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欣賞《舞龍》教學設計一、課時:1課時(40分鐘)二、教材分析《舞龍》是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中的一首欣賞課曲目。這首作品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舞龍表演的音樂特點,富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喜慶節日氛圍。音樂以歡快的節奏和熱鬧的打擊樂為主,充分體現了舞龍表演的動感和活力。通過學習這首曲子,學生可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并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同時,這首曲目為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三、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大約在7-8歲,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思維活躍的階段。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音樂感知能力,對節奏和旋律有一定的敏感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新鮮事物,樂于參與互動和游戲,但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在音樂學習方面,他們能夠識別簡單的音樂元素,如快慢、強弱等,并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大多數學生可能在電視或節日慶典中見過舞龍表演,對舞龍有初步印象,但缺乏深入認識。部分學生可能來自不同地區,對舞龍文化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本課程設計注重通過多媒體和互動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他們對舞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同時照顧到不同背景學生的需求。四、教學目標1. 審美感知感受《舞龍》音樂的歡快節奏和熱鬧氛圍,體會音樂中蘊含的喜慶情緒。識別音樂中的打擊樂器聲音(如鑼、鼓、鈸)和旋律特點,培養音樂聆聽能力。感知音樂的速度變化和力度對比,提高音樂敏感度。2. 藝術表現學會用身體動作(如搖擺、跳躍、揮臂)表現音樂的節奏和情緒,增強節奏感。嘗試用簡單的打擊樂器(如小鼓、鈴鼓)模仿舞龍音樂的節奏,培養音樂表現能力。能夠跟隨音樂變化調整動作幅度和速度,提高音樂表現的協調性。3. 創意實踐根據音樂創造簡單的舞蹈動作,模仿舞龍的游動,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探索用身邊的物品(如紙張、塑料瓶)創造類似舞龍音樂的節奏,激發音樂創新思維。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和動作組合,創作簡單的"舞龍"音樂片段。4. 文化理解了解舞龍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意義,認識舞龍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性。認識舞龍音樂中常用的中國傳統樂器,如鑼、鼓、鈸等,增進對民族音樂的了解。理解舞龍音樂與舞龍表演的關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感受《舞龍》音樂的節奏特點和歡快氛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理解舞龍音樂與舞龍表演的關系,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多種感官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2.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的節奏變化,特別是在速度和力度變化較大的段落。培養學生用肢體動作自然、流暢地表現音樂的能力,克服部分學生的羞澀感。幫助學生理解舞龍音樂的文化內涵,將音樂欣賞與文化學習有機結合。六、教學方法:欣賞法: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舞龍音樂和視頻,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討論法:引導學生討論音樂特點和感受,促進思維表達和交流。示范法:教師示范節奏模仿和簡單舞蹈動作,為學生提供直觀參考。游戲法:通過音樂游戲加深對節奏的理解,增強學習趣味性。創造法:鼓勵學生創造簡單的舞蹈動作和節奏,培養創新能力。情境教學法:創設舞龍表演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音響)《舞龍》音樂音頻文件舞龍表演視頻片段簡單的打擊樂器(小鼓、鈴鼓、三角鐵等)舞龍道具(小彩帶或小龍頭模型)圖片資料(舞龍表演、傳統樂器圖片)繪畫用具(彩筆、紙張)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5分鐘)教師:同學們,春節的時候,你們看過舞龍表演嗎?學生:(積極回答,分享經歷)教師:很好!舞龍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常在重大節日慶典中出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描繪舞龍場景的音樂作品。環節二:講授新課(25分鐘)(一)感知1. 初次聆聽:教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舞龍》音樂。(播放音樂)教師:睜開眼睛,告訴我這首音樂給你什么感覺?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學生:(分享感受,如"熱鬧"、"歡快",提到聽到的樂器聲音)教師:很好!這首音樂確實非常歡快熱鬧,我們聽到了鑼、鼓、鈸等打擊樂器的聲音。2. 視聽結合:教師:現在,我們再聽一遍音樂,同時觀看舞龍表演的視頻。(播放音樂和視頻)教師:請大家觀察舞龍的動作是如何配合音樂的。學生:(觀察并回答,如"龍頭擺動時音樂節奏變快")(二)探究1. 節奏特點:教師: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音樂的主要節奏。請跟我一起拍手。(教師示范節奏,帶領學生拍手)教師:現在,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這個節奏。腳踏地板,拍桌子,或者拍手。2. 樂器識別:教師:在這首音樂中,我們主要聽到了哪些打擊樂器?(展示樂器圖片)教師:這些是鑼、鼓和鈸。它們在舞龍音樂中起著重要作用?,F在,讓我們來模仿這些樂器的聲音。(引導學生用聲音模仿不同樂器)(三)表現1. 動作創編:教師:想象你們是舞龍的表演者,跟隨音樂,創造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播放音樂,學生自由創作動作)教師:太棒了!現在我們分成小組,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舞龍動作。2. 節奏合奏:教師:我們來進行一次簡單的節奏合奏。每人選擇一種方式:拍手、踏腳或用小樂器。(分配節奏任務,進行合奏)環節三:鞏固延伸(8分鐘)1. "龍的傳說"游戲:教師:我們來玩一個"龍的傳說"游戲。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代表一條龍。(播放音樂,帶領學生模仿龍的游動)教師:音樂快時,龍游動得快;音樂慢時,龍游動得慢。2. 音樂繪畫:教師:現在,請大家聽著音樂,用彩筆畫出你心中的舞龍場景。(播放音樂,學生進行創作)教師:請幾位同學來分享你們的作品和創作靈感。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2分鐘)小結:教師:今天我們欣賞了《舞龍》這首音樂,感受到了它歡快的節奏和熱鬧的氛圍。我們了解了舞龍音樂的特點,認識了一些傳統打擊樂器,還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舞龍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更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祝福。作業:1. 和家人一起收集有關舞龍的圖片或視頻,下次課上與大家分享。2. 嘗試用家中的物品(如鍋碗瓢盆)創造類似舞龍音樂的節奏,錄下來下次課上展示。十、設計意圖(1) 初步感知環節: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對舞龍音樂的直觀印象,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將音樂與實際的舞龍表演聯系起來,加深理解。(2) 探究音樂環節:引導學生分析音樂的節奏特點和樂器構成,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動手實踐和聲音模仿,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音樂元素。鼓勵創造性表達,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新思維。(3) 鞏固延伸環節:設計互動游戲和創意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創造力。通過音樂繪畫活動,促進藝術學科的融合,拓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形式。十一、板書設計欣賞 舞龍1. 音樂特點:歡快的節奏熱鬧的氛圍2. 主要樂器:鑼、鼓、鈸3. 文化背景:傳統節日祈福納祥4. 音樂表現:節奏模仿動作創編十二、教學反思在本節《欣賞 舞龍》的教學中,學生們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這證明了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媒體教學和互動活動,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地感受音樂的節奏特點和文化內涵。特別是在創造性表達方面,學生們表現出了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力。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學生在準確把握復雜節奏時存在困難,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多地關注節奏訓練,可能需要設計一些循序漸進的節奏練習。此外,學生們在創造舞蹈動作時展現出的熱情,為未來的音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可以考慮更多地將音樂欣賞與肢體表達相結合。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會考慮如何更好地將音樂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如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讓他們能夠更自信、更富有表現力地欣賞和創作與傳統—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