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目標1.中華文化的發源和形成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及重要意義4.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華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是遠古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發現證明,無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遼河流域,還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創立了多樣和諧的中華傳統文化。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農耕文明工匠精神(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勞動創造的)(2)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自身的創新變革)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3)中華文化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自身的包容性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 xuán zàng )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zhú(印度)游學。并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1. 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1)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勞動創造)(3)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自身的包容性 )(2)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獨特的精神標識)探究問題:你能從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嗎?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孟子》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論語》4.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文天祥《正氣歌》5.禮之用,和為貴。——《論語》6.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探究問題:你能從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嗎?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3.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義田記》4.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陳情表》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探究問題:你能從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嗎?1.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社會和諧向上向善核心思想理念:議學提示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仁愛、民本、農本、科學精神、家國一體、子承父志、著書立說、實錄精神、堅定意志、求真務實、心系民生、開拓創新、仁德智慧、風骨性格、仁、以和邦國、以和為貴、上下而求索、朝碧海而暮蒼梧、探求真理、求道、悟道、傳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敬天愛人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在文學、藝術、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文學藝術哲學科技醫藥學傳統產生于約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致其亡國,文化湮滅產生于約公元前3500年,先后希臘化、羅馬化、伊斯蘭化,現沉睡千年產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文化產生于約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春秋……宋元明清……至今 ,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遠流長(1)特點: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包容性和民族性。(2)意義①對世界: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②對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及意義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 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探究問題:對于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孝道” 我們是否應全部學習?為什么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正確傳統文化 埋兒奉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區別 內涵 指的是在文化繼承的過程中,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側重點 側重于文化的批判繼承 側重于文化發展和創新聯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怎樣對待傳統文化(有精華、有糟粕)?(1)中華傳統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主要產生于封建社會,是對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不可避免有陳舊和過時的東西。 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制約和影響。(2)正確態度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繼承)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發展)③“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當代文明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1)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2)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3)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2、為什么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高二某班的同學們正在舉行“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主題班會,以下是幾位同學的發言。 學生甲:每逢佳節倍思親。中華民族為什么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學生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稿中經常引經據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國理政中大有可為,有助于提高我們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學生丙: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導“和為貴”,不但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大智慧,更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道義準則,已為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高度認同。結合上述同學的發言,談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哪些? 學生甲:每逢佳節倍思親。中華民族為什么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學生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稿中經常引經據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國理政中大有可為,有助于提高我們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學生丙: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導“和為貴”,不但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大智慧,更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道義準則,已為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高度認同。 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錄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①②③主要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特點當代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