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節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知1-講11. 凸透鏡成像:平面鏡可以成像,凸透鏡也可以成像;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看到航天員倒立縮小的像(如圖1)、用照相機拍攝景物,都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知1-講2.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實驗目的①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②體會實像與虛像的區別。(2)實驗器材凸透鏡(已知焦距)、光具座(帶刻度尺)、蠟燭、光屏和火柴。知1-講(3)實驗設計(如圖2)知1-講①明確兩個物理量●物距: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v表示。②用“觀察法”判斷像的虛實、大小、倒正的方法:像的大小、倒正可以直接觀察確定;像的虛實可以通過觀察“是否能用光屏承接”來確定。知1-講③確定實像的位置的方法: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我們移動光屏,光屏接收到清晰的像的位置就是實像的位置。④通過“測量”確定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在光具座上通過刻度尺直接讀數即可。知1-講⑤安裝調整器材:取一焦距(f)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50 cm 刻度線處;點燃蠟燭后,調整燭焰中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便使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⑥設計實驗表格。物體是燭焰,不是整支蠟燭知1-講(4)實驗步驟① 把蠟燭移動到距離凸透鏡較遠的位置(2 倍焦距外),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記錄下物距、像距和成像特點。②逐漸將蠟燭靠近凸透鏡,重復步驟①。知1-講③ 當u=10 cm 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只能得到圓形光斑。④ 當u<10 cm 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承接到像;在光屏一側,通過透鏡看去,能看見蠟燭一側有一正立、放大的像;取下光屏,放到蠟燭一側像的位置,不能承接到像。知1-講實驗思考 如何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像?思考結論粗調光屏找到燭焰的像,然后左右微調光屏使像變清晰。知1-講(5)分析實驗表格,得出實驗結論實驗 序號 焦距 f/cm 物距 u/cm 像距 v/cm 成像特點 大、小 倒、正 虛、實1 10 40 13.3 縮小 倒立 實像2 10 30 15 縮小 倒立 實像3 10 20 20 等大 倒立 實像4 10 18 22.5 放大 倒立 實像5 10 15 30 放大 倒立 實像知1-講續表:實驗 序號 焦距 f/cm 物距 u/cm 像距 v/cm 成像特點 大、小 倒、正 虛、實6 10 10 / 不成像 7 10 7 / 放大 正立 虛像8 10 5 / 放大 正立 虛像知1-講① 1倍焦距分虛實●當u>f時,成實像;●當u=f 時,不成像;●當u② 2倍焦距分大小●當u>2f時,成縮小的實像;●當u=2f時,成等大的實像;●當f知1-講③“像和物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大小”的關系一致●v>u時,像比物大,是放大的像;●v=u時,像與物等大,是等大的像;●v④ 實像倒,位異側;虛像正,位同側:實像都是倒立的,且物、像位于凸透鏡兩側;虛像都是正立的,且物、像位于凸透鏡同側。知1-講實驗要點實驗時為使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應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也可以說成燭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知1-講方法點撥1. 確定實像和虛像的方法(1)“等效替代法”確定虛像位置:當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蠟燭的像重合時,未點燃的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2)“承接法”確定實像位置: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當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時,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知1-講2. 分析表格的方法(1)對于物理量,看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物距為自變量、像距為因變量,在成實像時,物距變小的同時,像距變大。(2)對于成像特點,找分界點:①成實像時,縮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點;②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3)通過歸納法,找規律。知1-講歸納總結 1. (1)凸透鏡成像規律編號 1 2 3物距(u) u>2f 2f>u>f u像距(v) 2f>v>f v>2f v>u像的 性質 倒、正 倒立 倒立 正立大、小 縮小 放大 放大虛、實 實像 實像 虛像物、像的位置 異側 異側 同側知1-講(2)利用圖像記錄凸透鏡成像規律(圖3中P點為2倍焦距處)知1-講2. 凸透鏡成像動態規律總結(1)成實像時,物距u減小,像距v變大,像變大;(2)成虛像時,物距u減小,像距v減小,像減小。知1-練例 1[中考·淮安節選] 如圖4所示,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知1-練(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節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______上。解析: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調節燭焰、光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主光軸知1-練(2)如圖所示,當蠟燭距離凸透鏡15 cm 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填“放大” “等大”或“縮小”)的實像。解析:若將蠟燭移至距凸透鏡15 cm 處,此時f移動光屏,燭焰會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倒立、放大的 實像。放大知1-練(3)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用白紙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燭焰的像亮度將______。解析: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可以呈現完整的像,但像會變暗些。降低知1-練1. 如圖所示的是“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情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從圖甲中可知該透鏡的焦距為10.0 cmB. 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高度,在點燃蠟燭之后C. 通過不斷改變物體距離透鏡的距離,進行多次實驗D. 蠟燭燃燒后變低,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該向下調節光屏D知1-練[中考·安徽]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距凸透鏡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前30 cm 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節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燭焰清晰的(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C. 倒立、等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例 2知1-練解析: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時,太陽的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軸,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點燃的蠟燭放在距此凸透鏡30 cm處,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答案:A知1-練2. [中考·益陽] 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 cm 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現用焦距為10 cm 的凸透鏡乙替代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 )A. 縮小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C. 倒立的虛像 D. 正立的實像A知2-講知識點照相機21. 普通照相機的簡單結構:如圖5 所示。(1)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2)底片:相當于光屏。照相機的鏡頭和底片之間,結構嚴密不透光,稱之為暗箱。知2-講2.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器材 物距 成像特點 使用說明u>2f 倒立、縮小 的實像 (1)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像會變小(2)減小物距同時增大像距,像會變大知2-講深度理解(1)照相機成像原理圖,畫的是兩條過光心的光線。(2)照相機工作時,物距大于像距。(3)“倒立”是指像相對于物體上下、左右位置顛倒。(4)物、像在凸透鏡兩側。知2-講拓展思考 生活中還有哪些常用儀器與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相同?思考結果生活中常用的攝像頭、無人機等攝像設備的工作原理與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相同。知2-練班主任用照相機拍攝初三畢業照,在相機底片上成_______(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若有兩個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像,照相機應_____(填“遠離”或“靠近”)同學們,同時將鏡頭向后縮。例 3縮小遠離知2-練解題秘方:將實際問題“有兩個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像”轉化為物理問題“讓所成的像變小”。然后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分析。知2-練解析:照相機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制成的,因此在相機底片上成縮小的實像;兩個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像,應該讓所成的像變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應該增大物距,減小像距,即照相機應遠離同學們,同時將鏡頭向后縮。知2-練3. 如圖所示,小明媽媽用手機拍視頻。下列關于手機鏡頭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手機攝像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 媽媽通過手機鏡頭成正立的虛像C. 要拍面部特寫,可以把手機靠近面部一些D. 手機鏡頭的成像規律與照相機的成像規律不同C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找焦點判斷成像性質解釋生活現象(共26張PPT)第一節 凸透鏡與凹透鏡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知識點凸透鏡知1-講1透鏡通常用玻璃制成,其兩側或一側表面常被磨成球面。透鏡有兩大類:凸透鏡和凹透鏡。1. 概念:凸透鏡的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兩個表面中至少有一個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圖1 所示。如果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半徑,我們稱這種透鏡為薄透鏡。知1-講知識鏈接透鏡不一定全部都是由玻璃制成的,其他透明物質,如水、水晶、石英、金剛石、樹脂等均可制成透鏡。知1-講2. 作用:平行光束通過凸透鏡折射后將會聚于一點,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知1-講知識圖解知1-講3. 光心和主光軸:(1)光心:凸透鏡的中心O稱為光心,通過光心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2)主光軸:通過光心且垂直于透鏡表面的直線稱為主光軸,簡稱光軸。知1-講4.焦點和焦距:(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的點稱為凸透鏡的焦點F,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如圖4)。知1-講(2)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稱為焦距f。焦距是凸透鏡的一個重要參數,焦距的大小反映了凸透鏡對光的偏折 程度。(3)估測焦距:凸透鏡的焦距越大,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小。實驗中通常通過測量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估測該凸透鏡的焦距。知1-講方法點撥構建透鏡結構模型的步驟:(1)確定主光軸;(2)確定光心;(3)確定焦點;(4)構建模型:知2-講知識點凹透鏡21. 概念:凹透鏡的中央較薄、邊緣較厚,兩個表面中至少有一個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圖6 所示。知2-講2. 作用: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透鏡上,可看到光通過凹透鏡發生折射后向外散開。可見,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知2-講深入思考 由同樣玻璃制成的透鏡,為什么凸透鏡對光會聚,凹透鏡對光發散?知2-講深度理解在進入和離開透鏡時,光共經歷了兩次折射。圖解透鏡對光的作用(圖8)總結:光經過透鏡折射后,總是向厚度大的一側偏折。知2-講3. 光心和主光軸 凹透鏡也有主光軸、光心,通過凹透鏡光心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知2-講4.凹透鏡的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其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叫凹透鏡的焦點,凹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如圖9)。知2-講5.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知2-講深度理解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把光源放在焦點處,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成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如圖10 所示。因此凸透鏡可用來制作平行光源。知2-講根據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我們可作如圖11 所示的光路,即正向延長過凹透鏡另一側焦點的入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會成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知2-練[中考·福建] 放在凸透鏡主光軸上焦點以內的點光源S發出的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如圖12所示,例 1知2-練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凸透鏡只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起發散作用B. 凸透鏡只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起會聚作用C. 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線是發散的,因為凸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D. 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線發散程度比原來小,仍然是會聚的一種現知2-練解析:光通過凸透鏡后偏向主光軸為會聚,偏離主光軸為發散。從圖中可以看出,光通過凸透鏡后“發散”程度比原來小,說明光是偏向主光軸的,是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表現,故選項ABC 都是錯誤的,選項D 正確。答案:D知2-練1. [中考·赤峰]兩支激光筆并排放置,它們發出的光束經過透鏡(未畫出)的光路如圖所示,說明該透鏡對光有______作用。發散知2-練[中考·南充]如圖13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光經過凸透鏡、凹透鏡的折射光路。例 2知2-練解析: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過凹透鏡的虛焦點。解:如圖14所示。知2-練2. 請根據經圖中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作出凸透鏡的入射光線和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解:如圖所示。凸透鏡與凹透鏡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三條特殊光線的畫法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三條特殊光線的畫法(共31張PPT)第三節 神奇的“眼睛”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知識點眼睛的視物原理知1-講11. 眼睛的成像構造(如圖1)(1)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焦距可調。(2)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知1-講2. 眼睛的成像原理(如圖1)(1)像成在視網膜上,像距小于物距。(2)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成像時,u>2f。雖然大腦感覺像是正立的,但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知1-講3. 神經系統對像的處理(如圖1)視網膜上呈現的像,經視神經傳到大腦,經過大腦處理,我們就看到了物體。知1-講4. 眼睛的調節(1)看遠處物體(2)看近處物體知1-講方法點撥1. 通過逆向思維建立眼睛的成像模型2. 通過逆向思維推測出眼睛的調節方式:(1)首先,分析物距變化導致的像距變化。(2)然后,結合實際像距不變的情況,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3) 最后,推測出晶狀體厚薄的變化。知1-講深入思考 為什么邊走路邊看書對眼睛有害?深度理解知1-練例 1[中考·臺州]“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下列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知1-練解析:人的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答案:A知1-練1. [中考· 揚州] 同學們課間在走廊上眺望遠方,此時晶狀體變_____(填“ 厚”或“ 薄”),晶狀體的______發生變化,遠處的景物在視網膜上成倒立、______的實像。薄焦距縮小知2-講知識點視力的矯正21. 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現象 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知2-講續表:成因 晶狀體太厚(眼球前后徑太長)→成像在視網膜前 晶狀體太薄(眼球前后徑太短)→成像在視網膜后分析 需要戴對光發散的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需要戴對光會聚的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使像成在視網膜上矯正 用凹透鏡矯正 用凸透鏡矯正知2-講方法點撥利用補償法記憶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知2-講2. 眼鏡的度數(1)焦度:透鏡焦距的倒數,Φ=。(2)度數:透鏡的焦度乘100 的值,100Φ= (f的單位為m)。凸透鏡的度數為正數,凹透鏡的度數為負數。知2-練[中考·東營]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2024年的活動主題為“關注普遍的眼健康”。如圖2所示,模擬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方法正確的是(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例 2知2-練解析: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圖①表示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近視眼應該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圖④能正確表示近視眼的矯正情況。答案:A知2-練歸納總結辨析近視眼與遠視眼:知3-講知識點透鏡的應用3器材 物距 成像特點 使用說明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1)增大物距同時減少像距,像會變小(2)減小物距同時增大像距,像會變大f(2)減小物距同時增大像距,像會變大知3-講器材 物距 成像特點 使用說明u(2)減小物距,像會變小續表:知3-講器材 物距 成像特點 使用說明物 鏡 f(2)最終的像相對于物體是倒立、放大的虛像目 鏡 u知3-講器材 物距 成像特點 使用說明物 鏡 u>2f ① 倒立、縮 小的實像 ② 相當于照 相機 (1)這只是望遠鏡中的一種類型(2)最終的像相對于物體是倒立的虛像目 鏡 u知3-講對比分析 眼睛與照相機的比較:眼睛 照相機結構 角膜與晶狀體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 鏡頭(相當于凸透鏡)瞳孔 光圈視網膜(有感光細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成像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知3-講續表:眼睛 照相機調節 作用 像距不變,當物距改變時,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來改變焦距,使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變,當物距改變時,通過改變鏡頭與底片間的距離來改變像距,使底片上成清晰的像知3-練如圖4所示,小樂用放大鏡看指紋時,覺得指紋的像太小,為使指紋的像大一些,正確的做法是( )A. 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B. 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C. 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近些D. 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遠些例 3知3-練解析:由“凸透鏡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的規律知,要使放大鏡成的虛像變大,應增大物距。答案:B知3-練速記口訣:凸透鏡成像規律:1 倍焦距分虛實,2 倍焦距分大小。實像倒,位異側;虛像正,位同側。物近像遠像變大,焦點以內反變化。知3-練2. 小亮在重陽節送給奶奶一個臺式放大鏡。放大鏡的焦距為25 cm。奶奶正確使用這個放大鏡看書時( )A. 書與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5 cmB.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C.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實像D. 若想讓字變小,放大鏡應靠近書D知3-練用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觀察物體時,下列關于所成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用開普勒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縮小的B. 用開普勒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縮小的C.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縮小的例 4知3-練解析: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將物鏡成的倒立、縮小的像放大,但像仍比物體小,即最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將物鏡成的倒立、放大的實像再次放大,最終成倒立、放大的虛像。答案:A知3-練易錯提醒不要誤認為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目鏡都相當于放大鏡,物體經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成的像就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神奇的“眼睛”眼鏡眼睛照相機u>2f透鏡的應用u< f放大鏡綜合應用顯微鏡望遠鏡f投影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 凸透鏡與凹透鏡 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2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4.3 神奇的“眼睛” 課件 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