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9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解析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通過了解大氣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區域認知:結合具體氣壓帶、風帶和海陸氣壓中心的氣流屬性,以及其空間位置的移動和變化,分析推導區域氣候特征(如對區域降水的影響)。綜合思維:說明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移動和海陸氣壓中心及其季節轉化,能夠從時空整體的角度把握全球性大氣環流。地理實踐力: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圖,繪畫北半球海陸冬、夏季氣壓中心。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新高考 2024 安徽卷7-8、遼寧卷19題2023 湖北卷13-15、浙江卷27題、天津卷第6題2022 廣東卷第9、11題、浙江卷13-14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1.命題分析①一般從傳統教學情境和學術情境情境切入,地方卷情境多樣,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主要考查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及其移動規律、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成因及其影響、降水及差異的成因分析等內容;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但全國卷和地方卷有綜合題形式呈現。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2023年全國乙卷考到大氣環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2023年湖北卷高原季風等新內容,所以平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和拓展。2.備考建議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資料的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的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注重基礎知識的拓展,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知識點一: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1.認識大氣環流(1)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2)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3)成因:高、低緯度地區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2.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氣壓帶和風帶 分布 成因和類型 氣流 性質氣壓帶 極地高壓帶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原因。終年寒冷,氣流下沉形成冷高壓 下沉 冷干副極地低壓帶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原因。南北兩股冷暖氣流相遇形成極鋒,暖空氣上升形成冷低壓 上升 冷濕副熱帶高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原因。地轉偏向力使流向極地的高空氣流在副熱帶下沉形成熱高壓 下沉 干熱赤道低壓帶 赤道附近 熱力原因。終年高溫,氣流上升形成熱低壓 上升 濕熱風帶 極地東風帶 南北緯60°—90° 極地高壓帶流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低緯度 冷干中緯西風帶 南北緯30°—60° 副熱帶高壓帶流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高緯度 暖濕低緯信風帶 南北緯0°—30° 副熱帶高壓帶流向赤道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低緯度 干燥例題:(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讀部分緯度大氣環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有關B氣壓帶大氣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高緯流向低緯,大氣冷干B.由低緯流向高緯,氣流暖濕C.氣流受熱膨脹上升D.高空氣流堆積下沉2. 由氣壓帶A和風帶a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答案】1.D 2.B【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B氣壓帶位于30附近,應該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由于高空的大氣逐漸堆積下沉形成的,并非受熱膨脹上升,故D正確,C錯誤;副熱帶高氣壓帶使空氣由低緯流向高緯,氣流干熱,AB錯誤。故選D。2.據圖判斷,氣壓帶A在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風帶a為信風帶,由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B正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A錯誤;熱帶沙漠氣候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C錯誤;地中海氣候受盛行西風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D錯誤。故選B。知識點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圖: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的;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4.抓“移動”——突破季節影響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圖所示:例題:(23-24高二上·云南曲靖·階段練習)讀“北半球三圈環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圖示中,能正確反映c氣壓帶兩側大氣運動的是( )A. B.C. D.4.空氣上升或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和風帶是( )A.abc B.bce C.acd D.ade【答案】3.B 4.D【解析】3.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該圖為北半球,c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風由副熱帶高壓帶吹向南北兩側,其南側為東北信風帶,盛行東北風。北側為盛行西風帶,盛行西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4.根據材料“空氣上升或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在氣壓帶、風帶中屬于空氣上升氣壓帶的是熱帶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在圖中為ae;c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降水;在盛行西風帶的影響下,空氣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所以,降水較多的風帶為盛行西風帶,在圖中為d,而b代表的信風帶從高緯吹向低緯,不容易形成降水。綜上所述,D正確,排除ABC,故選D。知識點三: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1)冬季氣壓中心分布情況:1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低,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的氣壓中心M蒙古—西伯利亞 (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2)夏季氣壓中心分布情況:7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的氣壓中心N印度 (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3)北半球氣壓中心季節變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原來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2.季風環流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1月 西北季風 東北季風7月 東南季風 西南季風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例題:(23-24高三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下圖示意南亞地區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氣壓場(單位:百帕)及盛行風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南亞地區( )①夏季風比冬季風勢力強②夏季風由東南信風北移形成③冬季風比夏季風勢力強④冬季風由東北信風南移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與夏季風相比,南亞冬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轉偏向力較大 B.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C.氣流的濕度較小 D.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答案】5.A 6.D【解析】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亞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因此左圖為夏季,右圖為冬季。根據圖中信息,南亞地區夏季等壓線比冬季等壓線密集,因此風力較大,夏季風勢力強于冬季風,①正確,③錯誤;南亞地區夏季吹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季風,②正確;南亞地區冬季吹東北季風的原因海陸熱力差異,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排除BCD。故選A。6.根據所學知識,地轉偏向力大小與當地所處緯度、風速大小等因素相關,圖中顯示,與夏季相比,冬季時當地等壓線較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速較小,地轉偏向力較小,A錯誤;冬季等壓線更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B錯誤;氣流濕度大小與風和等壓線夾角影響較小,排除C;與夏季相比,冬季時,風從陸地方向吹來,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D正確。故選D。大氣環流規律總結1.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熱力作用形成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作用形成的。2.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取決于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近地面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區域,近地面則為低氣壓帶。3.風帶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4.受低氣壓帶和西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地區多陰雨天氣。受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多晴朗天氣;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大陸東部因來自溫暖海洋上的信風帶來水汽,降水較多。東亞與南亞季風對比類型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季節(北半球)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性質 寒冷干燥 炎熱濕潤 高溫干燥 炎熱濕潤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基礎】【基礎】(24-25高二上·全國·課前預習)下圖為某日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中①②③代表氣壓帶或風帶。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的根本原因是( )A.四季變化B.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C.海陸分布D.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2. 該日,北半球正處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B 2.D【解析】1. 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的根本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B正確;與四季變化、海陸分布、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無關,ACD錯誤。故選B。2.從圖中可以看出,②氣壓帶位于30°S附近,所以該氣壓帶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該氣壓帶此日南移至30°S以南,故該日北半球正處于冬季,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2024高一上·全國·專題練習)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下面三幅圖為南亞風向及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1表示的盛行風和氣候特點分別是( )A.西北季風 旱季 B.東北季風 旱季 C.東南季風 雨季 D.西南季風 雨季4.圖3降水最多的月份與盛行風向是( )A.1月東北風 B.4月西南風 C.7月西南風 D.10月東北風【答案】3.B 4.C【解析】3.由圖1可以看出,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北印度洋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圖中所示風向從東北吹向西南,為東北季風,此時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南亞正值旱季。故盛行風向和氣候特點為東北季風、旱季。B正確,排除ACD。故選B。4.由圖可知,圖3降水最多的月份為七月,根據所學知識,南亞降水豐富主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即為七月西南季風。故選C。(24-25高二·全國·隨堂練習)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部分氣壓帶、風帶投影圖,陰影部分為氣壓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示所示情況發生的節氣可能是(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6.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 )A. B.C. D.【答案】5.B 6.A【解析】5.根據圖中經度變化,可知地球旋轉方向是逆時針,該氣壓帶、風帶投影圖為北半球部分,N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位于60°N以北地區,說明氣壓帶、風帶整體北移,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附近,日期為夏至日前后,B正確,ACD錯誤,故選B。6.根據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及D地所處的緯度,可判斷出D為北半球的西風帶,應為西南風。A圖是西南風,B圖是西北風,C圖是東南風,D圖是東北風,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23-24高二上·新疆阿克蘇·階段練習)圖示意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氣壓帶名稱為(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8.常年受圖中氣壓帶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沙漠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答案】7.A 8.C【解析】7.由風帶的風向都吹向氣壓帶可知,該氣壓帶為低氣壓帶;又由風帶甲風向向右偏、風帶乙向左偏可知,氣壓帶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之間,為赤道低氣壓帶,A正確,BC錯誤;副極地低氣壓帶應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不是位于南北半球之間,D錯誤。故選A。8.圖中氣壓帶為赤道低氣壓帶。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C正確;熱帶沙漠氣候主要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形成的,A錯誤;熱帶草原氣候主要是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B錯誤;熱帶季風氣候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形成的,D錯誤。故選C(23-24高二下·河南·階段練習)松巴島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小島,沿岸有狹窄的海岸平原。該島降水豐富,降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下圖示意松巴島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9.該島降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的主要原因是( )A.受東南信風的影響 B.受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C.受東北信風的影響 D.受西北季風的影響10.該島降水較多的區域是島嶼的( )A.東部 B.北部 C.東南部 D.西南部【答案】9.D 10.B【解析】9.松巴島12月到次年2月降水量非常豐富,此時太陽直射點南移,該地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而非東南信風,A錯誤;副熱帶高壓帶分布在30°緯度左右,離此地較遠,,B錯誤;太陽直射點南移,東北信風越過赤道,轉成西北季風,從海上帶來豐沛水汽,在中央山脈抬升下形成降水,C錯誤,D正確;故選D。10.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島降水主要是由東北信風越過赤道轉成西北季風,在中央山脈抬升下形成的,因此主要形成的區域是島嶼的北部山地迎風坡上,B對,ACD錯。故選B。【提升】(24-25高二上·全國·單元測試)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三圈環流示意圖,箭頭表示氣流的運動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關于圖中各序號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的形成原因為熱力作用B.受④及地形影響,中美洲東部有熱帶雨林分布C.③⑥影響下多陰雨天氣D.受⑤及沿岸寒流影響,倫敦終年溫和濕潤12.推測氣流②風向的變化過程( )A.西風--偏西風--西北風--北風B.北風--偏北風--東北風--東風C.東風--偏東風--東南風--南風D.南風--偏南風--西南風--西風【答案】11.B 12.D【分析】11.根據空氣運動形式及緯度位置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空氣上升,原因是赤道附近受熱多,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為熱力作用,③位于30°N附近,空氣下沉,原因是30°N高空空氣堆積導致下沉,為動力因素形成,A錯誤。④位于北半球低緯地區,為東北信風。中美洲東部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因此形成了熱帶雨林,B正確。⑥處有極鋒,暖氣流沿坡爬升,多陰雨天氣,但是③空氣堆積下沉,水汽不易凝結,因此多晴朗天氣,C錯誤。⑤位于北半球中緯地區,為盛行西風,倫敦終年溫和濕潤與盛行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有關,D錯誤。故選B。12.氣流②位于高空,赤道上空氣壓高,30°N上空氣壓低,受高空氣壓的分布影響,最開始,氣流由赤道上空流向30°N上空,即吹南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不斷向右偏,會逐漸形成偏南風、西南風,最終偏轉成西風。故D正確,ABC錯,本題選D。(24-25高二上·全國·單元測試)2022年12月4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塞梅魯火山噴發,大量黑色火山灰噴發到1 500米高空。下圖為塞梅魯火山噴發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關于塞梅魯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B.位于板塊張裂處,巖漿活動引起火山噴發C.火山灰總體飄向東南方向 D.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崗巖14.火山噴發后,在短期內爪哇島東部氣溫下降,主要原因是( )A.地面輻射增強 B.大氣反射太陽輻射增強C.大氣輻射增強 D.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弱【答案】13.C 14.B【解析】13.根據材料可知,塞梅魯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A錯誤;該火山噴發是板塊擠壓造成的,B錯誤;火山口附近的巖石多為巖漿噴出后,冷卻凝固形成的噴出巖,而花崗巖是侵入巖,D錯誤;12月份,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轉為西北風,故火山灰總體飄向東南方向,C正確。故選C。14.火山噴發后,火山灰進入大氣層,反射大量太陽輻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使得短期內爪哇島東部氣溫下降。B正確,太陽輻射減少,地面溫度降低,地面輻射減弱,A錯誤;大氣輻射增強,其中的大氣逆輻射是起到保溫作用,與題干說氣溫下降不符合,C錯誤;大氣對地面輻射吸收會增強,D錯誤;故選B。(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存在于高原周圍地區,冬季、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流,稱為高原季風。下圖中箭頭表示青藏高原上形成的高原季風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 )A.a、b B.b、c C.c、d D.a、d16.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 )A.削弱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B.削弱了東亞季風,加強了南亞季風C.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D.加強了東亞季風,削弱了南亞季風【答案】15.B 16.C【解析】15.夏季高原面升溫比周圍大氣升溫快,氣壓較低,風由周圍吹向高原面,高原南部邊緣形成西南風,高原東部邊緣形成東南風,因此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b、c,ad表示冬季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結合上題分析,東亞夏季風為東南風,冬季風為西北風;南亞夏季風為西南風,冬季風為東北風。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與東亞季風、南亞冬夏季風風向一致,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C正確,ABD錯誤。故選C。(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在一定的大氣環流背景下,暖空氣流到冷海面時,海—氣相互作用形成海霧。下表示意某年6月4日至9日青島海域天氣情況。完成下面小題。時間 4日 6日至7日 8日23:00 9日19:00前 9日19:00—22:00海霧 開始出現 最強 開始減輕 輕霧 加重能見度 小于2000米 170米 大于2000米 大于8000米 3900~4400米17.這次青島海霧形成的大氣環流背景是( )A.蒙古高壓和盛行西風 B.夏威夷高壓和盛行西風C.蒙古高壓和極地東風 D.夏威夷高壓和極地東風18.青島海域4日盛行風向最可能是( )A.偏南風 B.偏北風 C.偏東風 D.偏西風【答案】17.B 18.A【解析】17.根據材料可知,海霧是暖空氣流動到冷海面形成的海氣現象,此次青島海霧發生在6月,受夏季東南季風影響顯著,東南季風即是從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壓將暖濕氣流帶到東亞大陸,另外,青島位于中緯度地區,還受中緯西風的影響,故大氣環流背景為夏威夷高壓和盛行西風,B正確;6月,亞洲大陸升溫快,蒙古高壓勢力減弱,對青島影響較小,且其南下氣流為冷空氣,形成海霧可能性小,AC錯誤;極地東風分布在高緯度地區,青島位于中緯度,D錯誤。故選B。18.根據上題分析,青島海霧受夏季風的影響,夏威夷高壓位于青島的東南部,受地轉偏向力向右偏轉,夏季風風向為偏南風,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4-25高三上·浙江·階段練習)M、N兩地分別為亞歐大陸中緯度東、西部沿岸城市,同屬溫帶氣候。下圖為兩地逐月降水量累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9.與M地相比,N地( )A.夏季降水概率較高 B.冬季降水比例較高C.雨季持續時間較短 D.降水季節變化較大20.影響兩地降水季節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海陸位置【答案】19.B 20.C【解析】19.根據圖文材料可知,兩地分別為亞歐大陸中緯度東、西岸沿岸城市,同屬溫帶氣候,又因為M地夏季多雨,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為溫帶季風氣候。N地降水季節分配均勻,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因此N地冬季降水比例較高,B正確;M地夏季降水概率較高,雨季持續時間較短,降水季節變化較大,ACD錯誤;故選B。20.由上題可知,N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受盛行西風影響,全年濕潤,降水多,M地為溫帶季風氣候,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作用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多,冬季受來自陸地的西北季風影響,降水少。因此影響N地降水季節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三圈環流,影響M地降水季節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季風環流。綜上,影響兩地降水季節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大氣環流,C正確;洋流對兩地降水有影響,但難以影響兩地降水季節差異,A錯誤;不能根據材料分析出地形對兩地降水產生影響,B錯誤;兩地都位于亞歐大陸中緯度東、西部沿岸,海陸位置相當,D錯誤;故選C。【真題】(2024·浙江·高考真題)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E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年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21.甲、乙氣壓系統分別為( )A.赤道低壓、極地高壓 B.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C.亞洲低壓、西伯利亞高壓 D.副極地低壓、亞洲高壓22.圖中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氣壓變化,能減少沙塵災害天氣 B.夏季氣壓控制,易出現東南季風降水C.秋季氣壓變化,可降低氣旋出現頻率 D.冬季氣壓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溫現象【答案】21.C 22.D【解析】21.據圖可知,甲出現的時間是7月左右,其氣壓中心位置為北緯30°附近,且氣壓值較低,說明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在7月,亞洲大陸較同緯度海洋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即甲為亞洲低壓;乙出現的時間是1月左右,其氣壓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區,氣壓值較高,說明1月,受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亞洲大陸降溫快,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氣壓,被稱為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所以甲是亞洲低壓(印度低壓),乙是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C正確,ABD錯誤。故選C。22.據圖中經緯度位置推斷,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亞洲中部(中國西北)附近。春季升溫快,氣壓變化大,則容易造成大風天氣,容易增加沙塵災害天氣,所以A項錯誤。夏季受低氣壓控制,容易出現降水,但并不一定是東南季風造成的降水,所以B項錯誤。秋季氣壓變化與氣旋出現頻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關,氣旋的出現頻率受熱力、動力等多種因素影響,所以C項錯誤。冬季受氣壓(亞洲高壓)控制,多晴朗天氣,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降溫快,氣溫低,上層氣溫降溫相對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溫現象,D項正確。故選D。(2022·廣東·高考真題)某研究統計了50°N以北地區1979-2016年發生的所有氣旋,并將中心氣壓值最低的前5%的氣旋定義為超強氣旋。下圖示意該地區1979--2016年超強氣旋總頻數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 )①副極地低氣壓帶②副熱帶高氣壓帶③極地東風帶④盛行西風帶⑤東北信風帶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4.冬季甲區域的超強氣旋比乙區域多發,從洋流的影響考慮,是因為甲區域( )A.寒流的范圍更廣 B.離岸流規模更大 C.暖流的勢力更強 D.沿岸上升流更盛【答案】23.A 24.C【解析】23.從圖中超強氣旋總頻率空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出現在60°N—70°N之間。副極地低氣壓帶位于60°N到北極圈附近,與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回歸線與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錯誤。極地東風帶與盛行西風帶分別位于副極地低氣壓帶兩側,與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較為接近,③④正確。東北信風帶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位置差異明顯,⑤錯誤。①③④正確,故選A。24.甲區域與乙區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地區,此處的洋流,甲為北大西洋暖流,乙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為暖流與寒流并無關聯,A選項錯誤。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太平洋暖流,從成因來看均屬風海流,受盛行西風帶影響顯著,與離岸流、上升補償流并無關聯,B、D選項錯誤。墨西哥灣圓弧狀的陸地輪廓對于墨西哥灣暖流的阻擋較小,墨西哥灣暖流順著北美大陸南側往東流動,直接進入廣闊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灣暖流推動加上盛行西風的推動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區域暖流更強,C選項正確。故選C。(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區域某月等壓線圖。完成下面小題。25.圖中①②海區該月洋流流向分別為( )A.西北向東南、西北向東南 B.東南向西北、東南向西北C.西北向東南、東南向西北 D.東南向西北、西北向東南26.圖示季節( )A.田納西河正處于主汛期 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蔥蔥C.天山積雪下限海拔較高 D.華北平原播種小麥正忙【答案】25.A 26.C【分析】25.通過該區域的海陸分布及等壓線分布特點可知,該海域主要為北印度洋,且印度半島受印度低壓控制,說明此刻北半球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作順時針方向流動,所以①海區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東南流。②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馬六甲海峽位于印度洋和我國南海之間,會受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和我國南海沿岸流的共同影響,夏季北印度洋的海水由于呈順時針流向,大量海水涌入馬六甲海峽,造成馬六甲海峽海水自西北向東南流,同時南海的沿岸流隨西南風向東北,造成馬六甲海峽的海流由印度洋流向太平洋,A對。故選A。26.從圖可知,印度半島受印度低壓控制,說明此刻北半球為夏季。田納西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來自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主汛期出現在12月到次年 4月中旬,A錯;南非大草原為熱帶草原氣候,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降水多,草原上郁郁蔥蔥,B錯;天山夏季氣溫高,積雪下限海拔較高,C對;華北平原為冬小麥,播種小麥一般年份是在10月中旬左右,D錯。故選C。(2021·海南·高考真題)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某季節高空(海拔約550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7.此季節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A.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28.圖示高空西風( )A.向南移動最遠到30°N附近 B.南北移動是地球自轉引起的C.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D.南側是副極地低壓【答案】27.C 28.A【分析】27.由材料“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陸地溫度高于海洋,陸地上形成強低壓,高空形成強高壓,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強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在高空形成西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西伸登陸,控制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伏旱持續高溫天氣,C正確;中緯西風受西太平洋副高影響,向北快速移動,我國北方形成強降水,A錯誤;南海熱帶氣旋影響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區,并且熱帶氣旋影響下降水多,B錯誤;北方冷暖空氣相遇,形成強降水天氣,D錯誤。故選C。28.圖示高空西風為中緯度地區上空的氣流,向南移動最遠到30°N附近,A正確;南北移動是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結果,B錯誤;高空的風要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C錯誤;南側是副熱帶高氣壓帶,D錯誤。故選A。(2021·山東·高考真題)“克拉香天氣”出現在越南沿海地區,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現的幾率更大。下圖示意克拉香天氣出現時段的風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越南北部沿海出現克拉香天氣的幾率更大,主要因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風速小②地面溫度低③地勢低④空氣濕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克拉香天氣易出現的時間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答案】29.A 30.A【分析】29.““克拉香天氣”出現在越南沿海地區,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霧存在的時間較長,應該考慮風力較小,霧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東部有海南島阻擋東風,且海域面積狹窄,風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確。霧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結,圖中風由海吹向陸地,帶來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墊面凝結形成霧,②正確。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勢都比較低,③錯誤。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氣濕度都大,④錯誤。A正確。故選A。30.圖中風向不是西南風、東南風,因此時間不會是夏季,BC錯誤。11~次年1月是冬季,應該吹北風,D錯誤。2~4月是冬夏季風轉換的季節,氣溫逐漸回升,風向由海轉吹向陸地。此時陸地氣溫較低,因此海洋暖濕氣流遇冷下墊面凝結形成霧,A正確。故選A。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9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精講精練原卷版1.本節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2.學科素養要求人地協調觀:通過了解大氣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區域認知:結合具體氣壓帶、風帶和海陸氣壓中心的氣流屬性,以及其空間位置的移動和變化,分析推導區域氣候特征(如對區域降水的影響)。綜合思維:說明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移動和海陸氣壓中心及其季節轉化,能夠從時空整體的角度把握全球性大氣環流。地理實踐力: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圖,繪畫北半球海陸冬、夏季氣壓中心。3.3年真題考點分布題型 選擇題高考考點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新高考 2024 安徽卷7-8、遼寧卷19題2023 湖北卷13-15、浙江卷27題、天津卷第6題2022 廣東卷第9、11題、浙江卷13-14命題規律及備考建議:1.命題分析①一般從傳統教學情境和學術情境情境切入,地方卷情境多樣,以圖表數據等示意圖為載體,主要考查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及其移動規律、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成因及其影響、降水及差異的成因分析等內容;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但全國卷和地方卷有綜合題形式呈現。③命題新趨勢:縱觀近三年的各省區高考地理真題,可以發現,2023年全國乙卷考到大氣環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2023年湖北卷高原季風等新內容,所以平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儲備和拓展。2.備考建議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資料的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的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注重基礎知識的拓展,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知識點一: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1.認識大氣環流(1)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2)意義: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3)成因:高、低緯度地區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2.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氣壓帶和風帶 分布 成因和類型 氣流 性質氣壓帶 極地高壓帶 南北緯90°附近 熱力原因。終年寒冷,氣流下沉形成冷高壓 下沉 冷干副極地低壓帶 南北緯60°附近 動力原因。南北兩股冷暖氣流相遇形成極鋒,暖空氣上升形成冷低壓 上升 冷濕副熱帶高壓帶 南北緯30°附近 動力原因。地轉偏向力使流向極地的高空氣流在副熱帶下沉形成熱高壓 下沉 干熱赤道低壓帶 赤道附近 熱力原因。終年高溫,氣流上升形成熱低壓 上升 濕熱風帶 極地東風帶 南北緯60°—90° 極地高壓帶流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低緯度 冷干中緯西風帶 南北緯30°—60° 副熱帶高壓帶流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高緯度 暖濕低緯信風帶 南北緯0°—30° 副熱帶高壓帶流向赤道低壓帶的氣流向右(或左)偏轉形成 吹向較 低緯度 干燥例題:(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讀部分緯度大氣環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有關B氣壓帶大氣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高緯流向低緯,大氣冷干B.由低緯流向高緯,氣流暖濕C.氣流受熱膨脹上升D.高空氣流堆積下沉2. 由氣壓帶A和風帶a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答案】1.D 2.B【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B氣壓帶位于30附近,應該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是由于高空的大氣逐漸堆積下沉形成的,并非受熱膨脹上升,故D正確,C錯誤;副熱帶高氣壓帶使空氣由低緯流向高緯,氣流干熱,AB錯誤。故選D。2.據圖判斷,氣壓帶A在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風帶a為信風帶,由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B正確;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A錯誤;熱帶沙漠氣候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C錯誤;地中海氣候受盛行西風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D錯誤。故選B。知識點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圖: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的;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的。(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4.抓“移動”——突破季節影響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圖所示:例題:(23-24高二上·云南曲靖·階段練習)讀“北半球三圈環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圖示中,能正確反映c氣壓帶兩側大氣運動的是( )A. B.C. D.4.空氣上升或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和風帶是( )A.abc B.bce C.acd D.ade【答案】3.B 4.D【解析】3.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該圖為北半球,c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風由副熱帶高壓帶吹向南北兩側,其南側為東北信風帶,盛行東北風。北側為盛行西風帶,盛行西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4.根據材料“空氣上升或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在氣壓帶、風帶中屬于空氣上升氣壓帶的是熱帶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在圖中為ae;c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降水;在盛行西風帶的影響下,空氣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所以,降水較多的風帶為盛行西風帶,在圖中為d,而b代表的信風帶從高緯吹向低緯,不容易形成降水。綜上所述,D正確,排除ABC,故選D。知識點三: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北半球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1)冬季氣壓中心分布情況:1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低,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的氣壓中心M蒙古—西伯利亞 (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2)夏季氣壓中心分布情況:7月份,亞歐大陸上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的氣壓中心N印度 (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3)北半球氣壓中心季節變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原來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2.季風環流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1月 西北季風 東北季風7月 東南季風 西南季風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例題:(23-24高三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下圖示意南亞地區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氣壓場(單位:百帕)及盛行風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南亞地區( )①夏季風比冬季風勢力強②夏季風由東南信風北移形成③冬季風比夏季風勢力強④冬季風由東北信風南移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與夏季風相比,南亞冬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轉偏向力較大 B.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C.氣流的濕度較小 D.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答案】5.A 6.D【解析】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亞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因此左圖為夏季,右圖為冬季。根據圖中信息,南亞地區夏季等壓線比冬季等壓線密集,因此風力較大,夏季風勢力強于冬季風,①正確,③錯誤;南亞地區夏季吹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季風,②正確;南亞地區冬季吹東北季風的原因海陸熱力差異,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排除BCD。故選A。6.根據所學知識,地轉偏向力大小與當地所處緯度、風速大小等因素相關,圖中顯示,與夏季相比,冬季時當地等壓線較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速較小,地轉偏向力較小,A錯誤;冬季等壓線更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B錯誤;氣流濕度大小與風和等壓線夾角影響較小,排除C;與夏季相比,冬季時,風從陸地方向吹來,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D正確。故選D。大氣環流規律總結1.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熱力作用形成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作用形成的。2.各氣壓帶的高低性質取決于各氣壓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氣流的區域,近地面必定為高氣壓帶,而盛行上升氣流的區域,近地面則為低氣壓帶。3.風帶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4.受低氣壓帶和西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地區多陰雨天氣。受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多晴朗天氣;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大陸東部因來自溫暖海洋上的信風帶來水汽,降水較多。東亞與南亞季風對比類型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季節(北半球)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成因 海陸熱力差異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性質 寒冷干燥 炎熱濕潤 高溫干燥 炎熱濕潤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基礎】【基礎】(24-25高二上·全國·課前預習)下圖為某日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中①②③代表氣壓帶或風帶。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的根本原因是( )A.四季變化B.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C.海陸分布D.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2. 該日,北半球正處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24高一上·全國·專題練習)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下面三幅圖為南亞風向及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1表示的盛行風和氣候特點分別是( )A.西北季風 旱季 B.東北季風 旱季 C.東南季風 雨季 D.西南季風 雨季4.圖3降水最多的月份與盛行風向是( )A.1月東北風 B.4月西南風 C.7月西南風 D.10月東北風(24-25高二·全國·隨堂練習)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部分氣壓帶、風帶投影圖,陰影部分為氣壓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示所示情況發生的節氣可能是(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6.下圖中四組箭頭,能正確表示D處風帶風向的是( )A. B.C. D.(23-24高二上·新疆阿克蘇·階段練習)圖示意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氣壓帶名稱為(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8.常年受圖中氣壓帶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沙漠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23-24高二下·河南·階段練習)松巴島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小島,沿岸有狹窄的海岸平原。該島降水豐富,降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下圖示意松巴島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9.該島降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的主要原因是( )A.受東南信風的影響 B.受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C.受東北信風的影響 D.受西北季風的影響10.該島降水較多的區域是島嶼的( )A.東部 B.北部 C.東南部 D.西南部【提升】(24-25高二上·全國·單元測試)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三圈環流示意圖,箭頭表示氣流的運動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關于圖中各序號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的形成原因為熱力作用B.受④及地形影響,中美洲東部有熱帶雨林分布C.③⑥影響下多陰雨天氣D.受⑤及沿岸寒流影響,倫敦終年溫和濕潤12.推測氣流②風向的變化過程( )A.西風--偏西風--西北風--北風B.北風--偏北風--東北風--東風C.東風--偏東風--東南風--南風D.南風--偏南風--西南風--西風(24-25高二上·全國·單元測試)2022年12月4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塞梅魯火山噴發,大量黑色火山灰噴發到1 500米高空。下圖為塞梅魯火山噴發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關于塞梅魯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B.位于板塊張裂處,巖漿活動引起火山噴發C.火山灰總體飄向東南方向 D.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崗巖14.火山噴發后,在短期內爪哇島東部氣溫下降,主要原因是( )A.地面輻射增強 B.大氣反射太陽輻射增強C.大氣輻射增強 D.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弱(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存在于高原周圍地區,冬季、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流,稱為高原季風。下圖中箭頭表示青藏高原上形成的高原季風方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 )A.a、b B.b、c C.c、d D.a、d16.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 )A.削弱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B.削弱了東亞季風,加強了南亞季風C.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D.加強了東亞季風,削弱了南亞季風(24-25高二上·全國·課后作業)在一定的大氣環流背景下,暖空氣流到冷海面時,海—氣相互作用形成海霧。下表示意某年6月4日至9日青島海域天氣情況。完成下面小題。時間 4日 6日至7日 8日23:00 9日19:00前 9日19:00—22:00海霧 開始出現 最強 開始減輕 輕霧 加重能見度 小于2000米 170米 大于2000米 大于8000米 3900~4400米17.這次青島海霧形成的大氣環流背景是( )A.蒙古高壓和盛行西風 B.夏威夷高壓和盛行西風C.蒙古高壓和極地東風 D.夏威夷高壓和極地東風18.青島海域4日盛行風向最可能是( )A.偏南風 B.偏北風 C.偏東風 D.偏西風(24-25高三上·浙江·階段練習)M、N兩地分別為亞歐大陸中緯度東、西部沿岸城市,同屬溫帶氣候。下圖為兩地逐月降水量累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9.與M地相比,N地( )A.夏季降水概率較高 B.冬季降水比例較高C.雨季持續時間較短 D.降水季節變化較大20.影響兩地降水季節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海陸位置【真題】(2024·浙江·高考真題)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E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年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21.甲、乙氣壓系統分別為( )A.赤道低壓、極地高壓 B.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C.亞洲低壓、西伯利亞高壓 D.副極地低壓、亞洲高壓22.圖中氣壓年變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氣壓變化,能減少沙塵災害天氣 B.夏季氣壓控制,易出現東南季風降水C.秋季氣壓變化,可降低氣旋出現頻率 D.冬季氣壓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溫現象(2022·廣東·高考真題)某研究統計了50°N以北地區1979-2016年發生的所有氣旋,并將中心氣壓值最低的前5%的氣旋定義為超強氣旋。下圖示意該地區1979--2016年超強氣旋總頻數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 )①副極地低氣壓帶②副熱帶高氣壓帶③極地東風帶④盛行西風帶⑤東北信風帶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4.冬季甲區域的超強氣旋比乙區域多發,從洋流的影響考慮,是因為甲區域( )A.寒流的范圍更廣 B.離岸流規模更大 C.暖流的勢力更強 D.沿岸上升流更盛(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區域某月等壓線圖。完成下面小題。25.圖中①②海區該月洋流流向分別為( )A.西北向東南、西北向東南 B.東南向西北、東南向西北C.西北向東南、東南向西北 D.東南向西北、西北向東南26.圖示季節( )A.田納西河正處于主汛期 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蔥蔥C.天山積雪下限海拔較高 D.華北平原播種小麥正忙(2021·海南·高考真題)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某季節高空(海拔約550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7.此季節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A.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28.圖示高空西風( )A.向南移動最遠到30°N附近 B.南北移動是地球自轉引起的C.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D.南側是副極地低壓(2021·山東·高考真題)“克拉香天氣”出現在越南沿海地區,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霧天伴隨濛濛細雨的天氣,這種天氣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現的幾率更大。下圖示意克拉香天氣出現時段的風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越南北部沿海出現克拉香天氣的幾率更大,主要因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風速小②地面溫度低③地勢低④空氣濕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克拉香天氣易出現的時間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9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原卷版).docx 專題9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輪考點突破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