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該村實行了什么樣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從提高效率、促進公平的角度,談談你對這種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探究與分享(一)某村堅持發展集體經濟,村辦企業紅紅火火,每年的集體分紅讓人羨慕。村民不僅耕種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辦企業領著一筆不菲的工資。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費的教育和醫療。該村富裕后,還不忘帶動周邊的鄉村共同富裕。探究與分享(一)答案:(1)該村堅持按勞分配原則。材料中,村民耕種的承包土地為集體所有,其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村民在村辦企業中領取工資,也屬于按勞分配所得。(2)該問具有開放性,可從以下角度回答:①該村在初次分配過程中堅持提高效率和促進公平相統一。②該村堅持按勞分配原則,通過提高效率先富起來;③該村富裕起來后帶動周邊鄉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1)國民收入的分配: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2)分配制度的內容及決定因素:①內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②決定因素:個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決 定圖解決 定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決 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決 定決 定反作用分配生產決 定反作用名詞點擊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3)按勞分配:①性質: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②內容和要求: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注1: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還存在非按勞分配,如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如通過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所獲得的收入。(1)看范圍。按勞分配的適用范圍是公有制經濟。私營經濟和外商投資經濟中的分配形式不屬于按勞分配。(2)看尺度。按勞分配是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尺度進行的分配。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的分配不屬于按勞分配,無論是在公有制經濟中還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都是如此。(3)看標準。按勞分配的標準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如國有企業職工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都屬于按勞分配所得。而國有企業職工所發的福利則不屬于按勞分配所得,因為它體現不出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特點。方法技巧判斷按勞分配的“三看法”相關鏈接按照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論述,未來社會的全部社會總產品的分配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為了滿足社會再生產需要而進行的必要扣除,包括用來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部分,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二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進行的必要扣除,包括同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一般管理費用。用類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設立的基金。三是在作了上述必要扣除以后進行的個人消費品的分配。③意義: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相關鏈接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4)多種分配方式:①按要素分配: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要讓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②意義: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注2:按勞分配收入一定是勞動收入,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只有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勞動收入是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按勞動要素分配屬于非按勞分配。注3:農民承包土地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但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探究與分享(二)小呂一家人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當前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為什么會多種多樣?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土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股份制備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特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技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獲和國倩都有收益。小呂的叔叔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管稅,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人增加了很多。小呂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業條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證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探究與分享(二)答案:(1)小呂的爸爸、媽媽在企業工作,他們的工資和獎金屬于勞動性收入;小呂媽媽的股票分紅屬于財產性收入:小呂家的銀行存款和國債收益屬于財產性收入;小呂的叔叔轉讓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獲取的土地流轉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其經營“農家樂”的收入屬于經營性收入;小呂轉讓個人發明專利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2)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公有制范圍內實行按勞分配制度,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也參與收入分配。所以當前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多種多樣。(1)原因: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2)主要途徑:從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①勞動性收入: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2、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②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相關鏈接居民收入除了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探究與分享(三)結合材料和你身邊的實例,說說應該如何致富。小吳擁有3項國家專利,改進過43項設計工藝和23種工藝設備,獲得多項獎勵,成為公司里響當當的“最富技術工”。在公司工作的小張,愛好旅游、攝影。她應某網站約請開設個人專欄,分享旅途風光與見聞,受到網友歡迎,收入不菲。小馬聽說傳銷賺錢快,就做起了傳銷,結果不僅沒有發家致富,反而債臺高筑,并因觸犯法律受到制載。探究與分享(三)答案:小吳擁有國家專利,并在工作中改進設計工藝和工藝設備,通過技術革新獲得獎勵,收入增加;在公司工作的小張有工資收入,并通過為網站撰稿和提供攝影作品,獲得不菲收入;小馬從事傳銷,屬違法行為,小馬也因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而受到制裁。這告訴我們應該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3)弘揚勞動精神:①原因: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②要求:要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設計施工方案 農業生產探究與分享(四)結合身邊的例子,談談這些政策對優化收入分配的意義。查閱資料,了解我國近期出臺的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政策,談談這些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優化收入分配的有關政策不斷出臺,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每月3500元調整為每月5000元,并新設立了專項附加扣除,開啟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2023年,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這是自2005年以來連續19年上調;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長到2023年的640元。政策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探究與分(四)答案:(1)意義:①個稅改革更好地發揮了調節過高收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功能;同時新增專項附加扣除,使納稅人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減稅紅利。②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加企業退休人員收入,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促進社會穩定。③增加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有助于減輕居民的醫療負擔,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對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保權益具有重要意義。(2)政策與作用:①政策:可借助報刊、互聯網搜集近期我國出臺的有關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規或政策。②作用:能夠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最終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1)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原因:相關鏈接習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2、要求:名詞點擊勞動生產率,是指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表示,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表示。個人收入提高要以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基礎。勞動生產率(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①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①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①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②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轉移支付,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大都具有社會保障性質,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的政府收入差距,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捐贈也是一種重要的轉移支付。知識拓展轉移支付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財政轉移支付包括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以為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勞動報酬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偶然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財產轉讓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利息、股息、經利所得(1)一看分配的領域:初次分配是在創造它的物質生產領域進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分配。(2)二看分配的主體:初次分配的主體主要是企業;再分配的主體主要是國家。(3)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對企業職工工資的調整;再分配主要是通過財政支出、稅收調整等手段進行。方法技巧“三看法”區分初次分配與再分配(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相關鏈接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例如,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等。知識歸納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要求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勞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原因分配制度的內容及決定因素國民收入的分配弘揚勞動精神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多種分配方式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決定因素內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原因主要途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