向力大,使得夏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小,A正確;由圖可知南亞冬季等壓線較夏季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B錯誤;風與等壓線夾角大小與氣流的濕度無關,C錯誤;讀圖可知,夏季風與冬季風都吹過海洋,故風與地表摩擦力差距不大,D錯誤。故選A。
題型02 廣義季風區(qū)
科特迪瓦地勢起伏較大,北部為高原地帶,中部為平原地區(qū),南部為山丘地帶。阿比讓年平均氣溫約27℃,是科特迪瓦的最大城市。如圖示意阿比讓的地理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7月,阿比讓盛行( )
A.西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東北風
4.影響阿比讓降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勢 B.植被覆蓋 C.海陸熱力性質 D.大氣環(huán)流
【答案】3.A 4.D
【解析】3.根據(jù)所學知識,此處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7月,太陽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東南信風帶向北越過赤道,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影響右偏,進而形成西南季風,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由材料可知,阿比讓地處沿海地區(qū),地形平坦,對氣流的抬升作用小,難以形成地形雨,A錯誤;植被覆蓋對當?shù)亟邓挠绊憳O其有限,B錯誤;當?shù)貧夂蛑饕軞鈮簬АL帶交替控制,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較小,C錯誤;阿比讓位于赤道附近,氣流對流旺盛,多對流雨,同時東南信風帶北移形成的西南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形成大量降水,D正確;故選D。
考點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知識點1 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是造成各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原因。
2.大氣環(huán)流(主要因素)
(1)促進了高低緯度地區(qū)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的熱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不同的大氣環(huán)流形成不同的氣候。
3.下墊面因素
(1)海陸差異:包括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海陸水分條件差異。
要素 具體影響
氣溫 一般同緯度地區(qū)陸地上比海洋上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較大
降水 海洋上空氣濕度及降水量一般也比陸地上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較均勻
氣候 形成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
環(huán)流 形成大規(guī)模的季風環(huán)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環(huán)流
(2)洋流:在高低緯度間調節(jié)著熱量和水分,對所經(jīng)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有顯著影響。暖 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3)地形
溫度 陽坡大于陰坡;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降水 迎風坡大于背風坡
(4)其他因素:地表物質組成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也不同,導致地區(qū)間熱量狀況出現(xiàn)差異。
4.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的溫度;改變大氣成分;改變下墊面性質。
知識點2 氣候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1.自然景觀
概念:是一個地方所呈現(xiàn)的自然風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動物、地表形態(tài)、土壤類型、河湖特征等方面。
形成因素: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2.氣候對自然景觀形成的影響
在影響自然景觀的各種自然因素中,氣候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氣候類型有不同的水熱條件,不同的水熱條件組合,影響自然地理景觀的形態(tài)和內(nèi)在結構、自然地理景觀的差異、自然地理景觀的分布規(guī)律、自然地理景觀的變化。自然景觀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
氣候與自然景觀 舉例
氣候→地貌 云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濕熱的氣候環(huán)境中; 西北內(nèi)陸的風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氣候環(huán)境中
氣候→水文 我國北方河流大多有結冰期;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
氣候→生物 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動植物耐熱; 亞寒帶地區(qū)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動植物耐寒
氣候→土壤 東北地區(qū)氣候冷濕,土壤有機質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東南丘陵地區(qū)氣候濕熱,有機質分解快,形成貧瘠的紅壤
3. 同一緯度地區(qū),不同氣候類型自然景觀不同
撒哈拉沙漠 我國南方
氣候類型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 終年炎熱、少雨,溫差大 雨熱同期,降水豐富
水文 河流稀少 河網(wǎng)密集
地貌 風力作用強,空氣極為干燥,風沙地貌廣布 流水作用強,河流地貌廣泛發(fā)育
植被 只有少數(shù)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觀 植被繁茂,形成常綠闊葉林景觀
4. 不同緯度地區(qū),同一氣候類型的不同時間,自然景觀不同
塞倫蓋蒂和馬薩伊馬拉均為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
①由于赤道低壓帶的季節(jié)移動,每年5月中下旬,雨帶向北移動,塞倫蓋蒂地區(qū)進入旱季,而其北側的馬薩伊馬拉會延遲進入旱季,食草動物便追隨降水由南往北遷徙到馬薩伊馬拉。
②每年10月前后,塞倫蓋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積較小的馬薩伊馬拉無法提供長期的食物,食草動物便回遷到塞倫蓋蒂。
考點1 氣溫
(1)分布規(guī)律
時空表現(xiàn) 分布規(guī)律
時間變化 日變化 一般日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日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氣溫日較差一般規(guī)律: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陰天
年變化 北半球陸地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氣溫年變化一般規(guī)律:大致隨緯度增高而增大
空間變化 垂直分布 在對流層中,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約6℃
水平分布 由低緯向高緯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于海洋,冬季氣溫海洋高于陸地
(2)影響氣溫的因素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緯度 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能多,氣溫高,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能少,氣溫低,日較差小,年較差大
海陸 分布 沿海:白天升溫慢,夜晚降溫慢,氣溫日較差小 冬季降溫慢,夏季升溫慢,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小 內(nèi)陸: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 冬季降溫快,夏季升溫快,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地形 地勢 海拔高,氣溫低
山地 阻擋 冷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低,背風側氣溫較高 暖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高,背風側氣溫較低
封閉 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氣溫較高
坡向 山地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
洋流 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冬季風 距離冬季風源地越近,氣溫越低
影響氣溫的因素
(3)造成兩地氣溫差異因素的分析方法
兩地 主要影響因素
①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 緯度
②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 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③距離較近的兩地 地形因素
④大陸同緯度東西岸兩地 洋流
⑤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夏溫明顯偏低 地形因素(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4)利用等溫線狀況判斷分析影響氣溫的因素
等溫線走向 示意圖 原因 影響因素
等溫線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因緯度而不同 太陽輻射 
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由沿海向內(nèi)陸遞變 海洋影響程度不同
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等溫線穿過山地時一般向氣溫高的方向凸出,穿過谷地時,一般向氣溫低的方向凸出。 地形
1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緯度,B地夏溫高于A、C兩地,冬溫低于A、C兩地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暖流流經(jīng)海區(qū)向高緯方向凸出;寒流流經(jīng)海區(qū)向低緯方向凸出 暖流增溫 寒流降溫 洋流
盆地閉合曲線(夏季是炎熱中心,冬季是溫暖中心);城市熱島效應 夏季不易散熱,下沉氣流增溫,冬季山嶺屏障 地形閉塞,四周山嶺屏障
山地閉合曲線(冬季、夏季均為低溫);冬季風迎風坡 氣溫垂直遞減,高度升高100米,氣溫降低約0.6 ℃ 地勢高
(5)等溫線走向(彎曲)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等溫線彎曲的成因分析(不閉合等溫線:凸高為低)
①陸地上一般考慮山脈或谷地。等溫線穿過山地時一般向氣溫高的方向凸出,穿過谷地時,一般向氣溫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慮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溫線的彎曲還可能與海陸分布有關。1月份同緯度的陸地等溫線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緯度的陸地上等溫線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陸南,七陸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溫線閉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溫中心)(閉合等溫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①低溫中心:低溫中心一般與地形有關,山地一般為低溫中心;緯度較高的盆地在冬季時也往往成為低溫中心,緯度較高的山脈、冬季風的迎風坡也往往成為低溫中心。
②高溫中心:一般地勢較低的盆地往往成為高溫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溫中心(熱島效應)。
3)等溫線的疏密及其影響因素
等溫線的疏密反映溫差的大小,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等溫線稀疏,溫差較小。
季節(jié) 冬季等溫線密集,夏季等溫線稀疏。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
溫度帶 溫帶地區(qū)等溫線密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疏。因為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海陸位置 陸地等溫線密集,海洋等溫線稀疏。因為陸地表面形態(tài)復雜,海洋表面性質單一且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于海洋
洋流或鋒面 寒暖流交匯處等溫線密集,鋒面天氣系統(tǒng)中鋒線附近等溫線密集,因為冷暖差別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溫線稀疏,山地和高原邊緣地區(qū)的等溫線比較密集
(2024·北京卷)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舉行。圖a顯示成都部分氣象站點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氣溫,圖b為北京時間2024年5月15日14時西南地區(qū)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據(jù)圖a可知( )
A.數(shù)據(jù)觀測日期可能在10月底 B.氣溫隨緯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C.數(shù)據(jù)采集時段為11時—17時 D.氣溫從東北向西南呈遞增趨勢
【答案】1.C
【解析】1.讀材料可知,圖示氣溫為某日的最高氣溫,通常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當?shù)氐胤綍r14時前后,因此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應為11時-17時,C正確;圖示氣象站點氣溫均在32℃以上,應該是夏季,而10月底已是秋季,A錯誤;圖示氣溫并非隨緯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B錯誤;圖示氣溫從東北向西南大致是遞減趨勢,D錯誤。故選C。
考點2 降水
(1)概念
在一定條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在地面上,總稱為降水。
(2)形成降水的基本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凝結核(固體雜質)
③氣溫降低或者氣流上升(遇冷):①地形抬升; ②冷暖氣團相遇被迫抬升(或主動爬升);③受熱膨脹上升等
(3)主要降水類型
降水類型 形成原因 一般特點 主要分布地區(qū)
對流雨 空氣受熱對流上升 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有風暴、雷電(熱雷雨)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qū),中緯度大陸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暖濕空氣遇地形阻擋上升 取決于暖濕氣流性質和地形坡度。降水強度較大,歷時較長 暖濕氣流的迎風坡
鋒面雨 冷暖空氣相遇暖氣團被抬升 強度較小,歷時較長,范圍廣 溫帶地區(qū)(中緯度)
氣旋雨 (臺風雨) 暖濕氣流圍繞氣旋中心旋轉上升 強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風、雷電 主要分布于溫帶地區(qū)(臺風雨分布于中、低
緯大陸東岸)
(4)降水分布規(guī)律
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中緯度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nèi)陸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和內(nèi)陸降水少。
(5)影響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 影響因素 常考分析語句
海陸 位置 ①深居內(nèi)陸,大陸性強,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
大氣 環(huán)流 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西風帶控制時間長,降水多;②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③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受冬季風影響,降水少;⑤受信風影響,降水少;沿海地區(qū),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地形 ①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擋水汽進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勢高的地區(qū),對流減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濕,降水較多;②寒流減濕,降水較少
植被 植被覆蓋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人類 活動 ①城市濕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干旱;③興修水庫,降水增多;④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6)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技巧
1)讀值大小及遞變
①關注圖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計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關注等降水量線數(shù)值的遞變規(guī)律,明確其空間分布的基本規(guī)律。
2)描述延伸方向
①若與海岸線平行說明影響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或季風)。
②若與等高線平行說明影響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狀變化
①若閉合可能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風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風坡或內(nèi)陸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線彎曲,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判斷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①等降水量線密集,說明降水地區(qū)差異大,一般山區(qū)或山地迎風坡等降水量線比較密集。
②等降水量線稀疏,說明降水地區(qū)差異小,一般地勢平坦的平原、高原內(nèi)部等降水量線比較稀疏。
【易錯提醒】
山地兩側降水量比較
在相對高度足夠的前提下,在迎風坡上隨高度增加,降水呈現(xiàn)少—多—少的分布規(guī)律。在背風
坡,隨著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現(xiàn)由多到少的分布規(guī)律。如下圖。
2.(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對流層的中低層,風的輻合、輻散和水汽輸送是影響天氣和氣候的重要因子。輻合是水平氣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聚集而產(chǎn)生的上升運動,輻散是水平氣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分散而產(chǎn)生的下沉運動。圖為1981~2010年中亞及周邊地區(qū)中低層平均風場分布圖。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答案】(1)1月甲站受偏西風影響,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水汽;該站周邊及上游地區(qū)位于風場輻合區(qū);該地地勢起伏較大,西南風迎風坡抬升氣流顯著,有利于降水的發(fā)生和增強。
【詳解】(1)依據(jù)圖中信息,1月甲地出偏西風,偏西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水汽,該站周邊及上游地區(qū)位于風場輻合區(qū),偏西風風向、風速變化區(qū),加西南風迎風坡地形抬升影響,使氣流上升,氣流在上升過程中降溫,水汽容易凝結,有利于降水的發(fā)生和增強。
題型01 氣溫變化影響因素
陜西省位于中國西北部,分為三大自然區(qū)域:北部陜北高原,中部關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區(qū)。三大自然區(qū)的氣溫分布存在差異。圖為陜西省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7月份,安康、漢中、西安、榆林四城市,氣溫日較差最大的可能是( )
A.安康 B.漢中 C.西安 D.榆林
2.該月,西安一帶成為高溫中心,主要的原因是( )
A.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B.地勢低,干熱風影響
C.降水少,晴朗天氣多 D.城市多,熱島效應強
3.與同緯度相比,陜西省東部黃河谷地氣溫偏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水域 B.降水 C.海拔 D.季風
【答案】1.D 2.B 3.C
【解析】1.榆林位于陜北高原,地勢較高,7月夏季風影響較小,降水偏少,晴朗天氣多,白天接受太陽輻射多,氣溫偏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偏低,氣溫日較差大。D正確。安康、漢中、西安,7月夏季風影響較大,降水偏多,多陰雨天氣,白天接受太陽輻射少,氣溫偏低,夜晚大氣逆輻射強,氣溫偏高,氣溫日較差小,ABC錯誤。故選D。
2.由圖可知,高溫區(qū)出現(xiàn)在渭河平原,南面是秦嶺山脈,夏季會受到來自秦嶺的下沉氣流即干熱風的影響,加上海拔較低,成為高溫中心,B正確。西安一帶并不是陜西緯度最低的地區(qū),A錯誤。西安一帶并不是陜西降水最少的地區(qū),陜北晴朗天氣多,C錯誤。熱島效應影響的是城市中心的氣溫,題干問的是西安一帶,不是特指城市,不是影響西安一帶成為高溫中心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
3.陜西省東部為黃河谷地,因海拔低于東西面的黃土高原而氣溫偏高,C正確。黃河谷地水域面積小,對氣溫影響不大,A錯誤;降水對氣溫影響較小,B錯誤;冬季風對氣溫影響大,受冬季風影響,冷空氣容易堆積,導致溫度偏低,D錯誤。故選C。
題型02 降水影響因素
我國某區(qū)域北起黑龍江,南抵長白山,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圖示意該區(qū)域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4.該區(qū)域主要的降水類型是( )
A.地形雨 B.鋒面雨 C.臺風雨 D.對流雨
5.影響該區(qū)域降水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大氣環(huán)流
【答案】4.B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該區(qū)域位于東部季風區(qū),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B正確;該區(qū)域位于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形雨不是主要類型,A錯誤;臺風帶來降水屬于偶發(fā)因素,C錯誤;該地區(qū)緯度較高,對流不旺盛,對流雨較少,D錯誤。故選B。
由材料可知,該區(qū)域西部降水較多,中東部降水較少,主要是因為該區(qū)域北起黑龍江,南抵長白山,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西部地形地勢較高,抬升明顯,降水偏多,C正確;該區(qū)域緯度差異、海陸位置差異、大氣環(huán)流差異較小,ABD錯誤。故選C。
題型03 氣候成因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6.導致甲、乙兩地氣候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人類活動 C.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
【答案】6.D
【解析】6.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示位于南美洲,甲地靠近海洋,且受暖流影響,沿海地勢低平,為熱帶雨林氣候,乙地位于巴西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兩地氣候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確;太陽輻射多少受氣候影響,不是氣候差異的原因,A錯誤;人類活動不是氣候的主要成因,B錯誤;兩地緯度相同且距離較近,大氣環(huán)流相同,C錯誤;故選D。
考點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知識點1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①氣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10°之間
④典型地區(qū):東南亞馬來群島地區(qū)、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⑤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植被的特征:
特征①:森林呈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
特征②:有數(shù)量豐富的藤本、附生植物。
特征③:常見莖花、板根現(xiàn)象。
(2)熱帶草原氣候
①氣候成因: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10°-20°(23°26′)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亞北部和偏東及偏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熱帶草原
熱帶草原植被的特點:濕季高溫多雨,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干季晴朗少雨或滴雨不下,土壤中水分嚴重不足,植物凋萎,一片枯黃。
(3)熱帶沙漠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全年炎熱干燥)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20°(23°26′) - 30°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⑤植被類型:熱帶荒漠
熱帶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植物葉面積縮小或退化,呈鱗片狀或為刺,以減少蒸騰;有的莖葉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熱;有的具肉質莖葉,以儲藏水分。大多有發(fā)達的根系,以便從很廣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4)熱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③分布規(guī)律:北緯10°~25°(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⑤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
熱帶季雨林植被特征:與熱帶雨林相比,樹高較低,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種類較少,群落較簡單,優(yōu)勢物種較明顯,板狀根和莖花現(xiàn)象不普遍,層間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較少,季相變化明顯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10°N~25°N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20°~30°的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5)地中海氣候
①氣候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②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⑤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植被特征:為常綠喬木或灌木群落,葉片常綠堅硬,機械組織發(fā)達,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適應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
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沿海最典型的原因: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區(qū)的大陸面積廣泛,較其他地中海氣候區(qū)大。另一方面,地中海沿岸沒有大型的南北走向的山脈,這樣冬季的西風可以廣泛影響該地區(qū),而南北美洲的地中海氣候區(qū)因為大型南北走向山脈的影響使得冬季西風影響有限。
(6)亞熱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②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我國秦嶺 — 淮河以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的特征: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會落葉;群落結構較簡單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7)溫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②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我國秦嶺 — 淮河以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的特征: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fā)葉,夏季葉色鮮綠,枝繁葉茂,林冠郁閉,秋冬季落葉,季相變化明顯
(8)溫帶海洋性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溫和濕潤(溫和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歐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⑤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
(9)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遠離海洋,水汽難以進入
②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干旱少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
④典型地區(q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nèi)部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溫帶草原與溫帶荒漠
溫帶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植物葉面積縮小或退化,呈鱗片狀或為刺,以減少蒸騰;有的莖葉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熱;有的具肉質莖葉,以儲藏水分。大多有發(fā)達的根系,以便從很廣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溫帶草原植被的特征: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yōu)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結構。葉小、葉片內(nèi)卷,地下部分強烈發(fā)育。季相變化明顯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30°~40°至60°~65°的大陸內(nèi)部與大陸東岸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亞寒帶和寒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至北極圈的大陸 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長嚴寒,夏短溫暖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nèi)陸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酷寒
思考:(1)只在北半球有的氣候類型
共四種,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
(2)只在大陸東岸分布的氣候類型
三種季風氣候
(3)除了南極洲外,在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
知識點2 氣候類型比較
幾種易混氣候類型的比較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氣溫:終年高溫(最冷月均溫>15 ℃) 降水:有明顯的旱(干)季和雨(濕)季 熱帶季風氣候 ①年降水量較多(>1 500 mm); ②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 mm(突變性); ③雨季較短,多為6~9月
熱帶草原氣候 ①年降水量相對較少(750~1 000 mm); ②濕季較長,多為5~10月(漸變性)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雨熱同期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①最冷月均溫>0 ℃; ②雨季較長; ③年降水量較多(800~1 500 mm)
溫帶季風氣候 ①最冷月均溫<0 ℃; ②雨季較短; ③年降水量較少(500~800 mm)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降水總量有時相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0 ℃,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
溫帶季風氣候 最冷月均溫<0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冷夏熱 降水集中在夏季 溫帶季風氣候 ①均溫低于0 ℃的月份少; ②有明顯的雨季; ③年降水量相對較多
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均溫低于0 ℃的月份多; ②單月降水一般不超過100 mm; ③年降水量相對較少
考點1 氣候類型的判讀
1.根據(jù)分布規(guī)律判讀氣候類型
(1)從緯度位置確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溫度帶。
(2)從經(jīng)度位置確定海陸位置(大陸東、中、西部)。
(3)用地理坐標定位法確定氣候類型。
2.根據(jù)氣候特征判斷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jù)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特征來進行。具體判斷時一般遵循“以溫定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則。
①以溫定球:根據(jù)最熱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氣溫曲線的形態(tài)來確定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 年平均氣溫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②以溫定帶:根據(jù)最冷月、最熱月氣溫確定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15 ℃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 0 ℃~15 ℃ 最熱月均溫>25 ℃ 亞熱帶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 均溫 <0 ℃ 最熱月均溫20 ℃以上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 極地氣候
③以水定型:
年雨型(季 節(jié)分配均勻) 年降水量>2 000 mm 熱帶雨林氣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雨型(夏 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 1 500~2 000 mm 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 750~1 000 mm 熱帶草原氣候
夏雨型(夏 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 800~1 500 mm 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 500~1 000 mm 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冬 季多雨, 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 300~1 000 mm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終年少雨) 年降水量 <250 mm 熱帶沙漠氣候、 極地氣候
3.依據(jù)景觀圖及文字描述判斷氣候類型
不同的氣候區(qū)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類型,因此在掌握氣候的形成和分布時,還應該掌握該地的自然景觀特征,仔細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觀圖特征,進而判斷氣候類型。如下圖示景觀應是熱帶草原氣候。
4.根據(jù)特殊地區(qū)氣候類型的分布判斷氣候類型
①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區(qū)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如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上升氣流弱,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③西風帶內(nèi)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西風帶內(nèi),但處于山脈的背風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內(nèi)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帶。
⑥受寒流影響,熱帶沙漠氣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魯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種氣候,在中高緯度大陸東岸分布的緯度較低,這是受沿岸寒流影響的結果;而在大陸西岸分布的緯度較高,這是受沿岸暖流影響的結果。
1.(2022·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智利是首個與我國簽署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的南美洲國家,并于2019年與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從S市和M市中任選一地,說明該地的氣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分析】
【答案】S市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濕潤。原因:地處30°S~40°S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影響。或M市氣候特點:全年溫和多雨。原因:地處40°S~60°S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山脈迎風坡降水多。
考點2 氣候特征的描述
1.命題角度
角度1 氣候特征的描述
角度2 氣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角度3 氣候特征的比較
2.氣候特征的描述角度
①氣溫的描述:常用詞有炎熱或涼爽、寒冷或溫和。
②降水的描述:常用詞有多雨或少雨、濕潤或干燥、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或小。
③氣溫和降水配合情況的描述:常用“終年……冬季……夏季……”語句描述。
3.答題術語整合
描述角度 語言表達
氣溫 特征 最冷月、最熱月 最冷(熱)月出現(xiàn)在××月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夏季高溫;全年溫和;冬季寒冷等
溫差 氣溫年較差大(小);日較差大(小)
降水 特征 降水總量 降水量多(少)
季節(jié)分配 季節(jié)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際變化 年際變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時數(shù)長(短);日照強(弱);光照充足(不足)
氣候 特征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xié)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等
2.(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對流層的中低層,風的輻合、輻散和水汽輸送是影響天氣和氣候的重要因子。輻合是水平氣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聚集而產(chǎn)生的上升運動,輻散是水平氣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分散而產(chǎn)生的下沉運動。圖為1981~2010年中亞及周邊地區(qū)中低層平均風場分布圖。
(3)與甲地相比,說明乙地的氣候特點。
【答案】(3)夏季氣溫較低,冬季寒冷;夏季降水較甲地偏多,冬季少雨;整體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甲地小。
【詳解】(3)根據(jù)1月和7月環(huán)流分析可知,1 月主要盛行西風環(huán)流,7月高壓北抬,西風環(huán)流減弱。乙地終年盛行西風(深居內(nèi)陸,水汽到達量小),為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征,夏季氣溫較低,冬季寒冷,而甲地三面環(huán)山,冬季阻擋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使冬半年的氣溫相對溫和。乙地夏季降水較甲地偏多,冬季較甲地少雨, 整體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甲地不明顯。
題型01 氣候類型的判讀
下圖為世界某山地的南北坡氣溫、降水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山地南坡比北坡( )
A.雪線海拔較高 B.地處緯度較高 C.年降水量較多 D.氣溫年較差小
2.該山地北側山麓的氣候類型可能是(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答案】1.D 2.C
【解析】1.讀圖分析可知,該山地僅在1月份,海拔接近3000米處會出現(xiàn)氣溫在0℃以下的時期,此時可能出現(xiàn)積雪,而其他時間氣溫高于0℃,使該山地不會出現(xiàn)永久積雪,故不會出現(xiàn)雪線,A錯誤;該山地7月溫度高于1月,說明位于北半球,南坡、北坡200米處1月氣溫均高于0℃,說明緯度較低,B錯誤;1月降水量南北坡相近,7月南坡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南坡較少,C錯誤;根據(jù)南北兩坡1月和7月氣溫分布來看,南坡的1月和7月氣溫曲線差異小于北坡,故南坡的氣溫年較差更小,D正確。故選D。
2.由于該山地位于北半球,而讀圖可知,該山地南坡7月高溫少雨,1月溫和多雨,可推測為地中海氣候;北坡1月、7月都溫和多雨,可推測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故該山地北側山麓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排除ABD,C正確。故選C。
題型02 氣候特征描述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處柴達木盆地的茶卡鹽湖是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湖面海拔3100m。與其他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并存的鹵水湖,具有極強的反射能力,鑲嵌在白雪皚皚的雪山和品種繁多的草地間,湖面似鏡子一樣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湖畔生長著茶卡羊,羊肉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肉質鮮美,自古冠以“貢羊”之譽。圖1示意茶卡鹽湖的地理位置,圖2示意“天空之鏡”景觀。
簡述茶卡鹽湖所在區(qū)域的氣候特征。
【答案】茶卡鹽湖位于柴達木盆地,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fā)量大。
【詳解】茶卡鹽湖位于柴達木盆地,地處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氣候干旱,蒸發(fā)旺盛,湖水蒸發(fā)量大,才能夠形成鹽湖。
熱點應用
01 特殊區(qū)域氣候
如圖為世界某區(qū)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各小題。
圖中①地多雨的月份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
A.1月 赤道低壓帶 B.7月 赤道低壓帶
C.1月 盛行西風帶 D.7月 盛行西風帶
【答案】D
【詳解】由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可知,該陸地位于澳大利亞,①地位于30°S到40°S的大陸西岸,應為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中海氣候受到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較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南半球的冬季應為7月份,D正確;ABC錯誤。故選D。
知識點撥:
①日本亞熱帶季風氣候延伸至約40 °N→海洋影響大、日本暖流
②小亞細亞半島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勢高、距海遠,降水少
③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延伸至北極圈內(nèi)→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
④伊比利亞半島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勢高、距海稍遠,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⑤幾內(nèi)亞灣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成因:地處西南季風迎風坡(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形成),降水多;沿岸暖流(幾內(nèi)亞灣暖流或赤道逆流)經(jīng)過,增溫增濕。
⑥索馬里半島的熱帶沙漠氣候成因: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干燥的東北風影響,降水少;夏季受沿岸上升寒流(索馬里寒流)影響,形成降水稀少的沙漠氣候。
⑦南非高原東南部熱帶草原氣候成因:夏季(1月)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信風從海洋上吹來,帶來充足的水汽,降水較多;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
⑧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夏季來自赤道的西北風(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南移偏轉形成)帶來豐沛的降水,為濕季;
冬季受東南信風控制,為干季。
⑨澳大利亞東部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
⑩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地中海氣候(東岸型)成因:海陸輪廓;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型)成因:海陸輪廓
11.南亞塔爾沙漠(熱帶沙漠氣候)成因:
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風無法到達;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fā),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形成干旱的沙漠。
12.南亞熱帶季風對應的自然帶的差異:
西高止山西側及印度東北部,都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其他地區(qū)則為熱帶草原帶。
13.美國東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季風缺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明顯);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02 副高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qū)某季節(jié)高空(海拔約550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此季節(jié)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
A.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
【答案】2.C
【解析】2.由材料“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陸地溫度高于海洋,陸地上形成強低壓,高空形成強高壓,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強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在高空形成西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西伸登陸,控制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形成伏旱持續(xù)高溫天氣,C正確;中緯西風受西太平洋副高影響,向北快速移動,我國北方形成強降水,A錯誤;南海熱帶氣旋影響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區(qū),并且熱帶氣旋影響下降水多,B錯誤;北方冷暖空氣相遇,形成強降水天氣,D錯誤。故選C。
知識點撥:
(1)位置
副熱帶高壓是全球性的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它通常活動在較低緯度上空。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有時只有一個,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于東西太平洋上。
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壓單體,即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簡稱副高。
在副高區(qū)內(nèi),由于氣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見、氣溫偏高、天氣炎熱;在副高邊緣則多降水天氣。
夏季,副高強度大、范圍廣,冬季,強度減弱,范圍縮小。
副高的強弱和位置變化,對我國天氣、旱澇和臺風活動影響很大。
2.副高與我國雨帶位置移動
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主要雨帶,經(jīng)常處于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的距離處。
正常規(guī)律:
冬季副高脊線位于15°N附近,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副高脊線緩慢地向北移動。
異常規(guī)律:
副高強的年份(副高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進快,夏季風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長,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變短,降水變少,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
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進慢,夏季風北移速度慢,雨帶長時間滯留在南方,導致南方雨季延長,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變短,降水減少,容易出現(xiàn)南澇北旱。
3.副高與臺風的關系
①影響臺風的形成
副高南側緯度低,海水溫度高,能為臺風提供足夠的熱量;
臺風是低壓系統(tǒng),中心氣流上升,副高是高壓系統(tǒng),中心氣流下沉,二者勢力上是此消彼長,垂直方向氣流相互抑制;
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氣系統(tǒng),空間規(guī)模極大,臺風尺度小,勢力相對較弱,所以一般是臺風受副高的影響更大:距離副高近的區(qū)域,氣壓、氣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趨勢,臺風很難形成;只有低壓系統(tǒng)勢力很強大、距離副高稍遠一點的南部海域才利于臺風的形成。
②影響臺風的移動
臺風移動方向基本上取決于副高四周的引導氣流:
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強,或者臺風發(fā)生在副高南部邊緣,臺風就在東南風引導下沿副高南側西行;
如果副高東退或斷裂,臺風就可能在高壓的西緣或裂口處轉向北行,當繞到高壓北部邊緣,在西南風影響下,就向東北移動。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09講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大氣環(huán)流與氣候)
目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2
02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4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5
考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5
知識梳理 5
知識點1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5
知識點2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8
核心突破 10
考點1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判讀 10
考點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2
題型01 氣壓帶、風帶的判讀 14
題型0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4
考點二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16
知識梳理 16
知識點1 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 16
知識點2 季風環(huán)流 17
核心突破 19
考點1 兩個角度透析季風的成因 19
考點2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對比分析 20
題型01 季風環(huán)流 22
題型02 廣義季風區(qū) 22
考點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4
知識梳理 24
知識點1 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24
知識點2 氣候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24
考點1 氣溫 25
考點2 降水 29
題型01 氣溫變化影響因素 32
題型02 降水影響因素 33
題型03 氣候成因 34
考點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35
知識梳理 35
知識點1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35
知識點2 氣候類型比較 41
核心突破 42
考點1 氣候類型的判讀 42
考點2 氣候特征的描述 45
題型01 氣候類型的判讀 47
題型02 氣候特征描述 48
熱點應用 49
01 特殊區(qū)域氣候 49
02 副高 50
考點要求 考題統(tǒng)計+考點提取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2023重慶卷,8題,3分,控制該島的大氣環(huán)流是,氣壓帶風帶分布 2023全國乙卷,37(2)題,8分,從大氣環(huán)流角度分析該島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對觀測數(shù)據(jù)未構成明顯干擾的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2022廣東卷,9題,3分,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qū)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氣壓帶風帶分布 2021全國甲卷,11題,4分,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季風環(huán)流 2022浙江1月卷,27(1),2分,甲地冬季主導風向為,東亞季風環(huán)流 2021山東卷,14-15題,6分,北部沿海克拉香天氣的出現(xiàn)的原因及出現(xiàn)時間段,南亞季風環(huán)流
世界氣候及其影響 2024北京卷,14題,2分,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地理特征,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2024甘肅卷,18(1)(3)題,12分,描述圖中島嶼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與推測環(huán)南極海域葉綠素水平變化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氣候特征及成因 2023遼寧卷,18(1)(3)題,12分,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與說明乙地的氣候特點,氣候成因及特點 2023浙江1月卷,28(1)題,4分,說出察爾汗主要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描述
命題趨勢: 近幾年高考題重點考查大氣環(huán)流分布及其對氣候的影響,考查方式有直接考查大氣環(huán)流分布的各種變式圖,更多考查方式是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考查,以氣候、大氣環(huán)流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為背景資料,對大氣環(huán)流分布、大氣環(huán)流對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考查。
考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知識點1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大氣環(huán)流
概念: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
成因:高、低緯度地區(qū)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
大氣環(huán)流主要包括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
2.單圈環(huán)流
冷熱不均使其動: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太陽直射赤道的情況下,極地與赤道間形成單圈閉合環(huán)流,如下圖所示:
3.三圈環(huán)流
地球自轉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設“地球不自轉”,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huán)流,考慮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如下圖所示:
全球共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壓帶。
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其中,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屬于熱力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屬于動力成因。
記憶要點:①根據(jù)氣壓帶的中心緯度0°,30°60°,90°等緯度,判斷氣壓帶的名稱風帶則識記低緯信風,中緯西風,高緯極地東風(風向也要識記);
②風帶由氣壓帶產(chǎn)生如果忘記風帶風向,可通過氣壓帶推理;
③風帶的風向是指近地面風向。
高壓低壓相間插,一撇一捺向低壓。
4.不同視角的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知識點2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地球公轉使其移: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情況下,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jié)變化而移動,如下圖所示:
(1)規(guī)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
節(jié)氣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氣壓帶 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熱帶高氣壓帶 30°緯線附近南北對稱 自30°緯線向南移 自30°緯線向北移
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的規(guī)律:
(1)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晚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即“移動不同步”。
(3)氣壓帶、風帶年移動幅度約10°。夏季向北半球偏5個緯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個緯度,即“移動不同幅”。
(4)判斷季節(jié)可參照副熱帶高壓帶與30°N的位置,如副熱帶高壓帶在30°N以北,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過中間為春、秋季。
案例:
緯度30°~40°
冬季:盛行西風帶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 形成地中海氣候
緯度10°-20°
冬季:信風帶 夏季:赤道低氣壓帶 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考點1 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的判讀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溫度高近地面氣壓低,溫度低近地面氣壓高。
①赤道低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近地面氣壓低;氣流下沉,則近地面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上升氣流,對應近地面的低氣壓帶,可能為赤道低氣壓帶或副極地低氣壓帶。
下沉氣流,對應近地面的高氣壓帶,可能為極地高氣壓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jù)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jù)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4.抓“移動”——突破季節(jié)影響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圖所示:
5.借圖巧判氣壓帶、風帶名稱
①結合0°、30°、60°、90°等緯度,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如下圖。
②結合風向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
風向右偏為北半球,如甲、丁;風向左偏為南半球,如丙、戊;
高壓氣流向外,如甲、丙;低壓氣流向內(nèi),如乙、丁、戊。
(2021·浙江1月卷)下圖為非洲西部局部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   )
A.甲風帶的風向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 B.乙氣流因受動力因素影響而上升
C.丙風向形成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D.丁風帶為大陸西岸帶來充足水汽
2.圖示季節(jié),最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B.黃河中游含沙量明顯增加
C.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切斷 D.地中海沿岸地區(qū)溫和多雨
考點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氣壓帶 分布 成因 特征 氣流 對氣候的影響
極地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原因 冷高壓 下沉 冷干
副極地低氣壓帶(2個)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原因 冷低壓 上升 冷濕
副熱帶高氣壓帶(2個)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原因 熱高壓 下沉 干熱
赤道低氣壓帶(1個) 0°附近 熱力原因 熱低壓 上升 濕熱
風帶名稱 位置 風向 對氣候的影響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東風帶 副極地低壓和 極地高壓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干冷
中緯西風帶 副極地低壓和 副熱帶高壓帶之間 西南風 西北風 溫濕(主要是對大陸西岸)
低緯信風帶 副熱帶高壓和 赤道低壓之間 東北風 東南風 主要看風向,從內(nèi)陸吹來的性質干熱,從海洋吹來的性質較濕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為氣流上升區(qū),降水多。
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為氣流下沉區(qū),降水少。
極地東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性質干燥;中緯西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性質濕潤。
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qū)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東岸,降水則較多。
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干旱少雨
常年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 冰原氣候 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和多雨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草原氣候 高溫多雨為濕季
信風帶 高溫少雨為干季
西風帶 地中海氣候 冬季溫和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 夏季炎熱干燥
(2023·重慶卷)美國夏威夷地區(qū)瓦胡島(21°30'N,157°50'W)大范圍連續(xù)性降水少,但受島嶼內(nèi)高大山地影響,夏季陣性降水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瓦胡島陣性降水多發(fā)期間,控制該島的大氣環(huán)流是( )
A.熱帶氣旋 B.西南季風 C.盛行西風 D.東北信風
題型01 氣壓帶、風帶的判讀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模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甲圖所示季節(jié),北半球各緯度區(qū)間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氣流 B.10°~20°盛行東南風
C.20°~30°盛行下沉氣流 D.30°~40°盛行西北風
2.自甲圖至乙圖,能正確反映的地理信息是( )
A.太陽直射點向南移 B.氣壓帶、風帶向北移
C.天津逐漸進入冬季 D.氣壓帶、風帶向南移
題型02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xiàn)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當暖濕空氣經(jīng)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3.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降水較少 B.氣溫較高 C.風力較弱 D.光照較強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考點二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知識點1 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
海陸的熱力差異:海洋比熱容大,升溫降溫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快。
結果:冬季,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低,出現(xiàn)冷高壓;
夏季,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xiàn)熱低壓。
1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低,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的氣壓中心蒙古-西伯利亞(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
大陸的冷高壓以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
7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的氣壓中心印度(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陸上的熱低壓以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
北半球氣壓中心季節(jié)變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原來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北半球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大,形成不同的氣壓中心。南半球海洋占絕對優(yōu)勢,緯向分布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30°S以南地區(qū),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如圖所示。
知識點2 季風環(huán)流
東亞季風 季風風向 季風性質 季風成因
夏季風 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風 西北季風 寒冷干燥
南亞季風 季風風向 季風性質 季風成因
夏季風 西南季風 高溫多雨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運動
冬季風 東北季風 溫和干燥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季風環(huán)流
第一步:根據(jù)等壓線作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
考點1 兩個角度透析季風的成因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改變。例如,南亞夏季的西南季風是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與之類似的是澳大利亞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風,是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轉而形成的。
(3)廣義季風區(qū)
如澳大利亞西北部1月份(當?shù)叵募荆┐滴鞅憋L(北半球東北季風南移越過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份(當?shù)囟荆┐禆|南風(東南信風),風向明顯隨季節(jié)發(fā)生改變?yōu)榧撅L區(qū),形成特殊的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以北非洲夏季受偏轉的西南風影響比較大。
(2022·浙江1月卷)下圖為某區(qū)域某月等壓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季節(jié)( )
A.田納西河正處于主汛期 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蔥蔥
C.天山積雪下限海拔較高 D.華北平原播種小麥正忙
考點2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對比分析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jié)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 (亞歐大陸內(nèi)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性質 溫帶:寒冷干燥;亞熱帶:溫和少雨 炎熱多雨 溫暖干燥 高溫高濕
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分布地區(qū)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qū)等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有利 雨熱同期
不利 旱澇、寒潮等災害 旱澇災害
季風環(huán)流的判斷與分析
1.通過30°N或60°N處的氣壓分布狀況判斷季節(jié):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壓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壓中心(9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分布,為北半球的冬季。
2.通過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判斷季節(jié):偏北風為冬季,偏南風為夏季。
3.根據(jù)季節(jié)可判斷30°N或60°N處氣壓狀況及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風向。
夏季風對我國降水的影響
(1)夏季,副熱帶高壓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海洋上。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形成豐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約在北緯15°~20°,雨帶在華南;6月份副高北進到北緯20°左右,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并在此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氣;7~8月份,副高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30°,雨帶隨之北進到華北、東北地區(qū);9月,副高南退,雨帶亦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結束;10月份,雨帶退出大陸。
(3)夏季風強弱帶來的影響:副高強,夏季風勢力強,則鋒面運行快,我國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副高弱,夏季風勢力弱,則鋒面運行慢,我國易出現(xiàn)北旱南澇。
(2021·山東卷)“克拉香天氣”出現(xiàn)在越南沿海地區(qū),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現(xiàn)的幾率更大。下圖示意克拉香天氣出現(xiàn)時段的風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越南北部沿海出現(xiàn)克拉香天氣的幾率更大,主要因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風速小②地面溫度低③地勢低④空氣濕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克拉香天氣易出現(xiàn)的時間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題型01 季風環(huán)流
下圖示意南亞地區(qū)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氣壓場(單位:hPa)及盛行風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南亞地區(qū)( )
①夏季風比冬季風勢力弱 ②夏季風由東南信風北移后偏轉形成
③冬季風比夏季風勢力弱 ④冬季風由盛行西風南移后偏轉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與冬季風相比,南亞夏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轉偏向力較大 B.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
C.氣流的濕度較小 D.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小
題型02 廣義季風區(qū)
科特迪瓦地勢起伏較大,北部為高原地帶,中部為平原地區(qū),南部為山丘地帶。阿比讓年平均氣溫約27℃,是科特迪瓦的最大城市。如圖示意阿比讓的地理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7月,阿比讓盛行( )
A.西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東北風
4.影響阿比讓降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勢 B.植被覆蓋 C.海陸熱力性質 D.大氣環(huán)流
考點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知識點1 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是造成各地氣候差異的根本原因。
2.大氣環(huán)流(主要因素)
(1)促進了高低緯度地區(qū)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的熱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不同的大氣環(huán)流形成不同的氣候。
3.下墊面因素
(1)海陸差異:包括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海陸水分條件差異。
要素 具體影響
氣溫 一般同緯度地區(qū)陸地上比海洋上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較大
降水 海洋上空氣濕度及降水量一般也比陸地上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較均勻
氣候 形成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
環(huán)流 形成大規(guī)模的季風環(huán)流,以及地方性的局部環(huán)流
(2)洋流:在高低緯度間調節(jié)著熱量和水分,對所經(jīng)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有顯著影響。暖 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3)地形
溫度 陽坡大于陰坡;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降水 迎風坡大于背風坡
(4)其他因素:地表物質組成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也不同,導致地區(qū)間熱量狀況出現(xiàn)差異。
4.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的溫度;改變大氣成分;改變下墊面性質。
知識點2 氣候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1.自然景觀
概念:是一個地方所呈現(xiàn)的自然風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動物、地表形態(tài)、土壤類型、河湖特征等方面。
形成因素: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2.氣候對自然景觀形成的影響
在影響自然景觀的各種自然因素中,氣候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氣候類型有不同的水熱條件,不同的水熱條件組合,影響自然地理景觀的形態(tài)和內(nèi)在結構、自然地理景觀的差異、自然地理景觀的分布規(guī)律、自然地理景觀的變化。自然景觀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
氣候與自然景觀 舉例
氣候→地貌 云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濕熱的氣候環(huán)境中; 西北內(nèi)陸的風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氣候環(huán)境中
氣候→水文 我國北方河流大多有結冰期;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
氣候→生物 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動植物耐熱; 亞寒帶地區(qū)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動植物耐寒
氣候→土壤 東北地區(qū)氣候冷濕,土壤有機質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東南丘陵地區(qū)氣候濕熱,有機質分解快,形成貧瘠的紅壤
3. 同一緯度地區(qū),不同氣候類型自然景觀不同
撒哈拉沙漠 我國南方
氣候類型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 終年炎熱、少雨,溫差大 雨熱同期,降水豐富
水文 河流稀少 河網(wǎng)密集
地貌 風力作用強,空氣極為干燥,風沙地貌廣布 流水作用強,河流地貌廣泛發(fā)育
植被 只有少數(shù)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觀 植被繁茂,形成常綠闊葉林景觀
4. 不同緯度地區(qū),同一氣候類型的不同時間,自然景觀不同
塞倫蓋蒂和馬薩伊馬拉均為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
①由于赤道低壓帶的季節(jié)移動,每年5月中下旬,雨帶向北移動,塞倫蓋蒂地區(qū)進入旱季,而其北側的馬薩伊馬拉會延遲進入旱季,食草動物便追隨降水由南往北遷徙到馬薩伊馬拉。
②每年10月前后,塞倫蓋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積較小的馬薩伊馬拉無法提供長期的食物,食草動物便回遷到塞倫蓋蒂。
考點1 氣溫
(1)分布規(guī)律
時空表現(xiàn) 分布規(guī)律
時間變化 日變化 一般日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日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氣溫日較差一般規(guī)律: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陰天
年變化 北半球陸地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氣溫年變化一般規(guī)律:大致隨緯度增高而增大
空間變化 垂直分布 在對流層中,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約6℃
水平分布 由低緯向高緯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于海洋,冬季氣溫海洋高于陸地
(2)影響氣溫的因素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緯度 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能多,氣溫高,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能少,氣溫低,日較差小,年較差大
海陸 分布 沿海:白天升溫慢,夜晚降溫慢,氣溫日較差小 冬季降溫慢,夏季升溫慢,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小 內(nèi)陸: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 冬季降溫快,夏季升溫快,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地形 地勢 海拔高,氣溫低
山地 阻擋 冷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低,背風側氣溫較高 暖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高,背風側氣溫較低
封閉 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氣溫較高
坡向 山地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
洋流 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冬季風 距離冬季風源地越近,氣溫越低
影響氣溫的因素
(3)造成兩地氣溫差異因素的分析方法
兩地 主要影響因素
①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 緯度
②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 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③距離較近的兩地 地形因素
④大陸同緯度東西岸兩地 洋流
⑤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夏溫明顯偏低 地形因素(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4)利用等溫線狀況判斷分析影響氣溫的因素
等溫線走向 示意圖 原因 影響因素
等溫線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因緯度而不同 太陽輻射 
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由沿海向內(nèi)陸遞變 海洋影響程度不同
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等溫線穿過山地時一般向氣溫高的方向凸出,穿過谷地時,一般向氣溫低的方向凸出。 地形
1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緯度,B地夏溫高于A、C兩地,冬溫低于A、C兩地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暖流流經(jīng)海區(qū)向高緯方向凸出;寒流流經(jīng)海區(qū)向低緯方向凸出 暖流增溫 寒流降溫 洋流
盆地閉合曲線(夏季是炎熱中心,冬季是溫暖中心);城市熱島效應 夏季不易散熱,下沉氣流增溫,冬季山嶺屏障 地形閉塞,四周山嶺屏障
山地閉合曲線(冬季、夏季均為低溫);冬季風迎風坡 氣溫垂直遞減,高度升高100米,氣溫降低約0.6 ℃ 地勢高
(5)等溫線走向(彎曲)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等溫線彎曲的成因分析(不閉合等溫線:凸高為低)
①陸地上一般考慮山脈或谷地。等溫線穿過山地時一般向氣溫高的方向凸出,穿過谷地時,一般向氣溫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慮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溫線的彎曲還可能與海陸分布有關。1月份同緯度的陸地等溫線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緯度的陸地上等溫線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陸南,七陸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溫線閉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溫中心)(閉合等溫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①低溫中心:低溫中心一般與地形有關,山地一般為低溫中心;緯度較高的盆地在冬季時也往往成為低溫中心,緯度較高的山脈、冬季風的迎風坡也往往成為低溫中心。
②高溫中心:一般地勢較低的盆地往往成為高溫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溫中心(熱島效應)。
3)等溫線的疏密及其影響因素
等溫線的疏密反映溫差的大小,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等溫線稀疏,溫差較小。
季節(jié) 冬季等溫線密集,夏季等溫線稀疏。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
溫度帶 溫帶地區(qū)等溫線密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疏。因為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海陸位置 陸地等溫線密集,海洋等溫線稀疏。因為陸地表面形態(tài)復雜,海洋表面性質單一且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于海洋
洋流或鋒面 寒暖流交匯處等溫線密集,鋒面天氣系統(tǒng)中鋒線附近等溫線密集,因為冷暖差別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溫線稀疏,山地和高原邊緣地區(qū)的等溫線比較密集
(2024·北京卷)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舉行。圖a顯示成都部分氣象站點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氣溫,圖b為北京時間2024年5月15日14時西南地區(qū)局部海平面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據(jù)圖a可知( )
A.數(shù)據(jù)觀測日期可能在10月底 B.氣溫隨緯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C.數(shù)據(jù)采集時段為11時—17時 D.氣溫從東北向西南呈遞增趨勢
考點2 降水
(1)概念
在一定條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在地面上,總稱為降水。
(2)形成降水的基本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凝結核(固體雜質)
③氣溫降低或者氣流上升(遇冷):①地形抬升; ②冷暖氣團相遇被迫抬升(或主動爬升);③受熱膨脹上升等
(3)主要降水類型
降水類型 形成原因 一般特點 主要分布地區(qū)
對流雨 空氣受熱對流上升 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有風暴、雷電(熱雷雨)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qū),中緯度大陸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暖濕空氣遇地形阻擋上升 取決于暖濕氣流性質和地形坡度。降水強度較大,歷時較長 暖濕氣流的迎風坡
鋒面雨 冷暖空氣相遇暖氣團被抬升 強度較小,歷時較長,范圍廣 溫帶地區(qū)(中緯度)
氣旋雨 (臺風雨) 暖濕氣流圍繞氣旋中心旋轉上升 強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風、雷電 主要分布于溫帶地區(qū)(臺風雨分布于中、低
緯大陸東岸)
(4)降水分布規(guī)律
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中緯度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nèi)陸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和內(nèi)陸降水少。
(5)影響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 影響因素 常考分析語句
海陸 位置 ①深居內(nèi)陸,大陸性強,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
大氣 環(huán)流 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西風帶控制時間長,降水多;②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③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受冬季風影響,降水少;⑤受信風影響,降水少;沿海地區(qū),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地形 ①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擋水汽進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勢高的地區(qū),對流減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濕,降水較多;②寒流減濕,降水較少
植被 植被覆蓋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廣,降水多;反之少
人類 活動 ①城市濕島、雨島效應,多上升氣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壞,地面缺乏保護,氣候干旱;③興修水庫,降水增多;④圍湖造田,降水減少
(6)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技巧
1)讀值大小及遞變
①關注圖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計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關注等降水量線數(shù)值的遞變規(guī)律,明確其空間分布的基本規(guī)律。
2)描述延伸方向
①若與海岸線平行說明影響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或季風)。
②若與等高線平行說明影響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狀變化
①若閉合可能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風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風坡或內(nèi)陸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線彎曲,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判斷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①等降水量線密集,說明降水地區(qū)差異大,一般山區(qū)或山地迎風坡等降水量線比較密集。
②等降水量線稀疏,說明降水地區(qū)差異小,一般地勢平坦的平原、高原內(nèi)部等降水量線比較稀疏。
【易錯提醒】
山地兩側降水量比較
在相對高度足夠的前提下,在迎風坡上隨高度增加,降水呈現(xiàn)少—多—少的分布規(guī)律。在背風
坡,隨著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現(xiàn)由多到少的分布規(guī)律。如下圖。
2.(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對流層的中低層,風的輻合、輻散和水汽輸送是影響天氣和氣候的重要因子。輻合是水平氣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聚集而產(chǎn)生的上升運動,輻散是水平氣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分散而產(chǎn)生的下沉運動。圖為1981~2010年中亞及周邊地區(qū)中低層平均風場分布圖。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題型01 氣溫變化影響因素
陜西省位于中國西北部,分為三大自然區(qū)域:北部陜北高原,中部關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區(qū)。三大自然區(qū)的氣溫分布存在差異。圖為陜西省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7月份,安康、漢中、西安、榆林四城市,氣溫日較差最大的可能是( )
A.安康 B.漢中 C.西安 D.榆林
2.該月,西安一帶成為高溫中心,主要的原因是( )
A.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B.地勢低,干熱風影響
C.降水少,晴朗天氣多 D.城市多,熱島效應強
3.與同緯度相比,陜西省東部黃河谷地氣溫偏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水域 B.降水 C.海拔 D.季風
題型02 降水影響因素
我國某區(qū)域北起黑龍江,南抵長白山,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圖示意該區(qū)域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4.該區(qū)域主要的降水類型是( )
A.地形雨 B.鋒面雨 C.臺風雨 D.對流雨
5.影響該區(qū)域降水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大氣環(huán)流
題型03 氣候成因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6.導致甲、乙兩地氣候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人類活動 C.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
考點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知識點1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①氣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10°之間
④典型地區(qū):東南亞馬來群島地區(qū)、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⑤植被類型: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植被的特征:
特征①:森林呈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
特征②:有數(shù)量豐富的藤本、附生植物。
特征③:常見莖花、板根現(xiàn)象。
(2)熱帶草原氣候
①氣候成因: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10°-20°(23°26′)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亞北部和偏東及偏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熱帶草原
熱帶草原植被的特點:濕季高溫多雨,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干季晴朗少雨或滴雨不下,土壤中水分嚴重不足,植物凋萎,一片枯黃。
(3)熱帶沙漠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全年炎熱干燥)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20°(23°26′) - 30°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⑤植被類型:熱帶荒漠
熱帶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植物葉面積縮小或退化,呈鱗片狀或為刺,以減少蒸騰;有的莖葉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熱;有的具肉質莖葉,以儲藏水分。大多有發(fā)達的根系,以便從很廣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4)熱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②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③分布規(guī)律:北緯10°~25°(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⑤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
熱帶季雨林植被特征:與熱帶雨林相比,樹高較低,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種類較少,群落較簡單,優(yōu)勢物種較明顯,板狀根和莖花現(xiàn)象不普遍,層間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較少,季相變化明顯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10°N~25°N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20°~30°的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5)地中海氣候
①氣候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②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⑤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植被特征:為常綠喬木或灌木群落,葉片常綠堅硬,機械組織發(fā)達,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適應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
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沿海最典型的原因: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區(qū)的大陸面積廣泛,較其他地中海氣候區(qū)大。另一方面,地中海沿岸沒有大型的南北走向的山脈,這樣冬季的西風可以廣泛影響該地區(qū),而南北美洲的地中海氣候區(qū)因為大型南北走向山脈的影響使得冬季西風影響有限。
(6)亞熱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②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我國秦嶺 — 淮河以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的特征: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會落葉;群落結構較簡單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7)溫帶季風氣候
①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②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④典型地區(qū):我國秦嶺 — 淮河以北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的特征: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fā)葉,夏季葉色鮮綠,枝繁葉茂,林冠郁閉,秋冬季落葉,季相變化明顯
(8)溫帶海洋性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②氣候特點:全年溫和濕潤(溫和多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④典型地區(qū):歐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⑤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
(9)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氣候成因: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遠離海洋,水汽難以進入
②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干旱少雨
③分布規(guī)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
④典型地區(q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nèi)部地區(qū)
⑤植被類型:溫帶草原與溫帶荒漠
溫帶荒漠植被的特征: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植物葉面積縮小或退化,呈鱗片狀或為刺,以減少蒸騰;有的莖葉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熱;有的具肉質莖葉,以儲藏水分。大多有發(fā)達的根系,以便從很廣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溫帶草原植被的特征: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yōu)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結構。葉小、葉片內(nèi)卷,地下部分強烈發(fā)育。季相變化明顯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30°~40°至60°~65°的大陸內(nèi)部與大陸東岸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亞寒帶和寒帶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至北極圈的大陸 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長嚴寒,夏短溫暖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nèi)陸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酷寒
思考:(1)只在北半球有的氣候類型
共四種,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
(2)只在大陸東岸分布的氣候類型
三種季風氣候
(3)除了南極洲外,在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
知識點2 氣候類型比較
幾種易混氣候類型的比較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氣溫:終年高溫(最冷月均溫>15 ℃) 降水:有明顯的旱(干)季和雨(濕)季 熱帶季風氣候 ①年降水量較多(>1 500 mm); ②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 mm(突變性); ③雨季較短,多為6~9月
熱帶草原氣候 ①年降水量相對較少(750~1 000 mm); ②濕季較長,多為5~10月(漸變性)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雨熱同期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①最冷月均溫>0 ℃; ②雨季較長; ③年降水量較多(800~1 500 mm)
溫帶季風氣候 ①最冷月均溫<0 ℃; ②雨季較短; ③年降水量較少(500~800 mm)
相似點 氣候類型 不同點
降水總量有時相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0 ℃,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
溫帶季風氣候 最冷月均溫<0 ℃,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冷夏熱 降水集中在夏季 溫帶季風氣候 ①均溫低于0 ℃的月份少; ②有明顯的雨季; ③年降水量相對較多
溫帶大陸性氣候 ①均溫低于0 ℃的月份多; ②單月降水一般不超過100 mm; ③年降水量相對較少
考點1 氣候類型的判讀
1.根據(jù)分布規(guī)律判讀氣候類型
(1)從緯度位置確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溫度帶。
(2)從經(jīng)度位置確定海陸位置(大陸東、中、西部)。
(3)用地理坐標定位法確定氣候類型。
2.根據(jù)氣候特征判斷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jù)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特征來進行。具體判斷時一般遵循“以溫定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則。
①以溫定球:根據(jù)最熱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氣溫曲線的形態(tài)來確定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 年平均氣溫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②以溫定帶:根據(jù)最冷月、最熱月氣溫確定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15 ℃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 0 ℃~15 ℃ 最熱月均溫>25 ℃ 亞熱帶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 均溫 <0 ℃ 最熱月均溫20 ℃以上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 極地氣候
③以水定型:
年雨型(季 節(jié)分配均勻) 年降水量>2 000 mm 熱帶雨林氣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雨型(夏 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 1 500~2 000 mm 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 750~1 000 mm 熱帶草原氣候
夏雨型(夏 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 800~1 500 mm 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 500~1 000 mm 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冬 季多雨, 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 300~1 000 mm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終年少雨) 年降水量 <250 mm 熱帶沙漠氣候、 極地氣候
3.依據(jù)景觀圖及文字描述判斷氣候類型
不同的氣候區(qū)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類型,因此在掌握氣候的形成和分布時,還應該掌握該地的自然景觀特征,仔細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觀圖特征,進而判斷氣候類型。如下圖示景觀應是熱帶草原氣候。
4.根據(jù)特殊地區(qū)氣候類型的分布判斷氣候類型
①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區(qū)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如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上升氣流弱,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③西風帶內(nèi)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西風帶內(nèi),但處于山脈的背風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內(nèi)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帶。
⑥受寒流影響,熱帶沙漠氣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魯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種氣候,在中高緯度大陸東岸分布的緯度較低,這是受沿岸寒流影響的結果;而在大陸西岸分布的緯度較高,這是受沿岸暖流影響的結果。
1.(2022·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智利是首個與我國簽署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的南美洲國家,并于2019年與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從S市和M市中任選一地,說明該地的氣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考點2 氣候特征的描述
1.命題角度
角度1 氣候特征的描述
角度2 氣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角度3 氣候特征的比較
2.氣候特征的描述角度
①氣溫的描述:常用詞有炎熱或涼爽、寒冷或溫和。
②降水的描述:常用詞有多雨或少雨、濕潤或干燥、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或小。
③氣溫和降水配合情況的描述:常用“終年……冬季……夏季……”語句描述。
3.答題術語整合
描述角度 語言表達
氣溫 特征 最冷月、最熱月 最冷(熱)月出現(xiàn)在××月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夏季高溫;全年溫和;冬季寒冷等
溫差 氣溫年較差大(小);日較差大(小)
降水 特征 降水總量 降水量多(少)
季節(jié)分配 季節(jié)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際變化 年際變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時數(shù)長(短);日照強(弱);光照充足(不足)
氣候 特征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xié)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等
2.(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對流層的中低層,風的輻合、輻散和水汽輸送是影響天氣和氣候的重要因子。輻合是水平氣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聚集而產(chǎn)生的上升運動,輻散是水平氣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分散而產(chǎn)生的下沉運動。圖為1981~2010年中亞及周邊地區(qū)中低層平均風場分布圖。
(3)與甲地相比,說明乙地的氣候特點。
題型01 氣候類型的判讀
下圖為世界某山地的南北坡氣溫、降水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山地南坡比北坡( )
A.雪線海拔較高 B.地處緯度較高 C.年降水量較多 D.氣溫年較差小
2.該山地北側山麓的氣候類型可能是(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題型02 氣候特征描述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處柴達木盆地的茶卡鹽湖是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湖面海拔3100m。與其他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并存的鹵水湖,具有極強的反射能力,鑲嵌在白雪皚皚的雪山和品種繁多的草地間,湖面似鏡子一樣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湖畔生長著茶卡羊,羊肉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肉質鮮美,自古冠以“貢羊”之譽。圖1示意茶卡鹽湖的地理位置,圖2示意“天空之鏡”景觀。
簡述茶卡鹽湖所在區(qū)域的氣候特征。
熱點應用
01 特殊區(qū)域氣候
如圖為世界某區(qū)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各小題。
圖中①地多雨的月份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
A.1月 赤道低壓帶 B.7月 赤道低壓帶
C.1月 盛行西風帶 D.7月 盛行西風帶
知識點撥:
①日本亞熱帶季風氣候延伸至約40 °N→海洋影響大、日本暖流
②小亞細亞半島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勢高、距海遠,降水少
③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延伸至北極圈內(nèi)→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
④伊比利亞半島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勢高、距海稍遠,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⑤幾內(nèi)亞灣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成因:地處西南季風迎風坡(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形成),降水多;沿岸暖流(幾內(nèi)亞灣暖流或赤道逆流)經(jīng)過,增溫增濕。
⑥索馬里半島的熱帶沙漠氣候成因: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干燥的東北風影響,降水少;夏季受沿岸上升寒流(索馬里寒流)影響,形成降水稀少的沙漠氣候。
⑦南非高原東南部熱帶草原氣候成因:夏季(1月)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信風從海洋上吹來,帶來充足的水汽,降水較多;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稀少。
⑧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夏季來自赤道的西北風(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南移偏轉形成)帶來豐沛的降水,為濕季;
冬季受東南信風控制,為干季。
⑨澳大利亞東部的熱帶草原氣候成因: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
⑩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地中海氣候(東岸型)成因:海陸輪廓;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型)成因:海陸輪廓
11.南亞塔爾沙漠(熱帶沙漠氣候)成因:
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風無法到達;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fā),導致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形成干旱的沙漠。
12.南亞熱帶季風對應的自然帶的差異:
西高止山西側及印度東北部,都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其他地區(qū)則為熱帶草原帶。
13.美國東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季風缺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明顯);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02 副高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qū)某季節(jié)高空(海拔約550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此季節(jié)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
A.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
知識點撥:
(1)位置
副熱帶高壓是全球性的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它通常活動在較低緯度上空。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有時只有一個,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時分裂成兩個,分別位于東西太平洋上。
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壓單體,即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簡稱副高。
在副高區(qū)內(nèi),由于氣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見、氣溫偏高、天氣炎熱;在副高邊緣則多降水天氣。
夏季,副高強度大、范圍廣,冬季,強度減弱,范圍縮小。
副高的強弱和位置變化,對我國天氣、旱澇和臺風活動影響很大。
2.副高與我國雨帶位置移動
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主要雨帶,經(jīng)常處于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的距離處。
正常規(guī)律:
冬季副高脊線位于15°N附近,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副高脊線緩慢地向北移動。
異常規(guī)律:
副高強的年份(副高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進快,夏季風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長,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變短,降水變少,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
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進慢,夏季風北移速度慢,雨帶長時間滯留在南方,導致南方雨季延長,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變短,降水減少,容易出現(xiàn)南澇北旱。
3.副高與臺風的關系
①影響臺風的形成
副高南側緯度低,海水溫度高,能為臺風提供足夠的熱量;
臺風是低壓系統(tǒng),中心氣流上升,副高是高壓系統(tǒng),中心氣流下沉,二者勢力上是此消彼長,垂直方向氣流相互抑制;
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氣系統(tǒng),空間規(guī)模極大,臺風尺度小,勢力相對較弱,所以一般是臺風受副高的影響更大:距離副高近的區(qū)域,氣壓、氣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趨勢,臺風很難形成;只有低壓系統(tǒng)勢力很強大、距離副高稍遠一點的南部海域才利于臺風的形成。
②影響臺風的移動
臺風移動方向基本上取決于副高四周的引導氣流:
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強,或者臺風發(fā)生在副高南部邊緣,臺風就在東南風引導下沿副高南側西行;
如果副高東退或斷裂,臺風就可能在高壓的西緣或裂口處轉向北行,當繞到高壓北部邊緣,在西南風影響下,就向東北移動。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望江县| 高要市| 余江县| 万山特区| 杨浦区| 博野县| 赤水市| 陆川县| 永康市| 甘孜县| 江阴市| 南江县| 阿图什市| 平原县| 化州市| 尼玛县| 运城市| 东乡族自治县| 民乐县| 乐东| 杂多县| 新乐市| 台中市| 井陉县| 江达县| 佛学| 麻阳| 福泉市| 龙泉市| 鄂温| 鄱阳县| 孟村| 武宁县| 神池县| 淮滨县| 三亚市| 罗甸县| 班玛县| 绥德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