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是不是意味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1840年1949年1956年1919年鴉片戰爭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三大改造社義制度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1978年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第一步:民主革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必然趨勢必要準備過渡時期回顧: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第一部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時間:新中國成立(1949年)——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發展生產力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個體農民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個體工商業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革生產關系三大改造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材料:五反運動的勝利,鞏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資產階級進一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有利條件“五反”針對從事不法活動的違法資本家,主要內容是: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材料: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新中國在對外關系上實行倒向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邊倒”方針,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一、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3、歷史必然性4、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改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一、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一化三改”總路線總任務對當時社會的意義(p27專家點評):激發了人民群眾積極性;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奠定了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堅實基礎。在中國發展史上的意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的重大意義第二部分在艱辛探索中前進一個時代工業成就的印記——鞍鋼1957年生鐵產量達336.1萬噸,鋼291.07萬噸,鋼材192.39萬噸,國家投資17.59億元,上繳利潤 22.4億元。至此,鞍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型鋼鐵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鋼都” “鋼鐵行業的共和國長子”,可謂是風光無限。你知道鞍鋼的成就是哪個時代建設的縮影嗎?1956年2月24日, 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蘇聯老大哥自己起了內訌,那中國咋整?秘密報告對斯大林進行了全盤否定,摧毀了蘇共意識形態的核心與支柱,開啟了社會意識深刻分化的進程。受蘇共二十大自由化思想影響成長起來的“六十年代人”,后來成為導致蘇共解散、蘇聯解體的主要力量。議一議:閱讀P28頁的相關鏈接,結合此時國際背景,你認為此時中國如何開啟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但好景不長……1.背景(1)嶄新的歷史課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堅持原則(宏觀指導)馬克思列寧基本原理蘇聯的經驗教訓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956年9月 中共八大召開——新中國成立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議一議:閱讀教材關于中共八大的介紹,總結八大的召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貢獻。(1)有什么歷史地位?—中國成立后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最重要的貢獻是什么?—對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決定先進的工業國要求——落后的農業國現實經濟文化迅速發展需要——當前不能滿足生產力水平低大力發展生產力,農業國變為先進工業國完成222、方向領航——中共八大(1956年)2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我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67年6月17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4年10月16日下午,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4.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成就工業方面: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基礎設施方面: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科教方面: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農業方面: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5.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歷程的歷史意義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①【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③【重要思想】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④【一個肯定】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然而,建設探索的過程也伴隨著曲折……“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重點整合題: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①近代中國,艱辛探索,未能社會性質,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④社會主義初期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③過渡時期,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下,這盛世,如您所愿!“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您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憶周恩來總理課堂小結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過渡時期歷史必然性總路線和總任務社會主義改造標志歷史意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新的歷史課題中共八大的貢獻主要成就正確看待探索中的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P13 3、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說明資本主義發展早于科學社會主義,那科社就不會是伴隨資本主義而產生的)p18 4、第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后,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20世紀80、90年代 嚴重曲折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發展,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在21實際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典型例題1.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關于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B.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C.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D.徹底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任務【答案】D【解析】D: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任務,標志性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項錯誤。ABC:三項說法正確,ABC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典型例題2.在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下列表述符合這一發展階段的是A.1949—1952年,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B.1953年12月,黨領導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致力于恢復國民經濟C.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D.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答案】C【解析】A:1953年12月,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故A錯誤。B:1949到1952年,黨領導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故B錯誤。C: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C正確。D: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故D錯誤。故本題選C。典型例題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回顧歷史,從1953年起,中國人熟悉了一個經濟術語“五年計劃”,關于這一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當時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②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實質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革命④我國已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以1953年我國的社會的性質還不是社會主義社會,①錯誤。②③:從1953年起, 中國人了解到一個經濟術語“五年計劃”,這一時期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三大改造” 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實質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革命,②③符合題意。④:1953年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④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