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梳理課件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5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梳理課件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5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第1節 物態變化與溫度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點
認識水的物態變化
知1-講
1
1. 物質的三種狀態 自然界中物質通常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存在。
易錯提醒
“氣態”不可寫成“汽態”,“氣體”不可寫成“汽體”。
知1-講
在常溫下,呈現固態的物質一般稱為固體,如石頭;呈現液態的物質一般稱為液體,如水;呈現氣態的物質一般稱為氣體,如氧氣;冰、水、水蒸氣是水的三種狀態,水的三種狀態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
知1-講
2. 物態變化 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作物態變化。
3. 水的物態變化如圖1 所示:
溫馨提示
物質狀態不同于形狀變化。促成物態變化的條件是物體溫度的變化。
知1-講
知1-練
例 1
下列情景中,屬于物態變化的過程是( )
A. 鐵塊被燒紅 B. 鐵絲被彎折
C. 鐵絲被剪斷 D. 陽光下冰糕“流汗”
解析:根據物態變化的定義判斷。陽光下冰糕“流汗”,冰糕由固態變成液態,發生了物態變化。
D
知1-練
知識儲備
判斷是否發生物態變化的要點:若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則發生了物態變化,否則沒有。
知2-講
知識點
溫度計
2
1. 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2.攝氏溫度
(1)攝氏溫度的單位:
攝氏度,符號是℃。
易錯提醒
◆攝氏溫度的單位“攝氏度”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如10 攝氏度,不能讀為攝氏10度,也不能讀為10度。
◆書寫攝氏溫度單位符號“℃”時,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圓圈不能漏掉,不能寫錯位置。
知2-講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 ℃,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在0 ℃ 和100 ℃之間分成1 0 0 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知2-講
(3)攝氏溫度的表示方法:0 ℃及0 ℃以上的溫度,書寫時可省略數字前面“+”號,如10 ℃,讀為“ 10 攝氏度”或“零上10 攝氏度”;0 ℃以下的溫度,書寫時應在數字前面加 “-”號,如-10 ℃,讀為“負10 攝氏度”或“零下10 攝氏度”。

-273.15 ℃,是溫度的極限,是宇宙中的最低溫度。這是一個只能無限接近而不能達到的最低溫度。
知2-講
3. 常見的溫度值
太陽表面的溫度 約6 000 ℃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的溫度 100 ℃
鐵的熔點 1 535 ℃ 人的正常體溫 約37 ℃
煤氣火焰的溫度 約1 100 ℃ 人感到舒服的溫度 約23 ℃
鉛的熔點 328 ℃ 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0 ℃
木頭的燃點約 250 ℃ 地球表面自然界的最低溫度 -89 ℃
紙的燃點 約130 ℃ 絕對零度 -237.15 ℃
知2-講
4.溫度計
生活中常用溫度計來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
家庭和物理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汞、酒精或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根據測溫液體分類包括: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水銀溫度計等。根據用途分類包括: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等。
知2-講
思想方法
溫度計的制作利用了轉換和放大的思想。
溫度計的玻璃泡內封閉著測溫液體,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從而把溫度的變化轉換為液體體積的變化,體積的微小變化又放大為細玻璃管中液柱長度的顯著變化。


知3-講
知識點
測量溫度
3
1. 使用溫度計
(1)使用前:
① 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即明確它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所測溫度不能超出此測量范圍。
② 觀察溫度計的分度值,即溫度計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數值,它反映了溫度計的精確程度。
(2)使用時:
①會選: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
②會拿:手要拿溫度計的上部,手不能觸及溫度計的玻璃泡。
③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必須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觸容器壁或容器底。
④會讀: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⑤會記:記錄溫度數值,不可漏寫或錯寫單位。
知3-講
關注安全性,精確性。
2. 體溫計
(1)作用:測量人體的溫度。
(2)認識:量程為35 ℃~42 ℃,分度值為0 .1℃。
知3-講
(3)特殊結構:體溫計的玻璃泡與玻璃直管的連接處有一細管——縮口,如圖4 所示,測量體溫時,水銀遇熱膨脹可以通過細管;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遇冷收縮,從細管處斷開,玻璃直管中的水銀不能自動退回玻璃泡,故其離開人體也能顯示人體的溫度。
知3-講
(4) 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應用力甩幾下,使玻璃直管中的水銀退回玻
璃泡。
②在給體溫計消毒時,不可以用火焰、開水等進行高溫消毒,需要使用酒精棉擦拭。
知3-講
不甩的話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知3-講
深度理解
1.溫度計的零刻度、分度值和單位(圖2 ):
2. 若被測溫度高于溫度計能測的最高溫度,則溫度計可能被脹破;若被測溫度低于溫度計能測的最低溫度,則測不出溫度。
3. 讀數時,若仰視玻璃管內的液面,會造成
讀數偏小;若俯視,會造成讀數偏大,如
圖3 所示。
知3-講
拓展視野
體溫計內細彎管的作用是不讓玻璃管內的水銀遇冷時自動回到玻璃泡內,但玻璃泡內的水銀受熱時,水銀可以自動上升到玻璃管內。即:體溫計內水銀柱只能“自動”升高,不能“自動”下降。
知3-練
[中考·鎮江]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
是( )
例 2
知3-練
解析:A 圖中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故A 錯誤;B 圖中溫度計在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 錯誤;C 圖中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沒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 正確;D 圖中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 錯誤。
答案:C
解題秘方:根據使用溫度計時的方法進行判斷。
知3-練
知識儲備
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因為容器的溫度與被測液體的溫度不同,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如測量正在加熱的開水的溫度時,若溫度計接觸燒杯底,會使測得的溫度偏高。
知3-練
[中考·杭州]小金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6 所示體
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 ℃到42.0 ℃,最小刻度值為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________
___(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 ℃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 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3
0.1
用力甩幾

玻璃管中有一段
細彎管,水銀遇冷收縮較快,在
細彎管處斷開,上段水銀柱不回落
知3-練
解析:由圖可知,體溫計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0.1 ℃;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細彎管,測量體溫時,水銀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解題秘方:根據體溫計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直接判斷。
知3-練
特別提醒
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由測量對象決定的,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6℃~37℃,人體體溫變化的范圍為35℃~42℃;由于體溫計的玻璃泡容積大且直玻璃管較細,所以其精確程度較高,可以精確到0.1 ℃。
物態變化與溫度
聯系
概念
物態變化
水的物態變化
溫度
溫度計
使用方法
概念
單位
攝氏度(共16張PPT)
第5節 跨學科實踐:地球上的水循環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1-講
任務一 多姿多態的水
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積被水覆蓋。除了地球,太陽系再沒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豐富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陸地、大氣和生物體中。
知1-講
地點 水的形態 來源
河流 液態 高原冰川、山上泉水、雨雪
冰川水 固態 降水、降雪
井水、泉水 液態 地下淡水
海洋 液態 降水、河流

知識拓展
地球上的淡水總量相對較少,僅占全球總水量的2.78%。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地下含水層、湖泊、河流和土壤等地。
知1-講
知2-講
從卡文迪什實驗室到中國空間站
任務二 地球上的水資源
1. 水循環的示意圖
海洋、地面上的水蒸發后變成水蒸氣升到空氣中,空氣中的水蒸氣通過物態變化形成雨、雪、冰雹,又落回海洋、地面,從而
構成了自然界中水的
循環。如圖1 所示。
知2-講
2. 自然界中的云、雨、霧、露、霜、雪、冰雹等現象都是水發生物態變化形成的。其具體成因及對應的物態變化形式如下表。
知2-講
自然現象 成因 物態變化名稱
云 太陽照在海洋、陸地上,水溫升高,含大量水蒸氣的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或凝華
雨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來越大,達到一定程度時,上升氣流無法支持,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液化、
熔化
知2-講
自然現象 成因 物態變化名稱
霧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為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稱為霧 液化
露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為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上 液化
霜、雪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極低溫度凝華為的固體。如果高空的溫度降到0 ℃以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凝華
知2-講
自然現象 成因 物態變化名稱
冰雹 冰雹是體積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于0 ℃的高空,凝結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其外層受熱熔化成水,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冰殼,經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合成較大的冰珠,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們時,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凝華、熔化、凝固等
知2-講
深度思考:什么樣的云容易下雨?為什么?
思考結果
積雨云最容易下雨。積雨云由于其強大的上升氣流和豐富的水汽含量,成為了最容易下雨的云。
知2-講
知識拓展
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地面上的水、海洋中的水在蒸發成水蒸氣時,需要吸收熱量,這些能量大都來自太陽輻射。另外,水分蒸發到空中,上升后成為云,云在風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圍內移動,從而使降雨在全球范圍內分布。而風的形成所需的能量也離不開太陽輻射。所以說,太陽輻射是水循環的主要能量來源。
知3-講
任務三 保護水資源
1. 水資源是十分珍貴的
水資源主要指淡水資源,水的存在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 其中97% 以上是海洋咸水,淡水不足3%,且人類實際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資源是人類十分珍貴的資源,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劇增, 水資源已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2. 水資源危機的原因
缺水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造成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人類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工業廢物、生活垃圾等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知3-講
3. 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珍惜每一滴水做起, 采取推廣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項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知3-講
知3-講
交流與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節水措施?
交流討論結果
項目 可能的節水方法
淘米 用水先將米浸泡一會兒,少淘幾次。
洗菜 用淘米水洗菜,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的農藥殘留,也有利于節約用水
洗衣 衣服集中一起洗,洗衣粉不要放太多,能手洗的衣服就手洗
澆花 收集雨水澆花或用洗菜水、淘米水澆花
沖廁 用洗菜水﹑洗衣服水沖廁所
洗澡 用噴頭淋浴,減少洗澡沖淋時間
跨學科實踐:地球上的水循環
凝固(放熱)

熔化(吸熱)

液化(放熱)
汽化(吸熱)
水蒸氣
凝華(放熱)
升華(吸熱)(共18張PPT)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點
升華現象和凝華現象
知1-講
1
1.升華
(1)定義: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
深度理解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再變為氣態的過程不是升華。
知1-講
(2)理解:
① 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發生升華現象,只有冰、碘、
樟腦、干冰等少數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升華
現象。
②升華不同于汽化。它們末狀態相同,但初始狀態不同,
圖解如圖1 所示。
知1-講
2.凝華
(1)定義: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
深度理解
◆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再變為固態的過程不是凝華。
◆升華和凝華是互逆的兩個過程。
知1-講
(2)理解:
①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發生凝華現象,只有少數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凝華現象。
②凝華不同于凝固。它們末狀態相同,
但初始狀態不同,圖解如圖2 所示。
③凝華和凝固所形成的固體特征不同。凝華形成的固體疏松多孔,如雪、霧凇、冰花、霜等,而凝固形成的固體堅硬、結實,如冰。
知1-講
(3)凡具有以下字樣的相關物態變化都是凝華現象:霜、冰晶、冰花、霧凇、燈泡變黑等。
知1-練
例 1
[中考·攀枝花]下列現象中,屬于升華的是( )
知1-練
解析:霧和露珠的形成,都是液化現象;蠟燭滴“淚”是熔化現象;寒冬,氣溫低于0 ℃,冰無法熔化,只能升華,所以凍衣服晾干是升華現象。
答案:C
解題秘方:根據物態變化發生的條件分析。
知1-練
技法解析
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的兩種途徑:升華、先熔化再汽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的具體途徑應結合實際條件進行判斷。
知1-練
[中考·隨州]在下列物態變化現象中,屬于凝華的
是( )
A. 剛出冷庫的凍肉比原來重
B. 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了
C. 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現露珠
D. 冬天,打開家里浴室的熱水閥門,旁邊的鏡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例 2
知1-練
解析:空氣中水蒸氣遇到溫度很低的凍肉凝華形成小冰晶,附著在凍肉上,使凍肉變重;樟腦丸變小是升華現象;露珠、鏡面“模糊”是液化現象。
答案:A
解題秘方:逐一分析每個現象所發生的物態變化。
知1-練
易錯提醒
降低溫度時氣體可能液化,也可能凝華,具體會發生哪種物態變化應結合實際條件進行判斷。水蒸氣在溫度高于0 ℃的環境中會液化,在溫度低于0 ℃的環境中會凝華。
知2-講
知識點
升華和凝華中的吸熱和放熱
2
1. 干冰升華的小實驗
(1)實驗材料:燒杯、隔熱手套和干冰。
特別提醒
注意:干冰在升華的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熱,致使周圍的溫度下降很多,所以在拿取干冰或裝有干冰的燒杯時,為了防止凍傷,需要用到隔熱手套。
知2-講
(2)實驗過程:將干冰放到燒杯中,注意將要發生的現象。
(3)實驗現象:干冰逐漸消失,沒有液態的干冰生成,燒杯口附近出現“白霧”。
(4)實驗結論:干冰升華吸熱。
知2-講
2. 物質在升華過程中吸收熱量
(1)實例: 碘升華需要加熱才能完成,白熾燈中的鎢絲在通電高溫的狀態下才能升華等。
(2)干冰升華具有致冷作用,在生活中的應用:①人工降雨;②制作舞臺煙霧;③可以用作食物、生物制劑、藥品的保鮮劑。
知2-講
3. 物質在凝華過程中放出熱量
(1)實例:①燈泡中鎢的蒸氣在燈泡斷電后凝華附著在燈泡的內壁上,使燈泡變黑,燈泡發燙;②燒瓶中碘的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凝華,玻璃片變燙。
(2)自然界中的凝華放熱:①下雪不冷,化雪冷;②霜前冷,雪后寒。
知2-講
知識拓展
燒杯口的“白霧”形成的原因:干冰升華吸熱,使得燒杯口附近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飄浮在燒杯口,形成“白霧”。
升華和凝華
放熱
吸熱
升華
凝華
固態
氣態(共38張PPT)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點
從液體到氣體
知1-講
1
1. 汽化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2. 汽化的兩種方法 蒸發和沸騰。濕衣服變干了屬于蒸發;壺里的水燒開了屬于沸騰。
知1-講
3. 沸騰
(1)沸騰: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
汽化現象。
(2)實驗: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①提出問題:水沸騰時有什么特點?
②猜想與假設:水沸騰時溫度不變。
③ 設計實驗:利用如圖1 所示的裝置,將水加熱到沸騰。
知1-講
④進行實驗:
a. 組裝實驗裝置,在大試管中裝入水,用酒精燈給大試管加熱,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并觀察水溫變化。
b. 當水溫達到80 ℃時,每隔30 s 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實驗數據如下表)。同時注意觀察沸騰前后水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的變化。
知1-講
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溫度/℃ 80 86 92 98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狀態 未沸騰 沸騰 水中現象 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由大變小 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由小變大,至水面處破裂
知1-講
c. 撤掉酒精燈,停止加熱,觀察到水停止沸騰。
⑤分析論證:根據實驗記錄數據,在方格紙中利用描點法繪圖,得到加熱水過程的溫度— 時間變化曲線。由曲線可知水的溫度先升高后不變。
知1-講
⑥得出結論:水沸騰時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
⑦ 評估交流:為了節省時間,應利用適量的熱水進行實驗。若水過多,實驗時間會太長;若水過少,實驗現象不明顯。
水沸騰時吸收的熱量用來使水汽化了。
知1-講
(3)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①不同物質的沸點不同。
②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③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 0 0 ℃。
(4)沸騰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繼續吸熱。
沸點與液體的質量無關。實驗中,水變多或變少,水的沸點都不會發生變化。
知1-講
4. 蒸發
(1)蒸發: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的特點:①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②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③過程緩慢。
知1-講
(3)影響因素:
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②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③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越大,蒸發越快。
延伸拓展
◆蒸發的快慢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如相同條件下,酒精比水蒸發快,水比油蒸發快。
◆蒸發的快慢還與空氣的濕度有關。周圍空氣濕度越大,蒸發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感覺悶熱,就是因為空氣濕度大,人身上汗液難以蒸發。
知1-講
(4)蒸發要吸熱:液體在蒸發過程中要吸熱,致使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即蒸發具有致冷作用。
(5)蒸發與沸騰的對比:
知1-講
項目 蒸發 沸騰
相同點 物態變化 都是汽化現象 吸、放熱情況 都是吸熱過程 不 同 點 發生的位置 只在液體表面發生 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
發生的快慢 緩慢 劇烈
發生的現象 不容易觀察到 迅速產生大量的氣泡
發生需要的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在一定溫度下(沸點)進行,且與氣壓有關
液體自身溫 度變化情況 溫度降低 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知識圖解
如圖2所示,水沸騰前,氣泡為什么從大變小?水沸騰時,氣泡為什么從小變大?
答案:水沸騰前,上面的水溫低,下面的水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的時候遇到上面低溫的水放熱而液化成水,所以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小;水沸騰時,上下的水溫相等,氣泡上升時不斷有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大。
知1-講


深度理解
“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給燒杯蓋上硬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散失,縮短實驗時間。水溫達到80 ℃時去掉紙板,是為了防止水面上方氣壓變大使水的沸點升高。
知1-講
趣味物理
體表水分蒸發吸熱,體溫快速降低易引起感冒。
知1-講
知1-練
例 1
[中考·鹽城]小華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如圖甲所示,組裝器材時,先調整鐵圈A 的高度,確保用酒精燈的_______加熱。接著將鐵圈B 向_______ 移動,調節溫度計到恰當的位置。
外焰

知1-練
解析:如圖甲所示,組裝器材時,先調整鐵圈A 的高度,確保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接著將鐵圈B 向上移動,調節溫度計到恰當的位置。
知1-練
(2)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第3 min 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為______℃,分析表格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______ ℃,圖丙所示情形可能為表中第______ min 時氣泡上升的狀態。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 90.0 92.3 93.8 96.1 97.1 98.0 98.0 98.0 98.0 98.0
95.0
98.0
6 ~ 10
知1-練
解析: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第3 min 時溫度計示數為95.0 ℃,分析表格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98.0 ℃;水在沸騰時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放出里面的水蒸氣,故圖丙所示情形為表中第6~10 min 時氣泡上升的狀態。
知1-練
(3)沸騰后撤去酒精燈,觀察到的現象是水_________ (填“過一會兒”或“立即”)停止沸騰,說明沸騰需要持續______。
過一會兒
吸熱
解析:沸騰后撤去酒精燈,觀察到的現象是水過一會兒停止沸騰,說明沸騰需要持續吸熱。
知1-練
教你一招
與熔化圖像類似,在沸騰圖像中,平行于時間軸、垂直于溫度軸的“線段”所對應的溫度就是該液體的沸點。
知1-練
誤區警示
實驗中,撤掉酒精燈后,一段時間內水仍然能夠沸騰,不要因此就誤認為水沸騰不需要吸熱,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是撤掉酒精燈后,陶土網、燒杯的溫度仍高于燒杯中水的溫度,水可以從燒杯、陶土網繼續吸熱而沸騰。
知1-練
教你一招
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
①用初溫較高的水;
② 減少水的質量;
③ 加帶孔的紙蓋;
④ 調大酒精燈火焰等。
知1-練
[中考·北京]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加快的
是( )
A. 將水果放在低溫冷藏柜中
B. 將新鮮的蔬菜封裝在保鮮袋中
C. 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
D. 將新采摘的辣椒攤開晾曬在陽光下
例 2
知1-練
解析:將辣椒攤開晾曬在陽光下, 增大了液體的面積,
同時提高了液體的溫度,可以加快蒸發。
答案:D
解題秘方:利用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判斷。
知1-練
方法技巧
模型法:題中的“低溫”“陽光下”的物理模型是溫度高低;“封裝”“覆蓋地膜”的物理模型是減小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攤開”的物理模型是增大液體的表面積。
▲▲▲
知2-講
知識點
從氣體到液體
2
1.液化 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
2.汽化和液化是互逆(逆向思維法)的兩個過程。

知識圖解
知2-講
3.液化的兩個方法
(1)降低溫度: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2)壓縮體積: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一部分氣體液化。
深化透析
凡具有如“霧”“露”“白氣”“白霧”“出汗”等字樣的相關物態變化都是液化現象,上述現象通常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它們形成的過程都是放熱過程。
壓縮體積不能讓所有的氣體液化,有時還需要同時降低溫度才可以。
知2-講
4. 液化的優點 使體積縮小,便于貯存和運輸,如液化石油氣、火箭中的液氫和液氧等。
5. 液化要放出熱量。
知2-練
[新考法情境題中考·宜昌]如圖所示,夏天從冰箱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會出現許多小水珠,下列關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 雞蛋內部冒出的“寒氣”液化形成的
C. 雞蛋內部的水滲出殼外
D. 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例 3
知2-練
解析: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過一會兒表面有水珠,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題秘方:熟練掌握各種物態變化時從哪種狀態變化成哪種狀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知2-練
教你一招
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液化現象。水蒸氣液化又有兩種情況:一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二是從容器中出來的熱的水蒸氣液化。
知3-講
知識點
物態變化中的吸熱和放熱
3
1. 物態變化過程中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液體在汽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氣體在液化過程中放出熱量。
2. 應用 電冰箱、雷電、暴雨、臺風等。
歸納總結:
(1)汽化吸熱應用:①生活中,夏天在地面上灑水、吹電風扇、洗澡涼快;② 醫療上,有人中暑或發燒,給病人擦酒精;③科技上,電冰箱。
(2)液化放熱應用:①生活中,冬天向手哈氣、蒸饅頭、浴池中用水蒸氣液化放熱給水池中水加熱;②科技上,電冰箱、冰柜等。
知3-講
知3-練
如圖7 所示,在電冰箱的冷凝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 在冷凍室的細管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前者______熱,后者______熱。
例 2
液化
汽化


知3-練
解析:冷凍室的細管中的物質汽化吸熱使冷凍室內溫度降低,在冷凝管中再液化放熱。
解題秘方:根據物態變化中,液化放熱和汽化吸熱來判斷電冰箱工作原理。
知3-講
拓展延伸
電冰箱工作原理:系統里充灌了一種叫“R600a”的物質作為制冷劑,R600a 在蒸發器里由低壓液體汽化為氣體,吸收冰箱內的熱量,使箱內溫度降低。變成氣態的R600a被壓縮機吸入,靠壓縮機做功把它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再排入冷凝管。在冷凝管中R600a 不斷向周圍空間放熱,逐步液化成液體,放出熱量,這些液體再流入蒸發器,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地循環,以達到制冷目的。
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熱)
液化(放熱)
壓縮體積
降低溫度
蒸發
沸騰
液體
氣體
規律
影響因素(共33張PPT)
第2節 熔化和凝固
第5章 物態變化
知識點
認識晶體
知1-講
1
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 有規則結構的固體統稱為晶體。
2.非晶體 沒有規則結構的固體統稱為非晶體。
特別提醒
1.晶體和非晶體是相對于固體而言的。晶體和非晶體的不同在于是否有規則結構。
2.常見的晶體有:冰、碘、石英、明礬、各種金屬等。
3.常見的非晶體有:玻璃、松香、瀝青、橡膠、塑料等。
知1-講
知1-練
例 1
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在a. 石英、b. 蜂蠟、
c. 海波、d. 冰、e. 松香、f. 水晶、g. 食鹽、h. 萘、i. 玻璃、j. 瀝青這些物質中,屬于晶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屬于非晶體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解析:在常見的物質中,蜂蠟、松香、玻璃、瀝青等沒有規則的結構,都屬于非晶體。
a、c、d、f、g、h
b、e、i、j
知2-講
知識點
固體的熔化
2
1. 熔化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如冰化成水。
概念辨析
熔化不同于溶化,前者是物質狀態變化的過程,后者是固體在液體中分散開來,最后變成混合液的現象,如鹽溶化于水變成鹽水。
知2-講
2. 凝固 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如水結成冰。
3. 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1)提出問題: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有什么不同的規律?
(2)猜想與假設:有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有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升高。
知2-講
(3)制訂方案
①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和秒表。
②實驗裝置:
③將碎冰或蜂蠟放入試管中,然后采用水浴法加熱,使試管內的碎冰或蜂蠟均勻、緩慢受熱。
④應始終注意觀察試管中物體的溫度和狀態變化,并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
知2-講
(4)收集證據
①冰熔化的實驗數據: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4 -2 0 0 0 0 1 2
狀態 固態 固液共存態 液態
知2-講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冰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這說明此時冰達到了熔點而正在熔化。
蜂蠟在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
知2-講
(5)處理數據
知2-講
(6)交流解釋得出結論
①晶體熔化特點:熔化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不變;熔化后,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②非晶體熔化特點:繼續吸熱,溫度升高。
知2-講
4. 熔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例如,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是0 ℃,海波的熔點是48 ℃,萘的熔點是80.5 ℃。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非晶體沒有熔點。
知2-講
5. 晶體的熔化條件
晶體熔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熔點;二是能夠繼續吸熱。
知2-講
特別提醒
1.儀器應由下向上組裝:實驗中必須用酒精燈溫度高的外焰對物體加熱,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位置。
2.試管中裝入的碎冰、蜂蠟粉末應適量,目的是避免實驗時間過長或過短。
3.陶土網的作用:使燒杯均勻受熱。
4.攪拌棒的作用:使物質均勻受熱。
5.水浴法加熱:利用熱水加熱裝入試管中的碎冰和蜂蠟。該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使物質受熱均勻,還可以控制物質溫度上升的速度。
6.記錄溫度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否則可能記錄不到物質熔化溫度不變的過程。
知2-練
[中考·懷化]圖3 甲是小明同學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例 2
解題秘方:根據晶體熔化時吸熱且溫度保持不變判斷。
知2-練
(1)圖3 乙中溫度計顯示的是固體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______℃。
解析:由圖3 乙可知,零刻度在液柱上方,是零下溫度,每個小格代表1 ℃,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為-7 ℃。
-7
知2-練
(2)每隔1 min 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狀態,作出如圖3 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
解析: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
晶體
知2-練
(3)圖3 丙中BC 段物質處于_________(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此過程中物質吸收熱量,溫度_____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固液共存
不變
知2-練
解析:由圖像可知,BC 段時,這種物質吸熱,但溫度不變,屬于晶體的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知2-練
特別提醒
影響晶體熔點的因素:
(1)一般情況下,當晶體中含有雜質時,它的熔點會改變。如在試管中的冰塊里放些鹽,并攪動,這時冰的熔點低于0 ℃,就是這個道理。
(2)晶體的熔點還受氣壓的影響,氣壓增大時,部分晶體熔點會降低。
知2-練
知識儲備
◆酒精燈不能相互點燃。(如圖4)
◆酒精燈火焰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加熱時,要用外焰加熱。( 如圖5 )
知3-講
知識點
液體的凝固
3
1.液體凝固形成晶體的凝固特點
液體在凝固形成前放出熱量,液體的溫度隨之下降,當降至某一溫度時,液體開始凝固成固體,在凝固過程中,對外放出熱量,溫度不發生變化,液體完全凝固形成固體后,仍放出熱量,溫度下降。
知3-講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的凝固圖像如圖6 甲所示,各階段的特征如表所示。
知3-講
階段 溫度變化 物質狀態 是否放熱
AB 降低 液態 放熱
BC 不變 固液共存態 放熱
CD 降低 固態 放熱
2. 液體凝固形成非晶體的凝固特點
液體在凝固形成固體的過程中,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當溫度降至某一溫度后,液體開始變得黏稠,溫度降得越低,液體的黏稠度越大,最終變成固體。液體凝固形成非晶體的凝固圖像如圖6 乙所示。
知3-講
3. 凝固點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種物質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相同,如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是0 ℃,冰的熔點是0 ℃。
4.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的條件
液體凝固形成晶體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凝固點;二是能夠繼續放熱。
知3-講
5.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凝固時的比較
知3-講
晶體 非晶體 熔化 凝固 熔化 凝固
圖像
知3-講
晶體 非晶體 熔化 凝固 熔化 凝固
有無熔點 (凝固點) 有 有 無 無
吸放熱及溫度變化 吸收熱量, 溫度不變 放出熱量, 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 溫度升高 放出熱量,
溫度降低
狀態 固態→固液共存態→液態 液態→固液共存態→固態 固態→變軟→變稀→液態 液態→變稠→變硬→固態
知3-講
方法技巧
圖像法就是根據題意把抽象復雜的物理過程有針對性地表示成物理圖像,將物理量間的代數關系轉變為幾何關系,運用圖像直觀、形象、簡明的特點,來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由此可達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如圖6 )
▲▲▲
知3-練
[新考法前沿科技中考·天津]“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金屬鈦是一種晶體,其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為圖7 中
的( )
例 3
知3-練
解析:金屬鈦是一種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熔化前和熔化后溫度要升高,故A、C、D 不符合題意,B 符合題意。
答案:B
知3-練
規律總結
熔化圖像的總體趨勢是上升的,凝固圖像的總體趨勢是下降的;晶體的熔化、凝固圖像都有一段與時間軸平行的線段。
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熱)
凝固(放熱)
規律
圖像
條件
規律
條件
圖像
固體
晶體
非晶體
液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隆尧县| 双辽市| 滨海县| 济源市| 平安县| 通城县| 灵宝市| 驻马店市| 林周县| 洛浦县| 施秉县| 上林县| 龙海市| 延庆县| 富源县| 大埔县| 青海省| 海安县| 通许县| 峨边| 徐汇区| 息烽县| 无极县| 松潘县| 乳源| 大姚县| 岳普湖县| 台中市| 彩票| 鹿泉市| 工布江达县| 慈利县| 康保县| 涪陵区| 富裕县| 安福县| 玛纳斯县| 休宁县| 丰城市|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