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戊戌變法【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本課是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教材主要有兩個部分:康有為與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我將課本內容重新整合,主要分為:“戊戌變法之序幕”、“戊戌變法之內容”及“戊戌變法之影響”。本課主要講述了甲午中日戰爭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救亡運動。僅僅存在103天的“百日維新”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既是近代中國一次重要的政治改良運動,又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教學目標】1.立足時空觀念,利用圖文史料了解戊戌變法的時代背景。2.立足唯物史觀,了解公車上書的時間和主張,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識記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和宣傳的維新思想;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3.分析變法的失敗原因,認識近代中國探索道路的艱難曲折,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影響。【教學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在開始課堂內容之前,先帶領學生區分“戊戌戍戎”四個字的區別:點戍(xū)橫戌(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念做戎(róng)。展示史料: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吳玉章《吳玉章回憶錄》結合材料,思考:和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相比,為什么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帶給國人的震撼更甚?答:中國歷來將日本視為彈丸島國,不甚重視。但是這樣讓國人不屑一顧的島國打敗了中國,他們還提出了割占臺灣、遼東半島的要求,讓國人產生了非常緊迫的亡國感。教師過渡:在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帶來的情感沖擊與理性思考的交織下,出現了一批認識到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關口的知識分子……【新課講授】一、戊戌變法之序幕——公車上書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公車上書的原因、內容、影響學士觀看視頻后總結: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憤。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史稱“公車上書”。展示“公車”的含義:指漢代以公家車馬送應舉之人赴京,后來“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展示總結知識:1.背景: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展示:反對割讓臺灣,擔心割讓臺灣引起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展示史料,分析:這段材料是公車上書中的部分內容,它反映了舉人們的哪些訴求?日本之于臺灣,未加一矢,大言恫喝,全島已割。諸夷以中國之易欺也,法人將問滇、貴,英人將問藏、粵……故謂割地之事是小,亡國之事是大……伏起皇上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而已。——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2.內容:拒和、下詔、遷都、練兵、變法教師指出,該上書沒有上達光緒皇帝展示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展示 4.影響:這次上書并沒有上達光緒帝,卻轟動京、滬,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二、戊戌變法之內容——發展、高潮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展示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創辦學堂歷史圖片出示地圖,在地圖上展示天津《國聞報》及上海《時務報》。《國聞報》1897年創刊于天津,嚴復主筆,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嚴復譯《天演論》。《時務報》1896年上海創刊,梁啟超主筆,維新派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報刊;“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梁啟超。思考: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什么影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梁啟超:《變法通議》“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號召變法圖強。——《國聞報》維新派興創辦報刊、成立學堂、學會,使當時“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蔚然成風……——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學生:主要宣傳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高潮——資產階級維新派背景:1897年11月13日展示:三艘德國軍艦突然駛進往日平靜的膠州灣,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艦上官兵竟順利登陸并占領了青島。這就是震動中外的膠州灣事件。光緒帝表示: 太后若仍不給我事權,我遠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敗給日本后光緒帝康有為表示: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展示:開始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在維新派的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學生閱讀課本第32頁,填寫內容表格。主要內容 影響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議政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文化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 觸動了讀書人的利益 促進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才培養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觸動了綠營和八旗的利益 有利于增強軍事實力性質: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展示光緒帝:擢升楊銳 劉光第 林旭譚嗣同為軍機處章京。負責草擬變法法令。慈禧:慈禧太后認為這是在奪權亂政。帝后之爭趨于白熱化。結果:1898.9.21,慈禧太后經過周密布置,先將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重新“訓政”,繼而大肆搜捕維新派。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因此又被稱為“百日維新”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戊戌變法失敗。展示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思考:從譚嗣同的話語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什么精神?學生:變法圖強的決心、憂國憂民和敢為天下先的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三、戊戌變法之影響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在當時中國社會內部,還沒有足以支持變法取得成功的社會力量。在朝廷內部也好,地方上也好,舊社會勢力仍然占著絕對優勢。維新派希望依靠一個并無多少實權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終究只能成為不切實際的幻想。——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①根本原因:維新派勢力弱小,封建頑固勢力強大②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維新志士們大多是青年士人,為國家民族之救亡圖存大業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它是一場準備很不充分的政治運動。——王先明《中國近代史》③維新派不敢發動群眾百日維新的新政詔書連篇頻發,然其在實踐中卻常常被化為無形,很多內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飾而無實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撫都持觀望、延宕、抵制態度,拒不奉詔……光緒皇帝嚴責守舊大臣的詔令也達十多次,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動。——王先明《中國近代史》④維新派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他們缺乏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而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對比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洋務派 維新派階級 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內容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目的 挽救清王朝統治(自救) 實行君主立憲制實踐證明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戊戌變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三年內,全國共設立學會87所、學堂131所、報館91所。這是中國社會中以前沒有過的新現象。他們議論局勢,鼓吹新學,抨擊時弊。以往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結社,至此國內風氣為之大變。——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慈禧鎮壓了戊戌變法,撲滅維新派,但是她沒有全部取消光緒頒布的“新政”。…… 對有關洋務“如通商、惠工、重農、育才以及修武備、浚利源,實系有關國計民生者,即當切實次第舉行。”——李錦全《論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中的慈禧》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思想啟蒙)【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