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目標1.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3.說明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說明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教學難點】1.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說明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介紹】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將它命名為“COVID-19”,即“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疾病”的簡稱。 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提出問題】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疾病屬于傳染病嗎? 根據生活經驗,舉例說出傳染病。環節二 講授新課: 什么是傳染病 【學生活動】展示相應表格,請同學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下面哪些疾病屬于傳染病。 自查與判斷。【提出問題】傳染病和非傳染病有什么區別呢? 嘗試回答二者之間的區別。【介紹】 非傳染病:由患者自身的組織、器官等結構發生變化造成的疾病,不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傳染病: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一類疾病。 使學生了解非傳染病和傳染病之間的區別。【講解】傳染病。 概念: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特點:傳染性、流行性。 明確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提出問題】那什么是病原體呢?常見的病原體有哪些?【講解】揭示概念: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展示圖片】展示幾種常見的病原體及導致的傳染病。 流感病毒→1981年西班牙流感; 結核桿菌→肺結核; 蛔蟲→蛔蟲病; 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 血吸蟲→血吸蟲病; 痢疾桿菌→細菌性痢疾。 【總結歸納】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叫病毒性傳染病,由細菌引起的叫細菌性傳染病,由寄生蟲引起的叫寄生蟲病。 認識病原體的類型及常見的病原體,認識常見的傳染病。環節三 講授新課: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提出問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那它主要通過什么途徑傳播并讓人患病呢? 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 應對新冠肺炎我們為什么要戴口罩、勤洗手? 戴口罩可以阻攔你直接吸入飛沫里的病毒,洗手可以阻斷病毒通過接觸進入體內。 聯系生活實際和時事熱點,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那流感病毒主要通過什么途徑讓人患病? 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空氣傳播。 為什么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因此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傳染他人。【過渡】通過以上兩個實例,請同學們想一想傳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要經過哪些環節?【師生總結】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需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 強調:缺乏其中任一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學習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講解】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病毒、真菌、細菌、寄生蟲)的人或動物。 強調傳染源必需是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人或動物所經過的途徑。 (包括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提出問題】怎樣才能預防傳染病的傳播呢?【講解】講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展示對可能帶有病原體的動物進行焚燒,對帶有病原體的人隔離治療的圖片。 切斷傳播途徑——展示勤洗手、戴口罩、消滅蚊蟲等方式。 保護易感人群——展示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和接種疫苗圖片。【實例分析】以新冠肺炎為例,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是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的? 根據生活經驗表達和交流。 關注時事熱點,提高學生衛生安全意識。【師生總結】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 環境消殺、勤洗手、戴口罩等,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接種疫苗,增強免疫力;加強體育鍛煉等,屬于保護易感人群。【資料分析】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開,否則容易使家人染上甲肝。飯館的餐具要嚴格消毒,否則可能使顧客染上甲肝、流感、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 資料中的做法體現了傳染病預防中的哪些措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環節四 拓展延伸 【“糖丸”爺爺和脊髓灰質炎】 閱讀相關資料。 知識拓展。環節五 總結 【概念圖】請同學們以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總結主要內容,梳理知識框架。 培養學生繪制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能力。環節六 隨堂練習 【例題講解】講解三道課堂練習。 完成隨堂練習。 對主要內容進行考查,及時掌握學生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